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徵求教師懲戒規則意見:支持教師正當行使教育懲戒權

2020-12-14 觀察者網

據司法部網站11月22日消息,教育部當天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規則》提出,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根據學生違規違紀情形,可採取點名批評、適當增加運動要求、不超過一節課堂教學時間的教室內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方式當場進行教育懲戒。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支持教師正當行使教育懲戒權,制止有害於學生或者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言行。

教育部稱,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範教師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學生的職責,維護師道尊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根據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制定《規則》。《規則》適用於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以下稱學校)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

《規則》指出,教育懲戒,是指教師和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和管理中基於教育目的與需要,對違規違紀、言行失範的學生進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糾正,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職務行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學生違反學生守則、校規校紀、社會公序良俗、法律法規,或者有其他妨礙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有害身心健康行為的,教師應當給予批評教育,並可以視情況予以適當懲戒。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應當支持教師正當行使教育懲戒權,制止有害於學生或者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言行。

實施教育懲戒,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育人為本。應當基於關愛學生的宗旨、符合育人規律,達到教育學生遵守規則、增強自律、改過向上的目的。

(二)合法合規。應當以事先公布的規則為依據,尊重學生基本權利和人格尊嚴,遵循法治原則,程序正當、客觀公正。

(三)過罰適當。應當根據學生的性別、年齡、個性特點、身心特徵、認知水平、一貫表現、過錯性質、悔過態度等,選擇適當的懲戒措施,實現最佳教育效果。

(四)保障安全。應當事先了解學生行為動機、判斷行為性質,並注意方式、場所和環境的安全,防範可能出現的風險。

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根據學生違規違紀情形,可以採取以下方式當場進行教育懲戒(輕微):

(一)點名批評;

(二)責令賠禮道歉、做口頭或者書面檢討;

(三)適當增加運動要求;

(四)不超過一節課堂教學時間的教室內站立或者面壁反省;

(五)暫扣學生用以違反紀律、擾亂秩序或者違規攜帶的物品;

(六)課後留校教導;

(七)學校校規規定的其他適當措施。

學生擾亂課堂或者教學秩序,影響他人或者可能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教師可以採取必要措施,將學生帶離教室或者教學現場,暫時隔離。

教師對學生實施前款措施後,應當視情況以適當方式告知學生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下稱家長),要求家長共同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

學生違反校規校紀,情節較重或者經現場教育懲戒拒不改正的,教師經學校德育工作負責人同意,可以實施以下教育懲戒措施,並應當通知家長(中等):

(一)暫停或者限制學生參加課程表以外的遊覽、社會實踐以及其他外出集體活動;

(二)承擔校內公共服務任務;

(三)由學校學生德育工作負責人予以訓導;

(四)在學校設置的專門教育場所隔離反省或者接受專門的校規校紀、行為規則教育;

(五)要求家長到校陪讀;

(六)學校校規規定的其他適當措施。

學生違規違紀、行為失範,屢教不改的,或者嚴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或者有欺凌同學、辱罵毆打教師等惡劣情節的,教師應當提請學校採取以下措施進行教育懲戒(嚴重):

(一)給予不超過一周的停課或者停學,要求家長帶回配合開展教育;

(二)由法治副校長或法治輔導員予以訓誡;

(三)安排專門的教育場所,由專業人員進行輔導、矯治;

(四)改變教育環境或者限期轉學;

(五)學校校規規定的其他適當措施。

對違規違紀情節嚴重,或者經教育懲戒仍不改正的學生,學校可以給與警告、記過、留校察看的紀律處分。對高中階段學生,還可以給予勒令退學或者開除學籍的紀律處分。

學生行為涉嫌違法、犯罪的,學校應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對嚴重不良行為或者因違法、輕微犯罪行為但不予行政、刑事處罰的學生,學校可以按照法定程序,建議將其轉入專門學校教育矯治。

就強制措施方面,《規則》提出,教師發現學生攜帶、使用違規或者違法危險物品的,應當予以制止、暫扣並通知家長,情況嚴重的,應當報告學校。暫扣的違規物品應當在適當時候交還學生家長。違法、危險物品應當予以沒收或者報告公安機關、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等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教師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發現學生藏匿違法違規物品的,應當責令學生交出或者對其藏匿物品的課桌、儲物櫃等進行檢查。

學生行為損害公共財物或者他人物品的,應當依法予以恢復原狀或者賠償。

《規則》還要求,學校應當依法制定、完善校規校紀,明確教師實施學生管理和教育懲戒的具體情形和規則。

學校制定校規校紀,應當廣泛徵求教職工、學生和家長的意見。校規校紀應當提交家長委員會、教職工代表大會、校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後實施,並報主管教育部門備案。

學校可以結合本校實際,在校規校紀中規定本規則之外的其他適當教育懲戒措施,但應當進行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並聽取法治副校長、法律顧問以及專家的意見;有條件的,可以組織聽證。

學校校規校紀應當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執行。學校應當利用入學教育以及其他適當方式,向學生和家長宣傳講解校規校紀。

學校可以根據情況建立校規校紀執行委員會等組織機構,吸收教師、學生及家長、社會有關方面代表參加,負責討論確定可採取的教育懲戒措施,監督教師教育懲戒權的實施,開展相關宣傳教育等。

學校擬對學生實施嚴重教育懲戒措施的,應當聽取學生的陳述和申辯,必要的應當舉行聽證。

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後,應當注重與學生的溝通與幫扶,注重懲戒與教育效果的統一。

學校可以根據實際和需要,建立學生教育保護輔導工作機制,由學校分管負責人、學生工作機構負責人、教師以及法治副校長(輔導員)、司法以及心理、社會工作方面的專業人員組成輔導小組,對有不良行為的學生進行專門的輔導、矯治。

對有嚴重不良行為或者構成犯罪但未受刑事處罰的學生,學校應當依法協同、配合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進行管教、幫扶,並要求家長予以配合。

《規則》也對教師實施懲戒行為進行了規範。教師在教育教學管理、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過程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以擊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體痛苦的體罰行為;

(二)超過正常限度的罰站、反覆抄寫,強制做不適的動作或者姿勢等間接傷害身體、心理的變相體罰行為;

(三)辱罵或者以帶有歧視、侮辱的言行貶損等侵犯學生人格尊嚴的行為;

(四)因個人或少數人違規違紀行為而懲罰全體學生;

(五)因個人情緒或者好惡,恣意實施或者選擇性實施懲戒;

(六)其他侵害學生基本權利或者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

《規則》提出,教師正當實施教育懲戒,因意外或者學生本人因素導致學生身心造成損害的,學校不得據此給予教師處分或者其他不利處理。

教師違反懲戒行為規範,情節輕微的,學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情節嚴重的,應當依法給予處分;對因重大過失導致學生身體傷害的,學校承擔相關賠償等責任後,可以向教師追償。

《規定》還對學生家長提出了要求:家長應當履行對子女的教育職責,尊重教師的教育權利,配合教師對違規違紀、行為失範學生進行管束教育。

家長對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有異議的,學校應當引導家長通過正當渠道,合理表達訴求;對威脅、侮辱、傷害教師的,學校教育主管部門應當依法保護教師人身安全、維護教師合法權益,支持或者代表教師追究其法律責任。

此外,《規定》還指出,學生在接受嚴重教育懲戒或者處分後,能夠誠懇認錯、積極改正的,學校可以提前解除懲戒措施。學生及其家長對教師實施的教育懲戒或者學校給予的紀律處分不服的,可以提起申訴。對學生申訴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學校主管教育部門申請覆核。

學校應當加強對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行為的指導、監督,採取措施提高教師正確履行職權的意識與能力,並納入師德考核範疇。每學期末,學校應當將學生受到第八條所列教育懲戒的信息報主管教育部門備案。

相關焦點

  • 教育部擬制訂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
    教育部擬制訂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  合理界定師生關係保障正常教學秩序  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22日。
  •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教育懲戒規則懲戒學生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日前,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根據《徵求意見稿》,教師可以對學生實施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和強制措施。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對學生實施教育懲戒,適用本規則。《徵求意見稿》具體有什麼內容?如何反饋意見?
  • 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
    IT之家11月22日消息 今日上午,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顯示,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規則》指出,學生違反學生守則、校規校紀、社會公序良俗、法律法規,或者有其他妨礙教學活動正常進行、有害身心健康行為的,教師應當給予批評教育,並可以視情況予以適當懲戒。
  • 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向社會徵求意見
    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責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 2019-11-23 來源:《中國教育報》   本報北京11月22日訊(記者 王家源)今天,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
  • 教育部擬制訂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 合理界定師生關係保障...
    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9年12月22日。
  • 該省正式賦予教師懲戒權,教育懲戒權這次是真的來了
    也就是說教師行使教育懲戒權的條件必須是學生做出了違反學校安全規定的行為,教師應先制止和批評,如果上述措施沒有效果,可以實施懲戒的程序,但懲戒的措施要與學生年齡和身心健康相適應,不得用體罰作為教育懲戒措施。
  • 《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具體內容
    《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具體內容:  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  (徵求意見稿)  第一條(目的依據)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範教師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學生的職責,維護師道尊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 教育部宣布:高中違紀學生可勒令退學或開除學籍!教育懲戒規則公開徵求意見
    今天,教育部官宣: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範教師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學生的職責,維護師道尊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根據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經充分調研與廣泛徵求意見,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現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
  • 教育懲戒徵求意見稿出臺:可要求罰站或面壁思過
    圖源:圖蟲創意芥末堆11月23日訊,教育部昨日公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該徵求意見共二十條,明確了不同情形下學校可採取的懲戒措施,亦釐清了教師和學校各自擁有的責任和權利邊界。
  • 學校、教師可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部令第49號,以下簡稱《規則》)。《規則》回應了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在起草過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關注。《規則》首次對教育懲戒的概念進行了定義,規定教育懲戒是「學校、教師基於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明確教育懲戒不是懲罰,而是教育的一種方式,強調了教育懲戒的育人屬性,是學校、教師行使教育權、管理權、評價權的具體方式。
  • 教育部發布教育懲戒徵求意見稿:輕則罰站重則停課
    今天(22日),教育部發布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範教師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學生的職責,維護師道尊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根據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規定,經充分調研與廣泛徵求意見,我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
  • 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
    教育部網站12月29日消息,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部令第49號,以下簡稱《規則》)。《規則》回應了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問題,在起草過程中就受到了各方面高度關注。
  • 教育部:學校、教師實施教育懲戒時 不能為了懲戒而懲戒
    教育部自2019年開始組織研究《規則》的起草,廣泛聽取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等各方面的意見,還面向社會公開徵求了意見,共收到6400餘條具體修改意見,其中對《規則》持支持態度的超過八成。在委託中國教科院開展的一項全國家長問卷調查中,收到123820份有效問卷,贊同國家出臺教育懲戒相關政策法律的家長達84.13%。
  • 「教不嚴,師之惰」 教師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今日發布
    據司法部網站消息,教育部今日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規則》提出,教師在課堂教學、日常管理中,根據學生違規違紀情形,可採取點名批評、適當增加運動要求、不超過一節課堂教學時間的教室內站立或者面壁反省等方式當場進行教育懲戒。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牛年送給教師最好的禮物
    日前,教育部在前期廣泛調研、公開徵求意見基礎上,制定頒布《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教育部令第49號)。《規則》第一次以部門規章的形式對教育懲戒做出規定,系統規定了教育懲戒的屬性、適用範圍以及實施的規則、程序、措施、要求等,旨在把教育懲戒納入法治軌道,更好地推動學校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12月29日教育部網站)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發聲:《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牛年送給教師最好禮物!
  • 修改教師法賦予教師教育懲戒權
    □ 本報記者  蒲曉磊距《廣東省學校安全條例(送審稿)》(以下簡稱條例送審稿)徵求意見的截止日期5月11日,還剩下不到一周的時間。條例送審稿規定,中小學教師可以對違反教學秩序的學生採取一定的教育懲罰措施。關於「教育懲戒權」的討論再度回到公眾視野中。
  • 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 學生違紀老師可讓其寫檢討罰站
    22日,教育部發布關於《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12月22日。徵求意見稿指出,教育懲戒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教育懲戒分為一般懲戒、較重懲戒、嚴重懲戒、強制措施四個層級。
  • 罰站、面壁、隔離反省…中小學教師實施懲戒規則公開徵求意見!
    老師手中的懲戒權怎麼用?一直以來爭議不斷!別擔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已在路上!快去留言區說出你的觀點吧!面對犯了錯的學生,老師時常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如何定義懲戒與體罰?這其中的分寸如何拿捏?學生犯錯了管不管?
  • 李 帥,黃 穎||教師權威的式微與重塑:從教師懲戒權入法談起
    [8]隨著教師權威式微這一現象的發酵,教育部也愈加重視這一問題,並於2019年11月22日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則》),首次在立法層面明確了教師懲戒權這一概念,並初步規定了其範圍、方式、救濟機制等。該《規則》反映了立法界對教師懲戒權立場的根本轉向,將「戒尺」還給教師,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法治規範完善的雙重需求。
  • 教育懲戒權怎麼用?一線教師稱「太難了」;國外卻有專職懲戒老師
    南都訊 自古有言「嚴師出高徒」,但是,由於過去程序性規定不嚴密、不規範甚至缺失,影響了教師正確行使教育懲戒權,有的對學生「不願嚴、不敢嚴」,有的過度懲戒甚至體罰學生。對此,教育部於11月22日發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明確規範細節,讓教育「懲戒權」重回教師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