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5號從月球取土返回,月球土到地球後會不會有很大的輻射?

2020-12-12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嫦娥5號探測器的上升器,已經於2020年12月3日晚間,攜帶著2公斤的月球土樣品從月面起飛,隨後與停留在月球上空環月軌道上的軌道器進行對接,然後將月壤樣品轉移到返回器中,等待時機踏上返回地球的徵程。大家知道,月球上面基本沒有大氣,來自宇宙空間和太陽的輻射,可以在幾乎沒有任何幹擾的情況下直射月球表面,那麼,這些被帶回來的月巖樣本,是不是會有很大的輻射呢?

如果從輻射的定義來看,它指的是由一個場源所發出的電磁波,其中所攜帶的能量一部分脫離了場源向著遠處傳播而不在返回的現象,這種能量的傳播是以電磁波或者粒子的方式進行的。由於宇宙間的所有物體,包括我們地球上的一切物體,其溫度都高於絕對溫度,理論上都會向外界以電磁波或者粒子的形式傳輸能量,所以,只要是物體,都會存在輻射,這是對輻射的廣義理解,不單單是放射性物質存在輻射,手機、太陽光、茶杯都存在輻射,當然月球上的土壤也不例外。

我們根據輻射場源的差異,可以將輻射劃分為幾種常見的類型,比如電離輻射、非電離輻射。其中非電離輻射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既有來自自然界的可見光、紫外線、雷電等,又有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電器、手機、電氣化設備、飛機火車、高壓線、廣播等等。這些輻射的強度往往都很低,對人體來說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都處在安全的範圍之內,對身體健康不會產生影響。

輻射的另外一種類型就是電離輻射,它是一種可以直接或者間接使物體發生電離的輻射形式,根據粒子帶電與否,又可以將電離輻射細分為帶電粒子輻射和不帶電粒子輻射,比如α、β粒子輻射就是帶電粒子輻射,中子、X和γ射線為不帶電粒子輻射。電離輻射過程中,由於場源的物質表現出放射性,在衰變的過程中釋放出不同程度的能量,因此對人體將會產生一定程度的損害。

但是,上述電離輻射中,除中子輻射外,其餘射線都只是在放射性物質衰變過程中釋放出相能量,對於接受物體來說,吸收這些能量後會提高自身組成分子的內能,並不會使物體的實質發生什麼改變,更不會表現出放射性。此外,中子輻射主要發生在核裂變過程中,多數都是在人力的影響和控制之下進行的,中子輻射不會電離原子,但可以和不同元素的原子核進行撞擊,從而產生「中子激發」現象,最後形成一種新的不穩定同位素,這種生成的物質則具有放射性。而從宇宙空間的輻射,以及太陽內部的核聚變來看,是幾乎不產生中子的,即使有的在極端情況下產生了,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衰變為質子,結合形成其它物質了。

所以,如果從電離輻射即引發物質的放射性角度來看,月巖樣本是不會因為宇宙空間和太陽輻射等外界的影響,而從非放射性變化為放射性。那麼,僅剩下的一種可能,就是月巖樣本本身就含有放射性物質。

嫦娥5號降落的地點,處於月球正面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附近的月海,與美國和前蘇聯之前登陸探測器採集月壤的地點完全不同,這裡對於人類來說還是一個全新的區域。從此次的地質歷史來看,該區域在25億前還曾經有火山噴發,而其它區域在35億年前基本上都停止地質活動了,這表明該區域由火山噴發形成的冷卻熔巖相對年輕,主要巖石類型為玄武巖,其中鈾、釷、鉀等放射性同位素的含量較高,另外還有很大的機率含有氦3這種核聚變反應堆的重要材料,上述這些物質都具有一定的放射性,估且認為是一種狹義的輻射吧。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採回的月球巖石樣本中肯定會含有放射性物質,因為含量只有那麼一丁點,所以不會產生太大的輻射強度。

而且,為了避免採回的月球巖石樣本,受到地球環境的各種幹擾和影響,會進行嚴格的封閉保存措施,所以也不用擔心它的放射性問題。科學家們關心的,也不會是它的放射性,而是通過對土壤結構特徵、化學組成、同位素年齡測定等,來深入了解月球的地質演化歷史和主要進程,以及太陽活動和太陽輻射對月球表面的影響等情況,別看只是一小堆「土」,它裡面所蘊含的信息還真不少,待嫦娥5號平安著陸以後,更多的驚喜會很快陸續呈現在大家的面前。

相關焦點

  • 月球上的土,為什麼這麼珍貴?
    嫦娥一號實現了環繞月球探測,嫦娥二、三、四號實現了月面軟著陸、月面就位探測和巡視探測,而這次的嫦娥五號,則要實現無人採樣返回。說的簡單點,就是去月球挖點土帶回來。要是比作外賣,就好比是中國下了個單,內容就是月球上的土,然後嫦娥五號就像快遞員,接了單去月球挖土再帶回來。雖然說起來很簡單,但是要真正實現,卻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系統工程。
  •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看完只想說太不容易了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看完只想說太不容易了時間:2020-12-02 09: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看完只想說太不容易了 由於月面無大氣環境,所以探測器可以非常接近月面,但很少會低於15千米,幾乎就是是登月專用軌道,到近月點時候著陸器上的主火箭發動機點火
  • 嫦娥5號在月球取土,有清華人的貢獻嗎?哪些學校貢獻比較大?
    11月24日,長徵五號火箭帶著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到今天,嫦娥5號已經在月球順利著陸。按照計劃,嫦娥五號開始了取土工作。這是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取土的國家。前面兩個國家是美國和蘇聯。美國在月球上取了很多土,還送給中國1g,蘇聯一共才取了330g。這次按計劃,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取2kg的土。這是劃時代的偉大項目,全國人民都是歡欣鼓舞。不過,每次到這個時候,總有人會拿出一張名單,所謂的「大國工匠」,然後把清華、北大罵上一通。在這張名單裡,最多的是西工大校友,有12人,西電校友和中科大校友分別有5位。
  • 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時政熱點>正文嫦娥五號成功落月 嫦娥五號自述如何月球取土 2020-12-02 10:54 來源:新華網 作者:
  • 月球取土,地質科技來幫忙
    這是嫦娥五號首次月球「挖土」並「打包」帶回地球,它的一系列操作中也有行星地質學家的智慧與汗水—— 此次嫦娥五號邁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的關鍵一步,實現月面自動採樣並成功返回,是我國探月工程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圖片來源:CCTV截屏)文/張淼12月17日凌晨,歷經19多天的太空工作,嫦娥五號攜帶來自風暴洋呂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
  • 嫦娥五號回來了!不僅去月球挖了「土」,還帶回了「玉兔」
    從11月24日成功發射到12月17日返回地球,嫦娥五號這趟「月球之旅」共經歷了23天,至此,它圓滿完成了首次從月球「挖土」的任務,可謂功不可沒!當搜尋隊找到返回器時,第一時間給它全身貼滿暖寶寶(密集恐懼症者慎看),生怕它凍著(內蒙古四子王旗當地溫度低至-26℃)!
  • 今晨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根據嫦娥五號設定的科學目標,科學家後續將對月球樣品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
  • 今晨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圖片來源:CCTV截屏) 文/張淼 12月17日凌晨,歷經10多天的太空工作,嫦娥五號攜帶來自風暴洋呂姆克山的2千克月壤返回地面。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
  • 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4斤「土」,裡面有什麼寶?
    凌晨1時33分,嫦娥五號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約為11.2千米/秒)高速進入地球大氣層,實施初次氣動減速。凌晨1時59分,茫茫草原上的一顆流星劃破天際,攜帶月球樣品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如同以百米衝刺的姿態迫不及待地,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 嫦娥五號若「取土」歸來,會帶來哪些影響?有何意義
    隨著我國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在11月24日於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正式啟動首次「採集月球樣品任務」,此次嫦娥五號預定的目標是要帶回2公斤左右的月壤。這就是大家所謂的「摘月」和「取土」行動。據最新消息,發射當日完成第一次軌道修正,25日完成第二次軌道修正,即將進行第三次軌道修正。
  • 月球「土」特產已籤收!習近平發來賀電
    「說到月球的特別之處,最容易讓大家想到的就是月球的特殊環境:月球表面幾乎是真空的,還有無處不在的月塵顆粒,大小都有,最小的只有幾個微米,比PM 2.5還要細微。」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在公開演講中表示。與地球上風化剝蝕作用形成的土壤不同,月壤是覆蓋在月球表面的厚層巖屑和玻璃質物質,直徑多小於1釐米。
  • 「嫦娥」到月球上只是挖把土?其實是為上去挖窯洞建基地做準備
    所謂的國際月球科研站,就是人們常說的月球基地,它一旦建成必然為人類進一步了解月球,勘測月球,勘探月球資源,開發月球資源,乃至建立月球工廠,月球農場和月球城市奠定重要的基礎。那麼,月球科研站會長成什麼樣子呢?他會不會像是諸多科幻小說中所表現的那樣,有一大片閃閃發光的科幻建築組成,有著金屬質感的牆壁和透明的穹頂?
  • 月球輻射有多可怕?嫦娥4號發現超地球兩百倍,為何登月不受影響
    月球因為磁場幾乎消失,且引力較小,並沒有留下自己的大氣層,造成由於月球表面真空,除了因隕石擊起的月塵,基本和外太空無異。這樣的環境,造成月球表面的輻射場與行星際空間的輻射場相似。雖然美蘇上個世紀就開始了無人和有人的登月探測,但月球表面的輻射水平調查的最清楚的卻是我國的嫦娥四號。
  • 超地球200倍!嫦娥四號探測到月球輻射,人類還能常駐月球嗎?
    儘管如此,月球的自然環境並不符合人類的要求,首先它的表面既沒有流淌著的液態水,也沒有合適的溫度,而造成這一切環境條件形成的因素是月球缺乏大氣層。由於缺少大氣層,月球的表面常年遭受太空輻射的侵害。前段時間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探測到了月球表面輻射值數據,並將數據傳回地球。
  • 嫦娥5號飛到哪裡了?2公斤樣品算地球重量還是月球重量?
    減速後的嫦娥5號已經被月球引力成功捕獲,因此目前仍然沒有分離的嫦娥5號已經成為月球的衛星。嫦娥5號的軌道十分精準,這進行了2次輕微的軌道修正就進入月球環繞軌道,表現出了極高的精確度。嫦娥5號的發射剛剛過去幾天,就已經到達了月球,根本原因是發射她的胖五推力強大,起飛後就不斷加速,達到10.5公裡每秒以上的地月轉移速度,遠地點已經在36萬公裡以上,直接越過了地月引力的平衡點。
  • 嫦娥5號只帶回來1731克月球樣品,那麼阿波羅號怎麼載人返回的?
    這一個月來,有關嫦娥5號探月採土的消息,一直都受到世人的廣泛和熱切關注。從11月24日探測器發射以來,嫦娥5號探測器先後順利實現地月轉移、軟著陸、鑽探取土、月面起飛、交會對接、樣本轉移、月地轉移、平穩著陸等各個關鍵環節,最終在23天之後,於12月17日凌晨平安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降落著陸,宣告著我國此次探月工程取得了實質性重大勝利。
  • 為了月球這抔土-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說到月球的特別之處,最容易讓大家想到的就是月球的特殊環境:月球表面幾乎是真空的,還有無處不在的月塵顆粒,最小的只有幾個微米,比PM2.5還要細微。」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在一次演講中表示。 與地球上的土壤不同,月壤是覆蓋在月球表面的厚層巖屑和玻璃質物質,直徑多小於1釐米。直徑在1釐米以上的月巖,和地球上的火山巖類似,但也存在很大不同。
  • 科普|月球上挖回來的「土」可以種菜嗎?
    嫦娥五號完成修正,準備返回地球12月12日至16日,嫦娥五號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在完成2次月地轉移入射、3次軌道修正後,返回器於12月17日與軌道器分離並重返地球。嫦娥五號帶著月壤順利返回地球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帶著月壤順利返回地球,中國首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相信有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要去月球上挖土?挖土怎麼選址?中國可能會跟哪些國家分享?就今天,滿足你所有的好奇心!
  • 落月了將取土!武漢教授天團:我們幫嫦娥這樣挖……
    「別看它們也是土,但來歷可不一般。」他對即將到來的嫦娥五號月面取土作業充滿自信。今年57歲的肖龍教授是嫦娥五號鑽取子系統飛控專家組成員,參與了嫦娥五號取土作業的兩項關鍵任務——模擬月壤和採樣點地質地貌地圖繪製。肖龍教授見證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現場發射;在嫦娥五號的發射現場,火箭升空的一刻,他流下了熱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