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北山樹冥冥, 猛虎白日繞村行」。
眾所周知。老虎是一種異常兇猛的動物。它的威風,早已在形態特徵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老虎的外形本身就碩大無比,成年老虎的重量可以達到300千克,有時候體長甚至可以達到4米。老虎的頭部可以用「豹頭環眼」來帶過,頭上有「王」字花紋,體格碩大、敏捷如貓、牙鋼爪利、十分威猛。被譽為「山林之王」,是威猛的代名詞。在古代,老虎被寫進了各種詩詞小說裡,《水滸傳》中舊友武二郎醉打老虎的片段。
同時,由於老虎的威嚴有力,很多畫家也喜歡臨摹老虎取樂,明朝時期,著名的大才子唐伯虎就以畫老虎出名,他畫的《虎嘯圖》據說惟妙惟肖十分逼真,但由於年代久遠,這幅著名《虎嘯圖》早已失傳,我們只有在一些典故的旁枝末節裡知道歷史上有這樣一幅畫。
現代畫家馮大中老師的《白虎圖》、《夏夢》也是難得的珍品,馮老師畫中的老虎或臥或立、或躺或站,都十分有神韻,就連老虎的關節也十分有力度,眼睛腫也十分有光彩。因此,他畫的老虎被譽為「天下第一虎」。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名家筆下的老虎雄姿偉岸、十分有精神頭,但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有這樣一位畫家,此人將老虎畫成病貓,卻成為傳世名畫,放大10倍看就明白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幅畫中的老虎一反兇猛之態,反而是一副病懨懨、畏畏縮縮的樣子,畫裡的老虎枯瘦如柴,神情還十分膽怯,眼窩深陷像極了沒吃飽飯的樣子,眼見它佝僂著身子弓著背,脖子都縮了進去,整個身子縮成一團,十分卑微。乍一看,所謂的吊睛猛虎一下子變成了比貓咪還要可憐的弱小動物。
本來以為這幅畫的特別之處只在於猛虎被畫成了病貓,但真實情況並不簡單。
在故宮博物院裡,工作人員發現在老虎的上邊有一個小黑點,本來以為是畫中汙漬,放大後才發現此畫的精髓之處,原來是一隻細腰黃蜂,這種黃蜂攻擊性強,有很大的毒性,看到這種黃蜂,大家就會在第一時間裡逃離的遠遠地。圖中的猛虎被這個黃蜂蟄到了爪子,嘗到痛苦的它將受傷的爪子舉起,而且緊緊夾著尾巴,正準備逃竄,看起來十分詼諧有趣。
這幅畫已經成了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引得不少人前來參觀。
大家可能不知道,這幅畫就是有名的《蜂虎圖》,而它的背後卻隱匿著這樣一個故事,畫的主人名叫華巖,出生於清朝,也是清代「揚州派」畫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華巖本是一個落魄書生,他不善交際為人內向,雖有才華卻無處施展,輾轉到多地以買畫為生,但是由於生性比較木訥,他的畫有時候賣不出去,因此頗為窮困。後來他結交了一位朋友,這個貴朋友十分看好華巖,認為他有大才,於是向周圍的達官貴人大力舉薦他,奈何華巖不喜歡交際,也不擅長說客套話,天生就是一個說話耿直的人,那些達官貴人習慣了被人吹捧,不喜歡華巖這樣的老實人,於是紛紛不與他來往,華巖因此備受冷落。最終,他沒有受到那些達官貴人的重用,終其一生,都在買畫為生,而且十分窮困時常吃不飽飯。
這幅《蜂虎圖》也是華巖在歷經滄桑後,畫的一幅畫,畫中的老虎瘦骨嶙峋,整個身材都已經塌陷,儼然一副餓了許久的樣子,沒有正常老虎的兇猛壯碩之感。他將老虎比作自己,野蜂比作坎坷的境遇和世人的態度,老虎就算再威猛,也會被野蜂欺負,頗有「虎落平陽被蜂欺」的悲涼之感。
其實人也一樣,處於順境之中,往往會過得滋潤有味時,身體也會漸漸發福,就像老虎一樣天天有肉吃,自然就變得壯碩健康。而處於逆境中時,往往心情抑鬱、貧困潦倒,如同《蜂虎圖》裡的瘦骨嶙峋的老虎一樣,即使再威風也會被命運欺負,就連小小的野蜂都要欺負老虎。但是人生都有順逆之境,沒有人一直風順,也沒有人一直落魄,人生本來就有苦有甜,重要的是如何面對這些苦樂人生——順境坦然、逆境泰然,這才是真正的人生之道。
參考文獻:《蜂虎圖》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