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趨白熱化的電飯煲市場又掀起了新波瀾。這次的重點,圍繞時下正熱的IH電飯煲展開。
今年兩會期間,向來以國貨代言人自居的董明珠高調發布了格力最新IH電飯煲「大松「,以「中國製造」的情懷氣勢洶洶地向日本電飯煲下了戰書;而同為兩會代表的雷軍,則採取了站在了她的對立面:他承認日本電飯煲做得確實好,其中「能讓米飯跳舞」的電飯煲尤其讓他心動。
兩位中國企業風雲人物雖然對日本電飯煲的態度大相逕庭,卻透露出同一個信息——日本IH電飯煲,確實品質不凡。而能讓米飯「跳舞」的IH電飯煲,則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松下——潛心IH電飯煲28年
IH電飯煲最初源自日本,目前國內外市場上最為暢銷的IH電飯煲也多以日本品牌為主。擁有60年電飯煲製造歷史的松下,是市場上的主力品牌之一。
松下生產IH電飯煲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88年,彼時市場上的電飯煲以機械煲和電腦煲為主,加熱元件為傳統的金屬加熱盤,因材質屬性的原因只能提供有限的火力,且做不到使電飯煲的內鍋均勻受熱,無法滿足人們對米飯日益增長的需求。因此,松下推出能夠大火力均勻加熱的IH電飯煲後,就迅速在市場上流行起來,IH電飯煲也成為了高端電飯煲的代名詞。
1997年,松下創造性地實現了多段IH加熱,為美味的米飯創造了一個全新標準:「會跳舞的米飯的米飯才是好米飯」。現在在日本,這個概念已經被廣為接受。
2003年,松下又將蒸汽技術運用在了電飯煲中,研發了蒸汽IH電飯煲。蒸汽技術的應用,為電飯煲烹煮後半程時米飯的保溼與保溫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思路。2010年,松下攻克技術難關,將蒸汽的溫度提高到了200℃。
2011年,對IH電飯煲來說是具有深遠意義的一年。松下糅合了「高速交互對流」和「可變壓力」兩大技術,創造了全新的「舞動沸揚」功能,將「會跳舞的米飯」打造成了松下的標誌。
2015年,智能產品在人們的生活中開始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松下又順應潮流推出了加載WIFI控制功能的IH電飯煲。
從研發量產第一臺IH電飯煲,到讓米飯能夠「跳舞」,松下花了近10年;而為了讓米飯的「舞姿」能夠更加動人,松下又下了14年的苦功。在這20多年的時間裡,除了技術上的不斷提升,松下也不斷在其他方面實現著自己的價值:出於消費者的使用安全,將電飯煲設計成防電磁輻射結構;為了避免消費者使用時產生誤操作,研發了玻屏觸控技術……
從1988年到現在,松下IH電飯煲的發展其實也折射了日本電飯煲28年來的產品產業升級。當中每一個細節的升級,都伴隨著一步一個腳印。1998 年,杭州松下廚房有限公司的成立,更是開啟了松下電飯煲「中國製造」的新篇章。沿著過去數十年來前人們走過路,松下電飯煲將「日本匠人精神「融入到」中國製造「當中,努力讓每一個產品都能經得起歲月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