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濰坊4月25日訊(記者 於海濤)近年來,大虞街道虞中社區以社區治理創新為契機,大力推進社區文明創建工作,著力打造環境優美、秩序優良、服務優質、內涵豐富的「品質社區」,進一步增強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虞中社區老舊小區多,小區設施陳舊、配套不全,部分小區沒有專業的物業管理,社區群眾以老年居民、下崗職工、無正式職業人員、流動人口居多……,今年,根據社區現狀,將開展居民自治基層民主協商制度,採取「民事有民議、民議才民定、民情有民治、成果有民享、成效有民評。」不斷創新思路,改進方法,努力探索一條真正適應民主自治發展的新道路。
開展社區居民需求調查,圍繞社區居民基本需求,從社區居民日常生活、興趣愛好、教育培訓、提升學習、便民服務、問題諮詢等方面需求進行調查,統計分析居民最需要社區提供的服務項目。
設立社區民情理事會和居民議事廳。選配10名社區網格長、居民代表為社區民情理事會成員,負責召集小區業主委員會成員、樓棟長、小區居民代表、轄區單位負責人等對社區事務進行商討,通過議事協商理事會機制,調動居民參加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分享社區建設成果。「居民議事廳」每月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相關事務成員、利益主體共同出席,圍繞議題暢所欲言,協同商議解決問題的方案。
實施「四社聯動」,搭建睦鄰家園守望工作室。健全「四社聯動」隊伍,繼續廣泛招募社區志願者,吸納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進入社區服務隊伍,強化志願者註冊登記制度,完善志願者信息管理系統的錄入工作,以社工師資格考試為切入點,積極把社工理念引入社區建設,突出項目化運作,提高社區幹部的為民服務整體水平,孵化培育社會組織,搭建社區服務載體,通過項目運作,搭建更大、參與面更廣的居民自治平臺。
深化「由民做主」理念,三事分流。即「大事」「小事」「私事」。大事是指國家的公共事務和公共服務、政府的政策實施等,如現在的獨生子女補貼政策;小事是指居民小區的公共事務,如小區基礎設施損壞、停車位不足、環境問題、文體活動等;私事是指居民個人的事情,如贍養老人、家庭糾紛、鄰裡矛盾等。利用線上社區「微信公眾平臺」以及線下「民情理事會」收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並上報「居民議事廳」作為議題討論,按照居民訴求中進行分類梳理,列出三事分流清單並制定解決方案,由「居民議事廳」審核解決方案,通過後由社區黨委「下單」。「大事」由社區上報至上級相關部門處理解決,「小事」由民情理事會解決,「私事」由社區牽頭、居民參與多方協商解決。
創新黨員積分制和社區志願服務積分制活動。積分半年一匯總,全年一評議,並在公開欄內進行公示,做到公開、公平、陽光管理並隨時可以進行物品兌換。今年69歲的梁曙光是社區暖心志願服務隊的成員,退休以後也不閒著,經常為居民提供維修、義務播放老電影等服務。
黨建引領社區,共建共治共享。開展結對共建,實現資源共享,多渠道整合社區設施資源,為居民提供活動場地;協調轄區內的單位將後勤服務設施向居民開放;加強健身設施,休閒場所的建設,為居民開展活動創造條件。
創新文化活動載體。開展「我們的家」社區系列文化活動,搞好端午節、中秋節、老年節等傳統文化活動,壯大社區文化隊伍,將有文化專長,熱心社區社區文化事業的人員組織起來,定期培訓,使之成為社區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帶動人,保證社區文化建設全面發展。
虞中社區以「為民、便民、利民」為宗旨,認真開展「民議、民定、民治、民享、民評」為主要內容的「五民」工作法,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社區服務體系,著力打造成功能齊備、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品質社區,為轄區百姓提供更加實惠便利的服務。
社區居民裴大爺說,「社區有服務志願者,有什麼事情,電話一打,馬上到了,服務也周到,有一次我們29號樓3單元的暖氣管道爆裂就是志願者來給修好的,我們一分錢都不用掏,真是打心眼裡感到高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