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

2020-12-18 第一財經

「最近有十幾個平臺在遊說我給他們當『團長』。」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徐文娟是社區團購平臺食享會的團長,手握近200人的客戶資源,高峰時期的一次下單量相當於搬空一個中等規模的超市。

如今,徐文娟每天都會從社區團購平臺裡篩選物美價廉的商品向群成員推薦:52元兩斤的基圍蝦、0.99元一斤的豆芽菜、1.98元兩斤的土豆……這些商品一發群裡,常常就被一搶而空。

跟電商的一對一相比,社區團購的運營模式更輕、更接近用戶需求,成本低而效率高。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扎堆推進生鮮社區團購業務,像徐文娟這樣的團長成了各家爭搶的「香餑餑」。

團長月入可達上萬元

下午2點,在東湖高新區清水源小區一期2棟門前,徐文娟正對照著4頁訂單表,將各種蔬菜生鮮一一分裝,然後通知鄰居們到此自助取貨。

「最初接觸社區團購,僅僅是為了『自救』。」回憶起今年新冠疫情期間繁雜的事務和緊張的心情,徐文娟記憶猶新。

1月23日,原計劃回老家過年的徐文娟一家,因為封城被困在了武漢。家裡的米缸見底了,冰箱裡也沒囤什麼食材;出不了小區大門,外賣代購跑腿費又漲到100元一次,買菜成了一件難事。小區業主群裡,越來越多的居民也像她一樣在為買菜發愁。

無意間,徐文娟接觸到社區團購平臺,從此開始了她的「團長」生活。疫情期間,每天上午,徐文娟都會收集鄰居們的採購需求,將需求分類製作成表格,晚上一到秒殺時間就為大家搶購。第二天收到平臺發送的到貨通知後,徐文娟就立刻換上外出的專用外套,戴上口罩和手套到小區大門口取貨,和志願者一起分貨。按戶分配完成後,再在群裡通知鄰居們分批到小區籃球場自助取貨。

本是一項因疫情催生的工作,徐文娟卻意外收穫了鄰居們的信任。武漢解封後,已對社區團購流程駕輕就熟的徐文娟便正式做起了「團長」。

「雖然武漢早已解除封鎖,但經過一場疫情,社區團購的消費方式已在武漢悄然紮根。」徐文娟說,高峰期時,徐文娟的團購群一次下單量可以「搬空」一個中等規模的超市,團長一個月的佣金分成能到七八千元。「像洪山區的錦繡龍城、武昌區的百瑞景這些年輕居民為主的小區,單個團長的日訂單量可保持在150~200單的水平,按每單10%的佣金分成計算,團長月收入可輕鬆過萬」。

巨頭挺進社區

社區團購市場異軍突起,吸引巨頭入局。

去年,蘇寧率先推出了社區團購業務「蘇小團」。今年則有大批巨頭同時進入。

6月,滴滴打造的社區團購品牌「橙心優選」上線,已經先後入駐四川的成都、綿陽、內江和重慶市等多地。9月11日,滴滴宣布,橙心優選在川渝地區日單量突破50萬單。

今年7月7日,美團發布組織調整公告,稱將成立優選事業部,進入社區團購賽道,由美團高級副總裁、美團最高管理決策機構S-team成員陳亮負責。

8月,拼多多旗下社區團購項目「多多買菜」在武漢和南昌兩座城市上線,小程序「多多買菜」也已投入使用。

9月,阿里宣布成立盒馬優選事業部,進軍社區團購賽道。

除了直接運營,也有公司選擇以投資方式切入這一領域。阿里投資了十薈團,而騰訊投資興盛優選。11月30日,十薈團宣布完成1.96億美元(約合12.9億元人民幣)的C3輪融資。

11月30日在美團第三季度財報的電話會議上,美團創始人王興在被問及社區團購相關問題時表示:「美團在7月初開始這個業務。我們也很難相信,僅僅一個季度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玩家進入這個市場。」

同日的京東高管早會上,創始人劉強東提出會親自下場帶隊,將帶領京東打好社區團購一仗。有媒體報導稱,京東正籌劃的社區團購項目為「京東優選」。

巨頭湧入,是為了社區團購巨大的市場。根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0上半年中國社區團購行業專題研究報告》,受疫情影響,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級別。

同時,社區團購這一業務有助於網際網路公司觸達下沉市場。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疫情給了社區團購發展的機會,同時加快了用戶的培育。它作為本地生活板塊的重要拼圖,佔據一、二線城市的同時,能夠更好地打通下沉市場。

「團長」爭奪戰

「一般用戶新習慣只需21天便可培養起來。武漢封城3個多月,這意味著武漢有無需培養的龐大用戶根基,搶奪社區團購的市場份額不去武漢去哪裡?」武漢七種美味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食享會從2016年開始涉足社區團購業務,公司總經理黃志華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疫情前,該平臺僅覆蓋武漢60個小區,疫情發生後,這一數據在高峰時曾達到6000個。不過,近期受網際網路巨頭入局影響,這一數據又減少至3000多個。

「網際網路人口紅利逐漸消退,線上流量見頂,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希望回歸線下維持用戶增長,線下入口就繞不開社區。」黃志華說,而團長在社區團購中是連接平臺與顧客之間的樞紐,可以說「得社區者得線下,得團長者得社區」。

激烈的社區團購團長爭奪戰,徐文娟有著親身體驗。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餓了麼、美團、拼多多甚至滴滴的地推工作人員最近都來家裡找她開團,各種團購平臺的邀請電話更是接到手軟。

「一些新開的團購平臺主要通過優惠較大的秒殺和特價菜來引流。」徐文娟貨比三家,最終新開了美團優選的團購,一方面是商品補貼力度就非常大,超市裡賣8元一斤的醜橘,它賣3元一斤;另外「給團長的佣金也高,最高分成比例可以達到25%」。

像徐文娟這樣被新平臺吸引開團的團長不在少數。為了穩住優質團長,社區團購老玩家們也紛紛推出一系列對策。比如食享會就對銷售額達到10萬元以上的團長給予7500元的獎勵,還與優秀團長合夥開設線下門店,同時差異化安排引流商品,吸引團長保持開團熱度。

儘管想方設法保地盤,但擅長高打高舉爭奪流量市場的網際網路巨頭們,還是實實在在地瓜分了社區團購老玩家的一部分市場份額。

黃志華透露,食享會原計劃開設10000家線下門店的目標,現在已壓縮到只開1000家;原先的全國布點也收縮成深耕江蘇、浙江、江西和湖北四個省級市場;預計今年的GMV(成交總額)約為35億~40億元,「若沒有網際網路巨頭們的入局瓜分,這一數字可擴大4~5倍」。

不過一位長期觀察社區團購的業內人士認為,網際網路巨頭如果僅僅通過打價格戰來引流是很難長久的,社區電商要走得長遠,還需要消費者、供應商、門店、物流四輪驅動,「合理的價格、穩定的品質、優質的服務才能做得更久」。

然而,社區團購是十分重視線下體驗的行業,對於網際網路巨頭而言也是一種挑戰。

一位社區團購從業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社區團購線下工作十分繁重,包括供應鏈搭建、物流配送、招募團長、售後等多個環節。例如在搭建供應鏈時,需要尋找源頭供應商,這是社區團購平臺在價格和庫存問題上的關鍵一環。

「源頭供應商是關鍵。」該從業人員表示,「如果源頭供應商能直接對接基地,不僅能把控商品品質,還擁有定價權。即使(社區團購)平臺無法消化這麼多庫存,源頭供應商還有其他渠道例如餐廳、二級批發商可以消化這些庫存。」

但他表示,直接與源頭供應商建立合作並非易事,「線下產業的水很深」。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 月收入輕鬆過萬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得社區者得線下,得團長者得社區。」「最近有十幾個平臺在遊說我給他們當『團長』。」「像洪山區的錦繡龍城、武昌區的百瑞景這些年輕居民為主的小區,單個團長的日訂單量可保持在150~200單的水平,按每單10%的佣金分成計算,團長月收入可輕鬆過萬」。巨頭挺進社區社區團購市場異軍突起,吸引巨頭入局。去年,蘇寧率先推出了社區團購業務「蘇小團」。今年則有大批巨頭同時進入。
  • 社區團購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 月收入輕鬆過萬
    (原標題: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
  • 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
    「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與電商平臺相比,社區團購的運營模式更輕、更接近用戶需求,成本低而效率高。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扎堆開展生鮮社區團購業務。社區團購是指一定數量的消費者通過社區或社會中的一些提供團購服務的組織機構,以低折扣購買同一種商品。
  • 【點石成金】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
    ——愛因斯坦今日熱點:「社區團購突然火爆:十幾個平臺搶一團長,月收入輕鬆過萬」。與電商平臺相比,社區團購的運營模式更輕、更接近用戶需求,成本低而效率高。越來越多網際網路巨頭正在扎堆開展生鮮社區團購業務。社區團購是指一定數量的消費者通過社區或社會中的一些提供團購服務的組織機構,以低折扣購買同一種商品。需求創造市場,也創造了新型市場經營模式。
  • 月入過萬很輕鬆?寶媽身兼7社區團購平臺團長 利潤僅三千多
    原標題:月入過萬很輕鬆?寶媽身兼7社區團購平臺團長,利潤僅三千多   「現在這塊蛋糕已經很多人在分,貨源其實也就那些,至於平臺要怎麼搶客,我認為要先搞定團長。
  • 社區團購平臺做團長真能月入過萬?
    劉怡是廣州大學城內一家花店的店長,同時也是興盛優選、多多買菜、美團優選、橙心優選等社區團購電商平臺的團長,這是她最近經常對店裡顧客們重複的一句話,「現在是各大平臺的補貼紅利期。」社區團購徹底火了!網際網路「大廠」3倍薪資挖人、團長日薪500的消息不脛而走,一篇《我在小區做團購,月入過萬》的帖子也廣為流傳。做社區團購團長到底賺不賺錢?
  • 社區團購平臺團長月入過萬?記者親身體驗「真相」了
    原標題:社區團購平臺團長月入過萬?記者親身體驗「真相」了   「羊毛多,趕緊薅!」
  • 被社區團購壓垮的團長:九成團長搶一成佣金,大多數人淪為陪跑
    團長們的身份各異,有社區小賣部老闆、餐館老闆、寶媽、創業者種種。各大媒體的報導中反覆強調,團長是一門多好的生意:無需門檻,收入過萬。關於這場風口之戰,或許將成為中國商業史上最艱難漫長的一戰。如果你想了解得足夠多,那麼你需要離得足夠近。
  • 小區賣菜「百團大戰」 十幾個平臺搶一個團長
    來源:第一財經作者: 周芳 陸涵之「最近有十幾個平臺在遊說我給他們當『團長』。」 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徐文娟是社區團購平臺食享會的團長,手握近200人的客戶資源,高峰時期的一次下單量相當於搬空一個中等規模的超市。
  • 濟南社區團購大火:上百家平臺搶市場,一座樓10個「團長」
    也就是從去年年底開始,小區裡的社區團購一下多了起來,到了最近這段時間,好像社區團購已經無處不在。「我說了,你可能不信,我知道的我們小區就滴滴、拼多多、美團等平臺都入駐了,小區裡社區團長也有幾十個,最誇張的是一個樓上竟然有快10個團長,業主開玩笑說『都能按照樓層區分進行團購了』。」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瘋狂的「團長製造機」
    張良所在的大型社區團購平臺成立於2017年,曾是這一賽道上最大的獨角獸,手握騰訊、今日資本等大公司融資,估值一度達40億美金,如今卻因巨頭入局,自感危機四伏。最直觀的連鎖反應就是,BD的團長拉新數量遠超以往。光是張良所在的福建片區,僅11月30日至12月6日一周裡,就有1800多個人通過線下面籤培訓和考試,成為新團長。
  • 社區團購,大部分團長沒有掙到錢
    但這背後更多的是自己不做,便會被其他店搶生意的焦慮感,驅使這些小區實體店店長,成為社區團購的中流砥柱。 「我們小區附近,有十來個站點,連理髮店都成了團購站點。」一家長沙嶽麓區的雜貨店老闆老劉(化名)說。抱著大家都做,自己也必須做的念頭,老劉在今年10月加入興盛優選,又接連成為美團優選、橙心優選三家團購平臺的團長。
  • 風口上的社區團購 誰的團長誰的團?
    「就像打遊擊,打完一槍換個地方。」「每個資本巨頭都想吃下這塊大蛋糕,搶人、搶地盤,怎麼快速出圈怎麼來!」據張良介紹,如今,長沙、武漢等二三線城市戰局已定。各大巨頭轉而將社區團購的戰火燒向佔地更廣、用戶基數更大的縣城和鄉村。
  • 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 收入如何?
    但另一方面,不管是武漢、長沙,還是成都、濟南,很多果蔬商超老闆卻紛紛抱怨,認為社區團購搶了他們的生意,弔詭的是,這些受到衝擊的店老闆們有不少人也不得不加入到社區團購的陣營01誰在做團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上團長道路,雖然他們背景各異。濟南歷城某小區的張琳是一位寶媽,在家全職帶孩子,後來她接觸到社區團購,並逐漸成為團長。
  • 揭秘社區團購的「團長」們:誰來做,怎麼做,收入如何?
    但另一方面,不管是武漢、長沙,還是成都、濟南,很多果蔬商超老闆卻紛紛抱怨,認為社區團購搶了他們的生意,弔詭的是,這些受到衝擊的店老闆們有不少人也不得不加入到社區團購的陣營01誰在做團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上團長道路,雖然他們背景各異。濟南歷城某小區的張琳是一位寶媽,在家全職帶孩子,後來她接觸到社區團購,並逐漸成為團長。
  • 社區團購再次出現:這個「搶」菜農生意的行業,有人靠它月入過萬
    而且最近總是有「做社區團購月入過萬」,「團長日賺上千」等新聞吸引我們的眼球,社區團購的火熱讓農民和身邊大大小小的超市都受到很大影響。剛剛提到過,社區團購不是最近才有的,在2018年的時候就流行過,但也只是曇花一現。
  • 一座樓上10個「團長」!濟南社區團購大火,上百家平臺爭搶
    也就是從去年年底開始,小區裡的社區團購一下多了起來,到了最近這段時間,好像社區團購已經無處不在。「我說了,你可能不信,我知道的我們小區就滴滴、拼多多、美團等平臺都入駐了,小區裡社區團長也有幾十個,最誇張的是一個樓上竟然有快10個團長,業主開玩笑說『都能按照樓層區分進行團購了』。」
  • 社區團購浪潮裡的「團長」們
    做完這些,她才開始起床、做家務,以及等著社區團購平臺的送貨車陸續到來。同在武昌區的李新(化名)經營一家散裝白酒酒坊,早上8點前後,他開門營業,一邊守著酒坊,一邊對接社區團購業務。 社區團購的舞臺上活躍著很多馬大姐和李新這樣的個體戶,兼職做團長讓他們有了一份可以增加收入的副業。除此之外,社區團購還催生了很多全職團長。
  • 社區團購團長、視頻 UP 主…… 復盤今年五個火爆職業
    今年這五個火爆職業,你願意考慮下不?|2020 復盤 19 世紀末,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在英倫三島鋪開。在萊斯特,織布工內德·盧德認為織布機搶了自己的工作,憤怒地砸毀了象徵著先進生產工具的織布機,盧德主義者因此成名。200 多年之後的現在,人們早已經了解了科技的能力,學會「順勢而為」。
  • 社區團購團長每月賺幾千!但憂心平臺割韭菜 「自己就是那把韭菜」
    團長收入來自於用戶下單的提成,一般低於10%,在平臺的拉新廣告中,「團長月入3000不是夢」的標語,讓不少想發展副業的小店老闆躍躍欲試。近日,澎湃新聞記者深入與幾位來自上海和武漢的社區團購團長聊了聊,他們兼職團長的同時,還運營著小超市,洗衣店甚至麻將館。有些團長早在一兩年前就開始接觸社區團購,但生意有所起色已是今年疫情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