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蕭太后改嫁韓德讓,和宋真宗兄弟相稱,遼聖宗是個怎樣的皇帝

2020-12-11 騰訊網

在電視劇《燕雲臺》中,耶律賢的大兒子耶律隆緒,只是一個打醬油的小角色,他在親爹耶律賢去世以後,親口勸蕭太后改嫁給前男友韓德讓,算是為《燕雲臺》的「大圓滿」推動了些許的劇情,因為《燕雲臺》的主角是蕭太后和韓德讓,所以他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可能不深,但在歷史中,他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在中國上下幾千的歷史中,能在廟號上掛上「聖」字的,一共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大清盛世的締造者康熙,他被後世稱為清聖祖,另一個就是勸娘改嫁的耶律隆緒,他死後的廟號是聖宗。那麼他究竟是虛有其名,還是真的名副其實呢?

公元972年的中原,宋朝已經一家獨大,當時宋朝的話事人是太祖趙匡胤,他在頭一年剛滅了南漢,今年正準備「接」南唐後主李煜進京,而他的侄子未來的宋真宗趙恆,此時還不會打醬油醋。同一年,在北方的草原上,未來的蕭太后和已經當皇帝的耶律賢,迎來了「愛情結晶」耶律隆緒,因為蕭太后和耶律賢是公元969年領的證,所以……合情合理。

耶律隆緒作為遼國第一個「嫡長子繼承制」的受益人,他的童年過得比前幾任皇帝要都安逸一些。所以他雖然是一個出生於草原的契丹人,但他幼年時喜歡的卻不是弓馬騎射,而是書法和賦詩。如果他爹耶律賢沒有「英年早逝」,可能他在文學上的成就,可以望見後主李煜。(耶律隆緒一生作詩五百餘首,在數量上他已經不輸李煜)

在古代,父親早亡,往往意味著家道中落,不過耶律隆緒比較幸運,他攤上了一個好媽。蕭太后在耶律賢生前,就已經開始幫著體弱多病的丈夫打理朝政,她也憑藉自己的能力贏得了耶律賢的信任,因此在耶律賢去世後,曾囑託她繼續「幹政」,來為年僅12歲的耶律隆緒保駕護航。

蕭太后在丈夫去世後,想盡辦法團結住了兩位輔政大臣,耶律斜軫和韓德讓。正是在他二人的支持下,遼國的皇位繼承才沒有像前幾次一樣見血。當時的耶律隆緒雖然年幼,但是在蕭太后的指引下,他還是用自己的方式,感謝了兩位輔政大臣,他和耶律斜軫互換弓箭,結成了好友,又把韓德讓當爹一樣看待。(至父事之)

因為蕭太后的光芒太盛,所以很多人都把耶律隆緒前期的功勞,都安在了他母親的頭上,因此駱駝把蕭太后在世時,耶律隆緒的事跡都跳過去,直接去看耶律隆緒親政以後所做的事情。蕭太后去世於公元1009年,韓德讓在她去世後,就一病不起,並於世公元1011年去世,而耶律斜軫去世的則更早。也就是說公元1009年之後,耶律隆緒就開始「乾綱獨斷」。

如果換成一般人,在把人生快進了那麼多以後,可能剩下的內容就不太多了,但是對於耶律隆緒來說,影響並不大,因為在《遼史》的30篇本紀中,他一個人就佔了近三分之一。那麼他一個人為什麼會佔用了那麼多的篇幅呢?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個是打的周邊都要喊爸爸。他親政以後,先拿甘州回鶻練了下刀,一戰之下就攻破了對方佔據的肅州,並把對方盡數俘虜;找到了手感的耶律隆緒,第二刀砍向了高麗,因為高麗實力比甘州回鶻要強,所以耶律隆緒在東徵之前,先安撫了一下大宋和西夏,然後才帶著契丹大軍,和前來幫場子的女真部,一起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了鴨綠江,把高麗打了個生活不能自理,然後開心回家。

這兩刀都發生在耶律隆緒親政的1010年,在耶律隆緒隨後的執政歲月裡,遼國幾乎是戰無不勝,逢攻必克。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因為當時的遼國在蕭太后等人的打理下,已經兵強馬壯,耶律隆緒只是撿了個現成的。關於這點,駱駝只想說,打仗這種事,臨機決斷往往比綜合實力更重要,尤其是古代。曹操當年的官渡之戰,孫劉聯軍的赤壁之戰,都可以作為參考,因此駱駝認為,耶律隆緒在軍事上還是有真本事的。

第二個是繼續推進契丹的「中原化」。看過駱駝前面文章的朋友應該都還記得,自從遼太祖阿保機伊始,遼國向中原學習的步伐幾乎就沒有停下過,不過因為是契丹人建立了遼國,所以也有很多人並不贊同契丹的「中原化」,所以耶律隆緒的幾位前任都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不過耶律隆緒還是頂著壓力,繼續推行「中原化」,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確立了「嫡長子繼承制」,這為遼國後來的穩定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三個是完善制度。因為自耶律德光在述律太后的支持下「篡位」以後,耶律倍一系和耶律德光一系,都是換著「坐莊」,所以內部的爭鬥不斷,因此很多的制度都因為人為的原因,而沒有得到設立或完善。耶律隆緒登基以後,因為父母基礎打得好,所以他順利地完善了遼國的各種制度,讓遼國的發展真正的步入了正軌。

從《遼史》記載的內容來看,耶律隆緒在位時,要軍功有軍功,要民政有民政,而且他在位長達近50年,但幾乎沒有任何負面事跡傳出,就連晚年,他也沒有走下坡路,這在古代的帝王中,幾乎是找不出第二個的,因此駱駝認為,耶律隆緒能被稱為「聖宗」是名副其實的。

相關焦點

  • 「名人百科」被蕭太后掩蓋光芒的皇帝——遼聖宗耶律隆緒
    【生平大事】承天后攝政自遼開國以後,除了第一位太后述律氏以外,每一個皇帝的后妃都姓蕭。也就是說,遼國歷史上姓蕭的太后有無數。但是我們一提起「蕭太后」這三個字,那就是指她——遼景宗的皇后蕭綽,又名蕭燕燕。
  • 燕雲臺:「媽寶男」皇帝——遼聖宗耶律隆緒
    但是遼聖宗在位49年裡,其母蕭太后臨朝稱制長達27年,皇帝本人親政僅僅22年。那麼作為遼史上記載最多(遼史本紀共三十篇,聖宗獨佔八篇),評價最高的帝王——聖宗耶律隆緒,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皇帝?所以隆緒是個很好的「媽寶男」,「媽媽說的做的都是對的」,對於朝政大事一律放手任憑母后做主。蕭太后讓他以對待父親的禮節侍奉韓德讓,他立馬照做。蕭太后在宮中為韓德讓過壽,讓他帶領弟妹為其賀壽,並將皇帝的斡魯朵兵權交給韓德讓,隆緒也言聽計從,從未反對(《燕雲臺》中,隆緒更是勸母后蕭燕燕再婚,與韓德讓再續前緣)。
  • 蕭太后與韓德讓究竟什麼關係?
    電視劇《燕雲臺》中的蕭太后由於是所謂的「大女主戲」,片中蕭燕燕不僅有皇帝愛人,還有青梅竹馬韓德讓,歷史上的蕭太后與韓德讓究竟關係如何?如今流淌在北京通州的蕭太后河,跟蕭太后又是什麼關係?從貴族女兒到承天太后蕭太后本名蕭綽。戲本中的她,多被塑造為一個反面人物,被附上了兵敗身亡的慘澹結局。
  • 江山愛情兩雙全,遼國蕭太后與漢臣韓德讓的君臣之戀
    將契丹「乙室己」氏和「拔裡」氏兩大家族,被比作漢相蕭何,賜姓為「蕭」。這幾大家族,原本就互為親家,長期彼此通婚。因此,耶律阿保機之後的遼國第二代皇帝耶律德光,便下令這兩股蕭姓,確立為「後族」。《契丹國志》記載:「王族唯與後族通婚。」也就是說,遼國的皇帝和親王,只能娶蕭家姑娘。蕭家男子,也必須聘皇族閨女。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宗室、外戚,勢分力敵,相為唇齒,以斡邦家。」
  • 夢回遼代,一名宮廷內侍眼中的蕭太后和遼聖宗對於遼代所做的貢獻
    遼代蕭太后臨朝攝政我是個小侍女,是蕭太后的內侍。在遼建國初期,皇帝對於大臣管理鬆懈,所以朝堂貪腐之風盛行。蕭太后看到了這個問題,開始嚴厲整頓吏治。可謂是「陟罰臧否,均不同」,對待有功或有過的大臣獎罰分明,嚴肅處理所有貪汙受賄之徒,不問官階。其實蕭太后這樣做的時候我很擔心,怕她得罪那些實力強的大臣。但蕭太后是何人我是知道的,她怎會受他人擺布。好在後來蕭太后整頓吏治非常成功。
  • 遼國太后改嫁的臣子竟是她初戀情人!後來把持朝政四十年,政績堪比...
    關鍵時候,蕭綽決定重用三個男人,其中兩個是契丹人——耶律斜軫和耶律休哥,這兩個人都是大遼的名將,分別擔任過遼朝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的職務。這是遼朝的核心軍事高層,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裡的蕭峰,就做過南院大王。 除了兩個耶律,蕭綽依賴的第三個男人是誰呢?漢人韓德讓。
  • 蕭太后與韓德讓,相差十二歲的兩人,先是手段,才是情誼!
    然而畢竟是通過影視化然後呈現出來的,難免有了幾分失真特別是電視劇中,小燕燕和韓德讓的那一份相愛而不能相守的感情,讓很多人為之心痛,為之潸然淚下歷史上,蕭太后也確實和韓德讓有過婚約,但是若說電視劇中那般為情私奔,至死不渝,應是也沒有到那個地步蕭燕燕14歲的時候,便被許配給韓德讓,而彼時韓德讓已經
  • 韓德讓果真把耶律隆緒當親兒子看待?蕭燕燕和韓德讓最終成婚了嗎
    其中最典型的兩個人物就是韓德讓和蕭綽了。蕭綽就是劇中的蕭燕燕,也是後來的大遼蕭太后,整天跟楊家將過不去的,就是這位大姐。 蕭家和韓家那關係非常好,蕭思溫早就想要把女兒蕭綽嫁給韓德讓。兩個人可以說一起度過了很長一段青梅竹馬的日子。
  • 這為漢人是奴隸出身,睡了契丹皇帝的母親,死後還被埋在契丹皇陵中
    蕭太后父親蕭思溫早在保寧三年被害,蕭綽也沒有娘家人可以依靠。韓德讓總管宿衛事,蕭綽和聖宗母子的安全得到了保障。韓德讓甚得蕭綽寵信。他請示蕭綽之後,撤換了一批大臣,並敕令諸王各回自己宅第等待,不許私自互相宴請,乘機奪取了他們的兵權,太后和聖宗的地位才得到了鞏固。蕭綽看中了韓德讓的政治才能與軍事才能,於是決定改嫁韓德讓。這在當時契丹族的風俗中是允許的。
  • 燕雲臺遼聖宗是韓德讓的兒子嗎 耶律隆緒和韓德讓什麼關係
    遼聖宗耶律隆緒並不是韓德讓的親生兒子。耶律隆緒是耶律賢跟蕭燕燕生的長子,不可能是韓德讓的孩子。後來遼聖宗繼位,蕭太后為了能夠鞏固其政治地位,並且籠絡韓氏,於是讓自己的兒子耶律隆緒稱韓德讓為義父。這在《宋朝事實類苑》中曾有記載,「吾常許嫁子,願諧舊好,則幼主當國,亦汝子也。」
  • 古代歷史,蕭太后與韓德讓,寵任韓氏
    大家好,給大家推薦蕭太后與韓德讓,寵任韓氏。對韓氏家族的寵任,實際是蕭太后用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表達她對韓氏的未了情。韓德讓不僅有經天緯地之才,還有處理突發事變、力挽狂瀾、化險為夷的能力。韓氏為人厚重,「有智略,明治禮」,擔任宮廷宿衛兼政事令,在同宋締結擅淵之盟中一直是太后的心普之臣。此外,韓德讓多次建議減免經歷兵焚及受災地區的租賦,建議遼聖宗要「任賢去邪」。韓德讓以他的忠心、智謀和膽略贏得蕭太后母子的信賴。在耶律斜較去世後,蕭太后就令其兼任原由斜較擔任的北院樞密使,負責軍政要務。
  • 為什麼說遼朝蕭太后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
    他迎娶蕭思溫的三女兒蕭綽為妻,不久後就封她為皇后,這時蕭綽17歲,遼景宗22歲。遼景宗自幼體弱多病,朝政許多大事都交行事果斷的蕭綽決斷。13年後,遼景宗病逝,皇子耶律隆緒繼位。小皇帝當時才12歲,不能處理朝政,蕭綽以皇太后身份攝政。正所謂「孤兒寡母,主少國疑」,蕭太后攝政後,首先面臨的考驗是能否坐穩江山,鞏固他們母子的統治地位。這時,遼朝的名將、漢臣韓德讓成為她的主要依靠。
  • 鐵腕蕭太后:誰言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既要把持朝政又要收割愛情
    所以這位新寡的太后,在朝廷重臣耶律斜軫和韓德讓面前流著眼淚說:「母寡子弱,族屬雄強,邊防未靖,奈何?」 她的這一發問,激發了這些老臣們的忠貞之志,同聲在太后面前發誓說:「信任臣等,何慮之有!」 在拉攏這些重臣的同時,蕭太后也開始了周密的部署。
  • 遼國蕭太后和權臣韓德讓有曖昧,可能是來自於大宋的段子
    這些軍事上的勝利讓蕭太后在遼國的統治越來越穩定。但隨之而來的,她和漢族大臣韓德讓有曖昧關係的傳言,也是不斷被傳揚開來。從表面上看,韓德讓和蕭太后關係真的不一般!在傳言當中,韓德讓不僅可以自由出入蕭太后的宮闈臥室,而且也不用準時上朝,就算上朝,也有專門的小板凳給韓德讓坐下。後來,蕭太后還給韓德讓賜名,取消他身上的奴隸身份,躋身遼國貴族之列。
  • 為何說遼國蕭太后殘忍又專情?殺死親姐姐,下嫁權臣韓德讓
    蕭太后畫像蕭太后本名蕭綽,小字燕燕,是遼國北院樞密使兼北府宰相蕭思溫的小女兒。她還有兩個姐姐,大姐胡輦,二姐名字不詳,因為她嫁給了趙王耶律喜隱,史書稱其為「趙王妃」。內侍們見到皇帝大開殺戒,害怕自己小命不保,索性合起夥來把穆宗給殺了。當時蕭思溫離皇帝住處不遠,他得知後立刻封鎖消息,暗中請來穆宗的侄子耶律賢繼位,這就是遼景宗。遼景宗很感謝蕭思溫的相助,因此給予他高官厚祿,並娶了他的女兒蕭燕燕封為貴妃,那一年蕭燕燕17歲。
  • 韓德讓和多爾袞:同是太后下嫁,一個被賜國姓,一個死後也沒放過
    一部大型古裝劇《燕雲臺》即將落下帷幕,在大結局中,由唐嫣扮演的蕭太后蕭燕燕最終與她的另一半——韓德讓結婚。作為太后,她與朝中的重臣結婚,並與初戀情人結婚,這不僅有皇子的支持,也有臣子的支持。這一結局,並非胡說八道,而是有一定的歷史根據。史上,的確有蕭太后下嫁韓德讓的傳說。
  • 《燕雲臺》裡的蕭太后在歷史上居然有九個,你知道唐嫣演的是哪一個...
    這兩天隨著唐嫣主演的《燕雲臺》開播,大遼蕭太后又走進了大眾視野,成了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話題,可是你知不知道雖然蕭綽(蕭燕燕)是蕭太后,但蕭太后可不只是蕭綽。 在遼國的歷史上從太祖耶律阿保機到末代天祚帝一有共九位皇帝,除了遼世宗耶律阮曾立了一位甄姓女子為皇后外,其餘的皇后都姓蕭,都是蕭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