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後,媽媽費盡心思,永遠想讓他們保持乾淨整潔,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小寶寶乾乾淨淨地出門當然惹人疼愛,但寶媽們一定要注意,不是所有的部位都要清潔乾淨的,尤其是有潔癖的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寶寶很有可能因為你們的「過度清潔」而患病。
我有一個朋友,特別愛乾淨,去她家坐沙發都得小心翼翼地那種。她在給自己家5個月的嬰兒洗澡的時候發現,孩子頭上有一塊兒洗不掉的汙垢,然後一直搓,結果孩子晚上開始發燒。後來去醫院才知道,原來那塊兒有汙垢的地方叫「囟門」!
醫生告訴我朋友,孩子囟門這個部位,可不能過度清潔!寶媽們注意這個部位比較特殊,不清潔的話很可能引發脂溢性溼疹,但是如果過度清潔也可能會引發感染!那我們應該怎樣合理清潔囟門呢?醫生建議,爸爸媽媽在為孩子洗澡的時候,注意用溫和的洗髮水,按摩寶寶頭皮是要輕柔,這樣就能有效保護孩子。你知道嗎?除了囟門,寶寶其他幾個部位,也不能輕易觸碰!很多寶媽還被蒙在鼓裡,傻傻地給孩子清洗。
寶媽們也要留心,寶寶們皮膚嬌嫩,各個器官發育也並不完善,所以還有很多部位,不能過度清潔,比如給孩子清理耳屎時要小心,耳屎其實不是什麼髒東西,而且它有自淨功能。如果過分清潔,很有可能會弄上耳膜,如果寶寶耳道狹窄,頻發地掏耳朵也會引發耳道炎症。那麼我們在什麼情況下,需要給孩子掏耳朵呢?
1:耳屎硬寶媽們要在發現寶寶耳屎變硬的時候,選擇兒童專用的棉棒,給孩子掏外面的耳屎;在此之前最好蘸一點香油,以軟化耳屎,之後輕輕地旋轉棉棒,慢慢將耳屎掏出來。
2:耳屎肉眼可見
當我們能看到寶寶外耳道耳屎的時候,說明比較好掏,那我們可以用紙巾捲起來,留出來一個尖兒,慢慢可以把耳屎掏出來。家長要特別注意,給孩子掏耳朵的時候最好在他們熟睡的時候,因為小孩子清醒的時候真的不太好控制,而且他們會很怕被大人掏耳朵,萬一孩子一個不老實,意外就很有可能發生。
寶寶和我們大人不同,他們脆弱而又敏感,所以真的需要寶媽們傾注心血去呵護他們成長。一定不要「好心辦壞事兒」,因為孩子總免不了磕磕碰碰,我們就抱著嚴謹科學的態度照顧他們,伴隨天使們一點點成長吧!以上的這幾點,不知道寶媽們有沒有誤踩雷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