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又要迎來幼兒園的開學季了,對孩子來說,上幼兒園是學習生涯的一個起點,是人生的一大裡程碑。對父母來說,孩子上幼兒園是一個短暫的解脫,屬於父母的自我時間會延長,父母可以輕鬆省心一些,尤其是對於全職媽媽來說。
但,孩子上幼兒園並不等同於把孩子交到老師手上,把孩子的教育託付給老師。孩子在學校的時間畢竟有限,孩子的教育大計還需仰仗父母和家庭教育。
孩子上幼兒園,父母堅持做這四件事,三年後,等孩子上小學之後,你會看到孩子的驚人變化,你的孩子將會鶴立雞群,贏得老師和同學的愛戴。究竟是哪四件事意義如此之大呢,且聽JoJo媽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件事是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生活習慣。自孩子上學以後,孩子的作息習慣對孩子影響巨大,睡眠好,身體健康,少生病,精神好,學習效率高。睡眠不好,孩子容易生病,打瞌睡,學習效率低下。
3-6歲是培養孩子良好生活習慣的最佳階段。如果父母在這個年齡段,注重培養孩子早睡早起做晨練的習慣,三年後,不光孩子的身體機能在同齡孩子之中脫穎而出,性格更加活潑,精神狀態更好,學習效率更高。
第二件事是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讀書,朗誦,聽古詩詞。每天早上或晚上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看會書,大聲朗誦出來,聽一聽名家講堂古詩詞。所有這些孩子接觸到的知識,都將刺激孩子的大腦皮層,轉化為孩子最深層的記憶,這對孩子今後的學習幫助巨大。
此外,孩子在閱讀和聽誦的過程中,既可以認識很多的漢字和語句,又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等孩子上小學之後,孩子的識字能力和理解能力會驚到老師和同齡同學。
第三件事是培養孩子整理和收拾。父母可別小瞧孩子的整理能力,這對今後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父母可以嘗試培養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和自己書桌的能力,嘗試讓孩子做事有條有理。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慢慢可以自我規劃和自我監督,做事有條不紊,大大提高效率。
等到孩子上小學之後,父母就會驚訝的發現,自己的孩子完全不用父母陪著寫作業,監督和督促著寫作業,孩子自覺主動就去安排學習的事情了。
第四件事是培養孩子自理能力。在孩子上幼兒園過程中,父母要做到三不,第一不要幫孩子背書包,第二不要給孩子餵飯,第三不要抱孩子走路。這些都是很細微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夠讓孩子自己照顧自己,嘗試自我獨立,父母省心很多,孩子也可以有所突破。
3-6歲,孩子正上幼兒園,是孩子的新開端,也是父母著手培養孩子優良習慣和學習能力的重要階段,這對父母和孩子都意義重大。在這個階段,父母最緊要的是學會放手,學會狠心,讓孩子獨立前行,孩子自我鍛鍊的越多,成長能力越高,今後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