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收完麥子之後,布穀鳥就不在了,它們飛去了哪裡?

2020-12-27 胖妞妞的家常事

每年收完麥子之後,布穀鳥就不在了,它們飛去了哪裡?

布穀鳥即大杜鵑,為杜鵑屬鳥類,又名郭公、布穀、鳩、喀咕。基本上全國都有分布。大型杜鵑花棲息在森林中的山區、丘陵和平原地帶,有時也出現在農田和居民點附近的樹木上。大型杜鵑花性孤寂,通常獨自活動。繁殖期喜歡鳴叫,常站在樹梢上。有時候在夜晚還能聽到鳴叫。

四到五月份,正是杜鵑從冬日裡飛來的時候,這時杜鵑的叫聲很響,人們聽到杜鵑的叫聲就知道它又回來了。事實上,此時杜鵑的鳴叫是為了吸引異性。

但是,在麥收之後,人們並沒有聽到杜鵑的鳴叫,反而誤以為杜鵑飛走了。事實上,這時的杜鵑已經進入了繁殖期,它們悄悄地把卵產到別的鳥巢裡,從而達到繁殖的目的。由於沒有聽到它的鳴叫,人們以為它已經飛走了,其實它還在。直到深秋,杜鵑才飛到東南亞、西亞等地過冬。

當提到杜鵑鳥時,杜鵑鳥的性情是最糟糕的,因為杜鵑鳥從不養家,無論是雌杜鵑鳥還是雄杜鵑鳥,都不築巢,也不尋找固定的伴侶,一旦有機會,就會搶佔其他鳥類的巢穴。他們也不自己孵蛋,在繁殖季節隨便找個伴侶交配,然後把自己的卵產到別的鳥兒的巢裡,讓別人來為自己孵蛋和養大幼鳥。然而有一句話說一句,杜鵑雖然身上有著很多缺點,但它們也確實屬於一種益鳥。由於杜鵑主要的食物來源是各種害蟲,除了保護農作物外,它們還能消滅無數種森林害蟲。在布穀鳥普遍活躍的地區,對植物生長十分有利。杜鵑在維護生態環境方面,的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還有一些朋友分享他們的觀點:

每一年小麥收割後,杜鵑都會離開,它們一般會飛到比較偏遠的地方休息,然後準備南遷。不知大家是否記得,小時候,一般在四月、五月就能見到布穀鳥,它們從南方回來,一般在麥子快成熟時,滿山都能聽到它們的歌聲,而且麥子快熟時,總會發出咕咕的聲音,我們收割麥子後,這些布穀鳥就消失了。事實上,它們都是要去偏僻的地方修整的,畢竟南遷要花費大量的精力,此時應該要休養長途跋涉。實際上杜鵑鳥是很不正經的,接下來就把杜鵑鳥的一些不正經的事情講給大家好好聽。

收割小麥時能聽到杜鵑的鳴叫,正是因為它們現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尋找伴侶。杜鵑尋找伴侶的方法,主要是叫它們不停地鳴叫,發出不咕不咕的聲音,然後才能吸引另一半,儘管杜鵑是一種益鳥,也就是幫助老農吃害蟲。但他們的名聲卻一點也不好,因為當杜鵑交配後,它們就會出生在另一個巢穴裡,讓另一隻杜鵑為它們孵蛋。並且等這些杜鵑長大成人後,還會把其他的鳥的蛋啄破來獲得能量。

當我們收穫小麥後,杜鵑就消失了,其實它們繁殖後要找個地方休息,然後南遷。因為我們收割小麥後已經是秋季了,它們需要有足夠的體力才能在這個時候長途跋涉,所以在麥季過後,基本不會見到這樣的鳥。

也有朋友分享他們的觀點:

杜鵑在我國北方麥區廣泛分布。這一科的學名叫杜鵑花,每年四五月份由南向北飛。喊出「麥稍打垛,麥稍打垛…」。讓農民們想起,辛苦一年的麥子都快熟了。快做好收割準備,把小麥收回家。用麥秸堆成垛,用作柴草做飯。陰曆四五月份的時候,曠野上到處都能聽到布穀烏的叫聲,白天晚上都能聽到。在麥收完後的六月份,就再也沒有聽到布穀烏的叫聲。

小孩很喜歡杜鵑的叫聲,隨著它的叫聲,端午節就快到了。收割完麥子的農家孩子也能吃上幾天的白面了。由於喜歡,經常問鄉下有學問的老爺爺。老人告訴我們布穀鳥的學名叫杜鵑。這隻鳥飛得太遠了。這隻鳥體型龐大,懶惰,常常把蛋生在別處的鳥巢裡,把蛋扔出去。但它又吃了許多害蟲,那是一隻益鳥。

杜鵑只在它的發情期發出叫聲,用來向異性杜鵑打招呼。這正是麥子快熟的時節。等七月份後,它就不叫了。直到十月,它才飛回遙遠的南方。

杜鵑的鳴叫給世世代代鄉下人,留下了親切的回憶!

相關焦點

  • 每年收割完小麥之後,布穀鳥就不叫了,它們飛去哪裡了呢?
    身在農村的朋友們,在夏季6月份快要收割麥子的時候,應該都會聽到布穀鳥的叫聲,這種鳥的鳴叫很有辨識度,聲如其名,「布穀~布穀」這樣有節奏地叫著,好像在提醒人們麥子快成熟了,快準備收割吧。而當過了麥子的收割期,大家都忙活完子之後,似乎當年就很少再會聽到布穀鳥的叫聲了,它們是飛走了嗎?
  • 為什麼布穀鳥唱「割麥種穀」就要收麥了?
    每年初夏季節,當唱著「割麥種穀」的布穀鳥在天空飛過時,心裡便想起「又該收麥子了」!圖:大杜鵑(布穀鳥)杜鵑分為大杜鵑、三聲杜鵑、四聲杜鵑,大杜鵑叫聲似「布穀、布穀」,因此又被稱為布穀鳥,四聲杜鵑其聲為「割麥插谷」,鳴叫是雄性杜鵑發出的求偶信息。
  • 家裡的租客,一對布穀鳥帶著兒女飛走了
    我們全家都很好奇這個不請自來的租客,隔幾天就輪流著去陽臺看一下,看看小鳥有沒有孵出來,大鳥估計也是輪流在孵蛋,我看的時候,窩裡始終都有一隻鳥在,一點都不怕人,小眼睛有時候看著我,有時候望著遠方。估計在想著當媽媽,多幸福呢!
  • 麥子熟了,夏忙真正開始!帶你看看農村是怎麼收小麥的?
    每年的農曆四月初,是農村最忙碌的時候。因為這時候田裡的麥子熟了,家家戶戶都忙著收麥子。在北方,這個時候夏忙才真正開始。 農忙的時候,大家都起的很早,因為要到地頭等收割機。收割機一般都是從兩邊往中間收,如果你不在地頭等著,只能跳到下一家,那麼你家就得最後了。
  • 布穀鳥銜來的夏天
    這是初夏,麥子還是一片翠綠,吹來的風,已帶著溫暖的氣息,微風在麥尖處蕩漾,那碧綠的麥田,像碧波蕩漾的湖面,輕輕地起伏著,騰挪著,如果折一艘小紙船,我想一定可以在這碧波上,緩緩地划過。布穀鳥的叫聲,總是那麼稀缺,似乎只是為了通知人夏天的到來,人知道了,它也就飛走了。
  • 農村常見的布穀鳥的叫聲到底是什麼意思?
    春末夏初,在南方農村就能聽到布穀鳥的叫聲。四聲杜鵑「咕咕咕咕,咕咕咕咕」,本是杜鵑求偶的叫聲,在各地解讀不一樣。在昕瑞生態當地農村解讀為「割麥插禾」,「咕咕咕咕」的叫聲和當地「割麥插禾」的方言的音相似,你們把它的叫聲解讀成什麼呢?
  • 十裡麥香:永遠不會忘記麥子發黴的那一年
    望著深藍的天空,布穀鳥在麥田上空,一邊鳴叫,一邊飛來飛去,布穀鳥的飛翔的影子,在麥田上空掠來掠去,美妙極了。六月六日芒種,小麥開始動鐮。黃金鋪地,老少彎腰。那時沒有收割機,全靠人工割。剛結婚的大哥哥,手上繫著新嫂子的花手帕,香噴噴。他領趟子,新嫂左鐮,二姐右鐮,老爹老娘捆麥個子。
  • 湖南崀山飛來一對布穀鳥,借黃鶯巢生蛋不成,又騙伯勞替它養幼崽
    春末夏初,布穀鳥迎來了一年中談情說愛的繁殖季。地處湖南邵陽崀山腳下的村民,早晨起床常常聽到「布穀、布穀」的怪鳥叫聲,聲音清脆悠揚,悅耳動聽,但當地少有人見過它們的真實面目。其實這種怪鳥叫布穀鳥,在中國民間傳說中,布穀鳥是蜀國國王望帝杜宇死後化身而成的,它之所以日夜啼鳴,據說是在給老百姓催春祈福。
  • 燕子南飛的時候都飛到哪去了,它們為什麼要往南飛?
    燕子雙飛去,來時春正好。每年3-5月春暖花開的時節,南飛的燕子都會陸續歸巢,相信很多人對燕子南飛都有不少的疑惑:燕子是什麼時候南飛的呢?燕子南飛是飛到哪裡去了?燕子為什麼要南飛?首先,燕子一般都是在每年冬天來臨之前的秋季,成群結隊地由北方飛往南方。燕子南飛的時間根據地區不同有所差別的,比如東北地區是8月中開始,而到了山東就是9月份以後了。
  • 原創散文:我的窗外的樹上蹲著一隻布穀鳥
    我們這地方的人叫布穀鳥為山喀咕,因為這種鳥怕人,動輒要飛走。所以鄉下說那些愛生氣、怕見生人的小孩,就叫山喀咕,生氣了罵小孩,說「你怎麼像山喀咕一樣」。 「喀」在我們那裡土話裡有愛生氣的意思,不知道是由鳥的特性轉化來的意思,還是把這個意思用到了這種鳥的身上。小時候鄉下布穀鳥很多,我們小朋友就用皮箭子射它們。所以它們怕人是有原因的。
  • 布穀鳥會模仿鷹叫佔巢下蛋
    原標題:布穀鳥會模仿鷹叫佔巢下蛋   英國《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近期發表的一篇論文稱,雌性大杜鵑(也叫布穀鳥)會「狡猾」到去模仿鷹叫來糊弄葦鶯。研究發現,雌性布穀鳥在葦鶯巢裡下蛋後,會模仿鷹叫,分散葦鶯的注意力,降低它們發現寄生在巢中的布穀鳥蛋的概率。
  • 撿麥子,撿玉米,撿豆子,農村人叫做「拾荒」
    小時候,我們收完黃豆之後,全家出動,到地裡撿黃豆,黃豆是非常容易炸殼的,為了防止炸殼,我們都是凌晨3點左右就起床割黃豆,這樣有露水,殼不容易炸開,即便如此,地上還能找到落下的豆粒,撿豆的工作不能少。在地裡撿黑豆,讓我想起了以前撿麥子的經歷,因為我們是小麥主產區,家家戶戶主要的糧食作物就是下麥,到了小麥成熟的季節,大家都在搶收,學校也會放假,老師要收麥子,我們也要回家幫忙,小孩就負責在田裡撿麥子,落下的麥子撿起來,一根一根的撿,這個動作我們農村人叫做拾荒,自己家的小麥撿完了,我們還會到別人家地裡去撿,別人沒撿乾淨的,還能再撿一些。
  • 七夕布穀鳥是什麼意思 七夕布穀鳥圖片
    七夕布穀鳥是什麼梗?2020年8月25日七夕節出來了新的網絡熱梗七夕布穀鳥和七夕青蛙,一個「不孤」,一個「孤寡」,大家是不是都了解了呢?還不清楚七夕布穀鳥梗意思的朋友,下面小編帶來了七夕布穀鳥梗意思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懷念那些與麥子有關的童年時光
    作者:崔永斌收麥子了,生產隊給大人們分了任務(多是婦女,男人只管轉田、打場)。女人們沒日沒夜的幹,唯恐落在後面。麥子收完後,生產隊要選勞動模範,還會獎給毛巾鐮刀等——那是一件極其光榮的事。接下來就是揚場了,這應該是收麥子過程中技術含量最高的活生了。每個隊上都有專門揚場的人,他們一板一眼有條不紊地工作,其他的人只有羨慕打雜的份。要裝糧食了,我們小孩子的任務是幫著大人系袋口。年齡更小的,像這小鬼一樣,在糧食袋子之間穿梭,或者趴在袋子上出洋相。記得我有個堂弟叫「鐵銬」的,常常一絲不掛的睡在袋子上。
  • 布穀鳥模仿鷹叫欺騙宿主—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大杜鵑(也稱布穀鳥)會模仿鷹叫欺騙葦鶯。
  • 淮安(加拿大)美文《麥子的心意》
    麥子的心意文/淮安加拿大一粒麥子,在哪裡。夏歇手機,門鎖喧囂,獨自尋到平野,對鏡調息。墜肘微曲膝,樁一靜,便聽見天上鏗鏘渾圓似鴿子飛來的聲音,習風爽心。啊,主!水映鴿子俊美的眼睛敬畏又入迷,裸風挪開視線,風箏紛紛,麥子在哪裡。腹中漣漪,淙淙晨曦正充盈,你的榮光映照歲歲不變的容顏。佳美的土地啊,表白等不及: 明天去洗西行微飄的卷辮;明天像白楊樹佇立;涓涓書,鑑析二面銀元......突然囈語停,入心的是至高處的聲音——魂!莫作主意。啊,我的靈!如樁鏡體貼你心意。
  • 八十年代出生的農民,你是否記得麥子黃時冰棒的味道?
    八十年代出生的農民,如今也都接近四十歲了,記得小時候,每年麥收的季節,田間地頭就會有人騎著高架自行車,馱著一個木箱子,大聲的吆喝『冰棒、冰棒』,我就會支起身子,朝著賣冰棒的方向望去,有時大人們會丟下手裡的鐮刀,夾著草帽,與孩子們一起買上幾支冰棒,五分錢一支,稍微化點的三分錢一支,年紀尚小的我生怕毒辣辣的太陽曬化了
  • 不像有的教育機構收完錢之後態度大轉變!
    試聽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這裡的老師很細心,經驗也很足,並且在教學上針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方法,靈活多變,對待學生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同時也發現和已經在這裡上課的學生家長溝通時態度非常好,不像有的教育機構收完錢之後態度大轉變!
  • 巾幗風採|王菁:布依山寨飛出的「布穀鳥」
    走進興義市布穀鳥民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各種民族服飾成品琳琅滿目,色彩鮮豔,工人們正忙著整理、打包、運輸。  「我們公司主要製作布依族服飾商品,一方面是想讓大家認識和了解民族服飾,另一方面是想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 布穀鳥:基本簡介與名稱來歷介紹~
    布穀鳥體形大小和鴿子相仿,但較細長,上體暗灰色,腹部布滿了橫斑。腳有四趾,二趾向前,二趾向後。飛行急速無聲。 芒種前後,幾乎晝夜都能聽到它那宏亮而多少有點悽涼的叫聲,叫聲特點是四聲一度——「布穀布穀,布穀布穀」、「快快割麥!快快割麥!」、「快快播谷!快快播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