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多,趕緊薅!」劉怡是廣州大學城內一家花店的店長,同時也是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橙心優選等社區團購電商平臺的團長,這是她最近經常對店裡顧客們重複的一句話,「現在是各大平臺的補貼紅利期。」
社區團購徹底火了!網際網路「大廠」3倍薪資挖人、團長日薪500的消息不脛而走,一篇《我在小區做團購,月入過萬》的帖子也廣為流傳。做社區團購團長到底賺不賺錢?南都周刊記者申請了十薈團、美團優選和興盛優選三個平臺的團長,近距離感受了一下社區團購大戰的火藥味兒。
巨頭入場,創業公司「捨命狂奔」
社區團購併不是一個新事物,2018年前後就短暫火過一陣。但由於當時訂單密度不夠高,社區團購平臺接連出現倒閉潮,興盛優選和十薈團成為為數不多活下來的創業公司,並分別獲得了騰訊和阿里的投資。
生鮮是各大社區團購平臺的主要品類。電商顛覆了很多行業,卻一直沒能完全拿下生鮮。毛利低、損耗高、供應鏈複雜的生鮮,是電商領域的最後一塊「硬骨頭」。預售制的社區團購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損耗問題。
疫情以來,不少用戶開始接受預售制的社區團購。滲透率的激增,讓幾大網際網路巨頭重新看到了社區團購的價值和前景,紛紛加速布局:
6月初滴滴橙心優選上線,程維在內部全員會上稱,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要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7月美團優選上線,並推出「千城計劃」,要在年內快速實現「千城」覆蓋;8月拼多多推出多多買菜;10月底,阿里也通過盒馬加入戰局。
「滴滴是最早進入社區電商賽道的網際網路巨頭。」橙心優選相關負責人告訴南都周刊記者,「滴滴關注這個賽道已經很長時間,2019年下半年就開始探討,今年疫情期間開始加速。3月份的時候,集團內部已經在密集地討論社區團購。」巨頭們的迅速湧入,讓競爭局勢風雲突變。
「十薈團不畏巨頭。」十薈團CEO陳郢日前撰文稱,「作為一家創業公司,我們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但也被激發出了巨大的鬥志!」
興盛優選品牌公關中心總經理李浩對南都周刊記者表示,興盛優選為此專門召開了戰略會議,提出了「用戶體驗,捨命狂奔」的八字方針。興盛優選的新增門店數量,由9月的每周8000家增加到目前的每周1.5萬家。
行業人士估計,興盛優選目前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olume,指網站的成交金額,包括付款金額和未付款)一個月在40億左右。「目前我們的市場份額是最大的。」李浩表示。而興盛優選能否在巨頭圍剿下突出重圍,是不少業內人士對這場社區團購大戰的最大疑問。
各大平臺對社區團購人才的爭搶也異常激烈。有媒體報導,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今年8月在武漢開城後,短短兩周內就將興盛優選武漢一個中心倉的員工全部挖走,「2-3倍薪資(挖人)都不是事」。李浩對此回應稱:「沒那麼誇張,湖北就走了一個小倉的負責人,是中心倉的分倉,帶走了幾個兄弟。」
無論怎樣,社區團購大戰已經轟轟烈烈地打響,首戰便是對團長的爭搶。
團長成平臺爭搶的香餑餑
今年5月,周深曾多次聯繫興盛優選想當團長未果。但10月巨頭入場後,興盛優選業務員主動跑到他的生鮮店來,指導他上了線。
團長作為社區團購這一商業模式的中間橋梁,一頭連接著企業平臺,一頭連接著終端消費者,近兩個月來成為各大平臺爭搶的香餑餑。不少花店、便利店老闆、菜攤攤主、服裝店主、家庭主婦、餐館,甚至電信營業廳從業者紛紛都當起了團長。
幾大平臺給團長的銷售佣金都在銷售額的10%左右,拓展新團長成了戰役的關鍵。據36氪的推文,盒馬在武漢拓展一個新團長的成本是150元,橙心優選則為130元。而在7月,十薈團拓展一個新團長只需要80元上下。南都周刊記者發現,很多之前做興盛優選的門店老闆,現在也同時在做其他平臺的團長。
記者迅速在十薈團、美團優選和興盛優選上註冊了團長。
十薈團的流程最簡單,中午12點在平臺申請,簡單提交基本信息後,招募負責人發來一些培訓資料,主要是公司介紹和拉新推廣技巧。經過線上培訓考核後,下午17點記者就成功成為了十薈團團長。
美團優選需要上傳身份證和小區標誌性建築照片,次日記者通過了團長申請。美團還在線上和記者籤署了一份《社區團購站點承攬協議》,並把記者拉到了一個團長培訓群。
興盛優選的流程最為複雜。在平臺上發起申請後,過了五天終於有一名工作人員和記者聯繫。提交資料後,又等了五天,記者被通知參加所在區域的面籤會,會上有工作人員介紹興盛優選的企業文化,並且講解獲客技巧。培訓中記者了解到,興盛優選站點以門店為主,團長基本都是實體店老闆,個人很難通過申請。即使通過了,如果門店上線前三天0訂單,或者7天內不達到70單,也會被直接關閉。
興盛優選佛山的一場面籤會上,有家長帶著小孩一起參加。(賀達源 攝)
記者了解到,十薈團為了迅速吸引更多團長,還推出「萬團計劃」,採用「拉人頭」的方式對團長推薦人進行獎勵:開發一個合格團長獎勵50元;開發15個合格團長可以成為導師,除開發每個團長獎勵70元外,還可以獲得團隊裡所有團長銷售佣金的12%;直接開發10個導師可以成為顧問,除開發每個團長獎勵90元外,還可以獲得團隊裡所有團長銷售佣金的6%。
興盛優選對能介紹新門店的門店老闆,也有單獨的拓展工資。在興盛優選的門店老闆面籤會上,相關工作人員給出了多位月收入超10萬的門店老闆名單:「他們就是靠拓展工資。」
對比下來,面籤會可能是興盛優選的特別之處。所有團長上線前,都需參加所在區域的面籤會。在李浩看來,注重對團長的運營正是興盛優選獨到的打法。「把根子更往下扎,扎得更深一些。」面對巨頭的圍剿,他認為興盛優選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家庭主婦、餐館、男裝店都成了團長
周深的生鮮店開在佛山一個新小區大門旁,為小區居民供應新鮮肉類和蔬菜。他很早就關注了社區團購,希望通過社區團購給自己的小店帶來一些人氣,後來興盛優選和多多買菜主動找到他開通後,他發現社區團購併沒有給他帶來太大影響:「有的來拿東西可能順便就買點啥,有時線上土豆便宜,就沒人買我的土豆了。總的來說沒有太大影響,也沒賺什麼錢。」
周深所在的佛山新小區附近沒有大型菜市場,近兩個月以來,小區周圍1000米內湧現出幾十個像周深一樣的社區團購團長,僅興盛優選門店就有13個。
不少小區附近的門店店主和時間自由的家庭主婦,都當起了團長。
麗江花園是廣州番禺區一個成熟的大型小區,周圍1000米內有25家興盛優選門店。除了常規門店外,麗江花園電信營業廳和一家男裝店也加入了進來。
廣州市番禺區一家男裝店也成了社區團購自提點。(賀達源 攝)
在佛山順德,一家網吧也成了十薈團的自提點。不過南都周刊記者購買的日用品送到這裡後,網吧工作人員表示並不知道十薈團,平臺登記的聯繫人也表示不知情。而正常來說,申請成為團長需要當事人通過手機驗證同意。
作為團長的記者進入了一個十薈團團長微信群,群裡經常熱鬧非凡。「在這裡發橙心優選的東西,真的好嗎?」負責十薈團新團運營的工作人員看到後,立即要求亂發消息的團長「撤回」。而這已是兩天來群裡第三次出現類似情況,總有團長有意無意地將其他平臺的優惠信息發到十薈團群裡。
「(這麼多平臺)簡直就像雨後春筍一樣,有點眼花繚亂。」江蓉在麗江花園經營著一家餐館,前不久幾家平臺先後找到她入駐時,她真有點懵。「主要是為了方便鄰居們,一天能有幾十單。」現在她不光當起了四個平臺的團長,自己也經常在社區電商平臺上買菜買水果,「現在80%都在上面買,這麼便宜為什麼不買呢?」不過對於店裡要用的肉類,她還是堅持通過自己的老渠道買新鮮的。
月入過萬不容易
這麼多人都去當團長,做社區團購究竟賺不賺錢?月入過萬真的很容易實現嗎?
記者的社區團購小店前不久正式開張。兩天過去了,卻沒有任何訂單。儘管系統會自動定位到距離最近的團長,但平臺並沒有帶來自然的客流量。
「快去照顧我的生意,直接配送到家,我還可以拿佣金。」給朋友發完微信後,記者總算迎來了首筆訂單,自己也下了兩單。
在和其他團長的交流中,記者發現,要想做好社區團購團長,需要在小區人緣好、懂社群運營,還要提貨方便。此後連續幾天,記者在小區業主群裡發送優惠連結,並且配上了紅包。一天後,終於有一位鄰居在十薈團下單,通過新人優惠購買了500克大米和700克茄子,總花費0.2元。
總算有人下單了,但記者接著發現,送貨取貨是一件麻煩事。物流司機只會把貨送到小區門口,需要自己下樓拿貨。由於小區不同樓棟都有門禁,其他樓棟的鄰居取貨時頗為不便。而小區門口的門店老闆,當團長就不會存在這些問題。
事實上能通過當團長賺到錢的,往往都是小區門口人緣好的門店老闆。從美團優選團長端後臺,可以看到所在城市的團長提成排行,排名靠前的基本上都是百貨店或便利店店主,最高的兩個單日提成均超過了400塊。
記者12月7日通過朋友下單的4件商品,總提成1.03元。12月9日,美團優選上佛山區域共有35名團長提成收入超過100元。
「能賺多少錢?!幾毛錢幾塊錢一單,你做多少才能賺100塊錢?」相比當團長的佣金,開花店的劉怡更看重自己在這場社區團購大戰中能薅下多少「羊毛」,並藉此機會提升花店的知名度,「我希望大家在這裡買東西,順便也買我的花;哪怕不買花,知道這裡有一家花店也行。」
「這東西沒啥搞頭。」陳明在杭州下沙大學城經營著一家水果店,同時也兼任著美團、橙心優選兩家社區團購平臺的團長。一個月團長做下來,他一共賺了300多塊錢。
另一位湖北黃岡的便利店主則看得比較遠:「說句實在話,就算你便利店不做這個,也會有其他人來做,那時對你便利店的衝擊只會更大。時代在變,所有人都應該改變,一成不變,那就是被淘汰。」
南都周刊記者調查中發現,與大城市相比,在中小城市社區團購滲透率更高。富臨大都會是四川綿陽市中心的一個小區,周圍買菜購物很方便,整個小區也不大,僅2300餘戶,而小區樓下一家水果店和菜鳥驛站每個月通過做社區團購團長,收入均在5000元以上。「可以抵房租水電了。」
四川綿陽市中心一家水果店老闆正在整理團購貨物。(賀達源 攝)
談起社區團購是否會影響自己店裡生意時,水果店老闆隨手拿起一盒社區團購平臺上大小不一的橙子,「這麼大的果叫電商果,我們是不會賣的,總得來說還是一分錢一分貨。」
業內人士分析,一二線大城市居民生活節奏快,做飯少;相比之下中小城市居民乃至城鎮農村居民做飯頻次高,而且對價格更敏感,因此社區團購的滲透率更高。南都周刊記者注意到,不少中西部小鎮乃至農村裡,已經有了社區團購提貨點。
供應鏈體系和履約能力是關鍵
社區團購對中小城市強有力的滲透,也是不少巨頭決定入局的關鍵。滴滴橙心優選相關負責人對南都周刊記者表示:「4月,我們在湖南調研,發現這是一個可以實現規模化,達到極高用戶滲透率的商業切口,並且業務從省市層面覆蓋到了城鎮。這麼大的業務規模與用戶群體是滴滴以前沒有深度覆蓋的地方。基於市場情況和商業模式潛力,我們最終下定決心做社區團購。」
戰鬥已經打響,誰能最終突出重圍?在李浩看來,供應鏈體系和履約能力,是成敗的關鍵。這也是不少業內人士的共識,供應鏈體系決定著運營成本,履約能力決定著用戶體驗。
目前,社區團購平臺大多是承諾前一天晚上23點前下單,次日下午16點前送達。實際上很多平臺難以完全做到。12月7日,記者在十薈團購買了水果和玉米,次日只送來了水果,玉米9日才送達。7日當天,記者還在多多買菜購買了一箱礦泉水,到了9日仍未送達,只好申請退款。
12月10日下午,記者所在的佛山十薈團團長群中,有不少團長反映,貨物超過16點仍未送到:「人家等著做飯呢。」對此,十薈團售後人員在群裡解釋:「新團較多,司機路線可能還在調整,會慢慢好起來的。」
儘管社區團購整個行業還處於初級階段,但興盛優選的李浩相信這個市場非常大,「是萬億級的。」十薈團CEO陳郢的野心則更大:「社區團購打的是整個電商市場。即全品類的,從城市到農村的整個電商市場。社區團購把傳統電商的供應鏈,進行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再造和變革。如果我們有信心,整個電商行業和整個線下零售行業,或者說,整個中國的消費品市場(除房和車等固定資產性大額消費投入之外),都是我們的市場疆域——這是一個35萬億元的市場。」
隨著社區團購大戰愈演愈烈,近期輿論對社區團購也有不少爭議。12月11日,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發文表示,「社區團購」爭議背後,除了對於菜販群體利益深刻改變的討論外,是對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創新的更多期待。而在10月19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發的《網際網路走進千家萬戶》一文中,剛提到了市民通過美團優選等社區團購平臺購買日常食品和用品的正面案例。
人民日報評論文章發布後,網傳美團、拼多多等巨頭將退出社區團購業務,相關公司人士均對南都周刊記者表示該消息為謠傳。南都周刊記者注意到,美團優選、多多買菜頁面仍在美團、拼多多APP首頁醒目位置。
另據南方都市報報導,近日有多家糧油和食品生產企業抵制拼多多、美團等社區團購補貼賣低價,要求經銷商嚴格控制向社區團購供貨,防止串貨、補貼擾亂價格體系,導致惡性價格戰。
業內人士感嘆,社區電商的一場大戰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到來,補貼、燒錢、快速擴張過後,會是一派繁榮,還是一地雞毛?
(文中劉怡、周深、何花、陳明、江蓉為化名)
來源|南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