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劉慶嶺課題組ACB:Pt-Co/HZSM-5催化劑催化氧化二氯甲烷:單原子Pt、Co3O4和HZSM-5的協同作用

2021-03-01 Environmental Advances

論文DOI: 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1.119980

圖文摘要 

 成果簡介 

近日,天津大學劉慶嶺課題組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上發表了題為「Catalytic oxidation of dichloromethane over Pt-Co/HZSM-5 catalyst: synergistic effect of single-atom Pt, Co3O4, and HZSM-5」的研究論文(DOI: 10.1016/j.apcatb.2021.119980),探究了Pt-Co/HZSM-5三元催化劑對含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二氯甲烷(DCM)的催化氧化行為及機理。研究表明,Co3O4能夠有效錨定Pt原子,實現Pt的單原子分散;而單原子Pt又增加了Co3O4表面氧空位,從而增強其氧化還原性能。在DCM催化氧化過程中,DCM吸附在HZSM-5表面的酸性位點上並解離,然後在Pt和Co的協同作用下完全氧化。適宜的氧化還原性、恰當的酸位點和充足的氧空位使Pt-Co/HZSM-5催化劑展現出了優良的DCM催化氧化性能。

全文速覽

低溫催化降解含氯揮發性有機物是當前VOC處理中一個很大的挑戰。本研究合成了Pt-Co/HZSM-5三元催化劑,並將其用於催化氧化二氯甲烷(DCM)。與Co/HZSM-5二元催化劑相比,僅添加微量 Pt 可以使Pt-Co/HZSM-5催化劑的CO2產率提高,副產物產率降低,且具有良好的穩定性。水蒸氣的存在可以進一步提高DCM的轉化率、CO2的產率和HCl產率。

 引言 

近幾十年來,對CVOCs催化氧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類催化劑上:貴金屬、過渡金屬氧化物和沸石。到目前為止,已經開發出了具有優異催化氧化CVOCs性能的二元催化劑,如「貴金屬-過渡金屬氧化物」、「過渡金屬氧化物-沸石」和「貴金屬-沸石」等。然而,「貴金屬-過渡金屬氧化物-沸石」三元催化劑用於催化CVOCs的研究尚未見報導,這三類組分之間的協同作用亟需系統研究。本研究以DCM為目標汙染物,將Pt、Co3O4負載於HZSM-5沸石上,形成降解DCM的三元催化劑。通過對新催化劑的催化活性、穩定性、形貌、酸度和氧化還原能力等參數的研究,研究了單原子Pt、Co3O4和HZSM-5間的協同作用。

 圖文導讀

性能測試

Fig. 1. Catalytic oxidation of DCM over 0.01Pt/HZSM-5, 20Co/HZSM-5 and 0.01Pt-20Co/HZSM-5: (a) DCM conversion curves, (b) CO2 yield curves, (c) Selectivity of CH3Cl (inset: Selectivity of HCl), dry air/5vol.% H2O, GHSV=15,000mL/g·h; (d) Arrhenius plots of 0.01Pt/HZSM-5, 20Co/HZSM-5 and 0.01Pt-20Co/HZSM-5 catalysts for 600ppm DCM, 5vol.% H2O, GHSV=45,000mL/g·h. Copyright 2021, Elsevier Inc.
相比於0.01Pt/HZSM和20Co/HZSM,0.01Pt-20Co/HZSM對DCM的催化氧化能力大大提高,尤其是CO2選擇性顯著提升。DCM氧化副產物中,僅檢出脫氯副產物CH3Cl,而多氯副產物(CHCl3和CCl4)因其濃度低於色譜檢測限而未檢出。0.01Pt-20Co/HZSM的CH3Cl的選擇性較低,在180 ℃時僅為3.1%。無機氯產物HCl的產率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而不斷增加。在390℃時,0.01 Pt-20Co/HZSM和20Co/HZSM的HCl的產率均可達99%以上,表明DCM中的Cl幾乎完全轉化為HCl。低溫下水蒸氣的存在導致DCM的轉化率降低;而在高溫下水蒸氣的存在則使DCM的CO2產率顯著提高,提前達到100%。此外,水蒸氣的存在大幅抑制了CH3Cl的生成,同時顯著提升了HCl的產率。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H2O與DCM之間的競爭吸附降低了低溫下DCM的轉化率;當溫度升高時,水蒸汽的存在有助於HCl的解吸,可以促進反應的正向進行,避免副產物的產生。

穩定性

Fig. 2. (a) Stability of 0.01 Pt/HZSM-5, 20Co/HZSM-5 and 0.01 Pt-20Co/HZSM-5 (a) DCM conversion curves, (b) CO2 yield curves, 360 °C, 600 ppm DCM, dry air, GHSV = 15,000 mL/g·h; (c) Stability of 0.01 Pt/HZSM-5, 20Co/HZSM-5 and 0.01 Pt-20Co/HZSM-5 in the present or absence of water vapor, 360 °C, 600 ppm DCM, 5 vol.%/10 vol. % H2O, GHSV = 15,000 mL/g·h. Copyright 2021,Elsevier Inc.

DCM在0.01Pt/HZSM-5上的轉化率在7 h後下降到90%以下,45 h後逐漸下降到70%左右。20Co/HZSM-5的穩定性明顯優於0.01Pt/HZSM-5,但仍存在緩慢失活現象。0.01Pt-20Co/HZSM-5的DCM轉化率在45 h測試中保持不變。

表徵機理

Fig. 3. TEM of (a) HZSM-5, (b) 0.01 Pt/HZSM-5, (c) 20Co/HZSM-5, (d) 0.01 Pt-20Co/HZSM-5. (e, f) HRTEM of 0.01 Pt-20Co/HZSM-5. (g) EDS-Mapping images of 0.01 Pt-20Co/HZSM-5. Copyright 2021, Elsevier Inc.

Fig. 4. (a) Pyridine FT-IR, (b) H2-TPR and (c) O2-TPD patterns of HZSM-5, 0.01 Pt/HZSM-5,20Co/HZSM-5 and 0.01 Pt-20Co/HZSM-5. Copyright 2021, Elsevier Inc.

從TEM/HRTEM/EDS中可以觀察到Co3O4能夠有效錨定Pt原子,實現Pt的單原子分散。H2-TPD/O2-TPD/XPS中可以得出Pt增加了Co3O4表面氧空位,從而增強其氧化還原性能。HZSM-5為DCM的吸附和解離提供了豐富的酸性位點。

 小結 

本項研究合成了一系列Pt負載催化劑用於DCM的催化氧化。Pt-Co/HZSM-5具有豐富的酸性位點、良好的氧化還原能力和充足的表面吸附氧,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Pt、Co和HZSM-5之間的協同作用促進了DCM的解離和深度氧化,保護了催化劑不中毒。三元體系催化劑具有較高的活性、穩定性和耐水性,具有廣闊的工業應用前景。這項工作加深了對三元催化材料催化含氯揮發性有機物反應機理的理解,為揭示催化劑活性的影響因素以及設計高效催化劑提供了研究基礎。

 作者介紹 

主要研究方向:環境工程、環境催化、環境功能材料、大氣汙染控制研究領域和興趣:(1)環境催化、氣體吸附分離、環境功能材料設計及應用;(2)催化脫硝(SCR)、VOCs去除技術研究;(3)柴油車機及船舶尾氣NOx催化轉化技術及關鍵材料研究;(4)化工、製藥行業尾氣VOCs濃縮吸附及低溫處理技術;(5)無機與有機多孔材料及氣體膜材料設計及應用。近五年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Langmuir,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Green Chemistry, Ultrasonic Sonochemistry,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 Chemosphere, ChemCatChem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課題組主頁http://catalysis.tju.edu.cn/。Permissions for reuse of all Figure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original publisher. Copyright 2021, Elsevier Inc.

Y. Su, K. Fu, Y. Zheng, J. Na, C. Song, D. Ma, X. Lu,R. Han, Q. Liu, Catalytic oxidation of dichloromethane over Pt-Co/HZSM-5 catalyst: synergistic effect of single-atom Pt, Co3O4, and HZSM-5,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119980.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926337321001065#!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Environmental Advances讀者交流3群

相關焦點

  • 廣東工業大學敖志敏課題組單原子催化劑催化氧化甲醛的密度泛函理論研究
    DOI: 10.1016/S1872-2067(20)63571-9近日,《催化學報》在線發表了廣東工業大學敖志敏教授團隊在催化氧化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該工作報導了基於密度泛函理論研究單原子催化劑Ti/Ti3C2O2催化氧化甲醛。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生周君慧,論文通訊作者為:敖志敏教授。
  • 天津大學林法偉ES&T:氯苯臭氧/氧氣催化氧化的對比研究及SO2氣氛的影響
    研究人員採用簡易浸漬法製備的MnOx/Al2O3催化劑,分別測試了氧氣氛圍下和臭氧氛圍下CB的降解性能。結果表明臭氧的引入可實現更低溫度、更高效率、更少副產物、更強穩定性的效果,而且在SO2存在的工況下,臭氧催化氧化依然可以維持高活性,氧氣氛圍下發生氯中毒和硫中毒造成的失活現象在臭氧引入後不再出現。通過模擬催化劑硫中毒揭示了臭氧催化氧化抗中毒的機理。
  • 大化所丁雲傑課題組:構建優於均相催化的多相Rh單原子催化劑!
    多相單金屬活性位點催化劑(單原子催化劑),憑藉其近100%的金屬原子效率和明確簡單的分子模型,成為了當代催化研究的熱點。同時,該催化劑由於結合了均相催化劑單一活性位和多相催化劑易分離的優勢,被認為是研究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的橋梁。此外,其簡單明確的分子結構為理論計算研究分子反應機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和優勢。
  • 北京林業大學王輝教授課題組JHM:單原子Fe催化劑原位電生成和活化H2O2高效去除水中氯黴素
    該項研究針對非均相類Fenton過程中所面臨的選擇性反應性受限等問題,開發出在原位H2O2生成中具備更高選擇性和催化活性的單原子Fe催化劑。通過催化劑表現暴露的Fe單原子位點與碳基體中摻雜的N、O缺陷的共配位實現調控陰極氧還原反應選擇路徑的目的。
  • 【人物與科研】吉林大學崔小強課題組和哈爾濱師範大學趙景祥課題組:配位數精準調控鉬單原子納米酶特異性
    在前期工作中,吉林大學崔小強教授課題組和哈爾濱師範大學趙景祥教授課題組通過理論預測和實驗驗證的方式,系統闡明和建立金屬-氮-碳催化劑與其氧化模擬酶活性的構效關係,篩選出Fe-N3-C作為高效的氧化模擬酶,詳細研究了其酶催化動力學、反應活性中間體,納米酶催化的底物結合、催化反應、產物釋放的各個過程,並用於穀胱甘肽的比色檢測中( Chem.
  • 雲南大學JMCA綜述:單分散活性位的協同催化作用
    圖4c示出了不同樣品的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XANES)光譜。顯然,MeCpPtMe/石墨烯、Pt1/石墨烯和Pt2/石墨烯的XANES白線峰位於Pt箔和PtO2之間。因此,在MeCpPtMe/石墨烯中,Pt0和Pt4+之間存在類似的Pt1單原子和Pt2二聚體的混合氧化狀態。
  • 耶魯大學Kim團隊ACS ES&T Eng. | 單原子鉑在TiO2基底的選擇性位點負載以促進其光催化氧化和還原性加氫脫氟效果
    近年來,單原子催化劑(single-atom catalysts, SACs)的出現受到了催化領域的廣泛關注。在傳統的金屬納米顆粒中,僅有表面的原子可以參與反應;而SACs由於每個原子都可以參與反應,理論上可以達到100%的原子利用效率。不僅如此,SACs還可以和基底形成強金屬-載體相互作用和可控的配位環境,進一步提升材料整體的催化效果。
  • 單原子催化:C位出道走上「花路」——前沿催化技術展望(中)
    什麼是單原子催化呢?簡單來講,就是催化活性金屬組分都是以單原子位點分散的形式存在的,就叫單原子催化劑。  2011年,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張濤院士課題組成功製備出了單原子Pt/FeOx催化劑。該催化劑在CO氧化和CO選擇性氧化反應中表現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在當年於《NATURE CHEMISTRY》上發表的文章中,張濤院士等人首次提出了單原子催化的概念。
  • 電子耦合作用活化單原子釕: 面向高性能的電解水析氧催化劑
    為此,北京化工大學孫曉明教授課題組聯合俄勒岡州立大學馮振興教授課題組,藉助含有過渡態非貴金屬的水滑石作為基底,通過沉澱法成功製備負載型單原子釕催化劑,利用單原子釕和水滑石間的強的電子相互作用實現了高效且穩定單原子釕催化劑的開發。
  • 耶魯大學Jae-Hong Kim團隊ES&TE:單原子催化劑的環境應用與展望
    該論文基於單原子催化劑的理化性質、合成製備、表徵技術、能源與化工應用、環境應用與展望,這幾個方面進行了綜合論述。該成果對於開拓單原子材料在環境領域的應用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同時也對採用新興催化材料處理目前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具有指導意義。全文速覽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納米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催化材料和工藝的科學進步。
  • 中國科大取得基於單原子催化劑研究金屬-載體相互作用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南開大學胡振芃教授和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司銳教授合作,基於單原子催化劑,從電子最高佔據態角度定量研究了金屬-載體相互作用。
  • 環境工程|光熱催化氧化VOCs:光碟機動熱催化氧化法、光碟機動光熱協同催化氧化法
    催化氧化技術是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將VOCs氧化分解為無毒的CO2和H2O,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理手段之一。綜述了國內外VOCs催化氧化技術的研究進展,針對傳統的熱催化氧化技術的高能耗和光催化淨化技術的低效率等問題,重點總結了光熱催化劑的設計理念和對其作用機制的認知,展望了VOCs光熱催化氧化技術未來的發展應用方向。
  • Co單位點催化劑助力高靈敏葡萄糖檢測
    由於葡萄糖檢測時會伴隨著雙氧水的生成,因此高靈敏、高選擇性的葡萄糖傳感器需要尋找能夠高效電氧化痕量雙氧水的催化劑。 鑑於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吳宇恩教授等人通過選擇性地控制碳基體不同面的蝕刻速率, 構建了Co單位點修飾的凹形氮摻雜碳骨架(Concave Co SSC), 這種凹陷的骨架有利於分析物的擴散和接觸。
  • 王少彬課題組:碳催化活化過硫酸鹽-苯甲醇選擇性氧化新體系
    目前在催化劑的選擇上,無金屬的碳材料催化劑作為傳統金屬催化劑的替代材料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從而解決了金屬材料成本高和容易造成環境汙染等問題。通過對碳材料豐富的官能團進行調控,可以優化其催化性能,同時提供更深入的機理認識。近年來,過硫酸鹽(HSO5-/PMS)作為穩定且廉價的固體氧化物受到了廣泛關注。
  • 丙烷燃燒的高活性Pt/BN催化劑:載體和反應物誘導的活性位點演變的作用
    反應後(在250°C下反應30分鐘後),煅燒後的2Pt/BN催化劑的XPS分析(圖7)顯示,與新鮮的2Pt/BN催化劑相比,其Pt 4f光譜包含很大一部分金屬Pt0(42.6%),並伴有Pt4+(從46.0%降低到14.0%)和Pt2+(從54.0%降低到43.4%)的相對濃度顯著下降,表明Pt氧化物可以在反應過程中被反應物(例如丙烷)還原。
  • 單原子催化劑、雙原子鐵催化劑、FeN4位點、中空層狀雙氫氧化物...
    可通過各種不飽和化學位點或空間限制作用,將SACs上單獨的金屬原子穩定在載體上,從而實現最大的原子利用效率。除了開發製備高載量和高純度SACs的策略外,該領域的另一個關鍵挑戰在於精確調控催化活性單金屬位點的幾何和電子結構,從而使該催化劑具有更好的反應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
  • 香山科學會議:儘早布局單原子催化
    這也是「單原子催化」領域研究的重要裡程碑,破解了困擾催化界80多年的難題。 10月13日,在北京召開的「單原子催化」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認為,作為一個由中國科學家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單原子催化」已經成為催化和材料科學領域新的研究前沿和熱點,應儘早布局,以應對該領域基礎科學、工業應用上面臨的挑戰。
  • ACS Catalysis綜述:單原子電催化劑-配位結構的影響
    當單原子以配位鍵錨定在基底,就會形成一種強金屬-基底相互作用,這種作用可以被用來調控催化活性和選擇性。然而,很多單原子材料都是熱解碳材料等方法製備的,這樣會使得材料中有很多複雜的配位結構,而解析這些結構又是了解進而操縱活性的關鍵。
  • 湖南科技大學周虎團隊JMCA綜述:氧空缺穩定異質單原子催化劑的合成、性質和催化應用
    然後介紹了不同金屬氧化物表面原子缺失後導致的電子結構變化對單個金屬原子形成的影響,並總結了氧缺陷在輔助單原子催化劑促進催化反應活性的作用以及應用。最後,對氧缺陷-SACs研究進行了展望,以期加快其在化工催化中的實際應用。1. 綜述了氧空缺-SACs在分子催化領域的研究進展2. 分析了氧空缺在SACs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及協同催化效應1.
  • 雙功能超薄Fe-Nx-C單原子催化劑用於同時製備乙烯和芳基氯化物
    近日,李新勇教授課題組在1,2-二氯乙烷電催化脫氯方面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Nano Energy上。為了降低1,2-二氯乙烷電催化還原脫氯體系中的氯離子濃度,作者設計了耦合反應體系,在陽極引入苯甲醚的氯化反應,將陰極產生的氯離子在陽極重複利用,並且同時以單原子Fe-N-C催化劑為陰極和陽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