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能成長出萬億級平臺嗎?-虎嗅網

2020-12-22 虎嗅APP


一、社區團購業務總結


1. 模式視角


  • 團購+次日達+自提做到集單配送,省略最後1公裡交付,降低履約成本和商品價格。


  • 集中品類/流量,產生團購效應,從而獲得供應鏈規模優勢,降低成本和商品價格。


  • 高頻帶低頻,剛需帶弱需求,以生鮮獲客、留客,標品提升毛利和GMV。


  • 預售保證以銷定採,減少庫存和損耗。


  • 團長負責引流、運營、售後,降低獲客、運營、售後成本。


總之,社區團購是一套大規模採購、低成本履約、運營的模型,生鮮引流、留客,標品提升毛利和GMV。再簡單一點說,社區團購是經過改良經營模式的,基於本地/城際倉配和供應鏈的新零售形式。社區團購是整個鏈條的優化和競爭。


2. 用戶視角


從用戶角度來看,便宜是社區團購的核心;既能買生鮮用品,又能買日化等用品,滿足了用戶部分的生活購物需求;次日達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對商品使用習慣。


二、社區團購是如何做到便宜的呢?


通過預售、現結、集中採購的制度改進,社區團購的採購成本比其他業態低25%。


  • 預售:以銷定採保證零庫存,一般生鮮庫存/尾貨損耗約5%~15%。


  • 現結、無帳期:因為預售有現金流,可以給供應商現結,供應商願為此提供5%~10%的價格優惠。


  • 集中品類降低採購成本:興盛優選的品類在1000SKU以內,其他平臺也在2000左右,按時輪換。一般的便利店SKU超過2000個,商超SKU超過10000個。社區團購的網點更多,銷量更大,拿到的採購價格更低。因為沒有數據,本文預估低10%。


通過集單配送、團長運營,社區團購的效率比外賣、前置倉高不少。




備註:開展社區團購需要從第一點和第二點提到的內容出發,需要問自己是否做到了,做到了什麼程度,還需要做什麼。不是拉一堆團長就叫做社區團購。


三、社區團購是網際網路還是零售,是圍繞流量還是圍繞後端?


有人將社區團購和拼多多做一個類比,說拼多多是熟人兩兩拼團,而社區團購是團長拉人拼團,這是網際網路人和外行的淺薄的意淫。前面的總結可以看出,社區團購是模式的勝利,而且是從流量、運營、售後、配送、供應鏈全鏈條的勝利,而且倉配、供應鏈、商品運營是重中之重,流量和團長只是冰山一角。


別說社區團購不是流量的勝利,拼多多也不是流利的勝利,而是供應鏈驅動的全鏈條的勝利。黃崢說用戶多一點計劃性,供應鏈就多一點效率,成本和價格就降低了,反向刺激用戶購買。這句話說明拼多多的設計是圍繞供應鏈在整合流量,拼團和微信渠道是為供應鏈效率服務的。社區團購更是如此。





四、社區團購的業態競爭


社區團購是當前唯一一個能大規模跑生鮮全品類,且在成本、效率模型上優於同類業態的的業務模式。在此基礎上,社區團購可逐步擴大品類。超市、農貿市場、夫妻店、生鮮電商B2C、前置倉、店倉一體、電商都在社區團購的影響範圍內。


1. 超市


超市業態江河日下已經是有目共睹,社區團購打掉超市的生鮮業務等於宣告超市的死亡。預計未來2年~3年內,超市會大幅減少,逐漸向高端、餐飲體驗型的超市業態演化。


2. 農貿市場&夫妻店


農貿市場和夫妻店是生鮮的主要戰場,這群人依靠自己的勞動力和辛苦,降低了成本和價格。社區團購的成本、價格和質量與農貿市場、夫妻店相當。隨著這批吃苦耐勞的人群老去,人力成本提升,以及資本對社區團購的加持,這種業態會逐漸減少。


3. 其他線上生鮮業態


生鮮電商、前置倉、店倉一體的體量不大,即使跑出來規模也不大,不影響社區團購的大局。這些業態將向中高端靠近,但是長期來看,社區團購基本盤穩定後也會逐步蠶食中高端市場。


4. 電商


因為流量的轉移,電商標品也會部分分流到社區團購平臺,因此電商也在影響範圍內。社區團購可以在少數品類上做深做透,圈住流量,逐漸泛化品類與電商競爭。


五、社區團購可探索的點


1. 倉配——區域規模效益


集單配送的社區團購的本質,當區域和小區訂單密度不夠時,倉儲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也就不是社區團購了。解決區域規模化問題,關注訂單密度是重中之重,否則就失去了集單配送,壓縮配送成本的本質。訂單密度也有助於提升集採規模。


在產品上,可參考共享單車的紅包車思路,利用紅包引導用戶將偏遠地區的車輛騎到合適的區域,從而減少運營成本。利用倉配的區域規模效益還可以在產品上搞區域性的網絡效益,進一步優化模型。具體的產品方案大家可以自己想。


2. 倉配——倉內作業、時效、損耗、成本、SKU


不展開。


3. 供應鏈的規模與效率——團購、集採


通過集中品類,產生團購效應,擴大單品採購規模,提高供應鏈效率,降低成本和價格。這是社區團購低成本、低價格的核心之一。什麼東西能夠引導用戶購物決策呢?最有效的影響因素是價格,價格的最有效影響因素是規模。



那麼如何提升規模呢?以追求供應鏈效率為目標,設計配套的產品機制/銷售方案,讓流量為供應鏈服務,從而反過來服務流量。


以小米的「專注口碑極致快」7字訣來說,專注是集中SKU,提高採購規模,降低採購成本。極致是追求更低成本的製造方案、工藝和廠商。口碑是在銷售端設計適合當前產品形態的傳播方式。此外,小米在初期是預售制!也就是說小米在前後端共同發力,最終打造對用戶來說是高性價比,對供應鏈來說是高效率的業務模式。


我聽過一個拼多多商家的故事,他們原來沒多少銷量,導致快遞成本很高,而且採購成本也下不來,售價也下不來,最終銷量上不去。


他們進入拼多多做了一個低價爆品,快遞量突破10萬,快遞成本降低了2元,這省下來的2塊錢相當於他們原來全部的利潤。而且降的不只是一個品的快遞成本,所有商品的快遞成本因為這個爆品將成本降下來了,憑空多出了一份利潤,帶動其他商品降價。


爆品也帶動了採購成本的降低,其他品類的供應商看到爆品案例也紛紛降低價格協助商家拉升銷量。這說明推動電商發展的不是流量,而是供應鏈在內的後端,流量只是一個抓手。在所有供需關係在內的商業裡,包括社區團購、電商、線下門店,商品和價格就是引流手段,買流量反而是捨本逐末。


你們以為是拼多多成就了低價商品,我認為是低價商品成就了拼多多,是低價商品在給拼多多帶流量,而不是反過來。拼多多做的是提升流量的效率,例如拼團、微信渠道、邀請砍價等。


供應鏈的規模和價格是孿生兄弟,相互影響,到底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呢,如何破除這個螺旋呢?


一般如下幾種方法:



此外,為了讓規模和價格雙啟動,還需要特定的產品機制,控制風險,促成交易,並且讓其快速向預定的方向發展,例如拼多多早期的邀請拼團機制,例如美團早期的團購方式,例如小米的預售制。社區團購的拼團、團長制也是保證讓規模和價格雙啟動的機制。


總結來說,提升供應鏈效率的核心是儘量走到上遊,通過機制設計取代中間環節的信息搜集和風險緩衝功能,儘量實現上遊的規模生產效益,從而反哺到消費者,並讓消費者成為其中的一環。



假設有一種商品在大規模生產的情況下的邊際生產成本極低,用戶需求較強,那麼最極致的供應鏈效率、最極致的引流效果是不是以生產定銷售呢?


例如商品邊際生產成本為2元,正常售價約5元!10元,在潛在需求較大的情況下,是否可以不考慮銷量,無腦生產並且以2元銷售,用戶看到這種優惠會自然被吸引過來。當平臺上這類商品越來越多的時候,用戶會被顯著的吸引過來。


當然,這類商品也要滿足一定的條件,例如潛在需求大,價格敏感,改良空間較大等,生鮮是一個大體符合的品類。


因為商品本身就是引流的手段,那麼極致的供應鏈效率就是極致的引流效率。


黃崢說消費端的計劃性更強一些,供應鏈效率就更高一些,產銷兩端都能獲益。很多時候並不是從用戶側出發,而是從商品和供應側出發,從研究商品規律、供應鏈效率出發,由平臺和商家發起,通過產品機制以及流量,將供銷兩端對接起來,形成價格與規模的正循環。簡單來說就是上遊拉動下遊,生產驅動消費。


上遊拉動下遊的局限性在於生產是遠超消費的,所以註定只能在有限的SKU上實施。只要在關鍵品類或商品上實現供應鏈的極致效率,就能讓消費者經常回顧,並且對平臺產生物美價廉的印象。


4. 供應鏈的預測性——以銷定採


當前社區團購的模式是提前一天用戶下單,晚上十點截單。供應商配送商品到平臺中心倉,然後通過各級倉庫配送到自提點。在這種模式下平臺做到了以銷定採,但是配送商沒有做到以銷定採,因為下單截至後到配送到自提點前,需要將商品送到平臺倉庫分揀,這12小時是用來分揀和配送的。


所以平臺做到了以銷定採,減少囤貨,但是供應商沒有做到,整體的效率還是沒有提升。平臺在某些品類採取基地直採的模式,也沒法做到以銷定採。


是否有一種方法在整個鏈條上最大化做到以銷定採,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價格呢?



在消費端不變的情況下,只能從信息和物流的角度解決。因為物理空間的原因,一天的時間很難組織整個鏈條的以銷定採。從信息角度就是數據和算法預測,指導採購,這個需要時間和數據沉澱,沒有幾年搞不定。



消費端可以從運營和引導消費習慣的角度來思考。例如每日限量的引流商品可以做到整個鏈條的以銷定採。因為一般情況下,引流商品是能夠被賣完的,所以數量可以提前N天採購。


從消費習慣上,可以引導消費者養成計劃採購的習慣。如果消費者可以養成提前3天計劃採購,那麼整個後端就可以進一步深化以銷定採,穩定供應鏈。可能大家會問怎麼才能做到呢?


對於固定消費品,例如日化、洗護、廚房調料,可以鼓勵用戶長周期計劃採購。例如,開設家庭版的半年日化消費採購計劃,參加計劃的用戶可以獲得非常低廉的價格優惠。


菜譜、營養計劃加價格引導能夠幫助消費者養成計劃採購的習慣。家庭主婦對每天吃什麼是有選擇困難的,對營養搭配和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如果還能提供價格優惠也能一定程度上刺激用戶。


當然,這個比較適合的是採購規模大的商品,規模小的商品是沒多少意義的。


5. 商品運營


商品的質量和品類對用戶,對商業模式也有重大的意義。生鮮在門店和超市裡是獲客留客的關鍵,是帶動標品消費的基礎,這點在社區團購裡也不例外。


在品類維度,當前社區團購的標準配置是生鮮+標品。為了圈主流量需要做生鮮,需要在一定數量的SKU上做深做透,這是第一階段。後面需要擴品,這裡並不強調極致的供應鏈效率和價格優勢,而是極致的擴品速度和品類,利用品類圈住用戶。


在商品維度,基於數據的推薦消費是一種手段。基於場景的選品規劃、商品展示和活動也是一種方案,例如菜譜,選牛肉的時候搭配土豆。拼多多已經嘗試商品推薦功能,在大規模交易情況下,這是必須的。


在運營維度,生鮮商品的品質、規格、產地和口感等因素對價格影響較大,且用戶認知不明確,這為價格策略和運營留下了後門。


6. 團長運營


運營團長的最好方式就是讓團長掙錢,只要能讓團長掙錢,團長付出金錢和勞動力都是願意的。團長與團員的關係並不牢靠,而且認識團員的方式也很有限,需要一定的方式賦能團長,幫助團長找到更多的團員,提高轉化率、復購率。


可能方法包括搞活動、提供額外服務、發紅包、嘮嗑。如果不管團長,團長是沒有足夠意識自發行動的。在產品層可以提供相關支持,例如團長端的團長案例錦集,拉新活動,抽獎活動,甚至可以提供話術和話題支持。


六、社區團購的3個瓶頸


很多人把快速起量當作社區團購的破局之道,他們的認知很簡單——訂單規模決定採購規模,採購規模決定價格,價格決定訂單規模。所以快速開城、快速起量是核心。我只能說這是外行人的想法。


他們忽略了3個瓶頸:


  • 消費端和供應端的區域性,湖南省的訂單量對四川省的訂單量基本沒有作用。所以,要關注區域性的訂單量而不是訂單量。本地的商品結構和供應鏈也具有一定的區域性。


  • 本地倉配能力和倉配對用戶留存的影響,靠補貼靠鋪團長快速起量,即使賣得出去,你能送出去麼?送不出去,你補貼來的用戶還會留下了?我相信美團和百度外賣對此深有體會。


  • 忽略了生鮮非標和倉配作業的影響,此處因為涉密不展開描述。


因為這三個瓶頸的存在,在當前條件下不可能快速起量,也不可能用錢搞定。


有些人會說興盛優選爆出雙十一日訂單達到1200萬單,其他巨頭也有千萬或大幾百萬單,這是不是說巨頭已經快速起量了呢?


首先,社區團購的單實質是件的意思,即每個訂單有5件商品就是5單。所以巨頭的訂單還在百萬級別。其次,當訂單暴漲時,後端將嚴重脫節,越深入後端的人越懂。最後,不管當前的單量有多大,市場依然很小,還剛剛起步。具體見第8點內容。


七、社區團購的終局


社區團購當前的瓶頸決定了社區團購必然是一個長期的、具有區域割據的項目,而且我還認為社區團購是多業態共存的。核心原因在於用戶需求的複雜性,業務、商品、參與者的複雜性是次要原因。


就用戶需求來說,用戶關注價格、品質、SKU、交付體驗。我國人口眾多,用戶分層分類非常明顯,大部分人關注價格,一部分人關注品質,少部分人關注交付體驗。說一句讓人不舒服的話,有不少人覺得平臺上賣的1塊錢~2塊錢一斤的水果不能吃,太便宜了反而讓這部分優質客戶望而卻步。


就用戶類型來看,官方數據透露我國有5億中產,有6億月收入不足1000的貧困戶,足以可見我們的用戶規模只龐大、分層之明顯。


當下巨頭必然選擇以價格為核心,切走最大的用戶群體。這也給其他平臺一個戰略性的機會窗口,可以錯位競爭,主打品質和交付體驗。


在十萬億級的電商賽道,產生了以SKU為核心的淘寶,以品質為核心的天貓,以交付體驗和品質為核心的京東,以低價為核心的拼多多,在萬億級的社區團購賽道也將誕生多種業態。



八、社區團購的進度


社區團購還處於初級階段,將來還有一個大發展的時期。


1. 市場滲透率


社區團購的市場滲透率還非常低,目前最得最好、最久的興盛優選在長沙的生鮮滲透率僅為2%,其他平臺就更低了。


計算過程:假設興盛優選年GMV為400億,生鮮佔比30%,長沙的生鮮佔全國比重為5%。長沙有840萬人口,日均每人消費10元生鮮商品。


2. 地理滲透率


全國預計有34個省級行政區,333個地級行政區,2851個縣級行政區,39945個鄉級行政區。擴展市場最猛的滴滴進入了14個省,約數十個地級市,大約僅進入了整個市場的1/20,而且大部分單量不大。


3. SKU擴展


當前社區團購的主流平臺的SKU約不足1000個,與電商平臺的百萬級SKU相差甚遠,如果要達到萬億規模,SKU可能需要達到數十萬到百萬級別。



九、社區團購的時間節點


以外賣為例,外賣從2008年餓了麼開始創業,經歷過5年的緩慢發展,到2013年末美團入局,爆發外賣大戰。過了半年百度外賣入局,再經過3年的鏖戰,到2017年中,百度外賣被賣給餓了麼。不到1年,餓了麼被阿里收編。再經過2年阿里美團大戰,在2019年末,美團取得市場主導權。前前後後歷時12年才發展到現在的局面。


社區團購比外賣更複雜、更重、更慢,如果按照外賣的路徑來推測,2016年到2020年只是社區團購的草創期,未來5年才能奠定市場格局。



十、社區團購的生態機會


1. 供應商


萬億級別的消費渠道將誕生大量的品牌和供應商;生鮮供應商發生較大變局,大量供應商從批發商轉成配送商;供應商將擁有更多機會面向終端。


2. 倉配商


與平臺配套的共享倉、網格倉大量出現;配送的基礎設施,例如冷鏈、車輛、司機等獲得大發展。


3. 平臺商


從平臺成為店鋪或賣家,也許比做平臺更賺錢。不要都想著做平臺掙錢,成為平臺的一份子,能掙錢才是王道。


十一、社區團購的生態建設


1. 巨頭獨佔利益的思想泛濫


當前社區團購平臺還只關注平臺自身和用戶,忽視甚至犧牲團長、經銷商和品牌商等生態建設者,例如將訂單備貨壓力完全交給供應商,不對訂單做任何控制,完全按平臺最大化利益搞。試問搞壞了供應商,誰陪你玩?這是非常不健康的思想和做法。


2. 巨頭離不開生態建設者


從實力來看,美團、拼多多、滴滴雖然在網際網路裡號稱巨頭,但是在線下體系,在生鮮領域,在品牌商經銷商生態裡,它們還只是一個參與者,還遠遠做不到犧牲別人成全自己的程度,真要做的話最終坑的還是自己。沒有供應商、倉配商、團長等生態建設者,巨頭獨木難支。


3. 建立良好的生態體系是必須的


馬老師當年創業的時候就知道照顧、依靠賣家,打出「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口號,哪怕現在樹大招風或者部分員工心態飄了,人家也是拿」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當家底的。


當下某些平臺還沒長大就開始掀桌子了,一心想著自己,心術不正,你真以為可以依靠自己和資本做成這事麼?希望各方學學早年的阿里,哪怕是幹著扶持一幫人幹掉另一幫人的事也要扶持一幫人,而不是讓合作者犧牲成全自己。


4. 建好生態可提升競爭力


平臺關注生態建設者,幫助生態建設者,才能提高行業整體效率,反過來提升自身的競爭力。例如如果解決或者控制供應商的備貨和庫存壓力,供應商有了利潤就有更多的動力參與進來,投入資源搞好供應鏈和倉內作業,幫助平臺解決價格和品質問題,提昇平臺的競爭力。


總之,社區團購要成長為萬億級的平臺,必須發展出良好的生態體系,這個體系裡各得其位,各得其所,都能分享利益,共同發展,而不是任由平臺一家獲利,讓其他人當墊腳石。這不僅是暴政,更是自我傾覆的禍根。古人云「己欲達而達人,己欲立而立人」,此之謂也。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的一些基礎認知-虎嗅網
    傳統的賣菜是:供應商—經銷商—農貿市場/超市/菜市場 社區團購的賣菜是:供應商—平臺—團長傳統的賣菜是:採購—倉儲—配送到市場 - 等待消費者挑選社區團購的賣菜是:消費者下單—平臺下單給供應商—履約對社區團購來說,投資機構一般估計在萬億級量級左右,這至少是個拼多多的規模。
  • 社區團購平臺做團長真能月入過萬?
    電商顛覆了很多行業,卻一直沒能完全拿下生鮮。毛利低、損耗高、供應鏈複雜的生鮮,是電商領域的最後一塊「硬骨頭」。預售制的社區團購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損耗問題。疫情以來,不少用戶開始接受預售制的社區團購。月入過萬不容易這麼多人都去當團長,做社區團購究竟賺不賺錢?月入過萬真的很容易實現嗎?記者的社區團購小店前不久正式開張。兩天過去了,卻沒有任何訂單。儘管系統會自動定位到距離最近的團長,但平臺並沒有帶來自然的客流量。「快去照顧我的生意,直接配送到家,我還可以拿佣金。」給朋友發完微信後,記者總算迎來了首筆訂單,自己也下了兩單。
  • 35萬億社區團購的脆弱環節:低價維繫的矛盾鏈路
    來源:Tech星球原標題:35萬億社區團購的『脆弱環節』文|Tech星球 楊業擘團長與平臺的流量閘門之爭。能讓美團、拼多多、滴滴等小巨頭激戰「賣菜這件小事」,無疑是因為大家都看重社區團購市場的前景。不僅巨頭看好社區團購業務,激戰中還留在牌桌上的創業公司也非常看好前景。十薈團CEO陳郢在《為什麼社區團購能量之大超出我們的想像?》的內部信中大聲疾呼:社區團購打的是整個電商市場,從城市到農村的整個電商市場,都是我們的市場疆域——這是一個35萬億元的市場。
  • 多家供應商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社區團購該推行嗎?
    這段時間,社區團購掀起了一波浪潮,很多網際網路公司也都在互相競爭,但是競爭帶來的結果就是壓低價格,損害客戶利益。近日,有消息稱,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發布了「關於禁止給社區團購平臺供貨的通知。」據悉,眾多社區團購平臺出現了嚴重的低價現象,個別團購平臺通過補貼拉客,引發了市場價格戰。該公司稱,現在廠家也難做,很多社區團購平臺利用大數據來分析大家的剛需產品,使得銷售價格遠低於市場正常價格,這打擊甚至毀滅正常的商業秩序,下一步就是壟斷社區渠道。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虎嗅網
    網格倉一般都是加盟制,負責地圖上一個網格中所有門店的訂單,商品會在這裡完成訂單級的分揀和打包,並最終由加盟方自己配送到負責的各個門店,平臺向加盟方支付每單履約費用。團長在收到貨品後將其暫存,然後通知用戶前來取貨、核銷提貨碼,最終完成訂單交割後獲得一筆應收佣金。
  • 社區團購平臺:哪個是最好用的社區團購系統軟體?
    一套最好用的社區團購系統軟體將意味著社區團購平臺是否擁有一個良好的基礎,也是社區團購平臺穩定發展的首要大事。針對剛起步的社區團購平臺,哪個是最好用的社區團購系統軟體的問題?從圖中,社區團購平臺的創業者們,應該能大致看出兩者的區別:php適合於快速開發,開發成本低,而Java系統的可復用性、易維護性、安全性、數據訪問和可擴展性都要更強。
  • 社區團購為什麼迅速竄火?-虎嗅網
    社區團購的主流模式:以社區為節點,線上建立社群、線下完成交付,平臺提供供應鏈、物流倉儲及售後支持。3. 微信群、微信支付、小程序等這類微信內的交易技術成熟之後,社區拼團的技術條件準備完成。4. 生鮮是社區團購非常關鍵的品類。5.
  • 超級巨頭進駐社區團購,是如何做到溫水煮青蛙式成長的?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最近社區團購在大家還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或者部分人的生活已經被它慢慢捆綁時,突然悄無聲息地長大了。多家網絡巨頭們正在利用雄厚的資金和平臺優勢,逐漸將社區團購打造成中國居民生活裡的又一個現象級全民產品與消費模式。
  • 濟南社區團購平臺有哪些?哪個社區團購平臺做得最好排名榜來啦!
    很多想做社區團購的朋友向我諮詢濟南社區團購平臺有哪些?哪個社區團購平臺做得最好?今天就和大家來一起看看濟南社區團購平臺排名榜是怎麼樣的!濟南作為山東省會城市,社區團購的發展非常迅速,目前社區團購平臺非常多,除了全國性的社區團購平臺外,本地化的社區團購平臺也非常多,總體來看一般分為以下三種類型:第一,老牌的社區團購平臺這一類社區團購平臺以興盛優選、十薈團、同程生活等作為代表,這些社區團購平臺起步非常早,在全國各地布局,可以說是在全國範圍內都是TOP級的存在。
  • 社區團購平臺有望出現獨角獸企業
    作為現在炙手可熱的商業模式——社區團購,經歷了一年多的洗牌,勢頭不減,社區團購平臺會出現獨角獸嗎?對此,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曹磊對中國財富網表示,社區團購已成為了一個非常火熱的創業風口,還吸引了包括京東、蘇寧、拼多多以及美團等零售巨頭紛紛搶灘布局;其實社區團購併不是一個新物種,但它能在資本市場不是很景氣的大環境下,贏得投資機構的青睞,足以說明資本市場看重社區團購未來的發展潛力。
  • 社區團購平臺怎麼做?
    作為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社區團購硬生生在網絡寒冬中掀起了一股創業之風,迅速走火的背後離不開其輕投入高產出的特點。 那什麼樣的人適合社區團購呢?為什麼又要開發社區團購軟體呢? 吉及點為你一一道來。哪種人適合在社區團購?
  • 濟南社區團購平臺有哪些?哪個社區團購平臺做得最好排名榜來啦
    哪個社區團購平臺做得最好?今天奧眾供應鏈就和大家來一起看看濟南社區團購平臺排名榜是怎麼樣的!    濟南作為山東省會城市,社區團購的發展非常迅速,目前社區團購平臺非常多,除了全國性的社區團購平臺外,本地化的社區團購平臺也非常多,總體來看一般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第一,老牌的社區團購平臺
  • 他的社區團購平臺,把大佬平臺變「供應商」,認同嗎?
    這裡是「社區日記」的專屬發文通道,歡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今天無意中和一位做本地社區團購平臺的朋友聊天,本來要和他抱怨現在社區團購不好幹了,我們這就是一個縣城,美團優選、橙心優選都來了,近日興盛優選也過來了,讓本來還能勉強生存的本地社區團購平臺直接絕望了。
  • 網際網路社區團購賣菜,會擠垮菜市場嗎?
    下班走進小區,食品君總會被幾個小哥攔住:「姑娘,買菜買水果嗎?掃碼用團購小程序,便宜、送貨上門,還送雞蛋。」攤邊圍了不少大爺大媽,都拿著手機在屏幕上點。雖不明就裡,食品君還是掃了碼,看看貨品虛實。掃完確實吃一驚:20枚土雞蛋5元,4斤雞胸肉7元,1升澳洲牛奶4.9元,5斤脆甜紅富士3.6元,承諾最快20分鐘送貨上門……比家門口的社區菜場便宜得多。
  • 「拼命」奔跑的社區團購
    編輯導語:近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出臺了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並且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這一新規引發了大家關注。不少業界人士紛紛認為,新規的出臺有助於規避社區團購的行業風險,進一步推動社區團購健康發展。社區團購,正在「拼命」奔跑。當大家歡慶度過了2020年,迎來2021年的時候,伴隨而來的卻是多多買菜員工猝死在凌晨一點多鐘下班路上的消息。
  • 如火如荼的社區團購,真的是狼來了嗎?
    菜市場熱鬧的場景最近網際網路巨頭進入社區團購賣菜大戰正進行的如火如荼,幾毛錢一斤的青菜,兩塊錢十個的雞蛋,幾塊錢一斤的骨頭,20塊一斤的牛肉,總之各大巨頭為了爭搶客戶,不惜血本重金補貼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靠規模效應壟斷流量大發橫財,這次進入萬億級關乎十幾億老百姓生計的菜藍子市場,按以往的燒錢補貼,壟斷市場,謀取暴利,真有這麼簡單嗎?菜藍子是民生工程,如果靠資金,壟斷欺行霸市,哄抬物價,這和菜市場的黑惡勢力菜霸漁霸本質上並無區別,難道不怕國家法律,民眾的反抗?所以大可不必害怕巨頭形成壟斷後哄抬物價,從來沒有哪一個國家強大到金錢靠補貼降低物價,更何況憑几個財團就能降低CPI。
  • 說說社區團購平臺下的供應商
    2、再一類就是定好的產品,還得按他的要求到他的供應微信群裡去接龍,他的接龍文件裡也寫了次日能到貨我這,啥都按他的要求幹了,可等次日他承諾的時間,就會接到他的電話,告訴你類似「物流車出問題了」、「得明天才能到了」等等原因,反正是今天是拿不到貨了。
  • 風口浪尖上的社區團購還香嗎?
    此評論一出立即引起各大媒體熱議,將社區團購推上了輿情的風口浪尖上,給社區團購市場的未來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難道社區團購就此真的不香了嗎?在競爭足夠激烈的背景下,社區團購平臺如何保證團長擁有長期不錯的分紅,同時又能持續保證團購產品的毛利和價格與品質的競爭優勢成為一個巨大的挑戰。
  • 五大平臺真實測評,社區團購緣何持續升溫?
    虎哥用兩天時間體驗了在成都開展業務的5個社區團購平臺,對這個風口一探究竟。社區團購興起,你「團」了嗎?在App Store搜索「社區團購」關鍵詞,顯示結果中排在前面的有8-9個社區團購平臺。虎哥體驗了其中的橙心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興盛優選、十薈團5個平臺。
  • 多多買菜或成為社區團購一匹「黑馬」?
    2016年是的社區團購元年,而2020年是爆發年。疫情之下,被禁足在家的人們需要日常消費,社區團購站上了風口,彼時拼多多也推出了社區團購平臺「多多買菜」,供貨方限定在附近社區,可直接送貨至社區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