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學科有「大用」(大家手筆)
為此,重讀了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深感到這一重要講話不僅對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和繁榮哲學社會科學、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有著重要指導意義,同時也回應了社會上一些人所謂「學習人文學科沒有用」的看法。 現在也許還會有人問:學習人文學科有沒有用呢?當然有用。
-
大家手筆:人文學科有「大用」
最近,應一些高校邀請,去探討人文學科在當今時代的功能與作用。為此,重讀了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深深感到這一重要講話不僅對我國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發展和繁榮哲學社會科學、讓世界知道「學術中的中國」「理論中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中的中國」有著重要指導意義,同時也回應了社會上一些人所謂「學習人文學科沒有用」的看法。
-
人文學科雖不實用,卻有大用
然而,人文學科實則是人類理解世界的獨特角度,與每個人的人生觀、世界觀都有非常緊密的關係。一個人如果缺少了人文學科的浸潤,在人格上很容易庸俗化和空心化。由此導致的結果是,文明倒退,野蠻復闢。即使真出了一位既有理想又有魄力的校長,一所大學在實用主義的汪洋中也將形如孤島,難以持久。真正有效的解決手段是從根源入手,遏制實用主義的橫行之勢。往大裡說,這是人類自我精神救贖的背水一戰。當今世界,人文學科(the humanities)的邊緣化已是不爭的事實。
-
「無用」的人文學科到底有什麼用?
「無用」的人文學科到底有什麼用?對於人文學科的「有用性」,我想打一個比方——一個家裡最有用的地方是廁所,其次是廚房。家裡最沒用的東西,數來數去可以說是牆上掛著的那幅齊白石畫的蝦。但是家裡有客人來了,你會帶他去參觀廚房和廁所嗎?我想,大家坐在客廳評頭論足討論得最起勁的,恐怕還是齊白石畫的蝦。這就是人文學科。
-
「冷門」學科有「大用」
「冷門」學科有「大用」 2016年09月05日 06:3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李永傑 字號 內容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
-
你是有多無知,才會相信「人文學科沒有用」?
不管你是剛剛踏上文科「賊船」的高二學生,還是已經在人文學科領域頗有建樹的專業研究者,都不得不面對來自四面八方的無解提問:你們成天學習(研究)的都是些什麼玩意兒,學習(研究)這些東西到底有什麼用,學習(研究)這些東西有什麼前途……這些問題總是作為話題的終結,讓被問者陷入嘴上笑嘻嘻,心裡MMP的尷尬境地。
-
中山大學教授:「無用」的人文學科到底有什麼用? | 文化縱橫
在「有用的」學科不斷繁榮的同時,如何從「民族的」入手,讓文化滋養不僅為國人所享,也形成有助於世界、全人類的思想,是我們必須開始思考的問題。文章原載「近世史研究」,僅代表作者觀點,特此編發,供諸君思考。對於人文學科的「有用性」,我想打一個比方——一個家裡最有用的地方是廁所,其次是廚房。家裡最沒用的東西,數來數去可以說是牆上掛著的那幅齊白石畫的蝦。
-
疫情之下,人文學科有多「慘」!
在世界疫情波及面最大的美國,有高校搖搖欲墜,而不少高校不得不壓縮裁減學科與專業,其中涉及最多的還是人文學科。這新一輪人文學科的關停並轉究竟有多嚴重?事出何因?教育界對此的反應又如何?佛蒙特大學(UVM)建於1791年,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研究型大學之一。
-
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分野
內容提要根據我國現行的學術體制和學科分類,我們習慣於把所有的學科分為人文社會科學(文科)與自然科學(理工科)兩大類,這種分類其實是有問題的: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是很不相同的東西,將它們籠而統之地稱為人文社會科學
-
不屈的人文學科
他說:「幾十年來,在美國,我們一直見證著人文知識和人文方法不斷遭到詆毀。我們生活的社會陶醉於技術之中,快樂甚至暈眩地受到功用、速度、效率和便利的支配。技術心智成了美國人的世界觀,它指導我們更喜歡實際的問題,而不是意義問題,不去問事物的真假、善惡,而是問它們是如何運作的、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維塞蒂爾說,這是一個科學主義的時代。「科學主義不是科學。科學是祝福,科學主義則是詛咒。
-
人文學科退居邊緣 人文學者應走出「偏見」
原標題:人文學科退居邊緣,人文學者應走出「偏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話用在人文學科的發展進程中,真是很合適。世界範圍內,人文學科的步步後退已是不爭的事實。在陳平原看來,所謂的「突圍」,就是讓大學裡的人文學科變得「有用」。不論是政府層面有什麼決策還是社會上有什麼熱潮,人文學科就會立馬衝上去說「我也可以!」。 但,「正是『變得有用』的學科建設思路,傷害了人文學科的根基。」
-
重視人文學科 用「心」留住人才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孫錦 從人文學科到創新教育,從幼兒教育到高等教育,集聚眾多教育與科研資源的南山區人大代表們對於教育的話題,似乎都擁有一份特殊情懷。在市六屆人大二次會議分組討論中,他們就如何通過教育提升深圳的創新能力、發揮引領作用以及留住青年人才紛紛建言。
-
人文學科與民族認同
全球化時代的人文學科 今天,我們都是職業學者和教師,並不認為我們的行動會與地緣政治事件有什麼聯繫。對很多人來說,教育的關鍵似乎是經濟性的而非意識形態的,學生在接受昂貴的教育後需要找到穩定的工作和有經濟保障的未來。很多美國學生為他們的未來感到焦慮,致使他們更偏重於實實在在的一技之長而非闡釋的自由。
-
人們對人文學科喪失了信心
在此情況下,我們真的需要思考大問題。我想提出的建議是思考大問題應該從如下這個觀點開始:即在西方,世俗化發生了不是一次而是兩次。世俗化第一次發生在與宗教的關係中,第二次發生在與文化和人文學科的關係中,就是最近的情況。
-
雅克·巴爾贊:退場吧,人文學科
啊,人文學科!人人都把它們的價值掛在嘴邊上;人人都贊同說,純粹的人文主義者風光無限、無人能敵;然而,學生們似乎並沒有通過接觸人文學科獲得人文主義品質,而且大體上並不選擇人文學科;當下流行但心照不宣的看法是,人文學科僅僅適合於那些希望用其謀生的學生。
-
人文學科能拯救我們嗎
哈佛最新的通識教育分為8個大的學術類別:「美學與闡釋性理解」、「文化與信仰」、「經驗與數學推理」、「倫理推理」、「生命系統的科學」、「物質宇宙的科學」、「國際社會」,以及「世界中的美國」。每個大的類別提供數門乃至數十門課程供學生選修。 一般來說,通識教育要求每個學生必須從每一個類別中至少選擇一門課。
-
人文學科存在危機嗎?
關於所謂人文學科的危機,我想,首先需要區別幾個觀念,即人文學科的危機;人文學者的危機感;人文學的不景氣。 人文學科的危機是指客觀表現的危機,而人文學者的危機感則是一種主觀的感覺,有這種主觀的感覺並不等於有客觀存在的危機。
-
中山大學成立人文學科、社科學科發展委員會,加強人文建設
中山大學成立人文學科、社科學科發展委員會,加強人文建設 「 中山大學」微信公眾號 2018-01-25 20:44
-
醫學教育中的人文學科
這裡,必須首先明確一個大概念,醫學不是一個以無情感、無精神的自然物為對象的純自然學科,而是一個以有生命、有心理、有情感的人為對象的自然學科與人文學科交匯滲透的綜合學科。學術界把視醫學為純自然學科的狀況稱之為單純生物醫學模式。單純生物醫學模式的弊端已經為醫學界所發現並開始逐步矯正。
-
人文學科退居邊緣,人文學者應走出「偏見」
在陳平原看來,所謂的「突圍」,就是讓大學裡的人文學科變得「有用」。不論是政府層面有什麼決策還是社會上有什麼熱潮,人文學科就會立馬衝上去說「我也可以!」。 但,「正是『變得有用』的學科建設思路,傷害了人文學科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