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域遼闊、物產豐富,熱帶作物也是種類繁多,關於熱帶作物大家了解多少?熱帶作物中的香茅你聽說過嗎?是不是很陌生啊?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一起走進熱帶作物——香茅的世界!
我國熱帶作物大體分布在北23.5°北回歸以南的一帶地區,包括廣東、廣西、雲南、臺灣四省區的南部和貴州、四川、福建省的一部分,約佔全國總面積的5%以上。熱帶、亞熱帶地區的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終年無霜雪(北部地區有不同程度的霜凍出現,但為時很短),植物繁茂,農作物可以憝年生長。
熱帶、亞熱帶地區出產的熱帶經濟作物產品,主要有以下幾類:橡膠類 、纖維類 、油料、飲料、藥材、水果、 除上述以外,還有香茅等香料作物、木薯等澱粉作物、兒茶等單寧作物以及胡椒等。
香茅是重要的芳香油料作物之一。解放前我國臺灣是香茅的主要產地。廣東省海南島自1935年從爪哇引進香茅種苗,開始栽培,解放後才有大面積的生產。廣西、雲南、福建等省區也都有栽培。
(一)特性和用途 香茅屬禾本科香茅屬,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香茅的根係為須根系,從地下莖基部根帶的根點萌發(初生根),初生根又發生許多次生根和三生根;形成稠密的根群。隨著分櫱的增加,根群不斷增加。根多分布在15釐米深的表土層內,向四周呈水玊方向延伸,成齡植株根幅一般為80-150釐米,在肥沃疏鬆的土壤中,根幅可超過株叢幅度一倍左右。香茅的莖直立,有明顯的節,每節生葉一片,節上有根帶。在生長前期,節間為葉鞘所包圍,到生長後期,莖部拔節,形成花稈。開花後老櫱死亡。葉片幾形,長而彎曲,兩面無毛,邊緣有鋸齒,具有強烈的香味,為利用部分,葉鞘禿淨,抱合成假莖。花序為圓錐花序,疏散,復生,長約40-80釐米。香茅性喜高溫和陽光充足。分櫱力強。年降水量以1,300-1,800毫米之間為適宜。香茅能耐旱,但抗風力弱,忌颱風。對於土壤的要求井不嚴格,只要肥力中等,排水良好,就可以種植。
香茅的葉片經蒸餾後所得的香茅油,主要用於製造香皂,香水和其他化妝用品等。
(二)栽培技術 香茅是用分櫱莖繁殖的,把一年生以上的植株,剝去枯老葉片,在葉梢上1-2寸處剪去頂葉,就成為繁殖莖。定植宜在雨季進行,定植前應進行假植催根,以提高成活率。
在傾斜地上種香茅,要沿等高餞種植,並且要開水卒溝,以防止水土流失。種植密度的大小,各地因自然條件品種和管理的不同而有差異。為了便於管理,行距應大於株距,在海南鳥株行距多為1.5×3尺左右,穴深7-8寸,每穴放種苗2-3條,分開攤放。種植的方式有直插和斜插兩種,直插的苗人土深,耐幹早,但分櫱比較困難,斜插的則與此相反。因此,應根據各地土壤和雨量等情況來決定種植的方式。復土時留出葉鞠2寸左右,將土壓實。栽植的香茅,通常約每隔3年就要更新一次。
為了使其生長良好,產量高,必須注意施肥。除施用適量的基肥外,在每次收穫後,可施硫酸銨20斤作為追肥,以後每年也要適當施用堆肥和廄肥等有機肥料,以維持地力。定植或收割後,在植株未能充分覆蓋地面時,必須除草1-2次。
(三)收穫和加工 香茅的收割女數及產量各地多有差異。新植香茅,植後4-5個月即可收割,一般每年割3-5次。收割時不要損傷葉鞘,也不宜留葉過長,以減少損失。如果割傷葉鞘,就會對新葉發生不良的影響。收割的生葉,要攤開晾乾,到大豹減少一牛水分時,再行加工。在乾燥的過程中,不可使生葉堆積發酵,否則就會損失油分,降低品質。製取香茅油時,多朵用蒸汽蒸餾法。蒸餾前將葉片切成6一7寸長,使用防銹原鉄板製成的圓筒形蒸餾鍋,進行蒸餾。生葉的含油率為0.6-0.7%,即每100斤生葉可得油10-12兩。經過蒸餾所得的油,除去其中所含的水分,再經過2次過濾,即成為商品香茅油。
通過上述的介紹,大家知道香茅是什麼了嗎?關於香茅的栽培技術您是否感興趣呢?歡迎大家交流討論,提出您的寶貴意見,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