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關門的培訓機構,常用「經營不善」的理由應對消費者維權。事實真的都是如此嗎?
新民晚報記者今天從浦東警方了解到,幾個月前突然關閉全部16家門店的「巧恩美語」,已被警方以合同詐騙立案偵查,檢察院近日已對機構負責人李某批准逮捕。
16家巧恩美語一夜關門 警方供圖
此案的偵破,突破了教育培訓機構以「經營不善」為由逃避打擊的管用伎倆,給各類培訓機構非法經營、打「擦邊球」的違法行為敲響了警鐘。
今年5月,滬上「巧恩美語」全市16家門店一夜之間全部關門。看著門外張貼的歇業通知,不少家長一時間「沒了方向」,直呼「當初千挑萬選,還是中招」,更有甚者表示「剛報了一年半,課還沒開始上」。新民晚報此前也對此事進行了詳細報導。
浦東公安分局經偵支隊接到市民報警後,迅速趕到現場處置,結果發現機構負責人李某已離開上海。民警多方調查追尋,最終輾轉聯繫到李某,對她說明利害關係,要求她回滬接受警方調查。
巧恩美語培訓機構內部 警方供圖
李某回滬後仍將自己的所作所為解釋為「經營不善」。據她向警方陳述:「巧恩美語機構」在歷年的經營辦學中,常年虧損經營,日積月累最終導致關門歇業。從她提供的資料來看,表面上也確實符合「經營不善」的特徵。但浦東經偵支隊的民警並未輕信李某說辭,而是繼續深入調查,對資金使用情況一一查證。
調查結果令人驚訝:頗具規模的「巧恩美語機構」竟連最基本的《辦學許可證》也未取得,根本沒有辦學資質。而對資金流水的覆核結果更是令人稱奇:2016年3月至2018年底,「巧恩美語機構」從未盈利,雖然機構曾採用「買一年送半年」「買兩年送一年」等方式與家長籤訂協議賺取預付款,但也僅僅勉強維持公司運營,這種情況下,李某從未想過縮小經營規模來改善經營狀況。
2018年10月,「巧恩美語機構」因資金流轉困難,無法正常支付員工工資。李某在明知無法止損的情況下,仍繼續採用之前的促銷手段騙取家長信任籤訂合同,採取「借新還舊」的方式來填補窟窿,給之前的客戶退款。
據警方調查,李某從2015年開始創辦「巧恩兒童美語」,啟動資金只有35萬元,卻在短短一年半時間裡,先後開了16家語言教育培訓門店,以每位11800到35600元的價格,先後收取6600多位家長的培訓費用,共計1.25億餘元。到關門停業時,未上課時價值1300餘萬元。
浦東檢察院主辦檢察官施淨嵐指出,李某的行為完全符合「在籤訂、履行合同過程中,採取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情形,且完全符合「非法佔有為目的」的行為。今年9月29日,警方依法將李某刑事拘留,11月2日,浦東檢察院對李某批准逮捕。
來源: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潘高峰 通訊員 劉琦)
編輯:李爭
星標☆小新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