浩浩媽最近發現一歲的小寶總會做出一些令她意想不到的舉動,比如揮著小手說著「打,打,打」。
開始浩浩媽還沒什麼在意,直到有天,她又一次當著小寶的面教訓大寶,小寶聽到後,一邊向哥哥揮著小手,一邊說「打,打,打」,浩浩媽恍然大悟。
寶寶模仿敏感期在於「模仿」二字,許多家長會認為那麼小的孩子他能懂什麼,所以在寶寶面前總是毫不避諱。
其實現在的寶寶一個個都是人小鬼大,精著呢!比如看到哥哥爬沙發,小寶也跟著爬;看到哥哥張嘴說「啊」,小寶也跟著張嘴「啊」;看到媽媽把垃圾扔垃圾桶,小寶也跟著把鞋子扔垃圾桶;看到大家揮手再見,小寶也會跟著揮手。也許小寶還不能完全理解這些行為的意義,但是他卻愛跟著模仿,這就是模仿敏感期。
模仿敏感期有哪些階段?據科學研究表明:
(1)、孩子在出生後的第一天就已經具備了模仿能力,他會模仿成人張開嘴、嘟起嘴等行為,只是我們不易察覺;
(2)、一般3-4個月時,寶寶會對大人的聲音做出回應;
(3)、5-10個月,寶寶對大人的動作感到新奇有趣,會開始模仿大人的動作和聲音,比如象徵性動作揮手再見等等;
(4)15-18個月的寶寶,又是一個模仿敏感期,他們會開始主動嘗試自己想做的事,看見爸爸媽媽吃飯用筷子,他們也想伸手抓一抓;
(5)、19至23個月,寶寶簡直是看見什麼學什麼,而且已經能比較準確地重複大人的聲音或手勢。
瑪利亞.蒙臺梭利說:孩子每一次的成長,都是從模仿大人開始的。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個時期是父母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的關鍵,因此作為父母不僅要以身作則做好榜樣,還要嚴格把關孩子接觸到的內容,以防他們模仿其中的不良行為。
家長需如何引導寶寶度過模仿敏感期?
1、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孩子出生後,家庭是他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是他接觸最多的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孩子最初的行為習慣幾乎都是模仿家長而來的。家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特別是對於模仿敏感期的寶寶來說,更是如此。
所以,在寶寶面前,爸爸媽媽和家人就要樹立正確的模仿榜樣。
2、不能隨意打擊寶寶的模仿興趣和積極性
寶寶在模仿敏感期,看到媽媽在掃地,他也會拿著掃帚掃一掃;看到媽媽在摘菜,,他也會幫忙一起摘;看到媽媽拿著抹布擦桌子,他也會手拿衣服或抹布擦一擦桌子。
這時媽媽千萬不要打擊寶寶的積極性,認為孩子是在添亂、幫倒忙,其實通過這些模仿,寶寶在學習新的生活技能,從而幫助寶寶走向獨立自理。
當寶寶通過自己的努力獨自完成一件事情時,家長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寶寶真棒,會自己疊衣服了」「沒關係,下次肯定能做得更好」。
3、鼓勵好的模仿行為,糾正不好的模仿行為
面對寶寶的正確模仿行為,父母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當寶寶得到父母的誇獎時,就會非常開心,潛意識裡就會記住這個行為。
面對孩子的不良模仿行為,家長不要馬上進行指責,或者嚴厲制止,這樣反而容易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反抗心理。
當然,對於不良模仿行為,父母也不能置之不理,要及時加以糾正,並進行適當的引導,以防寶寶模仿久了變成根深蒂固的壞毛病。比如採取漠視態度,假裝沒有聽見,慢慢的寶寶就會失去興趣;或者通過其他的遊戲來吸引寶寶注意力,從而減少不良行為的次數。
還有家長一定要對周遭環境有所刷選,不讓孩子看一些血腥暴力的電視,也儘量不讓孩子跟一些有惡劣行為習慣的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畢竟學好千日不足,學壞一日有餘。
J.凱根說:「對於兒童,模仿可以是一種獲得愉快、力量、財富或別的渴望目標的自我意識的嘗試。」所以,父母應該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度過模仿敏感期,從而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