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標語登上高考作文題
不出意外,高考第一天,作文題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出乎意料,近日頻繁上頭條的深圳,登上了全國卷III作文題。
全國卷III
適用地區:雲南、廣西、貴州、四川
圍繞以下三個標語寫作,
1981年,深圳特區,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2005年,浙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17年,雄安,走好我們這一代的長徵路。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文體不限,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標題,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很少人知道它曾引發各種爭議,多次豎起後又被拆下的曲折故事。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具有非同尋常的身世。它並非創作者——時任蛇口管委會主任袁庚一時靈光乍現的產物,而是在創建蛇口工業區後長期積累、長期思考的結果。
最早讓袁庚受到啟發的是在香港上的第一課。
1978年,袁庚調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務副董事長。初到香港,袁庚為了業務發展,需要購買一棟大樓。袁庚與賣主談妥後,約定在星期五下午2點預付定金2000萬港元。
當天下午2時,袁庚準時到達律師樓,香港賣主也如期而至。賣主將汽車停在門外沒有熄火,等雙方在律師樓辦完交易手續,賣主方一接到支票,立即安排專人跳上汽車直奔銀行。原來接下來是周末,銀行都不上班。如果當天下午3點之前支票不能交給銀行,三天就要損失近3萬元的利息。這是一堂生動的現場教學,讓「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開始在袁庚腦海中發芽。
這次買樓事件,讓袁庚對古語「一寸光陰一寸金」有了深刻的理解。他迅速開展財務檢查,發現不少子公司不及時進帳,有人把支票擱在家裡過夜不當回事。袁庚毫不手軟地將這種不負責任的財務人員換掉,僅抓及時進帳這一項,就使招商局收益狀況改善不少。
香港的第一課僅是讓袁庚深有感觸,繼續讓這一觀念發酵的是他在創立蛇口後的遭遇與感受。
時間觀念差、不講經濟效益、辦事效率低、平均主義、鐵飯碗、大鍋飯等,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特色,蛇口改革開放初期,這些特色依舊存在。在部分日本企業承建的工地上,時間觀念、工作效率明顯高了幾倍,與國內企業形成鮮明對比。
1979年8月,交通部四航局承建蛇口工業區首項工程蛇口港。當時,工人收入主要靠工資,獎金僅是輔助,分7、6、5元三個等級。工人對每月幾元獎金興趣不大,工作幹勁不高,每人每天8小時僅運泥20~30車。蛇口工業區為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決定實行定額超產獎勵制度。做法為每人每個工作日勞動定額為運泥55車,完成定額每車獎2分錢,超過定額每超一車獎4分錢。新制度實行後,工人勞動積極性大大高漲,每人每個工作日能夠運泥80~90車。不僅如此,工人們還主動要求加班加點,實行每天工作12小時的大班制。最突出的一位工人一天運泥多達131車,拿到了4.14元高額獎金,一天就拿到了差不多以前一個月的獎金。從1979年10月到1980年3月,由於實行定額超產獎勵制度,碼頭施工速度大大加快,為國家多創造130萬元產值。
嘗到甜頭後,蛇口工業區先後在蛇口港碼頭、華益鋁廠、華美鋼廠、凱達玩具廠、南海油田基地碼頭等工程項目中實行形式各異的獎勵辦法,施工人員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施工進度大大加快,工期一次又一次縮短。
通過這些事情,一個念頭在袁庚腦海中形成:高速發展的蛇口急需一個富有凝聚力和號召力的口號,不能假大空,要符合蛇口特色,推動蛇口建設。
1981年3月下旬,袁庚提議召開工業區幹部會議,商定與日方合作事宜。次日,他坐船從香港趕往蛇口,隨著翻滾的波浪,他的思緒也跌宕起伏。看著流水,袁庚想到了光陰,由光陰又想起了金錢。這時,袁庚醞釀已久的思緒打開了一扇窗,他趕緊拿出筆,在顛簸搖晃的快艇上寫寫畫畫。
影響深遠、振聾發聵的著名口號就這樣在船上誕生。最初的口號共有6句:「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顧客就是皇帝,安全就是法律,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
在隨後召開的工業區幹部大會上,袁庚宣讀了這6句口號,得到大多與會者的贊同,但也有與會者對「顧客就是皇帝」提出異議:「我們是共產黨啊,怎麼能說顧客就是皇帝呢?」
當天的會議結束後,袁庚一行離開蛇口返港。臨走之前,他叮囑蛇口工業區副總指揮許智明將「口號」製成廣告牌,在工業區裡亮相,讓大家都能看到,都能引發思考。許智明找到旅遊文化服務公司的總經理鄒富民,該公司的美工找來一塊三合板,用紅油漆寫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豎立在指揮部幾棟樓房前面。
這塊簡單的三合板是第一塊寫有這句標語的牌子,剛一豎立起來就引發強烈震動。各種爭論和非議接踵而來,有人認為它是資本主義的東西。標語中的兩個詞非常敏感,一是「金錢」,二是「效率」。金錢一向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的追求,社會主義鼓勵的是大公無私。提倡獎勵被稱為物質刺激,提倡效益被稱為利潤掛帥。效率的提法也不尋常,因為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平均主義和大鍋飯成為常態,這種不正常的東西已經被人接受,突然有人提出「效率」,而且把效率當成生命,多少讓人感到不習慣。
此時,國內有關特區是否要繼續辦下去的爭論也很激烈,不少人指責特區與「租界」已沒啥兩樣,只剩五星紅旗是紅的。袁庚為了大局著想,考慮不要火上加油,給黨中央惹麻煩,於是示意暫時把牌子拆下來,放到倉庫裡。
從豎立到拆除,第一塊標語牌面世僅3天。沒多久,這塊三合板的標語牌就被當柴燒掉。當時沒有人預見到這一口號的歷史意義,直到今天很多人還後悔沒好好珍存這塊意義特殊的標語牌。
1981年11月底,袁庚去給招商局企業管理培訓班的學員上課,再次談到這句口號。袁庚富有感染力的演講將培訓班學員的心再次點燃,在這次講課過後的一個星期天,譚築熙等6名培訓班的學員,在當時蛇口最熱鬧的商業街——華苑酒家門前的小廣場上,再次豎起了一塊標語牌:「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比第一塊木牌多了兩行字。
這塊牌子引起了許多人的注意,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出現的時間,正好是計劃經濟體制與市場經濟體制產生激烈衝突的時期,正好是經濟特區被認為是資本主義而受到責難的時期,正好是需要思想大解放的時期。這句口號一站出來就處在風口浪尖,關注和爭議鋪天蓋地。
1982年的春天,一場針對改革開放的非議不期而至。3月28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谷牧一行視察蛇口,見到這個標語牌時,不禁駐足觀看。袁庚在一旁解釋說:「寫這個標語時, 我就準備戴帽子了,有人說這是資本主義的口號。」
就在這個月,上海某報公開刊登《舊中國租界由來》,讓「姓社姓資」之爭不斷深化。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為了不讓更多的人受到牽連,袁庚考慮再三,還是讓人將這塊牌子拆除。
一年過去,關於改革開放的非議稍微轉淡。1983年8月,時任蛇口工業區宣傳處副處長周為民又想起了這句口號,他覺得這句話如同晨鐘暮鼓,引領蛇口人以全新的觀念與光陰賽跑,促進蛇口人在改革開放中不斷鍛造新的輝煌。宣傳處用一個星期的時間,製作了比前兩塊大許多倍的巨幅標語牌:「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以極其醒目與嬌豔的姿態矗立在港務公司門前。
此後,在各種爭議中,這塊牌子再也沒有拆除過。
1984年1月26日,鄧小平同志視察蛇口。
得知改革開放總設計師要親臨蛇口,袁庚等蛇口工業區領導非常振奮。在做足所有的接待工作之後,袁庚在1月25日布置了一項緊急任務,要求工程公司連夜加班,做出一塊「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架在當時從深圳市區進入蛇口的分界線上。
蛇口工業區辦了5年,這條路到底對不對?「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究竟是對是錯?他想從改革開放總設計師口中得到一個答案。
次日早上,經過通宵的加班趕工,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佇立在深圳蛇口交界處,藍底鐵皮板上寫著12個大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當天,鄧小平視察後來到「海上世界」遊船上,袁庚趁機向鄧小平提起心中積蓄已久的話題。鄧小平同志隨之作了肯定的答覆:「對」。袁庚總算吃了一顆定心丸。
1984年2月24日,鄧小平同志在與中央領導談話時,有這樣一段寓意深刻的話:「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深圳的蛇口工業區更快,原因是給了他們一點權利,500萬美元以下的開支可以自己做主,他們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得到小平同志的肯定和讚許,「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從此傳遍中華大地,這句最能體現改革開放精神的口號,逐步成為人們的共識和行為準則,被譽為「衝破思想禁錮的第一聲春雷」。
數月後,在北京舉行的新中國成立35周年大慶上,上百部彩車中唯一的一部企業彩車——深圳蛇口工業區的彩車上,有一幅醒目的標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在2010年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0周年之際,深圳發起了「深圳十大觀念」評選,從100多條觀念中,通過市民海選的方式評選出了影響深圳30年的十大觀念,而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來源 | 綜合自晶報、深圳特區報)
(責編:趙爽、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