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運的,田曉菲出生在了對她來說最好的時代,讓她的才華得以施展,不被埋沒。
一方面,八十、九十年代,當時我國對文學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尊重,田曉菲從小就展現了非常優秀的文學才華,她寫的詩歌不僅經常獲獎,還被集結出版,成為勵志少女。另一方面,當時中國很多高等學府陸續開展少年班,進入少年班的無不是天資聰慧,才學過人的少年天才,他們早早就展現出了與同齡人比超常的智力水平。國家為了不讓這些人才被埋沒,通過一些特殊的方式培養他們,將來好回饋社會。就這樣,田曉菲幸運但又是情理之中被北大破格錄取。當年只有13歲的她,成為名副其實的天才少女。
在北大學習4年後,1989年田曉菲畢業於北京大學東亞系,此時她選擇了赴美留學。
此後,田曉菲獲得了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英國文學碩士學位、獲得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27歲成為哈佛大學歷史上最年輕博士......06年,年僅35歲的她成為哈佛大學教授,一直在哈佛大學任教至今,生活和工作的全部重心都在了美國。
期間,田曉菲不僅加入了美國國籍,在她28歲的時候還嫁給了比自己大25歲的美國人,也就是她在美國的導師,1946年出生的史蒂芬·歐文。至此,田曉菲在赴美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田曉菲並非對自己的國家沒有愛,曾經在她大三的時候,僅僅16歲的田曉菲碰巧母校年華誕,特意寫下了後來非常出名的《十三歲的際遇》,字裡行間表達了對母校的感恩和眷戀:
不難想像,當年的田曉菲是充滿爭議的,曾經的勵志偶像和天才少女,一時間在她身上充滿了各種非議和爭論。一邊是在國家辛苦栽培了她之後,她卻轉身投奔了美國,罵她忘本的有之,罵她不懂得飲水思源的有之,罵她背叛的有之,甚至很多人罵她崇洋媚外。
另外,大家對這對老少配也不是很看好,雖然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漢語漢詩漢文學,但當年史蒂芬·歐文社會地位不低,除了博士生導師的身份外,還是哈佛一個學院院長,所以很多人認為這段老少配的婚姻也不是那麼的純粹。
田曉菲無疑是有才華的,這點我們從不懷疑,而且她文學造詣不低,實力和運氣都不錯。她身上的爭議和審判,不過是在個人選擇和國家選擇上,更傾向於誰?而人們口中的對錯,可能也不過是角度的不同,身份和經歷的不同。只是希望她不管如何選擇,依然沒有背離自己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