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未熄火,團長淘汰賽開始

2021-01-21 深燃財經

深燃(shenrancaijing)原創

作者 | 黎明

編輯 | 魏佳

前段時間沸沸揚揚的抵制社區團購,最近看似消停了。

自從2020年12月中旬人民日報點評、供貨商公開抵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出臺「九不得」規定之後,一度熱得發燙、巨頭爭搶的社區團購賽道,一夜降溫。

百度指數非常直觀地反映了這一變化。

社區團購百度指數

那麼,社區團購熄火了嗎?答案是:並沒有。

規定出臺後,熱衷於擴張的巨頭們,並沒有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相反,它們加快了跑馬圈地的速度。就連此前不怎麼參與價格戰的興盛優選,也拿出現金狂發優惠券。而此前巨頭們競爭最激烈的開城搶團長,也要告一段落了,因為「城開得差不多了,要開始做精細化運營。」

政策的冷水澆不滅價格戰的熱情,也消滅不了巨頭們攻城略地的決心。這場繼千團大戰、外賣大戰、網約車大戰之後最慘烈的戰役,也從閃電戰過渡到陣地戰的階段,新一輪團長淘汰賽開始。

換個方式來撒錢

社區團購創業者汪久,最近發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汪久在烏魯木齊經營著一個社區團購平臺,屬於地方型的中小玩家。2020年12月初,多多買菜在烏魯木齊開城上線,憑藉低價和流量優勢,很快就做到了當地第一。12月22日,社區團購「九不得」新規出臺,「低價傾銷」、「掠奪性定價」被列為打擊的重點。

汪久一直盯著巨頭的動作。他告訴深燃,多多買菜剛上線時,很多產品的價格都要比市場價低,而且有些產品的售價要低於進貨價。比如一款當地產的白酒,傳統渠道正常進貨價一箱550元,多多買菜賣549元,正好比進貨價低一元。

以低於進貨價銷售引發的價格戰,是此前巨頭們被抨擊的焦點。不論是美團、滴滴,還是拼多多、京東,都是從各種燒錢大戰中殺出來的,所以這一次它們也把價格戰帶到了社區團購。

但是規定出臺後,多多買菜的定價策略悄悄調整了,汪久很少再看到明顯低於進貨價的商品。

美團優選於1月8日正式上線烏魯木齊,汪久經過對比發現,美團優選平臺上的商品定價,基本是成本加團長佣金,平臺不加價,但也不低於進貨價。

價格戰被叫停,但價格層面的競爭卻沒有停。低價依然是當前階段社區團購平臺獲客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

來源 / Pexels

在跟多多買菜周旋一個月後,汪久想出了一個對抗的方法:每天早上先觀察多多買菜的商品價格,只要跟自己有重疊的,馬上把價格調下來。因為有很多團長在兩個平臺是重疊的,當他把調低的價格發給團長,團長就不會再發多多買菜的商品連結。

由於他在當地有資源,能拿到比市面更低的進貨價格,所以他有底氣降價。「同樣的東西,多多買菜進貨價100,加10塊錢團長佣金,賣110,我可以80塊進貨,賣109,價格更低,而我還能賺21塊毛利。」

北京燕郊的一位社區團購創業者的方法更為簡單粗暴。他不跟多多買菜等巨頭比價,而是跟淘寶京東這些電商平臺比價,所有商品的價格保證比電商平臺低,以此來誘導用戶下單。

「比如一瓶罐頭京東賣19.9元,淘寶賣15.8元,我就只賣9塊9,推連結之前,我們必須先把淘寶京東的商品價格截圖發群裡,讓大家看看其他渠道有多貴,於是大家搶著在我這下單。」這位創業者對深燃說。

他的帳也算得很清楚:拿貨價6元,團長賺2元,運費1元(因為集中配送,平均單件運費低),即便是賣9塊9也還有0.9元的毛利。而這個價格也並沒有低於進貨價。只要巨頭不把價格打到進貨價以下,他就有生存空間。

對於頭部社區團購玩家而言,更常見的做法是——直接發現金或優惠券。

1月2日晚,興盛優選推出紅包活動,1月3-9日,每位用戶每天可領取1次3元紅包,滿9.9元立減3元,門店團長每天有200個紅包分發出去,用戶領取紅包並使用之後,團長可獲得額外的1元獎勵。

滴滴的橙心優選則是有一個「天天領現金」的活動,借用了拼多多拉人頭拆紅包的套路,邀請好友助力領100元紅包,發出去的是真金白銀,但也拉進來了用戶。

對於不缺錢的巨頭而言,既然不能直接降價打價格戰,那就把錢換個方式補貼出去。

從搶人到開人,團長淘汰賽開始

團長一直被視為社區團購的重要節點,也是過去巨頭們爭搶的重點。但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對團長的爭奪明顯降溫了。

汪久對深燃稱,現在這個階段,平臺對團長的淘汰率很高。

據他觀察,2020年臨近年底那段時間,同一個小區裡經常會有20多個團長,但現在也就剩下三四個了。「一方面有的團長就是試一試,試完發現不賺錢就不做了,還有的優質團長,會要求平臺給區域保護,但平臺更傾向於賽馬,於是一些團長就退出了。」

2020年下半年,是幾大社區團購巨頭開城最密集的時期。平臺每進入一個城市,產品上線之前,BD人員作為先頭部隊,先駐紮到城市裡做地推,把團長登記到平臺上,俗稱「跑團」。所以這形成一個現象:當一個城市的小區街頭開始出現大批地推人員,到處開發團長,那說明某個巨頭要來了。

為了提高開發效率,BD人員通常採取交叉開發的策略——同一個小區,兩到三波人輪流開發,直到街頭巷尾所有的店主都成為團長為止。在這種策略下,團長在各大巨頭平臺之間爭搶很厲害。

來源 / 視覺中國

但是從今年1月開始,巨頭開城搶團長的速度降下來了。美團優選一名一線BD人員告訴深燃:「最近沒那麼忙了,因為城開的差不多了,開始做運營。」

蘇州的一位美團優選BD人員對深燃解釋了背後的邏輯:「前期追求的是數量,不管質量,有多少就開發多少,只要願意做全部開發進來,要速戰速決,大面積轟炸,當開發人員去市場再開不動了,大街小巷查漏補缺都查不到,那就差不多,就可以開始做精細化運營,重點挑選那些做的好的團長,去提高他們的銷售,淘汰那些不出單的團長。」

也就是說,社區團購的團長開發,已經從粗放式拓展,演進到精細化管理階段了。

「這也是運用了大數據的手段,只有數據夠大,才能做篩選,分析出結構比例,知道需要多少團長,需要什麼樣的團長。」這位BD說。

據他介紹,對於那些做得好的團長,美團優選的BD人員會重點做維護和扶持,做得不好的團長,可以提交申請暫停一段時間,到美團優選指定的APP上去學習,提升之後,平臺評估團長可以做好,就可以申請再次開通。

興盛優選也對團長有比較嚴格的考核制度。一位興盛優選員工對深燃透露,長沙一般的小區,興盛過去要求團長每天至少出15單,巨頭打進長沙後,調整為每天至少10單。團長完成月度任務,平臺會繼續合作,否則平臺會撤掉團長,但後期可以重新申請。

「我們沒有辦法去服務每一個用戶,我們服務的是團長,然後讓團長去服務用戶,所以團長的管理和運營很重要。」上述興盛員工說。

目前,美團優選和滴滴橙心優選都有大量的一線BD去維護一線團長。一位社區團購從業者表示,巨頭的開發周期很短,一般普通三線地級市只需要2周,省會級城市3-4周時間開發期就結束了。平臺在每一個城市都放幾十上百人的一線團隊,主要目的是為了做維護,而不是做開發。

「有一些平臺想不明白,它們覺得我找這麼多銷售人員,我2-3周就把市場開完了,我找這些人幹嘛,養著白養,其實這些人90%的作用是為了做未來線下運營而儲備的人員,而非真正是做拓展。」這位從業者說。

所以,一開始各平臺比的是誰的團長更多,現在比的是誰的團長出單更多、粘性更高。

從搶人到篩選人淘汰人,社區團購已經從早期的粗放式擴張,發展到接下來的精細化運營,團長淘汰賽只是開始。

從線上打到地下,陣地戰開打

搶完了作為中間節點的團長以及用戶端的流量,巨頭們開始將目光投向更重的供應鏈上。

社區團購生態服務商團客會現在主要業務給一些巨頭平臺供貨以及自營社群電商,創始人王剛在河北燕郊調研開發市場時發現,部分巨頭平臺都在合適優質的位置建立總倉,目前已經有兩家巨頭都在天津建立總倉,貨先到總倉,每天的天津河北訂單在由總倉分配到每個分倉,節約了城市的庫房人工分揀成本。

跟純線上化的電商模式不同,生鮮在社區團購佔很大比重,而且在配送上是次日達,所以平臺需要建立供應鏈的倉配體系。目前行業通行的架構是:總倉-分揀倉-網格倉-自提點,總倉一般建在省會級別的地級市,網格倉對接團長。這都是需要時間投入的線下重資產模式,跟京東當年建立物流倉配體系有點像。

但線下倉庫和配送團隊的籌建非一日之功,團長可以靠BD跑團搶人快速獲得,流量可以用APP導流,但倉庫需要時間來建,供貨商也需要分品類去談。尤其是生鮮蔬菜,有些平臺會直接對接原產地,往往需要在當地採購,這意味著,每拿下一個城市,往往就需要搭配對應的倉庫和網格站。

王剛告訴深燃,現在各巨頭平臺都開始越來越重視供應鏈,通過加盟或自建的方式在各地建倉庫,尤其是選擇一些城郊地區建大倉。相比街頭的團長爭奪,供應鏈是水下的暗戰。

供應鏈的重要性在於,它的穩定性會直接影響末端的用戶體驗。深燃接觸的多位團長,反映現在一些剛開城的社區團購平臺經常會出現的問題是:缺貨、送貨延遲、售後無人對接等。這都是供應鏈不穩定導致的。

巨頭們在早期供應鏈的劣勢,也成為對手反擊的軟肋。

來源 / Pexels

汪久對深燃講述了這樣一個案例:多多買菜進入烏魯木齊後,遭到了當地商超的聯合抵制,一些商超找人在多多買菜下單,然後在收到貨後再退貨,多多買菜在當地是單向物流,司機只送貨而不接收退貨,而且很多商品都是由供應商負責履約,這帶來一個問題,訂單配送有人管,但退貨配送沒人管,上百單退貨商品都堆積在倉庫裡,很容易過保質期。

由供貨商供貨的模式在遭遇退貨時會導致一些問題。王剛透露,客戶不管什麼原因退回來的產品,供貨商拿回去,大部分退回來的商品都扔棄處理,因為大部分商品經過層層運輸等等原因,導致無法在次銷售,損失的都是供貨商的利潤。

但巨頭們也在加速補齊短板。

2020年12月17日,在宣布戰略投資興盛優選6天後,京東又宣布與中國地利集團籤訂投資協議,交易完成後京東持股中國地利5.37%,為第二大股東,雙方合作的重點是建設生鮮供應鏈體系。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也在各地加速布局倉配體系,這將是團長開發之後各家爭奪的重點。

相比之下,供應鏈在過去一直是興盛優選重點宣傳的優勢之一。興盛優選是連鎖便利店品牌芙蓉興盛孵化出來的項目,一開始的角色就是給團長供貨,類似於批發商的角色,所以供應鏈是強項。一位興盛優選員工告訴深燃,興盛優選還會和供應商在股權上有一些合作,以加深和供應商的綁定關係,加深在供應鏈的壁壘。

到底是合作共贏,還是擠壓商販?

從目前的發展局勢來看,巨頭們依然在社區團購的賽道高歌猛進,規範政策的出臺並沒有讓行業降溫。

給連鎖便超提供社區團購軟體系統的訂單兔CEO連傑認為,「九不得」政策在行業內人士看來更像一個官方表態,到可執行的程度還需要時間。

但巨頭們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京東在投資興盛優選和中國地利後,又在2021年1月1日全面上線社區團購平臺「京喜拼拼」,上線就開通了濟南、東莞、深圳、廣州、佛山、成都、南京和鄭州等八個城市。美團優選和多多買菜則在各地加速推進,目前是最活躍的兩個巨頭平臺。

隨著巨頭的覆蓋面越來越大,中小社區團購玩家的生存空間或被擠壓。

團客會原來是做自己獨立的社區團購平臺項目,巨頭進場後,團客會主做供應鏈,轉型給巨頭供貨。王剛很清楚自己打不過巨頭,於是避其鋒芒,利用之前做爆品的經驗,把一些平臺洗禮的爆品供貨給巨頭,賺個中間差價,因為巨頭們需要更好的供應鏈以及好的爆品,特別特別是物美廉價的商品。

來源 / Pexels

「被他們一衝擊的話,我們就沒生意可做了,供貨是當前比較可行的一條路。」王剛說。

但王剛並不覺得這種合作會很長久。相反,他認為這只是權宜之計。「未來巨頭一定會砍掉不必要的中間商,直接跟品牌商或大型供貨商廠家對接,通過我們供貨只是暫時的,前期我們幫他們選品供貨,賺點小錢,但也只是賺一個過渡的錢,等巨頭的體系倉配已經用戶數量都建起來,就應該沒我們什麼事了。」王剛說。

站在巨頭的角度,它們想要建立的是一個生態。在這個生態裡,有產地、供貨商、團長、倉儲配送,各個鏈條上的玩家們是合作共贏的。

比如去年連續拿了好幾輪阿里投資的十薈團,在2020年12月上旬,聯合創始人陳郢發布了一封公司內部信,表態「堅持要和合作夥伴們一起贏」,想著「怎麼讓我們的團長和社區小店增加收入;怎麼讓本地的經銷商和供應商,回款快、銷量大、合作簡單」。

但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場,還是避免不了質疑這些社區團購玩家,尤其是那些習慣了用價格戰的手段壟斷市場的巨頭們的意圖,跟小攤小販搶生意的聲音很有代表性。

無論如何,社區團購這個賽道在巨頭的推動下,正在加速進化和演進,供應鏈越來越重要,團長淘汰賽開始,這個行業依舊火熱,遠沒到談論終局的那一天。

*題圖來源於Pexels。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汪久為化名。Third Bridge高臨諮詢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
    做完這些,她才開始起床、做家務,以及等著社區團購平臺的送貨車陸續到來。同在武昌區的李新(化名)經營一家散裝白酒酒坊,早上8點前後,他開門營業,一邊守著酒坊,一邊對接社區團購業務。 社區團購的舞臺上活躍著很多馬大姐和李新這樣的個體戶,兼職做團長讓他們有了一份可以增加收入的副業。除此之外,社區團購還催生了很多全職團長。
  • 社區團購的未來,關鍵在團長?
    2020年,幾個網際網路巨頭,都開始布局了社區團購,甚至因此還被有關部門點名上了熱搜。在整個大環境從經濟增長,開始往社會公平轉向時,大公司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從另一個視角解讀。比如社區團隊搶了小攤販們的飯碗,大公司好好研究科技創新,技術突破不好麼?為什麼要和小商販們爭搶這點利潤呢?
  • 社區團購團長:我不當炮灰
    在武漢市洪山區關西小區,一個小區就有10幾個團長以及代收點。燕子是武漢市洪山區關西小區的一名社區團購團長,本來在小區安安生生開小超市做了10幾年買賣,2020年因為疫情,讓燕子又有了一個新身份——社區團購團長。現在燕子身兼5家社區團購的團長,分別是橙心優選、十薈團、美團優選、多多買菜、盒馬優選。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與開網店此類超越空間上獲客的限制,從而取得指數式的單量增加不同,社區團購是一門多勞多得的生意。團長的收入上限,取決於團長的勞動時間上限。 社區團購鏈路中,團長需要承擔相當繁瑣的工作。平臺送到站點的商品是以品類區分的,給每筆訂單分撿、打包均為團長的工作。理想狀態下,一個人單日能承擔的最大分揀量約為200單。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瘋狂的「團長製造機」
    他是某大型社區團購平臺的BD(商務拓展),在這場激烈廝殺已近乎於肉搏的社區團購大戰中,張良的任務始終只有一個:發展更多的團長。這一天,壽寧急遽降溫至3℃。張良沒有出門,和團隊裡的另外4個年輕人窩在臨時租下的小屋裡,聊天取暖。他們的上一個戰場是廈門,完全沒料到冬天還會冷成這樣。
  • 社區團購是噱頭還是風口?聽聽團長怎麼說!
    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的小區中冒出了一個個拼團群,網上更是充斥著社區團購月流水百萬的分析文章,成百上千的創業者投身其中,似乎有一個好模式就能躺著賺錢了。那麼社區團購是噱頭還是風口?團長二:單幹後賠了錢同樣開夫妻店的丁建中,卻是自己找到的社區團購平臺——丁最早從微信群裡得知所在城市出現了社區團購,十分適合小區店主兼職,在網上看了相關文章後,很快就決定要做這個。
  • 社區團購上演「百團大戰」,賣菜商戶轉身變「團長」
    就在此時,頭部網際網路企業紛紛加大布局力度,在之前的買菜業務之外,開拓新的「社區團購」模式。   社區團購更下沉   根據已有的公開資料整理,美團、拼多多等頭部網際網路企業已經上線了新的社區電商平臺,甚至打車軟體滴滴也早早跨界布局。   今年6月,滴滴上線的社區電商「橙心優選」開始在成都運營,9月開始向全國其他地區快速擴張。
  • 社區團購蹺蹺板:「團長」是關鍵,巨頭來收割
    2003年的非典疫情,給了電商機會,這次的新冠疫情,刺激了社區團購的增長。特別是在社區因為疫情封閉管理期間,社區微信群拼團買菜的模式,讓很多人加入到社區團購的隊伍中來。這讓社區團購,從創業風口一舉進化為新的消費趨勢。建網格倉、招配送、拉團長、搞補貼,原本下沉市場的暗戰逐漸走上前臺。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 誰的團長誰的團?
    他是某大型社區團購平臺的BD(商務拓展),在這場激烈廝殺已近乎於肉搏的社區團購大戰中,張良的任務始終只有一個:發展更多的團長。這一天,壽寧急遽降溫至3℃。張良沒有出門,和團隊裡的另外4個年輕人窩在臨時租下的小屋裡,聊天取暖。他們的上一個戰場是廈門,完全沒料到冬天還會冷成這樣。
  • 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九成團長搶一成佣金,大多數人淪為陪跑
    這樣的場景,也是2020年聲勢浩大的社區團購戰爭中一個典型的樣本縮影。巨頭們通過支付佣金給社區小賣部、超市店主的形式進入這個戰場,期望利用團長的信用和人脈為自家平臺拉來新用戶,試圖打通一個個這樣身處城市,但還未受到團購和電商深刻影響的社區。
  • 社區團購平臺做團長真能月入過萬?
    劉怡是廣州大學城內一家花店的店長,同時也是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橙心優選等社區團購電商平臺的團長,這是她最近經常對店裡顧客們重複的一句話,「現在是各大平臺的補貼紅利期。」社區團購徹底火了!網際網路「大廠」3倍薪資挖人、團長日薪500的消息不脛而走,一篇《我在小區做團購,月入過萬》的帖子也廣為流傳。做社區團購團長到底賺不賺錢?
  • 大批資本入駐社區團購,平臺與團長爆發信任危機
    #從今年1月份開始,社區團購平臺十薈團已經陸續完成了B、C1、C2、C3輪融資,總計融資金額高達4.457億美元。這種情況下,老練的團長就會把流量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讓很多團購平臺不能真正掌握小區的消費者。針對這一現象,平臺開始制定團長篩選標準和激勵制度,並提出定期更換團長,雙方爆發出激烈的矛盾。
  • 團長拒當炮灰、廠家公開討伐,他們為什麼抵制社區團購?
    深燃試圖站在一個客觀中立的視角,來解讀社區團購背後的爭議。先說結論:1、社區團購絕不僅是賣菜,這只是開始,所以被巨頭搶生意的,不只是賣菜的小攤小販。除此之外,網上還流傳著一份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發給經銷商的通知,同樣也是禁止給多多買菜和美團優選等社區團購平臺低價供貨,但深燃未聯繫上該公司。這都是頗有實力的廠家,業務範圍覆蓋全國多個省市,所以一站出來抵制,馬上就引發巨大關注。
  • 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
    來源:新京報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記者 孫文軒冬季的武漢,早上7點天剛剛放亮,武昌某小區內一家服裝修改工作室裡,剛睜開睡眼的馬大姐先在微信群裡問候了一番群友,接著把一些產品的團購連結發到群裡,以供群友挑選下單。做完這些,她才開始起床、做家務,以及等著社區團購平臺的送貨車陸續到來。
  • 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收入如何?
    同樣是三年前,湖北武漢50多歲的倪先生在經營雜糧店的同時開始兼做社區團購,後來他索性關掉門店全職做這個生意,這份工作讓年過半百的他燃起創業的熱情。2020年,社區團購激進擴張,巨額融資相繼湧現,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場,社區團購在全國多地開花。
  • 社區團長月收入可達「5位數」!社區團購,到底藏著哪些大商機?
    想要做好社區團購業務,其實除了強大高效穩定的供應鏈之外,團長也屬於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之一,很多社區團購平臺面臨的難題,就是團長忠誠的問題,因為大部分企業都是利用高額補貼來吸引團長加盟的,所以一旦這樣的補貼停止之後,團長就會迅速專業平臺,或者是一個團長會同時擁有好幾個平臺,可以說是誰給的補貼多,就幫誰辦事!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誰在做、怎麼做、未來會如何?
    同樣是三年前,湖北武漢50多歲的倪先生在經營雜糧店的同時開始兼做社區團購,後來他索性關掉門店全職做這個生意,這份工作讓年過半百的他燃起創業的熱情。2020年,社區團購激進擴張,巨額融資相繼湧現,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場,社區團購在全國多地開花。
  • 一座樓上10個「團長」!濟南社區團購大火,上百家平臺爭搶
    社區團購併非新鮮事物,三年前,住在旅遊路附近的市民劉女士開始接觸到社區團購,「當時小區附近沒有大型的菜市場,買菜很不方便,有鄰居把我拉到一個團購群裡,起初只是買水果,後來發展到蔬菜、百貨應有盡有,賣的東西全,還都比市場上便宜。」但劉女士稱,當時的團購模式是當天下單,隔天送達,送貨並不夠及時。
  • 社區團購「斷供」進行時,團長求生1元也送貨上門
    2、「團購大戰」不斷吸引團長加入,這就不再是一個躺賺的工作,1元錢也要送貨上門。社區團購到底會走向壟斷還是驅動競爭?會創造價值還是自我毀滅?6月,滴滴旗下品牌「橙心優選」上線,7月,美團宣布成立「優選事業部」,8月,拼多多旗下「多多買菜」上線,它們與老牌社區團購平臺「興盛優選」一起,成了圍剿居民菜籃子的「新四國大戰」。
  • 長沙社區團購全家享停止運營,或因團長兜底政策拖累,傳創始人失聯
    長沙一些微信群日前爆出社區團購公司全家享宣布停止運營的消息,社區團購觀察(ID:sqtggc)獲悉後第一時間聯繫了多位長沙本地社區團購公司、供應商負責人和團長,確認消息屬實,全家享已正式停止運營,且此前早有預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