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分解反應是初中化學中的重要基本反應類型,也是中考的必考內容.不少同學在理解和應用相關知識時常有失誤,為幫助大家學好這一知識,下面我們將結合中考題多角度剖析複分解反應的考點。
考點1:複分解反應的概念
(1)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作複分解反應,
(2)複分解反應中的「換」與置換反應中的「換」含義不同.前者是兩種化合物成分的互換,即 AB+CD→AD+CB,後者是單質的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某一元素,即A+BC→B+AC.
(3)四種基本反應類型是:複分解反應(含中和反應)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
例1(2020·哈爾濱)下列有關敘述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所屬基本反應類型都正確的是()
A.用碳酸氫鈉治療胃酸過多 NaHCO3+HCl=NaCl+H2O+CO2↑複分解反應
B.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Fe+O2=Fe3O4氧化反應
C.鋁與硫酸銅溶液反應 Al+CuSO4=Cu+AlSO4置換反應
D.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CO2+Ca(OH)2=CaCO3 ↓ +2H2O中和反應
解析:用碳酸氫鈉治療胃酸過多,NaHCO3+HCl=NaCl+H2O+CO2↑ ,雖然生成物是三種,但HO和CO,是 HCO3分解產生的,所以該反應屬於複分解反應,A正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需要注意化學式、反應條件、配平、標註等.B選項中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該化學方程式沒有配平,缺少反應條件,應為3Fe+2O2=Fe3O4,屬於化合反應.C選項中鋁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的硫酸鋁的化學式書寫錯誤,化學方程式應為2Al+3CuSO4=3Cu+Al (SO4)3.
D選項中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澱,配平錯誤,應為CO2+Ca(OH)2=CaCO,↓+H0,且不屬於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也不是中和反應.
答案:A
考點2: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生成物中有氣體放出,或有水生成,或有沉澱生成,三者具備其一即可.
例2(2020·重慶)學習複分解反應發生條件時,小紅同學做了表1中的四個實驗.
(1)根據以上實驗,可以判斷試管③④中發生了複分解反應.試管③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小明同學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先加了一種試劑,再加稀硫酸,從而說明
試管①中也發生了反應,這種試劑是
解析g根據實驗現象,反應③中產生氣泡,反應④有白色沉澱生成,符合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Na2CO3溶液與稀硫酸反應,生成NaSO4、H2O和 CO2,化學方程式為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OH 溶液與稀硫酸反應,化學方程式為2NaOH+HSO4=Na2SO4+2H2O,該反應無明顯現象,為證明確實發生了化學反應,可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先加入幾滴無色酚酞試液,溶液變成紅色,再加稀硫酸,當溶液由紅色變成無色時,說明試管①中也發生了化學反應.
答案:(1)Na2CO3+H2SO4=Na2SO4+H2O+CO2↑(2)酚酞試液
考點3:判斷離子能否共存
複分解反應的實質是:在溶液中參加反應的兩種化合物發生離解後,互相交換離子,造成溶液中離子的種類、數目減少,宏觀上表現為生成沉澱、氣體或水.
例3(2020·新疆)酸、鹼、鹽的溶解性表是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之一.表2展示的是部分酸、鹼、鹽在水中的溶解性(20 ℃),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陰、陽離子形成不溶性鹼的化學式為_,形成的複合肥料的化學式是
(2)KOH 溶液和 Ba(NO3)2溶液
(填「能」或「不能」)反應,理由是
(3)下列各組離子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解析: (1)由溶解性表可知,不溶性鹼為Cu(OH)2,複合肥料為KNO3.(2)KOH 溶液與 Ba (NO3)2溶液二者混合後,不能形成沉澱、氣體或水,故不能反應.(3)A中 OH-與H+結合生成水,C中碳酸根和 Ba2+結合生成BaCO3沉澱,D中碳酸根和 Cu2+結合生成CuCO3沉澱,故A、C、D不能共存.
答案:(1)Cu(OH)2 KNO3(2)不能沒有氣體、沉澱或水生成(3)B
考點4根據現象鑑別物質
根據待鑑別物質的化學性質,利用所提供的試劑與待鑑別物質發生反應,抓住產生沉澱或氣體、溶液變色、無明顯變化等現象作為突破口,進行鑑別.
例4(2020·黔西南)(NH4)2CO3、K2SO4均為白色固體,分別取少量樣品進行下列實驗,不能將兩者區別出來的是( ).
A.與Ca(OH)2粉末混合研磨 B.加入稀鹽酸中
C.加入 BaCl2溶液中 D.加入 Ba(OH)2溶液中
解析: (NH4)2CO3屬於銨鹽,遇到鹼性物質Ca(OH)2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而K2SO4與Ca(OH)2不反應.(NH4)2CO3能與鹽酸反應生成CO2氣體,而K2SO4與鹽酸不反應.(NH4)2CO3與 Ba(OH)2反應生成BaCO3白色沉澱,同時生成有刺激性氣味的氨氣,而K2SO4與 Ba(OH)2反應只能產生白色沉澱.C選項中(NHA)2CO3和 K2SO4都能與 BaCl2反應生成白色沉澱,現象相同,無法區別.
答案:C
考點5:利用複分解反應除雜
除雜時加入的試劑應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後不能引入新的雜質,生成物要易於分離.
例5(2020·天門)表3中有關物質的除雜方法錯誤的是( ).
解析g濃硫酸具有吸水性,能除去雜質水蒸氣,且濃硫酸不與O2反應,A正確.O2通過灼熱的銅網,與Cu發生反應生成CuO,而CO2不與Cu發生反應,B正確.MgCl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 Mg(OH)2沉澱和 NaCl,化學方程式為 MgCl2+2NaOH=Mg(OH)2↓+2NaCl,掌握好加入的NaOH溶液的量,便可除去MgCl2而不引入新的雜質,C正確.稀硫酸與Ba (NO3)2反應,生成 BaSO4沉澱和 HNO3,化學方程式為H2SO4+Ba(NO3)2=BaSO4↓ +2HNO3,雖然可除去稀硫酸,但也引進了新的雜質硝酸,D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