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少年閏土》,了解別樣的少年

2020-12-27 王老師同步課堂

閉上眼睛就可以想像「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沙地上一望無際的瓜田裡,那個看瓜刺的少年。」這是我上學時學到的少年閏土的形象竟然如此深刻,只是能說是作者魯迅描寫細膩,讓我多年後仍然記憶猶新,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認識這位見識豐富、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閏土吧。

圖片展示

1.作者簡介:

魯迅 (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生於浙江紹興。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之一。魯迅一生奮筆疾書,不停戰鬥,被譽為「民族魂」。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2.詞語預習:

(1)詞語聽寫:

胯下 鄭重 拜見 租戶 廚房 氈帽 害羞 撒種 縛住 刺蝟 伶俐 逃竄

(2)詞語分類:

多音字

圖片展示

近義詞:

無端-無故 祭祀-祭奠 熟識-熟悉 稀奇-稀罕 家境-家景 伶俐-機靈 許願-許諾 鄭重-慎重 仿佛-好像

反義詞:

伶俐-笨拙 鄭重-輕率 允許-禁止 熟識-生疏 危險-安全 新鮮-陳舊 稀奇-平常 兇猛-溫柔

詞語搭配:

深藍的天空

金黃的圓月

碧綠的西瓜

紫色的圓臉

明晃晃的銀項圈

輕輕地走去

五彩的貝殼

無窮無盡的稀奇事

掃出空地

支起竹匾

撒下秕谷

詞語拓展:含「一」和「無」的詞語

一望無際 一無所獲 一無所知 一無所有 一無是處 一往無前 一覽無遺 無一不備 百無一堪 一無所失

詞語辨析:稀奇和稀罕

圖片展示

(3)詞語解析:

圖片展示

3.課文解析:

(1)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記憶中看瓜刺猹的閏土。突出了閏土勇敢、機智的形象。使它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腦海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寫家祭時,父親允許閏土來管祭器,主要交代了「我」和閏土相識的緣由。

第2自然段:交代「我」和閏土相識的背景:閏土來「我」家是來幫忙管祭器的。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寫「我」第一次跟閏土見面的情形,突出了閏土的父親十分疼愛他。

第四部分(第6-18自然段):寫閏土告訴「我」捕鳥、拾貝殼、看瓜、看跳魚兒等有趣的事情,並且運用對話形式描繪出人物的內心情感。

第18自然段:寫「我」對閏土的敬佩,對自己所處環境的不滿,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嚮往,此段點明文章的中心。

第五部分(第19自然段):寫閏土和「我」的分別與友誼。

(2)知識點解析:

第一自然段中,前一句是環境描寫;後一句是動作描寫。

圖片展示

第二自然段中,第一句「這少年便是閏土」是對上文「田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一句的回答,承上啟下。

第四自然段中「他正在廚房……」是外貌描寫:「紫色」是閏土在田地裡風吹雨淋的結果,從中可以看出閏土身體十分健康。「小氈帽」是當時浙江紹興一帶農村孩子的打扮,頭戴小氈帽,說明閏土生活在農村。「銀項圈」說明閏土的父親十分疼愛他。從「紫色的圓臉」「小氈帽」「銀項圈」這三個與眾不同的鮮明特徵,可以看出閏土是個健康可愛、很受大人疼愛的農村男孩。

第七自然段中閏土都講述了什麼(繪聲繪色地描述了他雪地捕鳥的情景),從他的談吐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閏土是一個有生活經驗、有頭腦、知識豐富的孩子。)句末的省略號表示什麼?(表示列舉的省略。)

第十自然段中閏土給「我」講了一件什麼事?(給「我」講了海邊拾貝的事,並向「我」發出邀請。)從中可以看出閏土是怎樣的孩子?(是個有見識的孩子。)

第十二自然段中,第一句話寫出了以閏土為代表的鄉下人的什麼品質?(以閏土為代表的鄉下人的淳樸善。良),後半段閏土給「我」講了一個怎樣的情景?在文中有何作用?(講述月夜看瓜的情景,與第一自然段相照應。)

第十三自然段中破折號的作用:兩個破折號起補充說明的作用。

第十五自然段閏土又向「我」講了一個什麼情景?句末的省略號表示什麼?(給「我」介紹了月下刺猹的驚險、有趣的情景。省略號表示語句的省略。)

第十六自然段中的「新鮮事」是指什麼?(指閏土對「我」講的那些關於農村、海邊的事,這些事「我」從前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鮮。)

第十八自然段解析:

圖片展示

4.中心思想:

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反映可「我」和閏土兒時的真誠友誼,抒發了「我」熱愛勞動人民、嚮往農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結構圖示:

少年閏土

圖片展示

6.寫作特點:

本文通過典型事例寫人物的特點,如「雪地捕鳥、海邊拾貝殼、看瓜刺猹,潮汛看魚」這幾件事,反映出閏土是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的孩子。

7.課後習題答案:

圖片展示

相關焦點

  • 《少年閏土》教學實錄
    先是了解學生們對魯迅先生的印象;接著檢查預習的效果,梳理不理解的句子,(不理解的句子其實就是文章的主題);然後聚焦閏土的形象,從看瓜刺猹的畫面開始,到手裡的動作,人物的外貌;最後是閏土的性格,上到這兒的時候,通過補充資料,讀《故鄉》的結尾,升華主題。這個設計妙在哪裡呢?諸老師對學生的點撥。小說要分析人物的形象。怎麼分析呢,看人物的動作、語言是可見一斑的。
  • 少年不懂魯迅,讀懂已是閏土
    魯迅冒著嚴寒,回到闊別20年的故鄉。他以為故鄉依舊像當年一樣美好,沒想到,卻早已物是人非。他十分傷感,就寫了一篇小說叫《故鄉》。80年後,其中的一段被選入小學語文教材,取名為《少年閏土》,成為小學生必背、必考的重要課程。曾幾何時,我們也把課文背的滾瓜爛熟。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
  • 感受閏土形象,體會表達方法——《少年閏土》文本教學解讀與學習活動設計
    課文通過「我」的回憶,刻畫了機智勇敢、聰明能幹、見多識廣的海邊農村少年閏土形象,表現了閏土、魯迅兒時的真摯情誼,表達出「我」少年閏土的喜愛、羨慕、佩服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少年閏土》作為「走近魯迅」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在教學時,應注意緊扣本單元語文要素。先看閱讀訓練要素「藉助相關資料,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 教師招聘小學語文說課稿範例《少年閏土》
    教師招聘小學語文說課稿範例——《少年閏土》 一、說教材1、教材簡析《少年閏土》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訓練重點是「從內容中體會思想」,針對課文進行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還要學會用比較快的速度讀課文。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的真實生活
    少年的閏土是鮮活生動、活靈活現的,中年的閏土是麻木世故、沒有生氣的,仿佛被人情世故弄丟了靈魂。少年玩伴落得那樣一種境地,魯迅異常觸目驚心,因為他從閏土的身上照見了社會和時代,照見了無奈和悲苦,也照見了自己的過去和當下。
  • 部編六上語文24《少年閏土》朗讀+知識點
    課文開頭描繪了一幅在月光下的西瓜地裡,一個少年刺猹的鮮明圖畫,生動具體地勾畫了閏土這個勇敢機敏、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形象。這個美好的形象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以至於時時浮現在腦海裡,三十年後仍然記憶猶新。2、課文寫了記憶中的閏土、初次相識時的閏土、給「 我」講新鮮事的閏土,結合相關內容,說說閏土是個怎樣的少年。
  • 魯迅少年玩伴「閏土」晚景悽涼,他的後人又如何?
    在上世紀語文教材《少年閏土》裡,那位「深藍的天空下……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的「少年小英雄閏土」,曾讓多少「80後」記憶猶新。而放在真實的民國歷史上,那位「閏土」的原型——大文豪魯迅的「少年發小」章閏水,人生卻苦到令人心疼。
  • 看魯迅的少年閏土,小時我以為我是迅哥兒,長大後才知我是閏土
    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像一匹猹刺去,那猹卻身子一扭,反而從他胯下逃走了。節選自小學課文少年閏土。魯迅滿懷傷感地寫下這篇小說,懷念故鄉,懷念兒時的歡樂時光,更懷念少年閏土。記憶中的閏土是一個有趣的人,他給魯迅訴說了很多他稀奇的見識。一起歡笑,一起肆無忌憚的玩耍。分離時,兩個少年的依依不捨,正是對這份純真友情的見證。然而二十年過去再次相遇,卻沒有了少年時的欣喜。他站住了,臉上露出歡喜和悽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作聲,他的態度終於恭敬起來,分明的叫道老爺。年少時稱兄道弟,如今卻主僕分明,他們之間的確隔了一層可悲的厚壁。
  • 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過得窘迫,他的後代怎麼樣了?
    前言少年閏土的形象於我們來說是不陌生的,即便不在課堂,我們也依稀記得閏土戴著項圈的模樣。在魯迅的短篇小說《故鄉》中,魯迅用真實的筆觸還原了自己回到家鄉的真實情感以及所遇見的周遭一切。毫無疑問,這篇作品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意義是非凡的,所達到的成就也是後世無法超越的存在,少年閏土的形象已經根深蒂固。但文學畢竟是文學,在現實生活中,魯迅的少年玩伴閏土晚年過得窘迫,他的後代怎麼樣了?少年閏土在《故鄉》一文中,少年閏土是個12歲左右的少年,雖在魯迅家幫工,但生活的愁顯然還未在那個時候的他身上體現,所以那時的他是活潑開朗的。
  • 部編版六上《少年閏土》教學設計
    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小結:同學們發現這些句子尤其是畫橫線的詞語和我們現在在語序在寫作方法上都有區別,這是因為魯迅他所生活的年代,正處在辛亥革命的時期,那個時候是文言文向現代文過渡的一個時期。所以在魯迅先生的許多作品中都有著這樣的特點,我們在讀他作品的時候要注意3、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自由讀二到五自然段,閏土是一個怎樣的少年,從哪裡看出來的。
  • 頂級寫人技巧:統編教材中魯迅用《少年閏土》告訴你
    讀者立馬會被吸引住,大腦裡馬上就會想閏土是誰?閱讀興趣一下子就會被吸引住。溫馨的畫面也給全文定下了一個詩意、田園牧歌式的基調。文章接著寫作者和閏土少年時的幾件事情。從初次見面時的害羞到,暢談,繼而依依不捨地分別,互贈禮物,完整地呈現了他們之間的少年往事。從文章布局來看,結構完整、詳略得當,主題突出。中小學生在寫人時,最大的問題是事件單一,沒有邏輯,平鋪直敘。
  •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 六年級上冊 第24課 少年閏土
    教學建議:本文的教學,要把握小說的特點及文章的「回憶」特質,可以先從情節入手,然後再聚焦人物,抓住作者印象深刻的幾個場景,感受閏土這一人物形象,在此基礎上,體會「我」的內心世界。面試視頻:六年級上冊 第24課 少年閏土
  • 語文課本裡出現的美味水果——西瓜《少年閏土》思維導圖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塑造了一個聰明機智勇敢見識多廣的少年閏土形象。魯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作對比,突出了閏土的形象。
  • 魯迅的少年夥伴「閏土」,晚年生活悽慘,其子女卻實現華麗轉變
    魯迅的文章《故鄉》中的「閏土」大多數人應該都印象深刻,畢竟他被世人津津樂道了幾十年。魯迅在文中描述了閏土少年時期和中年時期。少年時期的閏土是生動鮮活的,他會在月夜裡自由自在的奔跑,也會在瓜田裡叉猹,也喜愛在海邊捉魚撿貝殼,還會給小自己兩歲的魯迅講自己見過的野外趣聞;而中年時期的閏土變得沒有生氣,變得世故麻木,他沉悶拘謹,只會用卑微的語氣向有錢的老爺家的說著自己生活的困境,仿佛是失去了靈魂一般。魯迅為此感到無奈,但是也從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過去和現在。
  • 少年閏土手裡的那柄鋼叉,戳中了「快樂教育」的軟肋
    02忽然想到了魯迅筆下的閏土。「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 魯迅少年時的玩伴「閏土」晚年因沒錢治病逝世,子女後代如何?
    答:在上世紀語文教材《少年閏土》裡,那位「深藍的天空下……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的「少年小英雄閏土」,曾讓多少「80後」記憶猶新。而放在真實的民國歷史上,那位「閏土」的原型——大文豪魯迅的「少年發小」章閏水,人生卻苦到令人心疼。
  • 六年級第24課《少年閏土》預習筆記,初次品讀魯迅先生作品
    5、熟識:對某人認識得比較久或對某種事物了解得比較透徹。2、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的刺去。【外貌描寫、動作描寫】「捏」「刺」兩個動詞說明閏土刺猹時的動作迅猛有力。3、那猹卻將身子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扭」「逃」兩個動詞寫出了猹的狡猾難刺,襯託出閏土的勇敢與機敏。
  • 通過課文少年閏土,三招搞定逢考必有的閱讀題:分析人物形象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八單元裡有一篇課文《少年閏土》,這一課給我們展現了閏土農家少年的形象。我們可以通過這一課學會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一找,找到描寫人物的句子。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戴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動作描寫,體現了閏土的機智勇敢)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
  • 中年閏土:我已不是曾經那個少年
    大部分人第一反應可能是這個人沉默、寡言、安靜,還有害羞,比如閏土。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原文是這樣描述閏土的:「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地去看。
  • 語文六年級上冊課文《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思維導圖
    包含《少年閏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的人》4篇課文。將專欄加入書架,就可以繼續閱讀更多的章節。文末附電子文檔領取方式。千萬不要錯過。《少年閏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