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嫁給了外籍博士生導師,但年齡卻相差25歲!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人公她叫田曉菲,從小飽讀詩書,在書香門第的成長下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學習成績優異13歲就被北大破格錄取,《十三歲的際遇》也更加展現了她天賦異稟的文學才華,她在受人矚目的光環下一路成長,成為其他人心中的一座仰望的高峰。
在北大畢業後,她選擇了前往哈佛大學進行深造攻讀博士學位,而她也在這種不一般的際遇下找到了自己所深愛的人,她的博士生導師宇文所安教授。
作為一名旁觀者我們驚嘆她的選擇,因為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田曉菲應找到一個情投意合的有為青年,而她卻選擇了與自己年齡相差25歲的導師。老師與學生畢竟有輩分之別,又怎能相愛呢?但她卻不顧一切流言蜚語,遵從自己內心的想法,別人認為不可能發生的事在她的眼裡或許是理所當然。
有人在得知她嫁給自己導師的消息後便對她開始進行了抨擊,給她貼上了忘恩負義的標籤認為她應該回到祖國,為祖國效力,而不是遠嫁國外。
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思維習慣和價值判斷,我們沒有必要去太多的斥責別人對自己人生的規劃以及道德綁架。田曉菲博學多識在文學方面廣有建樹,她選擇與自己的導師結婚不是在金錢的驅使下,也不是在權勢的驅使下,而是她與自己的伴侶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互為知音,愛自己所愛,在文學的薰陶下兩人的感情悄然無息的發展,看似不現實的愛情背後卻有著強大的根基,她又有何錯之有呢?
人與人之間各有不同,不僅僅局限於形貌體態還有自己的內心,我們無權幹涉他人的選擇,對他們進行道德綁架,何必強求別人去聽從自己的想法。
愛情之間也沒有國界,田曉菲有權利去找到自己相愛的人,就算遠嫁國外能與自己喜歡的人相愛又有何妨呢?我希望我們能夠默默的祝她幸福,這時我的腦海中也浮現出她曾在央視節目中解讀蘇軾的詩篇: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還記否,路上人困蹇驢嘶。
她對未來的憧憬的希望都寄寓在這幾句詩裡,縱使歲月轉瞬即逝她也依舊在砥礪前行,外人的不解和疑惑並不能干擾她的選擇。在國內還有很多人對她遠嫁國外感到質疑,因為中國也需要優秀的人才來促進文學的發展,但是事已經成為定局,希望她能夠有一天回到中國任職,教授更多的人才。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