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的過程是很精彩的,可以採取積極一點的態度。如果你真的把中國模式想透,實事求是,一定有很多東西可以說清楚。但需要一點勇氣,需要一點魄力。」
近日,東方衛視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持續熱播。每期節目中,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教授將結合自身經歷,從國內外熱點、難點問題切入,系統闡釋中國模式的優勢和先進性。
《這就是中國》每周一21:30在東方衛視播出,在本期節目中,張維為教授從「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定義視角,對中美民主制度及其成果進行了系統比較,並指出與「實質民主」所重視的民主目標與結果相比,以多黨制+競爭性選舉為表徵的「形式民主」所存在的眾多問題。
觀察者網現整理出演講內容,以饗讀者。】
張維為:
中國政治的「兩會季」剛剛結束,李克強總理舉行了記者招待會,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出的許多問題。兩會已經成為中國獨特民主模式的一道風景線。
圖片來源:東方IC
今天我們的話題是「探討中外民主模式的比較」,我可以從「兩會」的一個細節說起。這次在北京,我和一些政協委員聊天,有一件小事給我留下了蠻深刻的印象,就是政協委員手機上有諮政建言的APP,這個APP的正式名稱叫政協委員的「移動履職平臺」,上面有要聞動態、有議政專題、有群組交流。
汪洋主席也在這個群裡,也參加群裡的討論。比方講,一個題目可能是「生態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在這個議題下,政協委員可以在任何時候,通過文字、語音、通過圖片、視頻等,發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條:全國政協辦公廳對大家的意見和建議要進行整理,把各種好的建議,包括許多富有創意的建設性的建議,整合起來,上報給中央領導或者給各個政府的有關部門。
所以我覺得,在採用網際網路新技術,了解民意,諮政建言,我稱之為「實現網絡民主」這方面,應該說中國走在世界最前沿。
西方政治模式玩的是對抗政治,中國模式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有黨的領導,在這之下形成了堅定的全民的共識,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讓老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有了這樣一個共同的目標,人大代表也好,政協委員也好,黨內外各方人士也好,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所以我覺得今天我們真是可以好好比較一下中外民主模式了。
我們這個節目首次開播的時候,我談過「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這個問題。當時我說:已經長成姚明的個子了,還想躲在潘長江後面。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
我想華為公司本身就是很好的一個例子。華為一直是「韜光養晦」,扎紮實實地做事情。現在迅速崛起了,在5G等這些領域內太成功了,也長成了姚明的個子,想躲在潘長江後邊也很困難了。
實際上孟晚舟事件出來之後,華為公司的公開表述還是相當克制的。但最近我看情況有一些變化。前段時間我看到,任正非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採訪的時候說,美國不可能摧毀我們,世界也離不開我們,因為我們更先進。
他還說「西方不亮還有東方亮,北方不亮還有南方亮,美國不代表全世界,美國只能代表世界的一部分。」我覺得這是非常擲地有聲的話。我個人覺得,對像美國這樣的國家,該說的話一定要說,該做的事一定要做。美國是最承認實力的。
我覺得中國的崛起本身也呼喚中國話語的崛起。那麼中國話語崛起的「坎」是什麼呢?我覺得是西方話語,背後是西方整體的政治和文化的軟實力。但這個坎一定要過,而且我覺得一定能夠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