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種植技術與日常管理
選擇合適的品種或不同的品種混栽:選擇低溫下開花多,花粉量大,果實大整齊,色澤好,酸味低,果實變形少的品種。如豐香、明寶等品種,秋香、寶交、全明星等的品種花粉少,畸形果比較多,可以配植春旭、達娜等品種用作授粉植株,有利於授粉,減少畸形果實並提高大果率。
選擇無病的苗木:無病的壯苗根系發達,抗病力強,產出的草莓個大,產量高,品質優良。
施用足夠的優質基礎肥料:添加優質的腐熟農家肥料可以為草莓的生長,花蕾分化,開花,坐果和果實發育提供足夠的營養,增加果實數量,並增加含糖量和著色度。在每畝地基施二千千克腐熟的雞糞,並結合溝施和撒施。
輪作避免重茬:輪作可以提高草莓的抗病能力,減少變形果和病蟲果的數量。它可以充分利用棚和棚之間的空間循環輪作。
增加光照:從開花前兩周到開花期,缺乏光照會影響授粉和受精並產生畸形果實。果實著色期間光線不足會導致味道淡和顏色差。在確保棚內溫度的前提下,加蓋草苫應量早揭晚蓋。反射幕布懸掛在棚內的北側,利用反射光增加光照。在下雨天或下雪天,可以使用白熾燈照明補光。
壟作和地膜覆蓋:壟作可有效減少果實和棚膜之間的滴水接觸,對果實增強陽光的照射,減少灰黴病的發生,並促進水果著色。地膜覆蓋可以提高地溫,降低空氣溼度,避免果實和土壤的直接接觸,並有助於保持水果表面清潔。
嚴格的控制溫度:適宜的棚溫溫度在開花期白天為22-25°C,在夜間為8-10°C,在果實膨大期間為白天20-24°C,在夜間為6-10°C。棚內的溫度過高會縮短果實的發育周期並使果實變小。
適當澆水和追肥:在開花和結果期,應使用滴灌來適當澆水。開花期間水分不足會導致授粉不良,從而導致果實變形。膨化過程中水分不足會影響膨化。在開花結果期間,應連續噴灑0.3%磷酸二氫鉀溶液三到四次。
輔助授粉:不良授粉和施肥是果實變形的根本原因。利用蜜蜂輔助授粉可以有效減少畸形果實的產生。通常,在開花過程中,在每個棚中放置一箱蜜蜂授粉。
及時預防病蟲害:在開花期噴灑藥物草莓容易造成果實變形。如果開花期間出現病蟲害,應在開花較少的時期進行噴灑,並且在噴灑前應將蜂箱從棚中移出,然後在施用藥物後1周在移回到棚中。
草莓生長環境
溫度:草莓喜歡溫涼的氣候。草莓根的生長溫度為5-30℃,最佳溫度為15-22℃,莖葉的最佳生長溫度為20-30℃,分化花芽的溫度應保持在515℃,芽在-15--10℃會發生凍害,開花期和結果期應保持在440℃。在夏季,當溫度高於30°C並且光照強烈時,應採取遮光措施。
光照:草莓是一種喜光植物,但對蔭性的耐受力也比較強。光照強度高時,植株矮小,果實小,顏色深,質量好。中等強度時,果實大,色澤淺,含糖量低,收穫期長,光線過弱不利於草莓生長。
水分:草莓的根分布較淺,相對於蒸騰量就比較大。對水分有嚴格的要求,根據生長期不同,草莓對水分的需求又略有不同。在早春和開花期中,所需的水分不低於最大土壤持水量的70%。果實生長和成熟期的最大需求超過80%以上。收穫後,抽出匍匐的莖和新發不定的根,土壤水分不少於70%。秋天是植物養分積累和花蕾形成的時期,土壤水分不能低於60%,草莓不耐澇,並且要求有良好的土壤滲透性。在田間雨季要注意排水。
土壤:草莓應種植在肥沃,疏鬆的中性或弱酸性的壤土中。太粘的土壤不適合耕種。沙土應多使用廄肥,勤灌溉,也可以用來種植草莓。
草莓種子的採集
從五月到六月收穫草莓時,選擇發育好和完全成熟的果實進行種子收集,將果實削下果皮,放入水中,洗滌漿液,然後撈出晾乾,或直接把削下的果皮晾乾,揉碎以將果皮和種子分開。
草莓保存
放置在通風的地方
草莓中含有大量水分,且果皮非常薄,一碰就會破。因此,購買草莓時,務必小心輕放,並將其放在通風的地方,可以保存一到兩天。
存放在冰箱中
如果要保存好草莓,也可以將其放入冰箱。將草莓放入保鮮袋中並綁緊袋口,以防止草莓水分的流失。冰箱中的溫度應保持在零到三度之間,不要時高時低,這樣就可以保存三到六天。
用保鮮膜密封
您可以用保鮮膜密封吃不完的草莓,以使草莓一天之內不會變色或腐爛,必須密封保鮮膜並且不得有縫隙。
瀝乾水並冷藏
草莓遇水更容易壞掉。因此,為了保存草莓,最好洗多少吃多少,然後將其餘的放入冰箱,以便可以保存更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