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分解反應大揭秘

2021-02-20 初中化學大師

複分解反應是初中化學中的重要基本反應類型,也是中考的必考內容.不少同學在理解和應用相關知識時常有失誤,為幫助大家學好這一知識,下面我們將結合中考題多角度剖析複分解反應的考點。


考點1:複分解反應的概念

(1)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作複分解反應,

(2)複分解反應中的「換」與置換反應中的「換」含義不同.前者是兩種化合物成分的互換,即 AB+CD→AD+CB,後者是單質的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某一元素,即A+BC→B+AC.

(3)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是:複分解反應(含中和反應)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

例1(2020·哈爾濱)下列有關敘述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所屬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A.用碳酸氫鈉治療胃酸過多 NaHCO3+HCl=NaCl+H2O+CO2↑複分解反應

B.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Fe+O2=Fe3O4氧化反應

C.鋁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Al+CuSO4=Cu+AlSO4置換反應

D.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CO2+Ca(OH)2=CaCO3 ↓ +2H2O中和反應

解析:用碳酸氫鈉治療胃酸過多,NaHCO3+HCl=NaCl+H2O+CO2↑ ,雖然生成物是三種,但HO和CO,是 HCO3分解產生的,所以該反應屬於複分解反應,A正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需要注意化學式、反應條件、配平、標註等.B選項中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該化學方程式沒有配平,缺少反應條件,應為3Fe+2O2=Fe3O4,屬於化合反應.C選項中鋁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的硫酸鋁的化學式書寫錯誤,化學方程式應為2Al+3CuSO4=3Cu+Al (SO4)3.

D選項中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配平錯誤,應為CO2+Ca(OH)2=CaCO,↓+H0,且不屬於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也不是中和反應.

答案:A

考點2: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物中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或有沉澱生成,三者具備其一即可.

例2(2020·重慶)學習複分解反應發生條件時,小紅同學做了表1中的四個實驗.

(1)根據以上實驗,可以判斷試管③④中發生了複分解反應.試管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小明同學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先加了一種試劑,再加稀硫酸,從而說明

試管①中也發生了反應,這種試劑是

解析g根據實驗現象,反應③中產生氣泡,反應④有白色沉澱生成,符合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Na2CO3溶液與稀硫酸反應,生成NaSO4、H2O和 CO2,化學方程式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OH 溶液與稀硫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NaOH+HSO4=Na2SO4+2H2O,該反應無明顯現象,為證明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可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先加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成紅色,再加稀硫酸,當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時,說明試管①中也發生了化學反應.

答案:(1)Na2CO3+H2SO4=Na2SO4+H2O+CO2↑(2)酚酞試液

考點3:判斷離子能否共存

複分解反應的實質是:在溶液中參加反應的兩種化合物發生離解後,互相交換離子,造成溶液中離子的種類、數目減少,宏觀上表現為生成沉澱、氣體或水.

例3(2020·新疆)酸、鹼、鹽的溶解性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之一.表2展示的是部分酸、鹼、鹽在水中的溶解性(20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陰、陽離子形成不溶性鹼的化學式為_,形成的複合肥料的化學式是

(2)KOH 溶液和 Ba(NO3)2溶液

(填「能」或「不能」)反應,理由是

(3)下列各組離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解析: (1)由溶解性表可知,不溶性鹼為Cu(OH)2,複合肥料為KNO3.(2)KOH 溶液與 Ba (NO3)2溶液二者混合後,不能形成沉澱、氣體或水,故不能反應.(3)A中 OH-與H+結合生成水,C中碳酸根和 Ba2+結合生成BaCO3沉澱,D中碳酸根和 Cu2+結合生成CuCO3沉澱,故A、C、D不能共存.

答案:(1)Cu(OH)2 KNO3(2)不能沒有氣體、沉澱或水生成(3)B

考點4根據現象鑑別物質

根據待鑑別物質的化學性質,利用所提供的試劑與待鑑別物質發生反應,抓住產生沉澱或氣體、溶液變色、無明顯變化等現象作為突破口,進行鑑別.

例4(2020·黔西南)(NH4)2CO3、K2SO4均為白色固體,分別取少量樣品進行下列實驗,不能將兩者區別出來的是(   ).

A.與Ca(OH)2粉末混合研磨    B.加入稀鹽酸中

C.加入 BaCl2溶液中              D.加入 Ba(OH)2溶液中

解析: (NH4)2CO3屬於銨鹽,遇到鹼性物質Ca(OH)2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而K2SO4與Ca(OH)2不反應.(NH4)2CO3能與鹽酸反應生成CO2氣體,而K2SO4與鹽酸不反應.(NH4)2CO3與 Ba(OH)2反應生成BaCO3白色沉澱,同時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而K2SO4與 Ba(OH)2反應只能產生白色沉澱.C選項中(NHA)2CO3和 K2SO4都能與 BaCl2反應生成白色沉澱,現象相同,無法區別.

答案:C

考點5:利用複分解反應除雜

除雜時加入的試劑應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後不能引入新的雜質,生成物要易於分離.

例5(2020·天門)表3中有關物質的除雜方法錯誤的是( ).

解析g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雜質水蒸氣,且濃硫酸不與O2反應,A正確.O2通過灼熱的銅網,與Cu發生反應生成CuO,而CO2不與Cu發生反應,B正確.MgCl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 Mg(OH)2沉澱和 NaCl,化學方程式為 MgCl2+2NaOH=Mg(OH)2↓+2NaCl,掌握好加入的NaOH溶液的量,便可除去MgCl2而不引入新的雜質,C正確.稀硫酸與Ba (NO3)2反應,生成 BaSO4沉澱和 HNO3,化學方程式為H2SO4+Ba(NO3)2=BaSO4↓ +2HNO3,雖然可除去稀硫酸,但也引進了新的雜質硝酸,D錯誤.

相關焦點

  • 複分解反應的探究
    複分解反應,是四大基本反應類型之一。複分解反應是由 兩種 化合物 互相交換成分,生成 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
  • 突破「複分解反應」的難關
    初中化學教材先後在不同章節中,由淺入深介紹了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複分解反應四大基本反應類型。其中複分解反是最難的,也是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更是各類模擬試卷和中考試卷的命題者的首選難題和壓軸題。教師常常困惑於如何才能把概念講清楚,學生遇到此類題目更是心中亂成一團麻。
  • 複分解反應與化學反應的本質
    1.反應類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複分解反應,並稱初中化學四大反應類型,其反應結構如下所示:為了回答它們為什麼不是複分解反應,我們需要對複分解反應下一個定義。「復」,「重複、再一次」之意,「複分解」則可理解為兩次電離;生成CaCO3和NaOH則可以理解為離子「再組合」的過程,我們把複分解反應理解為「雙電離、再組合」反應。
  • 複分解反應的實質
    複分解反應是指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用符號表示為:AB+CD=AD+CB複分解反應的實質是:溶液中某些離子濃度(數目)的降低鹽酸溶液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移動的氫離子和氯離子,氫氧化鈣溶液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移動的鈣離子和氫氧根離子。
  • 「複分解反應」的核心問題分析與教學策略
    複分解反應是酸、鹼、鹽溶液中相互反應規律的核心知識,具有統攝性、內核性、衍生性等特徵,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需要教師抓住複分解反應教學的3個核心問題。認識酸、鹼、鹽的組成和性質是學生學習複分解反應的前提。
  • 複分解反應及發生的條件PPT課件
    問題情境三:請你快速判斷下列物質間是否發生反應?說明理由。
  • 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1.上述兩個反應是否屬於複分解反應?觀察到的現象有什麼共同之處?屬於,有沉澱出現2.前面學過的酸鹼中和反應是否也屬於複分解反應?生成物中同樣的生成物是什麼?屬於,鹽和水;3.碳酸鈉、碳酸鈣等含碳酸根的鹽溶液與鹽酸發生複分解反應時,可觀察到的共同現象是什麼?有氣泡產生;酸、鹼、鹽之間並不是都能發生複分解反應。只有當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澱或有氣體或有水生成時,複分解反應才可以發生。
  • 怎樣熟悉掌握複分解反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2.對反應條件模糊不清寫完方程式後忘記加反應條件是95%以上的學生易犯的錯誤,尤其是涉及的推斷題和鑑別題中多種類型的反應同時出現時,顯得更加混亂。由於絕大多數反應無反應條件,在初中化學中只有極少數反應有條件,應強調在上課時一定注意演示實驗。
  • 初三化學方程式:複分解反應
    初三化學方程式:複分解反應 1、鹼性氧化物+酸→鹽+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3+H2O
  • 2021年初中化學方程式:複分解反應方程式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方程式:複分解反應方程式,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複分解反應:   1、鹼性氧化物+酸→鹽+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CuO+H2SO4==CuSO4+H2O ZnO+2HNO3==Zn(NO3)3+H2O   2、鹼+酸→鹽+H2O   Cu
  • Hoveyda課題組交叉複分解反應再發Nature:選擇性合成E/Z構型的三取代烯烴
    雖然距離獲獎已有10多年時間,但研究烯烴複分解反應的相關報導依然活躍在各大頂級期刊上,究其原因主要在於烯烴複分解反應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交叉複分解反應是合成非環狀烯烴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目前仍缺乏選擇性合成Z或E構型三取代烯烴的途徑,其阻礙在於缺少立體選擇性和短壽命的亞甲基金屬卡賓物種。
  • 化學 | 電離與複分解順口溜
    「化學是一門美麗的學科」,我的初中化學老師這樣給我講過,並且也這樣給我展示了……在化學考試中,電離與複分解絕對是一大難題,今天小南老師總結了電離與複分解的相關知識,歡迎同學們留言一起討論。物質溶於水時,離解成可自由移動的離子的過程叫電離。
  • 2018中考化學壓軸題3複分解反應的應用答案(word版)
    請下載附件: 《2018中考化學壓軸題3複分解反應的應用答案
  • 如何辨別4大初中化學基本反應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分解反應也可以被分為不同的類別即按產物種類多少分類,按反應物種類進行分類等。辨別方法:記住一點即可,就是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是一種互補關係,分解反應是化合反應的逆向思維。所以在熟悉了化合反應的時候,試著倒推,可通過帶入方式,判斷是否是分解反應。
  • 高考課程 化學 26 常見的強電解質總結 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 離子反應方程式注意問題 離子反應的發生條件-複分解反應
    名校名師完整全系列課程 化學 26 常見的強電解質總結 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 離子反應方程式注意問題 離子反應的發生條件-複分解反應 高考考點
  • 高考化學: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先後順序問題
    反應物間一對多的化學反應常有「平行反應」和「競爭反應」兩類,平行反應主要指多個反應相互間沒有影響可同時進行;而競爭反應是指由於反應能力不同,多個反應按一定的先後順序逐次進行。在實際問題中有部分看似平行的反應,由於物質的性質而出現了「有效」和「無效」兩種可能性,準確地確定有效反應就成了解題的關鍵。解決此類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假設法1. 複分解反應之間的競爭若某一溶液中同時存在幾個可能的複分解反應,則生成更難溶解或更難電離的物質的反應將優先進行。
  • 初中化學考點總結:初中化學常見反應類型
    用A+BC——AC+B表示例如:4.複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複分解反應。用AB+CD——AD+CB表示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沉澱生成物中有氣體生成物中有水具備上述條件之一複分解反應就可行進行。
  • 2021初中化學知識點之中和反應及其運用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化學知識點之中和反應及其運用,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中和反應及其應用   (1)定義:酸與鹼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中和反應,如NaOH+HCl==NaCl+H2O。   (2)中和反應的實質:酸溶液中的H+與鹼溶液中的結合生成水的過程,。
  • 乾貨丨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的判斷
    (一)、化合反應中的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絕大多數的化合反應是放熱反應,少數化合反應是吸熱反應。>2、強鹼和銨鹽的複分解反應是吸熱反應(1)氯化銨和熟石灰發生複分解反應時吸熱:2NH4Cl+Ca(OH)2CaCl2+2NH3 ↑+2H2O(2)氯化銨和八水合氫氧化鋇發生複分解反應時吸熱:2NH4Cl+Ba(OH)2·8H2O
  • 氯化鋇能和二氧化碳會反應嗎
    氯化鋇不能和二氧化碳反應;氯化鋇如果跟二氧化碳反應的話生成碳酸鋇和鹽酸,不符合強酸制弱酸規律。且碳酸鋇可以和鹽酸反應,故氯化鋇不能和二氧化碳反應。複分解反應發生條件基本條件:發生複分解反應的兩種物質能在水溶液中交換離子,結合成難電離的物質(沉澱、氣體或弱電解質)。1、鹼性氧化物+酸:酸的酸性較強(如HCl、H2SO4、HNO3等),可發生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