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葫蘆,又稱鳳眼蓮,原產於熱帶美洲,是中國南方常見的高產水產飼料綠肥作物。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它生長迅速,產量高。根據實驗室測試,兩種母植物可以在四個月內生長1200多種植物。當水面每畝增長最快時,鮮草一天可生長1400斤,平均每畝產量可達5萬至8萬斤。每100斤鮮柏樹用作綠肥,硫酸銨1-15斤,過磷酸鈣0.44斤,硫酸鉀0.23斤,肥效高。作為飼料,它還富含營養,每100斤鮮草含有1.19斤粗蛋白質、0.24斤粗脂肪、1.11斤纖維素和無機鹽如磷和鈣。該營養成分與麩皮相似,新鮮、嫩而可口,易於消化,不僅可以餵豬,還可以餵牛、羊和家禽。將水葫蘆加工成草漿,飼養草魚也有很好的效果。
(一)植物學性狀:水葫蘆屬雨久花科,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葉為根出葉,廣腎臟形,集生於短縮莖上,斜出向上生長,成長植株一般具有綠葉6-7片,葉深綠有光,葉肉肥厚,柔嫩多汁,葉面略有蠟質,葉長20-30釐米,葉柄中部膨大如葫蘆狀,主要為海綿組織,內貯有很多空氣,二使整個植株得以浮出水面。植株成長後,常能從其短縮莖的基部葉腋中橫出抽生匍匐枝,匍匐棧先端的芽形成新的分株,分株不久再生分株,進行自然無性繁殖。根為鬚根,叢生於短縮莖基部,向下分散,懸垂水中,吸收養分。新根藍紫色,老根黑色。花為穗狀花序,從植株中央抽出,有花6-10朵,藍紫色,花莖中部具有鞘狀的苞片。花呈漏鬥狀,花瓣6片,最上一片,中部有一鮮黃色斑點,雄蕊6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種子極小,星棗核狀,黃褐色,部分成熟的種子有發芽力,可以進行有性繁殖。
(二)生育過程:水葫蘆喜溫、好溼,適於在靜水或水流緩慢的水面生長,要求水質較肥,水深0.3-1米為宜。水葫蘆需肥量大,只有在氮、磷、鉀等元素充足供應的情況下,才能獲得高產。但其適應性較強,在比較清瘦的水面,也能生長,不過產量較低。其抗寒力較水花生弱,而比水浮蓮強,一般只要溫度能保持在7-10度以上,就可完全越冬。水葫蘆在其原產地周年生長繁殖,無明顯的生長期和休眠期。引至溫帶和亞熱帶地區放養,形成相對的生長期和休眠期。在長江流域,它的周年生育過程,大致可分以下幾個階段:(1)生長恢復階段:本階段一般從清明前後,氣溫升至13度以上,越冬的種株,開始恢復生長,抽生新葉開始,到立夏、小滿期間,氣溫升至20度以上,植株生長和分株顯著轉快時為止。
本階段生長緩慢,分株很少,植株對雜草的抵抗力弱,要加強管理,注意防風保溫,維持較淺的水位。(2)旺盛生長階段:本階段一般從立夏、小滿期間,植株.生長轉旺開始,到秋分、寒露以後,平均氣溫降至15度以下,植株基本父停止生長時為止。本階段平均氣溫20-30度,有時高達35度,且雨水較多,在高溫高溼條件下,植株生長和分。囌迅速,在肥沃的水面,夏季生長最旺時,每一單株每月約可:抽生分株40-50株。本階段生長量大,是形成鮮草產量的主要時期,要求水位以60-100釐米為宜,且要求氮、磷、鉀等元素充分供應,以滿足其不斷生長和繁殖的需要。
在本階段中,分成長的植株抽苔、開花和結實。(3)相對休眠階段:本階段從秋分、寒露以後,植株基本停止生長開始,到次春氣溫上升,生長恢復時為止。本階段由於氣溫低,植株基部葉片漸次枯黃,只留中央幾片綠葉,在不受凍的條件下,於淺水中或溼潤的泥土上安全越冬。(三)放養方法:(1)放養時期:華南地區多在立春前後,長江流域多在清明、穀雨期間,當地平均氣溫達13度以上,並已斷霜時開烙放養。以越冬種株發出新葉時放養較為合適。(2)放養方法:面積不到1畝的靜水水面,而又不當風日時,可以直接移入種苗,放在比較向陽的一側,任其漂浮生長。但在較大的水面或流動的水中放養,就必須用竹竿紮成、三角形或方形的圍框,浮放水面,並拉繩繫於岸邊樁上,固定位置;或在水中打樁,高出水面,並於幾根樁之間,齊水面系粗草繩圍欄。
然後將種苗放養其中,待植株生長繁殖,長滿框內時,再逐步放大圍框,最後加以拆除。這樣可以減少風浪動蕩,防止被風吹散,有利於生長繁殖,每畝水面至少需放養種苗8-12斤。若從外地調運種苗放養,裝運時不能堆壓太厚,並需用薄草覆蓋,定期適量灑水,保溫保溼。注意防止風吹日曬,造成種苗幹萎。(3)水面管理:在水質肥沃的水塘或溝、浜放養,一般都不施肥,但要多次攪動水底汙泥,使養分上浮,溶解水中。姐水質過清,植株生長瘦弱,葉色發黃,則須適當噴施或潑澆稀薄的人、畜尿水,也可採用0.2-0.4%的稀薄尿素或硫酸銨。掖代替。一般多在旺盛生長期施用。水葫蘆初期生長較慢,易受雜草為害,要及時撈除水中青苔、雜草。
如水中養魚,須留出三分之一水面,以竹框浮放水面圍欄,讓魚得以呼吸新鮮空氣。但不可放養草魚,以防食害水葫蘆根株。(4)採收:放養後1-2個月,當植株生長。繁殖十分茂盛時,即可開始採收。每次採收量可達全部植株數的四分之一,最多不宜超過三分之一。採後應將留存水面的植株均勻撥開,以便繼續繁殖,一般在夏季每隔5-7天即可採收一次,入秋後15天左右採收一次,直到植株進入相對休眠階段,即應停止採收,以利留種越冬。具體採收次數和間隔天數,視水質肥瘦、氣溫高低和植株生長情況而定。水葫蘆可以用作餵豬的搭配飼料,無論生餵或作成發酵和青貯飼料均可,方法與水花生做法相同。
(5)留種:長江流域在霜降以前,平均氣溫降到10度左右時,植株停止生長,莖葉逐漸發黃,要及早選生長健壯、株型中等、無病蟲害的成長植株留種,保護種株防寒越冬。據無錫縣前洲公社經驗,:水葫蘆在江南地區以採用坑床溼潤保種越冬為宜,方法比較簡便,成活率高,且節省人工和材料。霜降前及時挑選種苗,其表現是葉小,葉柄上的「葫蘆』大,根多,健壯,苗齡中等,株形緊湊。選好後,以中等密度散放在內河或池塘肥水內培養。入床前,種苗株高15-20釐米為宜。坑床應選避風向陽、灌排方便的地方,挖坑深1.5米、坑底長3.5米、寬2米左右,坑床四壁挖成斜坡,坡度約為1:0.3,即坑床面口約為坑底長、寬的二倍。床底中間開條排水溝,溝兩頭裝上平水缺,以控制溝中水位。
溝寬33釐米、深16釐米,床面做成30-40度斜坡,北高南低,便於曬暖,坑壁要毛糙,便子堆苗。種苗於霜降前後進床,種苗根朝坑壁排放,株間距離7-10釐米,並對每株種苗根部澆豬糞、河泥混合泥漿,使與坑壁密接,又可供給肥料。堆放一層後,用手捋平糞泥,再堆第二層,間隔3-4釐米距離,與下層交叉堆放。然後,上用小竹搭架,覆蓋塑料薄膜,四周用磚壓牢。越冬期間,床溫應保持在7-25度之間,以白天15-80度,夜間7-15度為適宜。夜間外界氣溫在0度以下,必須在薄膜上加蓋草簾,白天揭開草簾曬暖。如氣溫升至15度以上,必須揭開薄膜兩頭通風,超過20度時,適當覆蓋草簾,遮成花蔭,防止坑溫過高。
床內溼度應掌握在70-80%。如溼度過高,塑料薄膜上布滿水滴,而種苗葉面潮溼,則易引起種苗在低溫時受凍,在高溫時腐爛,要在中午前後,天氣較暖時,揭開塑料薄膜兩頭通風降溼。如溼度過低,種苗根泥發白,要及時向根部澆水,以防枯苗。床內水溝需經常灌水補充,保持水深7-10釐米,以調節床內溼度。當床溫升至25度以上時,須將塑料薄膜全部揭開,通風鍛鍊,使苗老健。到次春當地平均氣溫達到13-14度以上時,即可轉入春繁和放養。此外尚有秘用溫床、向陽土遊等保種越冬的方法,與水浮蓮的保種越冬方法相似,可參看永浮蓮的有關章節進行。(6)採收種子繁殖:水葫蘆夏季開花後,花莖逐漸彎曲向下,結成果實,內含種子多粒。
種子細小,千粒0.4克左右,成熟種子呈黃褐色,長江流域可在9-10月採收種子。由於水葫蘆果實成熟後在水面開裂,散落種子,難以採集。因此,必須及時從健壯母株花序上查找淡黃色尚來開裂的小果,採後攤晾風乾,剝去果皮,取出種子。種子繁殖育苗方法與水浮蓮基本相同。但因種子小,無浮力,必須精心管理,供水由少到多,幼苗生長緩慢,到長出2片葉時,才可分床移栽。即用鑷子將幼苗輕輕夾出,將細根栽到床內盆缽的軟河泥上,保持潮溼和溫暖,促進髮根和生長,約需經歷一個多月,才可長出在葉柄上帶有「葫蘆」的定型葉。至幼苗具有5-6片葉時,再從盆缽中移至淺水繁殖池中,淺水勤灌,適當施入腐熟的稀薄人糞尿,濃度不宜超過10%,逐步繁殖分生。立夏以後,平均氣溫升至20度左右,可開始移至內塘較肥的水面放養,進一步擴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