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辦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主任何國威院士授聘...

2020-12-16 中國教育在線

  10月10日下午,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主任授聘儀式在西區3B103報告廳舉行。出席授聘儀式的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院士,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副所長魏宇傑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姜宗林研究員,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計算空氣動力研究所所長陳堅強研究員,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主任唐少強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院長廖世俊教授,西安交通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院長申勝平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航空航天學院院長李振環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成教授,西北工業大學民航學院院長李玉龍教授,華南理工大學工程力學系主任姚小虎教授。工程科學學院教授伍小平院士、工程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陸夕雲院士、工程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劉明侯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盧磊教授以及工程科學學院有關領導、校內相關單位代表、近代力學系師生參加了儀式,授聘儀式由工程科學學院執行院長吳恆安主持。

  吳恆安首先介紹了與會來賓,宣讀了何國威院士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主任的任命文件和聘書,介紹了何國威院士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及其在理解湍流的時空關聯和發展湍流的時間精準模型領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校長包信和院士向何國威院士頒發了系主任聘書,並發表了講話。包校長在講話中肯定了工程科學學院在學科建設方面的工作,回顧了近代力學系的發展歷程,介紹了近代力學系在人才培養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果,對何國威院士應邀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表示感謝,相信何國威院士的到來一定能夠有力推動力學系的人才培養和學科發展。

  包校長介紹了中國科大「全院辦校、所繫結合」和「科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闡述了學校基礎科學研究的特點,指出基礎研究應以「新工科」和國家需求為結合點,希望近代力學系能夠從國家重大需求中總結科學問題,發揮力學所和力學系各自優勢,在何院士的帶領下解決重大需求中的關鍵科學和技術問題。最後,包校長感謝何院士和與會專家對學校的支持和幫助,希望大家多來學校,增進交流。

  何國威院士在講話中感謝學校的信任和支持,回顧了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與中科院力學所血脈相連的歷史淵源、在人才培養方面的交互融合。何院士指出,力學所正聚焦於國家重大任務中的核心科學問題和關鍵共性技術,力學系的前沿科學探索將為力學所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力學所承擔的重大任務將為力學系的科研成果和人才發展提供重要的新的平臺。力學系和力學所一定能夠通過基礎研究的突破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中的「卡脖子」問題,建設成國際一流的科教融合研究基地。

  在嘉賓致辭中,中國科學院非線性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魏宇傑研究員希望大家學習何國威院士深厚的學術功底和敏銳的學術洞察力,在學術領先和科研創新的同時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北京大學力學與工程科學系主任唐少強教授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當下恰是力學大發展的機遇,相信中國科大力學系在何國威院士的領導下會走向新的輝煌。

  授聘儀式結束後,何國威院士做了題為「湍流:從時空多尺度到力學的卡脖子問題」的學術報告,介紹了湍流時空關聯的各類模型,以高速航行中的噪聲控制為例講解了湍流噪聲的時間精準的大渦模擬,從時空多尺度角度展望了湍流研究的新課題。在報告提問環節,包校長與何院士深入探討了化工行業微通道反應器中的湍流問題。學術報告由陸夕雲院士主持,與會領導、近代力學系師生聆聽了報告。

  何國威院士簡介:

  何國威,1963年3月出生於上海市,流體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力學學會副理事長和美國物理學會DFD會士遴選委員會委員,並擔任中國力學學會《Thero. & Appl. Mech. Lett.》主編和美國物理學會《Phys. Rev. Fluids》雜誌編委。何國威1983年畢業於西北工業大學,1991年在西北工業大學獲博士學位,1993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97年在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做訪問研究,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人才計劃,2003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2015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APS)Fellow,201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何國威長期從事湍流和計算流體力學的研究,對理解湍流的時空關聯和發展湍流的時間精準模型做出了基本貢獻。鑑於此,他應邀在流體力學的頂級刊物《Annu Rev Fluid Mech》上發表關於時空關聯的綜述性論文。他提出的湍流時空關聯的EA模型,解決了著名的泰勒模型和Kraichnan模型都缺乏渦傳播和畸變耦合效應的問題;他提出的大渦模擬的「時空關聯方法」,成為大渦模擬領域裡新的重要方法論。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院系介紹|工程科學學院來啦
    1學院概況學院成立於1998年,其前身是1958年建校時由功勳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創立的近代力學系和工程熱物理學家吳仲華院士創立的物理熱工系。現任院長為杜善義院士,執行院長為陸夕雲教授。《中國科學》出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六十周年校慶力學專輯為慶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六十周年華誕,《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特別出版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六十周年校慶力學專輯。
  • 核學院舉行加速器科學與工程物理系主任聘任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
    12月7日下午,「加速器科學與工程物理系主任趙紅衛院士聘任儀式」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報告廳隆重舉行。中科院近代物理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趙紅衛院士,副所長胡正國研究員、教育處袁小華處長以及我校副校長楊金龍院士,黨委常委、副校長羅喜勝教授出席會議。
  • 近代力學系與中科院力學所英才班教育工作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近代力學系與中科院力學所英才班教育工作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2009年12月29-30日,工程科學學院近代力學系與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教育工作研討會在北京昌平召開
  • 中國工程院院士曹耀峰受聘吉林大學雙聘院士
    【本站記者張雪報導】11月24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曹耀峰受聘吉林大學雙聘院士儀式在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會議室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為曹耀峰院士頒發聘書、佩戴校徽,並代表學校與曹耀峰院士籤訂聘任合同。吉林大學副校長鄭偉濤宣讀聘任決定。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龍騰校友當選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
    人民網莫斯科11月27日電,俄羅斯工程科學院官方網站公布了新當選外籍院士人員名單,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龍騰(8406)校友當選「信息系統、計算與電子工程、通信與電信」學部外籍院士。1989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學士學位,1995年在北京理工大學獲博士學位。1995年3月參加工作,2008年12月任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院院長,2016年6月任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助理,2018年1月任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 陸夕雲院士:流體力學專家
    陸夕雲院士陸夕雲,流體力學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程科學學院執行院長。1985年,成績優異的陸夕雲被保送進入中國科大近代力學系,跟隨童秉綱院士攻讀研究生。力學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和工程領域中,是研究物質機械運動規律的科學,大到航天科技應用,小到基本粒子運動,都要用到力學知識。陸夕雲主攻的流體力學方向,是力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在各種力的作用下,流體運動狀態的變化以及流體與固體界面的相互作用規律。
  • 清華工程力學系
    清華大學 工程力學系創立於1958年,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張維,杜慶華,黃克智等先後在我系任教。工程力學系現有工程力學和工程熱物理兩個本科專業:固體力學、液體力學、一般力學與力學基礎和工程熱物理四個博士點、五個碩士點和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其中固體力學、工程熱物理為國家重點學科。我系工程熱物理專業雖然按熱能工程專業招生,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培養仍隸屬力學係數。
  • 李燦院士受聘為中國科大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
    12月12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隆重舉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授聘儀式。中科院瀋陽分院院長包信和院士,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張濤研究員,副所長李燦院士等,中國科大校長侯建國院士、副校長陳初升教授以及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部分師生出席了授聘儀式。儀式由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執行院長楊金龍教授主持。授聘儀式上,校長侯建國為李燦院士頒發了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的聘書。
  • 院士加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發力新文科建設
    9月5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人文學院周忠和院長聘任儀式暨學科建設研討會在學校東區專家樓舉行。特邀嘉賓、中科院原黨組副書記、中國科大原黨委書記郭傳傑,校領導包信和、蔣一、畢金初、羅喜勝、何淳寬出席會議。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安徽博物院的有關專家,科大訊飛、河南康致德集團嘉賓,以及校機關部門、人文學院師生代表參加了儀式。聘任儀式由校黨委常務副書記蔣一主持。
  • 位於「中國近代第一城」的南通大學怎麼樣?
    南通大學位於被譽為「中國近代第一城」的江蘇省南通市,是在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2020中國大學評價》中列第114位,ESI中國高校綜合排名列第113位,位列艾瑞深校友會2019世界十大權威大學排名(中國大學)第100名。
  • 12位中國科大校友新晉中科院院士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結束。2019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座談會定於2019年11月22日上午在北京召開。本屆新增院士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位教授當選:葉向東(791,數學學院)、陸夕雲(工程學院力學系)、楊金龍(化學學院)、俞書宏(化學學院)。
  • 王成善受聘吉林大學雙聘院士
    【消息來源:地球科學學院】6月27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成善受聘吉林大學雙聘院士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舉行。吉林大學副校長孫友宏,地球科學學院負責人及部分學院師生參加聘任儀式。 聘任儀式上,地球科學學院負責人簡要介紹了王成善院士的基本情況。孫友宏宣讀了對王成善院士的聘任決定,並為王成善院士頒發聘任證書。
  • 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獲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副校長李華軍榮獲最高獎,山東省委常委、青島市委書記王清憲為李華軍頒獎並發表講話,青島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趙豪志主持會議。  李華軍院士是中國海洋大學「十三五」以來唯一一位、也是繼文聖常、麥康森、吳立新院士之後學校第四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靜代表學校參加會議並向李華軍院士等獲獎者表示祝賀。
  • 祝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位校友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自2019年1月起張捷受聘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大師講席。鄧中翰,877校友,中星微創始人鄧中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877校友。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星光中國芯工程"總指揮,數字多媒體晶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 中國國寶級天才,3國5授院士爭搶他,最後去了美國只為報效祖國
    中國軍魂編輯:軍尚當今時代人才變得十分可貴,因為國家與國家的競爭就是經濟和科技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較量,所以每個國家目前緊缺的就是大量的人才,而人才也比科研經費變得更為難得高華建,中國國寶級天才自古英雄出少年,高華建對我國來說可以是國寶級的天才,他是一位大家公認的神童,15歲就考入了西安交通大學工程力學系,畢業後又被哈佛大學錄取,並且獲得了工程科學專業的博士學位。雖然他選擇回國後會大有作為,但是最終他決定留在美國繼續搞研究。
  • 2020中國工程科學高峰論壇成功舉辦
    12月8日,以「工程科學與大國裝備」為主題,「2020中國工程科學高峰論壇」在北京懷柔中國科學院大學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論壇上,來自於中國高鐵、無人機、深海潛水器、「高超巨龍」和裝備哲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分享了他們在重大工程中的實踐和思考,共同探討了中國裝備理論和工程科學,對進一步制定科學的裝備發展戰略、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等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 安徽中盛溯源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籤約戰略合作
    人民網合肥5月26日電(記者 葉琦)5月26日下午,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合肥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進行。 中國科學院院士施蘊渝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執行院長薛天教授,安徽中盛溯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俞君英博士,高新區科技局吳海嘯局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技術開發部潘學文部長等出席了籤約儀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是國家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人才培養基地,科研力量雄厚,在生命科學前沿領域中取得了許多國際領先科研成果。
  • 航空航天學院工程力學系召開2018年度力學學科年會
    學科帶頭人楊衛院士,工學部副主任鄭耀教授,院長阮祥新、黨委書記畢建權、副院長金仲和和曲紹興、黨委副書記戴志潛,以及應用力學研究所和流體工程研究所的骨幹教師、學院機關教師共30餘人參加了會議和研討,共同聚焦2018年學科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問題,為2019年的教學和科研工作建言獻策。
  • 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教授陳政清和懸索橋的故事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政清一開口「渦振是個『怪東西』。其實橋上有車行走,它的渦振(渦激振動)振幅比無車情況還會小些。換句話說,虎門大橋限速通車,也安全。」大家就安心了。陳政清為什麼有這種定海神針之效?我們來研究一下。1947年10月28日,陳政清出生於湖南湘潭市,籍貫湖南省邵東縣。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錢逸泰訪問浙江工業大學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山東大學教授錢逸泰做客浙江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第175期至真講壇,作了題為《微納米材料的晶體化學》的學術報告。浙江工業大學校長李小年出席活動並為錢逸泰頒授學術報告紀念證書,材料學院師生代表150餘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