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有一個聰明的大腦是每個家長的心願,因此從孩子幼時開始,家長就開始各種智力開發和培養,有的還把孩子特意送到智力開發機構,就是希望他們能從小就贏在起跑線。
可大家好像忽視了一個問題,家庭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環境,無論給孩子怎樣的教育,最重要的成長空間是在家庭中。
1. 廚房
我家孩子很喜歡在廚房呆著,從很小的時候就是這樣,喜歡看大人做飯,喜歡模仿我們切菜的動作,並總願意拿著自己的廚房玩具一板一眼地學著做飯的動作。最初擔心孩子在廚房會碰到油煙不安全,每次做飯就把他趕到客廳。可孩子還是願意在廚房門口呆著看。後來我逐漸發現一些規律,孩子的觀察力好像比較不錯,他在廚房每一次的觀察,都轉換成他腦海中的記憶,自己也會拿著他的廚房玩具有模有樣的「做飯」。
而且每次我要做飯之前,孩子都會很主動的幫我摘菜,雖然動作還不夠熟練,但是他的意識和主動性確實不錯。看到孩子在廚房還能有這樣的表現,慢慢我就開始鼓勵孩子進廚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自己也更喜歡這個動手的過程。
經常讓孩子去廚房,可以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提高他們的觀察意識
孩子一邊看著父母做飯,一邊模仿大人的動作,這一過程就是在鍛鍊他們的觀察和模仿能力,同時提高大腦記憶能力,能把看到的過程轉換成自己腦海中的行為意識,這就是提高孩子智商很好的辦法。另外在觀察之餘,他們也提高了手眼的協調能力,能一邊思考,一邊動手,更是開發了孩子的大腦思維,讓思維變得立體和具體。
經常讓孩子去廚房,孩子會變得勤勞不懶惰
在大人做飯摘菜期間,鼓勵孩子參與進來,幹一點他們能力範圍的家務,像是摘菜,準備碗筷等,不僅能拉近親子關係,更能讓孩子變得勤勞,有主動意識,在家務上勤勞不懶惰的孩子,他們在其他方面也會繼承這樣的優點,學習上更主動,更勤勉,這對於學習成績的提高,自主思考的意識同樣是有很大的幫助。
2. 衛生間
讓孩子在衛生間多接觸洗衣服擦地的家務,會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也會提高手腳眼的協調感。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讓他跟著大人一起學洗衣服,給他一個小盆,讓他學著自己洗小襪子,小毛巾。孩子體驗著媽媽做家務的辛苦,會激發孩子心底為別人考慮的品質,長大了會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會讓事情處理得更全面,更完善。而且孩子在洗的過程中,也是對自己手眼協調能力的鍛鍊,從而能讓頭腦更靈活。
3. 臥室
鼓勵孩子整理自己房間,疊衣服和被子,可以鍛鍊他們生活的秩序感,也能讓孩子變成一個做事井井有條,注重條理和秩序的人。研究證明,一個生活上能有秩序,注重環境整齊的人,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註定是一個智商更高的人。因為他們會要求自己做事完美,有始有終,而這也是他們高智商的表現。只有生活上有序,對自己有要求,才能在思維上有更大的提升和拓展。
1. 鼓勵孩子參與到生活中。鼓勵孩子去動手參與,可以去廚房摘菜,端碗,也可以讓他們自己去衛生間洗小衣服,在每一次的動手中,都是對大腦思維的開發和鍛鍊,也是對他們手腳能力的培養。可以在孩子每完成一次家務時,給一個小紅花作為獎勵,這也能激發孩子參與的熱情,變得更主動。
2. 家長要放手。不要擔心孩子太小而不捨得,只有你們敢於放手,讓孩子獨立去做,去觀察,才能發現孩子無盡的可能。孩子永遠比我們想像的強大,只要給他們充分的發展空間,孩子的思考力和觀察力會提高得很快。
想培養一個做事有秩序,懂得為別人思考,並能嚴格要求自己的孩子,那就讓他們從平時小事做起吧,你會收穫一個智商情商都在線的天使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