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張永新:讓公共文化服務有準可依

2020-12-22 人民網

原標題:文化部張永新:讓公共文化服務有準可依

  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1日訊(記者張雪)20日下午,文化部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在談到公共文化服務的評價標準出臺時間和具體情況時,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長張永新表示,標準化引入公共文化服務領域,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科學發展的一個迫切任務,也是針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現在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而提出來的一項重要的工作任務。 》》》》點擊進入直播專題

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長張永新 中國經濟網文化產業頻道記者成琪/攝

  十八屆三中全會有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就是要求建立公共文化服務的統籌協調機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所謂標準化,張永新表示就是針對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政府的責任以及公共文化服務相關的設施建設、人才隊伍、產品供給等各方面,提出一系列的可以量化的指標。

  張永新介紹,從公共文化領域來說,這幾年來工作已經有了一定基礎,文化館、圖書館設施建設和服務方面已經有了一些標準和規範。文化部今年牽頭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協調機制之後,首當其衝的一個任務,就是制定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文化部會同發改委、財政部、廣電新聞出版部門啟動了《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標準》制定工作,保障標準主要是分為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根據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和當前政府的基本保障能力,確定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範圍,包括群眾的讀書、看報、看電影、電視、收聽廣播,進行公共文化鑑賞,參加群眾文化活動等方面的內容。

  張永新表示,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機構的評價標準,評價當中要適當引入第三方,避免既當教練員又當運動員還當裁判員。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建立之後,最重要的還是實施,要讓這些標準能夠「落地」,能夠切實的轉化為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轉化為公共文化服務的效益,要讓基層群眾能切實感覺到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提升,感受到政府提供的服務產品更加豐富,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給他們帶來的成果。

(來源:中國經濟網)

相關焦點

  • 範周:標準化讓公共文化服務有準可依
    《意見》的出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公共文化服務的標準化也一直是關注的焦點問題。《文化名人訪》,他認為,此次《意見》讓一切都有標準化,不論是硬體的建設,還是內容建設,或是管理體制的建設,標準化讓公共文化服務有準可依。
  • 張旭任文化部辦公廳主任,吳江波任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司長
    她建議,中國關工委與文化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貫徹落實、青少年文化交流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貢獻力量。雒樹剛介紹了文化部推動未成年人文化建設的情況。他說,近年來,文化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紮實推進未成年人文化建設。
  • 2021年廣東省事業單位備考資料綜合寫作模擬題:創新公共服務
    模擬題3:創新公共服務  寫作題:仔細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60分)  材料1:「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12年11月15日,剛剛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向世界莊嚴承諾。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 中國文化館協會在京成立 推動公共文化服務
    文化部部長蔡武出席成立大會並講話,文化部副部長楊志今主持會議。  中國文化館協會是由文化館站、群眾藝術館、其他行業公共文化機構以及有相關經歷的文化工作者等組成的全國性非營利社會組織,致力於服務文化館相關機構及其工作者,引導文化館事業科學發展,是文化館行業交流和服務的平臺、黨和政府聯繫文化館相關機構及其工作者的橋梁。
  • 國新辦就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方面情況舉行發布會
    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2014年3月,文化部牽頭成立了由25個部門組成的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組。近日,由協調組成員單位共同研究起草的《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由中辦、國辦正式下發。
  • 文化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2013年度報告
    本年度報告的電子版可在文化部政府門戶網站(www.mcprc.gov.cn)下載。如對本年度報告有疑問,請與文化部辦公廳新聞信息處聯繫(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1號文化部辦公廳新聞信息處,郵政編碼:100873。
  • 公共文化服務過去五年工作總結
    2016年1月,嘉興市制度設計研究成果被文化部評為「優秀」等級。嘉興的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建設、「文化有約」等經驗和做法受到了文化部領導和專家的充分肯定。創建期內,已多次應邀在全國示範區建設論壇、工作會議上作典型經驗交流,3次承辦文化部會議、活動。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人民網、《浙江日報》等中央和省級媒體60多次報導了嘉興的創新實踐。
  • 成都:「公共文化服務超市」將開張
    該平臺將在政府(採購方)、社會力量(採購對象)、群眾(受惠方)三者之間搭建一個高效、便捷、規範的採購服務平臺,促進政府與廣大文化社會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建立合作關係。「公共文化服務超市」這種現場展示並交易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產品的方式,在全國尚屬首例。據悉,2016年,「公共文化服務超市」還將搬上網際網路。
  • 講扶貧故事|張永新:脫貧引路人 黃芩變「黃金」
    黃金」「黃芩根可入藥,莖葉可制茶,黃芩茶源於『神農嘗百草』,現如今是我們老百姓致富增收的『黃金』茶。」提起自己的寶貝,張永新滔滔不絕。他是山西騰達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掌舵人。張永新祖輩就有製作黃芩茶的手藝,作為新一代的制茶工藝傳承人,張永新並沒有想過他的人生會和黃芩茶密不可分,從2008年涉足制茶業後,一做就是12年。上董峰村位於高平西部林區,氣候土壤條件獨特,山林資源豐富,特別適合中藥材生長,僅野生中藥材就有76種,尤以黃芩居多。
  • 文化部通知開展縣以上公共圖書館第四次評估定級
    文化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縣以上公共圖書館第四次評估定級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廳(局):    1994年以來,我部對全國縣以上公共圖書館進行了3次評估定級。評估定級工作對推動全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產生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全國公共圖書館的基礎設施、業務建設和服務水平得到較大提高。    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十七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對圖書館事業的管理,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提高圖書館的工作水平,更好地發揮圖書館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我部決定2009年在全國開展第四次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工作。
  •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博物館公共性新飛躍
    當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以下簡稱《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三月一日正式實施執行了。這個法的頒布意義重大。
  • 廣東省文化館新館開放 升級公共文化服務
    廣東省文化館新館開放 升級公共文化服務 2017-07-15 15朱延生 攝   中新網廣州7月15日電 (索有為 朱延生)廣東省文化館新館7月15日正式全面對外開放,開館當日特設的「省文化館成立六十周年圖文展」和「多彩南粵、魅力非遺」展覽,引來眾多民眾參觀。市民參觀廣東省文化館成立60周年圖文回顧展。
  • 上海長寧:公共文化陣地服務 搭準群眾需求脈搏
    近年來,長寧文化藝術中心的公共文化陣地服務以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越來越得到社區居民的歡迎和好評,目前,中心開展的陣地服務有講壇、戲曲、音樂等,其中,星期音樂會平均每場上座率在80%,特別精彩的的場次甚至出現一票難求的景象;長藝書苑一年有364天對外開放,平均每天要接待200多人次,最高時可達300多,若不是受場地限制,人氣還會更旺;長藝名家講壇每年舉辦數十場講座,
  • 強化縣域準公共金融服務
    強化縣域準公共金融服務 中小企業協會普惠金融促進工作委員會學術指導小組組長 劉克崮 2018年07月25日 16:2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杜銘 字號 關鍵詞:公共性;金融服務平臺;農村金融需求;技術服務平臺;供給
  • 項兆倫代表:覆蓋城鄉的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已基本建成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 今天上午10點,「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記者招待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召開。文化部副部長項兆倫介紹加強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項兆倫介紹,近年來,我們堅持「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 河西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構築「首善之區」文化高地
    自2013年9月獲得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以來,河西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目標,以「為民創建,創建惠民」為宗旨,以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為手段,舉全區之力,聚全民之智,不斷加強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壯大公共文化人才隊伍,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進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了城區文化軟實力 。
  • 文化部、國家旅遊局關於開展《國家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名錄——旅遊...
    對列入目錄的演出項目,凡通過「文化部文化產業投融資公共服務平臺」(http://www.cnci.gov.cn/sys)申請銀行貸款的,文化部將優先推薦給金融機構予以信貸支持,並在產權交易、企業上市、業務指導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  (三)鼓勵和扶持列入名錄的旅遊演出項目進入國際市場。列入名錄的演出項目出口時,可享受優惠條件和政策資金支持。
  • ...辦公廳轉發文化部等部門關於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
    推進文化文物單位各類文化資源的系統梳理、分類整理和數位化進程,明確可供開發資源。用好用活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數據。鼓勵依託高新技術創新文化資源展示方式,提升體驗性和互動性。支持數字文化、文化信息資源庫建設,用好各類已有文化資源共建共享平臺,面向社會提供智慧財產權許可服務,促進文化資源社會共享和深度發掘利用。
  • 文化部舉行文化市場管理政策新聞發布會
    《通知》對社會關注度高、票務供需緊張的營業性演出管理做了重點安排,指導地方文化行政部門採取有關預防與處置措施,如對有違規苗頭的進行約談、督促整改,探索演出門票實名制管理。  (四)進一步加大執法處罰力度。近年來票務市場亂象難以得到有效處置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文化行政部門自身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和執法依據。
  • 劉克崮:強化縣域準公共金融服務
    解決鄉村地區融資難,主要方式是增加金融供給,增加鄉村金融供給的根本辦法是建立新型準公共金融供給制度。需實行市場和政策相結合的辦法,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導力度。  準公共性指法定開展社會性金融服務、市場化運作,政府政策支持後獲社會平均利潤,區別於商業性和政策性銀行,類似城市供水、氣、電、熱、公共運輸等公共設施。同時,設立專門法規,實行差別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