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濰坊市民陳女士反映,她發現孩子在玩一種叫「臭包」的玩具,這種玩具受到不少中小學生喜愛。記者調查發現,「臭包」多為「三無產品」,而且含有酸性物質。專家提醒,這種玩具質量沒保證,不清楚是否為工業廢料,一旦接觸眼睛或誤食後果不堪設想,最好別讓孩子玩。
臭包爆炸散發臭味
6月8日,記者在奎文區臥龍東街與鳶飛路交叉口附近一家門頭房內,見到了陳女士。她告訴記者,她的孩子小軒今年上初中,最近在玩一種叫「臭包」的玩具。這種玩具只要捏破,搖晃幾下便會炸開,而且還散發出一股臭味。
陳女士認為這種玩具不僅會爆炸,而且散發的氣味非常難聞,存在安全隱患。「我當時問過孩子,孩子說不少同學也玩過這種玩具,主要是為了搞惡作劇。」陳女士說,她覺得這種玩具不適合孩子玩,便將剩下的收了起來。
無獨有偶,高新區周先生的兒子也玩過這類玩具。「這種玩具叫『臭包』,不少孩子都玩過。」周先生說,他的孩子比較膽小,有好幾次被嚇到。
經查為「三無產品」
在現場,記者看到了小軒帶回家的幾個「臭包」,發現外包裝上都是英文,而且圖案五花八門,有手榴彈、卡通圖案等。這些「臭包」玩具上沒有註明廠名廠址,更沒有生產日期、質量合格證等標識,為「三無產品」。
記者和陳女士等人實驗了一下這種玩具的「威力」,把包裝打開,將裡面類似粉末和液體的「水包」捏破後,很快便出現了膨脹,扔到地上後產生了爆炸,聲音較大。這種「臭包」發生爆炸後,飛濺出一些類似液體和粉末的物體,空氣瀰漫著一種酸臭味。
「我聞著有很強的酸性氣味,孩子還小,如果這些粉末大量吸入呼吸道,肯定會對身體造成損傷。」陳女士說。
專家提醒孩子別玩
當天,記者走訪了城區民生東街與濰州路交叉口附近、東風西街與芙蓉街交叉口附近及葦灣小區內的多個小賣店,發現這些中小學旁邊的小賣店並沒有在賣這種「臭包」。
不過,記者注意到,在網上和朋友圈內有商家在賣「臭包」。一名賣家稱,這種玩具原理是利用化學反應產生大量「二氧化碳」,達到一定壓力,導致爆破。對於材料構成,對方沒明說。
對此,濰坊學院心理學副教授劉豔菊表示,這些「臭包」玩具為三無產品,無法保證質量。此外,這些玩具裡面具有的酸性物質,會有比較強的腐蝕性,一旦接觸眼睛或誤食後果不堪設想。她建議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家長和老師最好不要讓孩子玩這類玩具。
記者 王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