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剛聊社區團購:4萬億生鮮大戰及終局

2021-01-19 新經濟100人李志剛

社區生鮮團購大戰當下正如火如荼,這已經是生鮮第三次進入人們視野了。它就像一個戰略高地,創業公司反覆衝鋒,卻又多次被打退。

2014到2015年,圍繞生鮮電商大概有4000到5000家創業公司。我在2016年1月8號就預測過,99%的生鮮電商公司必死。

2018年8月,社區團購創業熱潮興起。我們經過調研和分析,認為巨頭一定會進入。

2020年7月之後,巨頭陸續入場。這將是中國商業史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也是最後的地面商業競爭,決定未來十年的商業格局。

01從生鮮電商到社區團購

2015年12月,我第一次跟黃崢見面,我們專門探討了這個話題。我說99%社區生鮮電商必死,黃崢問為什麼。我說兩個原因:第一,生鮮的上遊農業農產品無法規模化供給;第二,下遊冷鏈成本居高不下。

當時黃崢說,我覺得可以通過點對點的方式解決:先找到用戶,然後再讓農產品點對點地對接。五年過後,當時99%的生鮮電商創業公司確實都掛了,黃崢和他的拼多多也是唯一做得好的。

從生鮮電商到生鮮社區團購,為什麼這麼多公司屢敗屢戰?我覺得這跟社區生鮮的行業屬性有關係:首先是剛需。正常情況下,所有人每天都要吃東西。第二,消費頻次高。一日三餐,想想看我們日常接觸的還有哪個商品品類是一天買三次的?第三,生鮮在離人越近的地方價值越大。生鮮公司搶佔了社區之後可以拓展日用百貨、家庭消費甚至生活服務等等。

(新經濟100人 攝)

正是因為社區生鮮有剛需、高頻、離用戶更近這三個特點,才引來2014、2015年冒出的一波生鮮創業公司,2018年8月興起的生鮮社區團購公司,以及今天巨頭全部都捲入的社區生鮮大戰。

02巨頭必爭之地

為什麼三大千億美元的巨頭公司一定要進入?首先因為這個市場足夠大。烯牛數據顯示,生鮮水果總共有四萬億市場。市場規模越大,對巨頭的誘惑力就越大。其次,巨頭喜歡輕、標準化、可大規模複製的模式。過去兩年那些創業公司把一些基本的商業模式和規律都趟過了,所以巨頭緊接著就進來了。

除此以外,這三家巨頭各自也都有充分的理由全力以赴地投入。

美團的使命是什麼?2017年,我還跟王興探討過,王興說美團的使命是「吃得更好,生活更好」。那生鮮不就是吃的嗎,所以這是美團的使命決定的,美團不可能把生鮮這個領域放棄。

在三大巨頭裡面,拼多多是目前打得最猛的,幾乎不惜成本。為什麼要打?因為拼多多是靠農產品起家的。2015年的時候,我跟拼多多一個聯合創始人聊,他當時在四川西昌高原上採購蘋果。你想想看,那是拼多多聯合創始人,而且是在五年前,就親自上山採蘋果。其次,拼多多主戰場是五環外,三到六線城市,這是它的大本營,而目前社區團購主戰場也是在這些地區。所以拼多多也不會放棄。

我們再看另外一個,也是我非常熟悉的,就是京東。京東會進來嗎?我覺得一定會進來,為什麼?京東最新的定位是: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以供應鏈為基礎」,這是京東最大的優勢,而生鮮不就是以供應鏈能力為基礎嗎?

這讓我想到耶路撒冷這座城市,由於是基督教、猶太教還有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發源地,各宗教和國家之間為了爭奪這座城市,打了3000年,炮火還沒有停止。我覺得生鮮社區團購就相當於中國商業領域的耶路撒冷,巨頭必爭。

這場社區團購大戰,將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場地面商業競爭,它會影響中國未來十年的商業格局。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如果這些巨頭把生鮮這個最難解決的問題給拿下來了,並且是將店開在小區的門口,接下來日用百貨就能順勢進入,其他品類也可以直接在社區賣。我覺得還有更重要一點,藉此進入社區,進入本地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務,所以這相當於獲得一個以家門口為支點的線下流量入口。我認為一個線下用戶的價值至少是一個線上虛擬用戶價值的三倍。

03終局判斷

哪些因素決定誰會是最後的贏家呢?

生鮮的核心是鮮。去年我就寫過文章,生鮮是一寸短一寸強。你在離用戶越近的地方,價值就越大,所以生鮮的解決方案一定是在社區,因為它離得最近,搬運次數減少,保證新鮮度。

所以社區團購,第一重要的就是供應鏈。任何商業的競爭,特別是賣貨有關的,最終都是供應鏈決定效率。

其次是用戶的競爭。比如說現在大家對團長的競爭,本質其實是獲客。但團長沒有忠誠度。有的團長同時兼職十家公司的團長,誰給他毛利高,就薅誰的羊毛,拿誰的回扣,這是人性。

我認為真正的用戶獲取,其實還是在於誰的供應鏈更高效,產品更好,你的價格貨比三家如何,這是最核心能影響用戶的。

(新經濟100人 攝)

決定這場線下商業競爭的第三個關鍵因素就是組織。這是一場地面部隊組織能力的競爭,誰能更好地管理數百萬地面部隊,誰的組織管理經驗更豐富,號召力更強,打仗經驗更豐富,誰將來就可能獲得更大的優勢。

現在這場戰爭才剛剛開始。未來至少有三個演變階段:

第一階段,一些新的小的弱的團購公司,慢慢地會被淘汰掉。大概最多半年左右,第一批公司要被打趴下。其實現在已經有很多創業公司陸續選擇成為巨頭的供應商,因為這確實是一個實力不對稱的戰爭。

第二階段,原本在第一梯隊裡的公司,肯定會有人掉隊,甚至是創業頭牌,也有可能在這個階段被淘汰掉。有沒有併購的機會?我覺得有,但是併購的機會不會特別大。

第三個階段,才是最終的巨頭PK,劃分地盤。我認為未來會有兩個半的超級巨頭在生鮮社區團購中存在,其中有兩個是超級巨頭,還有半個,可能取決於它自己未來的成長性,就是說能否快速適應百萬級的地面戰爭,還有它的組織管理等等。

04給創業者的建議

那創業公司該怎麼辦?

我覺得創業公司的機會就是深耕本土化,掌握你的優質供應鏈。因為生鮮供應鏈不是標準化的,大部分的生鮮供應一定是依賴本地解決,所以這是一個本土化的供應鏈競爭。當下中國的生鮮供應鏈,上遊農產品還是來自於數以億計的農民,供應鏈的分散,導致沒有任何巨頭能把所有的供應鏈完全掌控。所以創業公司的機會也就在這裡。

我判斷,未來巨頭能吃掉10%的市場份額,同時還有分散的小公司會存在,但一定是本土化的、區域化的公司,並且要深耕當地的供應鏈、深耕社區、深耕用戶服務,還有做好你內部員工、團隊的凝聚力,思想統一等等。

相反,驚慌失措地跑馬圈地、到處擴張的創業公司就很危險,因為你的錢沒有巨頭多,組織能力沒有對方強大,用戶也沒有這麼多,你憑什麼能打得過巨頭,對不對?零售的核心其實還是八個字: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除了做好優質供應鏈以外,第二,做好人才培養。雖然你打不過巨頭,但是做個強壯的小強,深入地做人才培養。巨頭短期內是無法取代你的。

第三點,要做好你本土的差異化競爭。提供有差異化的當地產品,還要做好點位管理、做好服務,提高用戶的體驗。

最後,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得下沉者得天下。我覺得這場生鮮的主戰場不在北上深,也不止於一二線城市,而是在三四五六線城市,甚至在廣大的縣城和農村。因為它有足夠多的人口規模。中國一二線城市人口全部加起來,也就兩億人口,那意味著一定還有10億人生活三線及以下,一直到縣城、鄉鎮。所以說,用戶在下沉,創業者也要下沉,那裡還有很多創業機會等待發掘。

另外,這次社區團購大戰,也會重構很多商業業態。比如說過去中國的物流公司主要是從東往西線路發貨;但是未來,因為農產品在西部,所以會誕生從西往東的物流公司或者農產品供應鏈公司。我知道我們最近見的一個創業者就在幹這個事情。再比如說生鮮團購會不會衍生一些新的職業,比如說社區團購的小區跑腿員,幫你把貨物送到家裡。

類似這樣更加精細化,顆粒度更細的機會,需要創業者有更長遠的眼光和更高的格局。未來的創業可能只有兩個選擇。第一,成為未來的王興、劉強東和黃崢。第二,給他們打工,成為巨頭的一環。第三個選擇就是消失。這是未來創業的殘酷性。

05提問環節

1. 中高端的生鮮產品會有機會嗎?

我認為有機會。其實生鮮大戰找的是渠道,最後大家爭的什麼?是你的產品好。這些巨頭肯定不做產品的,但是會投資你。所以說不止中高端的生鮮產品,我覺得中高端的食品都會有機會,包括零食、蛋糕等等,相關的很多生活方面都會有機會,統稱為消費品,都有機會,並且機會很大。未來是一個消費升級的時代,做得好的也會誕生百億美元的公司。如果你在這個領域創業,也歡迎我和我們聯繫。

2. 倉儲物流公司應該怎麼利用這個機會?

據我了解,一些巨頭都是找當地的物流供應商合作的。但是我也提醒一下,因為這個巨頭他們大概率不會跟某一家捆綁太深,因為對他們危險太大了,只能合作部分。所以你也別合作太深了,否則要麼被吃掉,要麼被卡脖子。

3. 周邊生活產品有沒有機會?

這個問題有意思,周邊生活產品這個玩意,我剛才已經說過了,巨頭打的原因就是先把線下流量入口佔據以後,它會加很多東西,肯定包括生活服務,所以要想你們自己幹的話最好趕緊做,過三年以後可能機會不大。

4. 巨頭對夫妻老婆店影響大不大?

我覺得夫妻老婆店反倒影響不大,因為像小的業態,自己開店,一年賺個二三十萬,成本可以控制在很低。況且巨頭的目的肯定不是打造一些小規模的店,他們要把這個領域的創業公司打掉,統一建立以社區為核心的線下商業流量。所以說單獨的夫妻老婆店,還可以和巨頭進行合作;但是成規模成體系的生鮮店,都會有一些危機,有整體被打掉的風險。

(主講人簡介:李志剛,山海成長營創辦人、新經濟100人創始人兼CEO,著有《創京東》和《九敗一勝:美團創始人王興創業十年》,在美團、拼多多A輪時,就發現、判斷並幫助他們成長。聯繫郵箱: BP@newtop100.com )

相關焦點

  • 新經濟100人創始人李志剛聊社區團購:4萬億生鮮大戰及終局
    11月22日晚上8點,山海成長營創辦人、新經濟100人創始人兼CEO李志剛在視頻號首次直播分享——「李志剛聊社區團購大戰及終局」,以下是精選內容整理,Enjoy:
  • 由「生鮮大戰」,「細看」社區團購的商業邏輯
    億美元的「萬億市場」裡佔有最大份額。那巨頭們是如何實施生鮮大戰「社區團購」這一商業模式的呢?在用戶需求這裡:「社區生鮮大戰」又被很多用戶稱為「擼羊毛大戰」。為用戶節省了購物資金,又相對於具備比較快到貨的優勢,由此,用戶是傾向於支持這一模式的。那在瘋狂砸錢爭奪用戶與團長,爭奪市場與流量的同時,他們是用什麼商業邏輯生存下來的呢?巨頭需求與商業邏輯2020年巨頭們爭先恐後地入局「社區團購」,其鼻祖「興盛優選」是不可避開的一個話題。
  • 社區團購的終局是什麼?答案或許是短視頻電商
    甚至,隱退江湖許久的東哥,也將親自帶領京東下場,參與這場大戰。巨頭如此之多,賽道如此擁擠。存量市場裡,還有興盛優選、十薈團、叮咚買菜、同程生活、每日優鮮等等。萬億生鮮市場,線下流量入口,絕對的每日高頻應用。
  • 從現狀到模式:社區團購的終局是什麼?
    3、什麼才是社區團購的核心競爭壁壘? 4、社區團購,終局如何? 巨頭的最新戰場「社區團購」的激烈競爭已經在影響傳統的商業模式。 在中國,25歲-50歲在二三四線城市的人群總體為5億-6億左右,這其中約3億-4億會是社區團購的需求人群。
  • 社區團購專題報告:風口再起,終局探索
    除此之外,36.9%被調查者認為社區團購節省時間,36.4%的被調查者使用社區團購的原因是鄰友曾經使用過,同時,29.3%的人使 用社區團購是因為身邊多人使用,26.2%使用是因為對團長存在信任,這均體現出社區團購 的社交性,社群運營難度低。與其他生鮮電商模式相比,社區團購 SKU 顯著更低。
  • 社區團購,能成長出萬億級平臺嗎?-虎嗅網
    其他線上生鮮業態生鮮電商、前置倉、店倉一體的體量不大,即使跑出來規模也不大,不影響社區團購的大局。這些業態將向中高端靠近,但是長期來看,社區團購基本盤穩定後也會逐步蠶食中高端市場。4. 電商因為流量的轉移,電商標品也會部分分流到社區團購平臺,因此電商也在影響範圍內。
  • 生鮮電商的下半場:社區團購,壁壘已成風口不在
    2020即將結束,網際網路超級巨頭市值排名出爐,騰訊4.9萬億排名第一,阿里4.7萬億,美團1.6萬億增速飛快,緊隨其後的是拼多多約1.4萬億,京東約0.9萬億,頭條約0.7萬億……中國正處於大巨頭時代,補貼燒不完的錢、完善的供應鏈、壓倒性的技術實力
  • 巨頭圍獵菜市場,終局之戰要來了?
    文|侃見財經社區團購,中國零售業最慘烈的大戰,正在上演。2020年10月以來,幾乎中國所有的網際網路巨頭,突然都擠到了生鮮電商的賽道,砸錢、砸流量、搞補貼……社區團購大戰,一觸即發。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達到720億元,同比增幅112%,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020億元。大戰正在上演,誰將成為最後的霸主,尚未可知。但從當前的種種跡象來看,美團、拼多多的社區團購業務已經佔據了一定的領先優勢,漸成一方霸主。
  • 京東7億投資興盛優選,但補貼大戰燒不出社區團購的未來
    顯而易見,在經歷幾年的模式探索和疫情催化後,社區團購成為今年最熱的「風口」,而「價格戰」,則是風口上最亮眼的「風景」。新一輪的燒錢大戰,毫無疑問將大大加速行業洗牌。雖然現在談論補貼大戰之後,社區團購是否一地雞毛,可能為時尚早。
  • 巨頭搶灘社區團購 生鮮實體店或在巨頭「降維攻擊」中倒下
    巨頭搶灘社區團購 生鮮實體店或在巨頭「降維攻擊」中倒下 2020-12-11 14:55:12 來源:上觀新聞 2020年,網際網路界最火的,除了直播帶貨就要數巨頭搶灘的社區團購
  • 用來買菜的社區團購和生鮮電商,或許並不一樣
    由此,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在生鮮電商領域,頻繁出現例如美菜網、易果生鮮,以及上蔬永輝等黯然離場的案例;但另一方面當前各路包攬居民買菜重任的社區團購,又開始大量蜂擁入場。那麼究竟現在爆紅的社區團購與昔日先驅生鮮電商之間有著怎樣的區別,才造就了如此不同的結果呢?
  • 社區團購上演「百團大戰」,賣菜商戶轉身變「團長」
    此外,社區團購品牌「十薈團」11月30日剛剛宣布完成1.96億美元的C3輪融資,阿里巴巴領投,這是「十薈團」今年以來的第4輪融資。   網際網路巨頭們幾年前早已開拓了生鮮電商品牌,例如美團的「美團買菜」、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這些既有的生鮮電商平臺通過布局「前置倉」來解決最後一公裡配送及時性問題,強調下單後30分鐘送達,並且送貨到家。
  • 社區團購不是洪水猛獸,而是細水長流
    這裡我不想贅述和分析社區團購的賽道選手和市場規模,只是準備梳理一下現在主要的爭議焦點:社區團購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有沒有創新?補貼大戰真的會讓菜市場消失嗎?社區團購終局推演,會是一家獨大嗎?隨著微信小程序的迭代和功能優化(比如升級了數據分析和插件功能),以及經營效率的提升和履約成本的降低,加之2020年的疫情影響,社區團購得到快速發展。從產業端來看,社區團購從生鮮切入市場,通過預售模式實現以銷定採,這樣一來就降低生鮮庫存損耗。
  • 社區團購的燒錢大戰,可能給不了巨頭們想要的結果
    在上一篇文章裡,我們簡單分析了巨頭們紛紛入局社區團購的——對流量的焦慮與渴求。恰恰就在文章發出後,京東在收購美菜社區團購業務之外,又向社區團購的區域龍頭興盛優選投資7億美金,進一步激化了戰局。然而這次社區團購大戰的玩家則截然不同——除了創業公司以外,很多網際網路巨頭也參與了競爭。
  • 阿里、美團、京東紛紛入局的社區團購,對傳統生鮮超市有多大衝擊?
    好久之前,家裡人在社區門口的小店買菜,被老闆拉進了一個群。群裡每天都會發布一些最新的生鮮優惠,小區居民也可以跟老闆溝通定菜、留菜等。這算是最早的、最簡樸的社區團購模式了。 最近社區團購的概念很火,美團、阿里、滴滴、拼多多等巨頭紛紛入局開始了燒錢大戰。
  • 實探社區團購:當新業態遇上「補貼大戰」
    而同時經營線下生鮮便利店和接了兩個社區團購平臺自提業務的劉先生告訴記者:「我店裡的黑毛豬價格比社區團購平臺貴3倍,但每天還是能輕鬆賣完。而我接的團購平臺豬肉訂單很少。」記者調查了解到,零售商的上遊企業批發商也並非完全是大眾所認為的、社區團購的直接「受害者」。「我們主要靠送貨,送餐館、送公司飯堂。」
  • 網際網路巨頭開啟燒錢賣菜大戰 搶佔社區團購風口
    12月1日,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在湖北地區上線「淘寶買菜」業務,採用社區團購模式。這是阿里巴巴首次向社區團購業務開放核心流量資源。除了阿里巴巴,騰訊、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燒錢賣菜大戰愈演愈烈。《證券日報》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看到,1分錢可以買到多種蔬菜和水果。
  • 社區團購,網際網路巨頭的修羅場
    甚至,隱退江湖許久的東哥,也將親自帶領京東(JD.US,09618.HK)下場,參與這場大戰。巨頭如此之多,賽道如此擁擠。存量市場裡,還有興盛優選、十薈團、叮咚買菜、同程生活、每日優鮮等等。萬億生鮮市場,線下流量入口,絕對的每日高頻應用。
  • 社區團購為什麼火了
    來源:穆滿起【美團滴滴拼多多都下場了 社區團購為什麼又火起來?】萬億規模的市場、高頻剛需、線上滲透率低,令生鮮電商在過去數年間吸引眾多資本和網際網路巨頭爭相湧入。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催化之下,整個生鮮電商行業發展提速。(界面新聞)大盤調整也有機會?
  • 補貼之下的社區團購 不會完全替代傳統生鮮零售
    從概念上講,社區團購是真實居住社區內居民團體的一種購物消費行為,是依託真實社區的一種區域化、小眾化、本地化的團購形式。簡而言之,它是依託社區和團長社交關係實現生鮮商品流通的新零售模式。實際上,社區團購的這種模式並不是今年的新鮮事物。該模式始於2016年的微信小程序推出的「B2B2C」(電商-團長-消費者)社群分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