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的開發,首先是從蛇口起步的,因此在深圳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先有蛇口,後有深圳。
小平這次來蛇口,重點聽了袁庚的匯報。考慮到小平同志年事已高,聽匯報時間不宜過長,袁庚談了一會兒後說:「再談5分鐘就結束匯報。」小平卻說:「沒關係。」又讓袁庚講了20多分鐘。
袁庚在匯報中說,這幾年蛇口工業區冒了點風險,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勞動人事制度實行了招聘制和合同制,工業區領導班子實行民主選舉和企業經理聘用制。說著,袁庚把自學成才、36歲的工業區黨委副書記喬勝利介紹給小平。小平同志高興地讓喬勝利坐到他身旁,問他的學歷、年齡、工資收入和生活消費等情況。小平說,要鼓勵青年人挑重擔,多幹實際工作。
小平聽完匯報後,走到窗前,指著一片繁忙的蛇口港碼頭,問袁庚:「碼頭是什麼時候建成的?能停多少噸位的船?」袁庚一一做了回答。小平稱讚道:「你們搞了個港口,很好!」袁庚又說:「我們有個口號,叫『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小平的女兒鄧榕提示說:「我們在路上就看到了。」
鄧小平說:「對!」
袁老說,小平的這個回答一語雙關,態度鮮明,是對蛇口人的巨大鼓舞。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句口號的發源地就在蛇口,作者就是袁庚。這句口號在小平考察深圳的前兩年就被製成巨型廣告牌,矗立在破土開發的蛇口最顯眼的位置上。口號內容是耶非耶?在當時,沒有人說它錯,也沒有人肯定它。然而,有人卻說袁庚既要錢又要命,比資本家還狠。
袁老感慨道:在小平同志肯定這句口號之前,這句話還是有爭議的。
口號本來還有兩句:安全就是法律,顧客就是皇帝。當時有人反對:「顧客就是皇帝,那共產黨幹啥?在皇帝面前得叩首稱臣,跪在地上。」袁庚做出了讓步:「『顧客是皇帝』可以不寫進口號裡,但要在實際工作中執行。」袁庚說,是小平同志給我們吃了定心丸,給了我們大膽改革的勇氣。
1984年2月24日,小平返回北京後不久,召集7位中央負責人開會。小平說:「我們建立經濟特區,實行開放政策,有一個指導思想要更加明確,那就是不能收,而是放……這次我到深圳一看,給我的印象是一片興旺發達。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深圳的蛇口工業區發展得更快,原因是給了他們一點權力……他們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除現有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幾個點,增加幾個港口城市……」此次會議後,中央決定進一步開放14個港口城市。
數月後,在北京舉行的新中國成立35周年大慶上,上百部彩車中惟一的一部企業彩車———深圳蛇口工業區的彩車上,有一幅醒目的標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二
「公開招聘」的做法在今天看來非常平常,但有誰知道,它歷經了一個艱難的突破過程。突破起源於小平的理論和思想。
袁老講起當年發生在蛇口領導幹部中令人啼笑皆非的小故事———
故事之一:美國一個商務代表團訪問蛇口工業區。一位幹部笑容可掬地詢問對方:「英國人是講英語的,你們美國人講什麼語?」
故事之二:英國劍橋大學派團訪問蛇口工業區,一位幹部與外賓接洽時謙遜地問道:「你們建(劍)橋大學,主要建造多大的橋?」翻譯有心遮掩一下,而對方已經有一位懂漢語的人笑出了聲。
袁老說,人才問題讓我們傷透了腦筋。我們在全國率先進行人才招聘,那是遵照鄧小平的人才思想。
1979年11月2日。鄧小平高瞻遠矚,在中央黨、政、軍機關副部級以上高級幹部會議上專門講了人才問題:「現在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不是四個現代化的路線、方針對不對,而是缺少一大批實現這個路線、方針的人才……我們要破格選拔人才,不能按老規矩辦事,要想到這是百年大計。」
袁庚敏銳地捕捉到了小平講話的關鍵:要破格,不能按老規矩辦事。
然而,如何破格?人才從何處引進呢?袁庚決定採用香港「公開招聘」的辦法。但是,「公開招聘,要不要組織考核?受聘者原單位工作受到影響怎麼辦?用錯一個人給事業造成損失,誰能負責?」一時間,議論、疑慮一大堆。
1980年3月26日這一天,谷牧在「廣東福建兩省匯報會」的小結講話中,專門談到用人問題。其中一段,提到了一個陌生的名詞———「擇優招僱聘請」。谷牧指出:現在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勞動指標和技術力量可以不受限制,按實際需要,擇優招僱聘請。
谷牧對袁庚說:「你們要把蛇口工業區先辦好,就可以取得一些經驗。」袁庚不失時機地插話:「我們要求中央、廣東省加強領導,幫助解決一些問題,否則就要卡住了。」袁庚馬上起草了一份報告。他在報告中專門寫上了一條:對各應聘應考專業人才,其所在單位在其本人自願原則下應予支持鼓勵,不要加以為難。
谷牧批示道:「我同意。據此同有關方面交涉。各方均應支持你們。」
袁庚底氣十足地開始四處網羅人才。派出人員,奔赴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地,採用組織推薦、自薦、公開登報招賢等方式,並通過筆試、口試和組織考察等方法確定人選。兩年後,1982年3月28日,谷牧率領一批高級幹部到蛇口視察,特意問道:人才招聘時有沒有遇到抵制的?袁庚答:有。有的報考者考試得分高,條件較好的「尖子人物」,原單位就是不放,所以招聘工作也是困難的。我們將送上一個報告,請中央組織部支持我們各種專業人員,包括招聘蛇口工業區區長和副區長的報告,請谷牧同志批一下。午飯後,袁庚把隨身帶來的報告送到谷牧案頭。
谷牧又一次及時作出批示:「任窮同志,這是選人用人的一個新的路線,我看應當支持特區繼續試行,請酌。」袁庚當即派人飛赴北京,將谷牧的批示和報告,一起送到中央組織部。一個月後,中組部以幹部調配局名義,向有關部門發出一封信。信寫給北京、上海、湖北、四川等省市委組織部,機械工業部、輕工業部及教育部的人事部門。信中說:廣東省深圳市蛇口工業區近年來發展很快,但行政管理幹部和專業技術幹部比較缺乏,請求從內地商調。中央領導同志批示應予支持。請根據本單位幹部實際情況,儘量予以推薦人選。信中沒有使用《報告》中提出的「招考招聘」的字眼,而是用了「請求從內地商調」一詞,但此信確實為蛇口工業區從內地商調幹部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才社會化還是人才單位私有化,幾經較量,終於有了突破。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由來
在蛇口工業區微波山下,一塊上書「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矗立了廿幾載。這句著名的口號,是1982年矗立在蛇口的,其「版權」屬於蛇口工業區的負責人袁庚。
1979年8月,蛇口工業區600米長的順岸碼頭工程動工。動工之初,採取內地慣用的平均主義獎勵辦法,工人積極性不高,每人每天只運泥20-30車,工程進展緩慢。為加快工程進度,承建商從10月份起開始實行獎勵制度,即完成定額者每車獎勵2分錢,超過定額者每車獎勵4分錢。這樣一來,工人生產情緒高漲,勞動效率明顯提高,每人日平均運泥80-90車,最多的每天運泥達130多車。由於實行這一獎勵制度後,提前一個月完成了任務,為國家多創造的價值達130萬元,而工人們拿的獎金還不及產值的2%。但是,這一既受工人擁護又使國家獲益的獎勵制度,卻被上級有關部門勒令停止,理由是「濫發獎金」。工人的積極性頓時受挫,工程進度明顯緩慢下來。這時,一份「關於蛇口碼頭延誤工程」的內參送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案頭。4分錢驚動了中南海。當時的中央領導看了之後,作了批示,說發獎金的辦法可行。至此,蛇口又恢復了定額超產獎勵,並在此後的華益鋁廠、華美鋼廠、南海石油基地等項目實行,使這些工程都比原計劃提前竣工,「蛇口效率」成為外商來此投資的一個先決條件。
投資者用物質利益促進了建設進度,而建設進度換來了更高的經濟效益。袁庚和管委會一班人決定提出一個響亮的口號,以此進一步激發人們開發建設蛇口的熱情。於是,1982年初,「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標語牌,第一次出現在蛇口人的面前。
1984年,鄧小平視察深圳時,看到了這句口號,留下深刻的印象。回京後,他在一次中央負責人的會上說:「這次我到深圳一看,給我的印象是一片興旺發達。深圳的建設速度相當快……蛇口工業區更快,他們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2007年05月24日刊載於《深圳特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