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社區團購大火:上百家平臺搶市場,一座樓10個「團長」

2020-12-17 人民日報

一分錢的黃瓜、9毛9的蘋果、一塊錢的柚子……當下,社區團購在濟南又掀起新一輪高潮,各大網際網路平臺紛紛搶佔市場,消費者在越來越多的團購平臺間應接不暇。記者也對目前社區團購的發展狀態進行了觀察。

一次社區開團

賣出1000多根玉米

12月9日,看著一包包裝完的1000多根玉米被鄰居們陸續領走,濟南鳳棲第小區的社區團購團長趙趙總算能夠坐下來歇會,從當天這1000多根玉米送到家裡之後,她一刻也沒閒著,光按照訂單裝袋就操作了大半天。

這是這一周以來,作為社區團長的趙趙開的第一單團購單,實際上上周末也應該有社區團購要開團,但她索性放棄了,沒開團,「周末的團購是大平臺的團購,現在賺錢太少了,都不願意開了。」趙趙表示。

如今正是社區團購遍地開花,搶佔社區市場之時,每一個社區內都會有各大平臺的團購開團,低於市場的價格,加上在網上下單不用跑腿就能買齊生活所需,近期社區團購市場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關注,有的社區仿佛一夜之間多出了幾十個社區團購群。

社區團購併非新鮮事物,三年前,住在旅遊路附近的市民劉女士開始接觸到社區團購,「當時小區附近沒有大型的菜市場,買菜很不方便,有鄰居把我拉到一個團購群裡,起初只是買水果,後來發展到蔬菜、百貨應有盡有,賣的東西全,還都比市場上便宜。」

但劉女士稱,當時的團購模式是當天下單,隔天送達,送貨並不夠及時。「現在可以團購的平臺更多了,像是美團優選、橙心優選,後來又加了十薈團,最近又有了一個多多買菜,一般都是當天下單次日下午4點取貨,感覺在今年特別是受疫情影響,社區團購發展挺快的。」

社區團購業務的火爆,也正是基於社區居民的需求,正如劉女士所感受相同,趙趙表示,大概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社區團購開始慢慢多了起來,而今年疫情期間很多視頻外出買菜不方便使得在短短半年時間裡,社區團購迎來暴漲期。

濟南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處負責人劉子瑤介紹,他最早接觸到社區團購也是在2016年左右,「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社區團購已經形成了一種較為完備的模式,即通過『團長+社群』來進行業務推廣,實現私域的引流,另外,通過『以銷定採』模式來壓縮和控制成本與損耗,通過集中配送、用戶自提一系列的手段降低成本,這種操作模式基本已經定型。」

一座樓上10個「團長」

從兼職做成主業

「我們小區現在至少有七個團購群。」在王靜居住的小清河南路一小區裡,每天都有送貨車往返在幾個團購提貨點上,這其中有超市、菜鳥驛站、小飯館等等,在做著原本主業的同時經營著社區團購這份「副業」。

也就是從去年年底開始,小區裡的社區團購一下多了起來,到了最近這段時間,好像社區團購已經無處不在。「我說了,你可能不信,我知道的我們小區就滴滴、拼多多、美團等平臺都入駐了,小區裡社區團長也有幾十個,最誇張的是一個樓上竟然有快10個團長,業主開玩笑說『都能按照樓層區分進行團購了』。」趙趙不可思議地說,同一樓上的這10名團長中,有的是一個社區團購平臺的,有的是幹著不同的社區團購平臺,但最終大家爭搶的也就是一座樓上這幾百戶業主。

趙趙所說這一座樓上的情況並不是個案,在濟南天橋區仁豐前街一小區,只在美團優選社區團購平臺上,小區裡就有11名團長,有的團長是在家的全職媽媽,有的是兼職的上班族,有的則是在小區周邊開店的店主。

「最早開始做社區團購團長時,有地域保護,一般一個平臺在一個小區只選擇一名團長,現在社區團購平臺爭搶市場,都放開了,不可避免出現一個社區裡多個團長同時存在的情況,但業主就那麼多。」在這家小區做社區團長的芳芳介紹,做了兩年多社區團長之後,她感覺還不錯。作為全職在家看娃的寶媽,社區團購不但讓她增加了收入,還通過社區團購認識了很多鄰居,所以在每一次團購時,她都會根據自己購物經驗和客戶反饋,給更多鄰居提供參考,哪些產品是「踩雷產品」,哪些產品值得購買,她也獲得越來越多鄰居的信任。每一次開團,芳芳的訂單都不少。

隨著她做的社區團購平臺越來越多,芳芳有原來的每周開團1-2次,到現在的每周開團四五次,她說社區團購成了主業,在家帶娃成了兼職。

三五天一開團到每天都開團

很多人習慣蔬菜、水果都在這買

算起來,趙趙是濟南比較早從事社區團長業務的,五年前,她在小區裡看到有社區團購平臺招募團長,時間比較自由的她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開啟社區團購。「最早時,市場上沒有大平臺,基本上都是一些小平臺在做,有的是個人的,都是通過小程序來下單實現的。」趙趙稱,當時社區團購處於剛起步階段,一般情況下3—5天開一次團,對於上班的她來說,基本上保持著一周開一次團的頻率,商品也大多是生活必需品,經過她在小區業主群裡推廣,很快擁有了很多鄰居用戶。

「我記得當時開一次團大概有100多單,每一單的數額也還算可以,一次團購總額在1萬元左右。」趙趙說,她當時做的是一家名叫「青青果園」的社區團購,品類以水果為主,價格要比市場價格有優勢,而一些菜市場不太常見到的熱帶水果,「物以稀為貴」也讓這個團購在最初發展還不錯,她計算一個月平均下來開團5-6次。就連她也驚奇於社區團購這幾年的發展,「做的好的團長,現在基本上一天一開團,有的則一天同時開好幾個團。」趙趙介紹道。

張翔在歷山北路一家連鎖超市工作,如今他管理著一個數量近200人的微信群,群名從一開始的超市名變成了「美團興盛十薈橙心」,「一開始只有一家(平臺),後來越來越多,我們自己店裡也有送貨業務,快忙不過來了。」

和個人名義申請的團長不同,忙於本職工作的張翔很少在團購群裡發促銷信息,大多數時候超市只是作為存放蔬菜、日用品等的自提點。「有時我們也會給客人推薦下產品,但隨著平臺越來越多,主要還是靠大家自己選擇了。」

很多參與過團購的人都想知道,自己買的蔬菜水果是從哪裡運來。張翔說,蔬菜的產地大多來自壽光,水果以南方居多,其他的加工食品、日用品則從物流點直接送貨。

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

團購平臺優勝劣汰

「濟南近年來市場上出現過的團購平臺有上百家。」劉子瑤說,這些年,在濟南的團購平臺出現過不少,也淘汰了一批,本土品牌如百米匯吃、小熊樂、芙蓉興盛,全國性品牌如美團優選、多多買菜、十薈團等。

今年下半年,各大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掀起戰火。繼5月份,滴滴成立了「橙心優選」,7月美團優選上線,首先在濟南開城,8月,拼多多的「多多買菜」上線,9月份,阿里巴巴組建了盒馬優選事業部,11月份傳出京東、字節跳動都計劃進軍社區團購。

目前已出現的全國性社區團購平臺在濟南都拓展出不少市場。「社區團購領域的擴大,是引來眾多平臺搶佔市場的原因之一。」劉子瑤說,其實社區團購在2018年就已出現過一次「大戰」,例如十薈團、你我您、松鼠拼拼、考拉精選等,其中一些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

在剛剛結束的團購中,趙趙團出的1000多根玉米並不是來自於哪個平臺,而是作為社區團長的她開拓出來的新業務,就是跟一些商貿公司合作,在社區裡團購單品和爆品。「現在團的最火的就是果凍橙、臍橙、砂糖橘、玉米等單品。你能相信嗎,賣的好的時候,一個團長一次開團多的能賣1000多斤果凍橙,少的也能賣六七百斤。」

趙趙說,這樣的單品團購方式主要是團長跟商貿公司之間的合作,一般是商貿公司從原產地拉貨,然後再由各團長分別拉回。對於商貿公司來說,不壓貨;對於團長來說,提前開團,按照訂單拉貨,而價格上也能充分保證利潤。

社區團購中,除了全品類的綜合性平臺,另外還有垂直領域的許多平臺聚焦著單一品類,如專賣凍品海鮮、熟食、零食、水果等等,其銷售模式也與前者相同,它們的發展同樣迅速。

然而社區團購如今的「繁榮」景象,在做了5年社區團購團長的趙趙眼中卻不是如此。她說,現在美團、滴滴、拼多多等大平臺入主社區團購市場,有的社區裡一下多了五六個社區團購平臺,社區團長也有了幾十個,「現在是很多平臺剛開始進駐搶佔市場階段,而最終誰能勝出,搶佔到更多用戶,在社區團購市場呆的時間更長,還真不好說。」

社區團購在網際網路巨頭不斷加入的背景下迎來爆發式增長,只濟南市場上就已有上百家平臺同臺競爭,這也對傳統業態造成一定衝擊,但對消費者而言,比價廉更重要的還是「物美」,社區團購未來發展,還有賴於它商業模式的不斷探索和完善。

快捷便宜的背後

售後和質量更重要

「社區團購是都市快節奏生活和懶人經濟下的產物。」濟南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處負責人劉子瑤說。越來越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們無暇去市場挑選商品,是社區團購興起的一大原因。「但在今年以前社區團購的『圈層』是比較密閉和固定的,消費者也主要是年輕的上班族,受今年的疫情影響,社區團購受到巨大關注,消費群體擴大了許多,像老年人也開始學習團購。」

社區團購被更多的人接受,無接觸下的安全購物是影響因素之一,價格優勢也吸引人的眼球。據觀察,各大團購平臺會針對首次消費推出超低價格的產品,例如一分錢一斤的蔬菜水果。其他產品也往往會比市場價便宜,「我買到過九毛九一斤的芋頭,雖然個頭比較小,但現在市場上基本都在兩塊多錢一斤。兩升的可樂賣四塊九,也比超市裡便宜一兩塊錢。 」常進行社區團購的市民劉女士說。

「團購的東西真挺便宜,但質量就不太統一了。」劉女士說,她所團購的東西以食品居多,其中她發現包裝類的餅乾、飲料等質量與市場上沒有差別,但生鮮蔬菜卻容易「踩雷」。

在朋友圈,劉女士曬出了她從某團購平臺上購買的大閘蟹和大蔥,「大閘蟹跟大拇指差不多大,說好的去葉大蔥都帶著長長的葉子,算下來比市場上還貴。這種還是得去市場上挑選比較好。」

劉女士從團購網站買到的大蔥

在享受便利和實惠的同時,消費者對質量的要求也不會降低,當社區團購產品出現質量問題該如何應對?記者諮詢了幾個自提點的「團長」,對方都稱一旦遇到問題可以直接向他們反映,由他們反饋給平臺處理。「根據產品問題大小,可以選擇退換貨。」

「社區團購發展目前還存在一些不穩定因素。」劉子瑤說,例如上遊供應鏈管理、產品品質、配送效率,無法精準滿足消費者需求,「售後服務不僅是賠付那麼簡單,如果售後比較滯後,可能會耽誤消費者的使用,反之實體超市就可以當場去體驗和即時退還。另外,社區團購的以銷定採模式,與讓客戶去選擇是無法相比的。」

一個團長十幾個群

利潤決定是否開團

和社區團購的「團長」趙趙、芳芳相同,很多想在社區團購市場上分的一杯羹的團長們也感受到社區團購帶來的商機,但同時也感受到其中的壓力。

根據了解,團長與社區平臺之間合作,獲利方式就是根據團購額獲得一定比例的利潤,但隨著平臺用於補貼商品投入增多等原因,每一次團購返利在5%—10%之間,再加上現在團長增多,每位團長單次訂單額降低等情況,有時候開一次團,利潤可能還不足100元。

「開團、接貨、發貨,也很費精力,才賺這麼一點,有時候就不願意開團了。」趙趙表示。這種說法也得到了芳芳的證實,她說自己現在做的最多的也是單品團購,質量有保證,利潤有保證,業主也認可,「大平臺的團購我現在基本也就一周一次了,留出來更多精力做這種單品、爆品團購。」芳芳說,雖然單品團購操作起來麻煩一些,需要在群裡發圖片、發廣告,還要接龍等,但賺錢多就是吸引力。

「社區團購的下遊例如與團長之間是不夠緊密的合作關係。」劉子瑤說,一個團長手裡以前有一兩個社區團購平臺,現在最多的發展到十幾個,這造成團長的忠誠度不確定,服務水平也不夠平均,另外社群裡面社交程度也不夠,可能會出現信任危機和活躍度較低的現象。

採訪中,多位社區團購團長也提到各大平臺用價格戰搶佔市場和用戶,很多平臺上推出了9毛9一斤的橙子、1毛錢一斤的蔬菜等,但他們也坦言,這些特價商品也基本上是一些最基礎商品或者是品相相對次一些產品,這些低價的熱銷品也成為了很多訂單中售後最多的商品。而單品、爆品團購中的商品,都能保證質量,價格也跟市場持平或者低於市場一點點,很多年輕人圖的就是「不跑腿買到好東西」。

創新服務與消費方式

推動傳統市場升級換代

面對現在如此火熱的社區團購市場,做了多年團長的趙趙有著自己理性的分析和判斷。說到她認為的社區團購的發展方向,趙趙說,在他們團長中,一直流傳有「下一步,社區團購網站會拋棄團長,由騎手直接配送到用戶手中,這種模式應該也是很多人更為喜歡的,省去了去團長處提貨的問題。」趙趙說,現在這個階段,相當於團長在幫助這些社區團購平臺打市場,而即便是如此,趙趙還是願意承擔團長這個角色,在這個過程中,說不定能找到更好的運營方式和門路。

與很多人期待的社區團購發展相同,趙趙說,她預想將來的社區團購不會減少或者消失,而是越來越繁榮,這種繁榮則是朝著更規範、更便捷的方向發展,她以「訂牛奶」距離說出了她的預期。客戶家門口或者單元樓門口會有一個菜箱或者筐子之類的物品,在下班前網上下單之後,由騎手直接將菜或者當天所需日用品放在箱子裡,下班回到家之後可以隨手取到,「這可能是下一步社區團購發展的方向,畢竟這樣才是真正的方便快捷。」

社區團購如何發展待破局

專家稱社區團購與菜市場消費方式會並存發展

社區團購改變了市場規則,商品從原本的層層中間商經手轉變為從源頭直達消費者,減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也對線下的傳統農貿市場、超市帶來一定衝擊。甚至有觀點認為,社區團購會代替菜市場和超市。

「超市和菜市場的消費體驗是難以代替的,和社區團購有很大區別。」劉子瑤認為,兩者未來的發展狀態應該是並存,而不是互相取代。但社區團購引領了一種新消費觀念的出現,可能會推動傳統市場進行升級換代,例如創新服務方式。

「社區團購會不斷演變,消費渠道會不斷分層和個性化,消費形態也會創新,例如會員制、報名消費等,未來的社區團購進化要快於菜市場和超市,轉型更快。」劉子瑤認為,作為社區團購的團長也應該更加職業化,成為平臺下一支有凝聚力的團隊。

「預包裝產品可以實現以採定銷,社區團購的發展下一步肯定更加私域化,衍生出更多的發展方向,服務、產品都會不斷升級。」

(來源:齊魯晚報微信公號)

相關焦點

  • 一座樓上10個「團長」!濟南社區團購大火,上百家平臺爭搶
    一座樓上10個「團長」  從兼職做成主業  「我們小區現在至少有七個團購群。」在王靜居住的小清河南路一小區裡,每天都有送貨車往返在幾個團購提貨點上,這其中有超市、菜鳥驛站、小飯館等等,在做著原本主業的同時經營著社區團購這份「副業」。
  • 社區團購火了!濟南有上百家平臺爭搶,一座樓上有10個「團長」
    「我說了,你可能不信,我知道的我們小區就滴滴、拼多多、美團等平臺都入駐了,小區裡社區團長也有幾十個,最誇張的是一個樓上竟然有快10個團長,業主開玩笑說『都能按照樓層區分進行團購了』。」趙趙不可思議地說,同一樓上的這10名團長中,有的是一個社區團購平臺的,有的是幹著不同的社區團購平臺,但最終大家爭搶的也就是一座樓上這幾百戶業主。
  • 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
    「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與電商平臺相比,社區團購的運營模式更輕、更接近用戶需求,成本低而效率高。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扎堆開展生鮮社區團購業務。社區團購是指一定數量的消費者通過社區或社會中的一些提供團購服務的組織機構,以低折扣購買同一種商品。
  • 社區團購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 月收入輕鬆過萬
    (原標題: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
  • 【點石成金】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
    ——愛因斯坦今日熱點:「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與電商平臺相比,社區團購的運營模式更輕、更接近用戶需求,成本低而效率高。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扎堆開展生鮮社區團購業務。社區團購是指一定數量的消費者通過社區或社會中的一些提供團購服務的組織機構,以低折扣購買同一種商品。需求創造市場,也創造了新型市場經營模式。
  • 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 月收入輕鬆過萬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得社區者得線下,得團長者得社區。」「最近有十幾個平臺在遊說我給他們當『團長』。」武漢封城3個多月,這意味著武漢有無需培養的龐大用戶根基,搶奪社區團購的市場份額不去武漢去哪裡?」武漢七種美味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食享會從2016年開始涉足社區團購業務,公司總經理黃志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疫情前,該平臺僅覆蓋武漢60個小區,疫情發生後,這一數據在高峰時曾達到6000個。不過,近期受網際網路巨頭入局影響,這一數據又減少至3000多個。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瘋狂的「團長製造機」
    他是某大型社區團購平臺的BD(商務拓展),在這場激烈廝殺已近乎於肉搏的社區團購大戰中,張良的任務始終只有一個:發展更多的團長。這一天,壽寧急遽降溫至3℃。張良沒有出門,和團隊裡的另外4個年輕人窩在臨時租下的小屋裡,聊天取暖。他們的上一個戰場是廈門,完全沒料到冬天還會冷成這樣。
  • 濟南社區團購調查①丨社區團購大戰硝煙漸濃:一個小區冒出20餘個...
    ;7月美團上線美團優選,提出千城計劃;8月,拼多多上線多多買菜,開出10億補貼;9月,阿里旗下的盒馬生鮮推出盒馬優選;字節跳動、京東也在籌備社區團購項目……  最近幾個月,社區團購如雨後春筍般亮相濟南各小區,因為市場潛力巨大,憑藉高頻剛需的特點和複製性高的模式,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巨頭扎堆挺進社區團購圈。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 誰的團長誰的團?
    他是某大型社區團購平臺的BD(商務拓展),在這場激烈廝殺已近乎於肉搏的社區團購大戰中,張良的任務始終只有一個:發展更多的團長。這一天,壽寧急遽降溫至3℃。張良沒有出門,和團隊裡的另外4個年輕人窩在臨時租下的小屋裡,聊天取暖。他們的上一個戰場是廈門,完全沒料到冬天還會冷成這樣。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
    但另一方面,不管是武漢、長沙,還是成都、濟南,很多果蔬商超老闆卻紛紛抱怨,認為社區團購搶了他們的生意,弔詭的是,這些受到衝擊的店老闆們有不少人也不得不加入到社區團購的陣營…… 誰在做團長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上團長道路,雖然他們背景各異。
  • 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九成團長搶一成佣金,大多數人淪為陪跑
    2020年,社區團購成為最熱門的概念,巨頭間的戰爭隨之爆發。參戰方都遵循同一個玩法:打通供應鏈,配置中心倉,籤約團長建立自提點和推廣渠道,之後以低價吸引用戶下單。最終擊敗對手,拿下一座又一座城市版圖。這樣的場景,也是2020年聲勢浩大的社區團購戰爭中一個典型的樣本縮影。巨頭們通過支付佣金給社區小賣部、超市店主的形式進入這個戰場,期望利用團長的信用和人脈為自家平臺拉來新用戶,試圖打通一個個這樣身處城市,但還未受到團購和電商深刻影響的社區。
  • 社區團購未熄火,團長淘汰賽開始
    對於不缺錢的巨頭而言,既然不能直接降價打價格戰,那就把錢換個方式補貼出去。從搶人到開人,團長淘汰賽開始團長一直被視為社區團購的重要節點,也是過去巨頭們爭搶的重點。但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對團長的爭奪明顯降溫了。汪久對深燃稱,現在這個階段,平臺對團長的淘汰率很高。
  • 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
    「最近有十幾個平臺在遊說我給他們當『團長』。」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徐文娟是社區團購平臺食享會的團長,手握近200人的客戶資源,高峰時期的一次下單量相當於搬空一個中等規模的超市。武漢封城3個多月,這意味著武漢有無需培養的龐大用戶根基,搶奪社區團購的市場份額不去武漢去哪裡?」武漢七種美味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食享會從2016年開始涉足社區團購業務,公司總經理黃志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疫情前,該平臺僅覆蓋武漢60個小區,疫情發生後,這一數據在高峰時曾達到6000個。不過,近期受網際網路巨頭入局影響,這一數據又減少至3000多個。
  • 大批資本入駐社區團購,平臺與團長爆發信任危機
    一家不建設自有APP,單純依靠微信小程序,提供社區果蔬、生鮮及家居用品的企業。在資本的力量下,業務卻已覆蓋全國百餘個城市,不由讓無數創業者感嘆資本力量的強大。事實上在過去的一年裡,看似冷淡的投資市場,在社區團購領域卻爆發出巨大的活力。
  • 平臺密集布局濟南社區團購,菜攤果蔬店們怕了嗎?
    社區團購的風越刮越猛。據不完全統計,在濟南就有十薈團、橙心優選、美團優選、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等超過5個團購平臺。新一輪零售大戰即將引爆,同時帶來的衝擊襲向傳統團購、菜店和配送商等相關行業。目前來看,部分菜店已感受到了「寒意」。
  • 社區團購平臺做團長真能月入過萬?
    南都周刊記者申請了十薈團、美團優選和興盛優選三個平臺的團長,近距離感受了一下社區團購大戰的火藥味兒。巨頭入場,創業公司「捨命狂奔」社區團購併不是一個新事物,2018年前後就短暫火過一陣。但由於當時訂單密度不夠高,社區團購平臺接連出現倒閉潮,興盛優選和十薈團成為為數不多活下來的創業公司,並分別獲得了騰訊和阿里的投資。生鮮是各大社區團購平臺的主要品類。
  • 社區團購團長每月賺幾千!但憂心平臺割韭菜 「自己就是那把韭菜」
    社區團購大火,催生了一份新工作:團長。團長提供的提貨點,相當於前置倉,團長身兼分揀員、社群運營、售後客服等多重職責。龐大的團長群體深入社區小巷,幫助平臺省下部分倉儲、配送、人工費用,是經濟模型裡節約成本的關鍵,也是支撐風口的螞蟻雄兵。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但這背後更多的是自己不做,便會被其他店搶生意的焦慮感,驅使這些小區實體店店長,成為社區團購的中流砥柱。 「我們小區附近,有十來個站點,連理髮店都成了團購站點。」一家長沙嶽麓區的雜貨店老闆老劉(化名)說。抱著大家都做,自己也必須做的念頭,老劉在今年10月加入興盛優選,又接連成為美團優選、橙心優選三家團購平臺的團長。
  • 社區團購團長:我不當炮灰
    在武漢市洪山區關西小區,一個小區就有10幾個團長以及代收點。燕子是武漢市洪山區關西小區的一名社區團購團長,本來在小區安安生生開小超市做了10幾年買賣,2020年因為疫情,讓燕子又有了一個新身份——社區團購團長。現在燕子身兼5家社區團購的團長,分別是橙心優選、十薈團、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盒馬優選。
  • 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
    但另一方面,不管是武漢、長沙,還是成都、濟南,很多果蔬商超老闆卻紛紛抱怨,認為社區團購搶了他們的生意,弔詭的是,這些受到衝擊的店老闆們有不少人也不得不加入到社區團購的陣營01誰在做團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上團長道路,雖然他們背景各異。濟南歷城某小區的張琳是一位寶媽,在家全職帶孩子,後來她接觸到社區團購,並逐漸成為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