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給大家分享一下我之前看到的一句話:教育就是一場馬拉松,不能只顧眼前。
其實,孩子上小學後所表現出的差距,都是從幼兒時期就已經出現的,只不過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時期對孩子的要求沒有那麼高,所以家長沒有注意到而已。
就像讀繪本,很多家長都覺得繪本中的內容簡單,連字都沒幾個,讀不讀都沒什麼差別。但其實,這就是一種誤區。從小讀繪本和不讀繪本的孩子,上小學後就能看出差距。
一、專注力上的差距
著名作家肖復興就明確地表示:閱讀是培養孩子專注能力的有效手段。
他認為,閱讀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這種影響的關鍵之處還不局限於審美和知識,而是對於專注力的培養。
讀繪本是一個用耳朵聽、用眼睛看、用大腦思考的過程,是眼、耳、腦協作的過程。
而且,現在的繪本已經不局限於繪圖和文字了,有很多立體書、玩具書甚至通過觸摸就可以發出聲音的書,這種需要孩子自己動手的繪本,可以幫孩子協調手、眼、耳、腦的協作功能,從而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所以從小讀繪本的孩子,在上小學後表現出的專注力會更強,更容易適應課堂。
二、識字量上的差距
想要增加孩子的識字量最好的方式就是閱讀,而且閱讀是一種在語境下識字的方式,孩子認識漢字的音、形的同時也理解了漢字的意思。
所以從小讀繪本的孩子,不僅在識字量上會比不讀繪本的孩子多,而且對漢字、詞語和句子的理解能力也會更好,詞彙量也會更高。
三、想像力上的差距
繪本為了吸引孩子,通常會選擇一些很童趣的畫面或者很有趣的設計來讓孩子感到耳目一新。
像我之前就看到過一套繪本,通過展開的方式,將「青蛙」變成「烏龜」變成「毛毛蟲」又變成「恐龍」和「鱷魚」,不僅是將各種動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用很有趣的方式展現給孩子,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奇思妙想的變化給孩子的想像力插上了一雙翅膀。
而且,漢字越是少的繪本,給孩子留出的想像空間就越大。孩子讀繪本時能專注其中,可不是簡單地看,而是經過大腦的想像,所以從小讀繪本的孩子在上小學後想像力、思維能力都會更勝一籌。
如何培養孩子讀繪本的習慣?
日本出版學會會員、日本國際兒童評議會理事松居直先生在回答「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這個問題時說:
要使孩子喜歡書,不是靠文字,也不是靠圖畫,而是靠耳朵。
我很認同這個說法,因為不管繪本上的插圖有多豐富好看,孩子總是會拿著繪本來找你,要求你給他讀。孩子之所以會對繪本產生興趣,就是因為有家長在聲情並茂的給他講一個他喜歡的故事,然後孩子會發現,每一本繪本中都有一個他還不知道的故事,之後對繪本產生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