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教育App?通俗的講,是安裝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板裡的教育網際網路軟體。學校在課堂教學、布置家庭作業時,經常會用到這類教育軟體。這類教育軟體,對孩子的學習生活以及實現家校互動,確實有幫助。
但是,一些商家向中小學生推出的教育網際網路軟體,存在內容低俗、娛樂化過重的廣告,更有一些軟體,會跳出性暗示的內容,對涉事不深、懵懂的學生有極大的毒害,家長和老師有很大的意見。
日前,教育部牽頭,八部委聯合制定《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網際網路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規範教育App運營;公安部參與教育軟體和平臺的管治,全力淨化上網環境,打擊一些軟體中存在有害信息傳播、廣告叢生等問題。這也是首個從國家層面發布的首個全面規範教育App的政策文件。
1、收費問題:在《意見》中,明確提出:要求統一使用的教育App不得向學生和家長收取任何費用,不得植入商業廣告和遊戲。推薦使用的教育App遵循自願原則,不得與教學管理行為綁定,不得以學分、成績和評優掛鈎。
這個內容,想必會得到很多家長的贊成:目前一些學校,在推廣使用教育軟體時,往往存在捆綁行為,按照使用時效收取費用,一般每年高達一千多元,對此,不少家長曾經表示出不滿。
2、信息安全問題:還有一些教育軟體,使用時強迫用戶授權提供個人隱私信息,個人信息存在洩露的風險。對於這個問題,《意見》裡也做出明確規定:嚴格控制數據採集使用範圍,嚴禁強迫用戶授權提供個人隱私信息。保障網絡安全,嚴格落實《網絡安全法》,推動建立安全審核和認證,切實保障廣大師生切身利益。
3、低俗內容問題:除了收費和個人信息丟失洩密,更令家長深惡痛絕、不勝煩憂的是平臺上時不時跳出來那些低俗、不健康的內容、廣告對孩子的毒害。中小學生正處於青春發育階段,缺乏兩性的正確認識,往往被「披著合法外衣,出現在教育平臺上的廣告」誤導、引誘,嚴重影響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現在,《意見》清楚地規定:不得植入任何形式的廣告和遊戲。
隨著《意見》的出臺,教育、網信、電信、公安、市場監管、掃黃打非等職能部門建立協同聯動的監管機制,共同規範教育APP的管理事務。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也將密切配合有關部門,發揮自身職能作用,全面落實《意見》中的職責任務,塑造「網絡清淨的環境」。
教育部印發的《意見》文件,集中治理中小學學習類App亂象進行,不僅可以促進「網際網路+教育」的發展,更會贏得家長的點讚:畢竟孩子學習重要,思想品德同樣重要,教育平臺清靜,家長也能放心地讓孩子使用這些教育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