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錦江區在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以民心為引導,以民需定方向,按照市委「三視三問」群眾工作法要求,在街道和社區黨組織總結推廣「五全工作法」,著力探索街道社區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方法機制、實踐路徑。
一、組織「全覆蓋」,黨群同心。從轉變街道社區黨組織職能定位入手,積極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著力構建全面覆蓋、靈活高效的基層組織服務體系,確保黨群同心同德。一是以「改革」為先,構建社區大黨委。深入推進基層治理機制改革,將所有社區升格為黨委,設立28個社區公共服務站,全面承接日常行政工作,剝離社區黨組織行政職能,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轉向到統籌轄區各類資源為鄰裡矛盾調解、孤老病殘幫扶等服務群眾工作上來。二是以「服務」為重,打造黨群服務站。建立了春熙商圈、時代8號、E78等7個樓宇黨群服務站,把黨的組織和工作延伸到樓宇和「兩新」組織,向樓宇企業提供政策諮詢、證照代辦、法律援助等服務。三是以「自治」為本,深化「五有」院落。全力推進以黨組織為核心的「五有」院落建設,形成「黨支部引領、議事會決策、住委會執行、居民群眾監督」的院落自治管理模式,把黨組織作用覆蓋到家家戶戶。今年以來,全區成立住委會、家委會等自治組織831個,建立院落小區自治服務平臺300個。
二、民情「全掌握」,幹群連心。以民需定方向,以民生聚民心,健全街道社區幹部聯繫群眾制度,真正做到聽民聲,化民怨、解民憂。一是堅持天天「走」,了民意於胸。街道、社區幹部每天都要深入院落小區、商務樓宇、駐區單位實地走訪,第一時間掌握轄區社情民意動態,做到「五必知」「五必到」。即:困難家庭、弱勢群體必知,不穩定因素、熱點難題必知,訴求期盼、基本民意必知,服務政策、幫扶信息必知,組織設置、群眾住居必知;有突發事件必到,有鄰裡矛盾糾紛必到,有重大活動必到,有黨員困難病重必到,有黨員思想波動必到。二是堅持周周「應」,解民憂於行。每周召開社區「兩委」工作碰頭會,梳理、研究、辦理群眾訴求,做到「三個一」:發布一次社情民意處理情況,通過社區黨務、居務、院務公開和社區網上公開等平臺予以公開,並及時回復;上報一次工作情況報告,向上級黨組織梳理上報無法解決的急難點問題;回訪一項典型性問題,派專人重點回訪比較典型性問題。三是堅持月月「談」,匯民智於果。按月召開社區黨建促進會、民情懇談會、服務交流會,召集轄區單位黨組織代表、志願者代表、社會組織代表等共同研究社區服務工作。開闢了黨員博客、綠色志願者QQ群,進一步暢通廣大黨員群眾關心、支持、參與社區事務的渠道,搭建起幹群「連心橋」。
三、服務「全方位」,群眾舒心。始終把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服務「全方位」,贏得群眾「好口碑」。一是創「五辦」,開展針對服務。街道領導班子成員每周至少1天接待群眾來訪,集中聽取解決群眾困難。發送為民辦事「三色督辦單」,推行群眾訴求落實責任辦、請求上級辦、整合資源辦、發動群眾辦、舉一反三辦「五辦」機制,幫助解決居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實際問題4516個,我區《探索群眾訴求「五辦」機制,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經驗作法被人民日報內參刊發。二是劃網格,促進精細服務。按照「屬地管理、規模適度、街巷定界、無縫覆蓋、方便服務」等原則,將全區16個街道83個社區按照300-500戶左右居民規模劃分成859個網格,以社區兩委成員為網格責任人,配齊配強網格管理員,切實做到「認得到人、敲得開門、說得上話、交得了心」,把群眾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三是重培育,推動專業服務。樹立「小政府、大社會」理念,整合社會各種有效力量,大力培育公益服務類、社會事務類、慈善救濟類等社區「草根類」社會組織,構建專業化程度更高的社區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共有社會組織994個,開展各類服務項目60個,「長者通」接入老年用戶1.3餘萬戶,湧現出「五義」「一個觀眾的劇場」等一批知名公益項目品牌,錦江區被評為西部唯一的「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
四、活動「全參與」,幹部真心。堅持因地制宜,設計主題突出、形式多樣的活動載體,不斷提升服務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用黨員幹部的真心付出,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一是搭建機關黨組織服務群眾平臺,實現對口幫扶項目化。按照「突出優勢、便於服務、擴大效應」的原則,建立機關部門黨組織對口幫扶社區黨組織制度。各區級部門對口聯繫幫扶1個以上社區黨組織,每年認領至少1個幫扶項目。截至目前,全區區級部門總投資210餘萬元,確定幫扶關愛、院落改造、環境治理等6大類40餘項幫扶項目146個。二是暢通機關黨員幹部服務社區渠道,促進認領崗位個性化。充分發揮機關黨員幹部「雙報到」作用,針對轄區居民的實際困難和需求,科學設置各類社區志願服務崗位,引導3306名機關在職黨員到對口聯繫社區註冊填寫《機關黨員到社區報到單》,根據自身實際認領志願者崗位,開展便民利民服務。今年以來,全區機關黨員幹部共認領服務崗位3467個,幫助困難群眾1635戶,解決實際問題4516個。三是建立社區志願者服務群眾隊伍,推動志願服務全員化。針對社區群眾不同需求,成立以社區黨員為骨幹,以廣大退休幹部、復轉軍人、團員青年等為主體的社區志願者隊伍1139支,登記註冊志願者近9.6萬人,廣泛開展「黨員課堂」「道德講堂」等活動,搭建文化引領、活動凝聚的群眾參與平臺。
五、評議「全公開」,群眾順心。堅持以群眾為評判主體,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建立健全考核評價體系和社會監督機制,真正讓群眾成為「主裁判」。一是目標考核「畫硬槓」。加大基層黨組織為民辦實事情況、「五全」、「五辦」機制運行情況等黨建目標在街道、社區年度考核的比重。區委對工作推進不力、群眾反響不好的街道主要領導,以函詢、約談等方式督促整改。從2012年起,從機關選派優秀副局級後備幹部到社區掛職副書記,其中表現突出的23人已獲提拔任用。在全市率先探索針對社區黨組織書記的競爭選拔機制,姚豔洪等3名工作成績優、群眾口碑好的社區書記走上了街道副職領導崗位,樹立了重視基層的良好導向。二是落實監督「不打折」。將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情況作為街道主要領導年底向區委全委會作黨建述職的重要內容。每年將區級部門年度幫扶項目在《成都·錦江》上進行公示曬帳,向群眾公開承諾,接受群眾監督,由區紀委和目督辦實行「雙督查」。今年以來,抽樣檢查機關幹部民情日記1500餘本,實地查看社區幫扶項目100餘項,有效促進工作落實。三是群眾三評「問實效」。探索實施「三評」制度。即:黨員群眾直評,每年組織全體黨員和群眾代表對社區「兩委」成員進行現場測評;工作人員互評,每月利用工作交流會,開展工作人員之間互評活動,開誠布公互提意見建議;組織考評,圍繞服務群眾、精神文明建設等服務內容,對下屬黨組織適時考評,促進黨建工作落實。整個評議過程、項目、時間、結果公開,截止目前,已召開社區黨員、群眾代表測評大會260餘場次,群眾滿意率達85%以上。
(中共錦江區委組織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