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m教學內容是什麼,很多專業領域的工程人員都不一定能完全有條不紊的說出來,stem教學方式有很多種,不拘泥形式主義,不受點點空間約束,只為孩子們有一個健康充實的未來而提供任其自由發展的平臺。
在形式上,STEM是知識、方法、技能、能力、態度等多元素的綜合。沒有科學知識為基礎就不會有技術的創新。技術的創新沒有態度和情感的引導,缺少創新的動力和創新的價值。所以,STEM素養既不單指知識,也不單指創新能力,而是知識、技能、能力、情感等因素的綜合。當然,每個因素又是多種因素的綜合,如科學技術知識涉及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球、信息等,技能包括學習與創新技能、媒介數字素養技能、職業和生活技能。能力包括思考與問題解決能力、探索學習能力、科技實踐能力、創意革新能力。
STEM課程在於綜合運用各門學科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這是它的優勢,但劣勢在於各門學科都用到,但卻無法獲得系統的學科知識。如果沒有分科課程保證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僅靠STEM課程不可能有效地掌握系統的知識。如果沒有系統學科知識,也談不上綜合運用知識進行科技創新和解決實踐問題。所以,筆者主張STEM課程成為分科課程的後設綜合課程,分科課程是學習STEM的基礎,STEM是對分科課程知識的綜合運用和深化發展。學生對分科知識掌握得越系統,解決實踐問題時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就越強。所以,STEM的綜合是建立在學科基礎上以及學科與社會、學科與個人之間的聯繫上。
1.相信學生。給學生設定較高的期望,鼓勵他們接受挑戰,並相信他們會成功。大多數學生的表現都會達到預期水平,所以要相信他們會對接受的挑戰做出明智的選擇,拿出創造性解決方案,完成複雜任務。
2.把學習過程的控制權交給學生。教師從旁指導,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尋求解決方案,激發學生主人翁精神,幫助他們成為自給自足的學習者。
3.培養好奇心。教師用具有差異的事件來激發學生興趣,把他們吸引到問題中來。學生學習提出開放性問題的方式方法,深入淺出得感受其魅力,運用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
4.提供手把手的體驗式學習。在反思和實踐中學習是有說服力的。當學生的想像力被激發時,教師可以給他們機會去實際調查一個問題的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並提供學生團隊可以探索和操作的材料。
5.增加學生之間的合作。適應團隊合作。教師積極教授團隊合作技巧,與學生一起提高他們的團隊行為意識和在課堂上的互動方式。
綜上所述,STEM的學習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從驗證到創新的突破。創新型STEM教育就是要綜合運用知識,完成一個創新物品的設計,其進一步的發展就是創客教育。在對STEM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上,創客教育和STEM是相同的,只不過STEM教育面向中小學生,更強調STEM素養的養成,為成為創客奠定基礎。創客教育強調創造新的產品。與創客教育相比,STEM還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指導,尤其是驗證型STEM,教師的指導應該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