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天才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有的被拍成影片,有的被寫成文章,總之,以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傳播。這就給人們造成了一個假象: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智商也在進步,天才才會變得更多。其實,天才一直都很多,不是以前沒有天才,只是以前缺少發現天才的機會。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使得信息的獲取比以前更加容易,同時也帶給人們無限的焦慮。整天看著手機屏幕裡各式各樣的天才,抬頭一看自己,是羨慕、是嫉妒、是恨。我國的田曉菲就是一個這樣的天才人物,13歲被北大錄取,35歲就成為了名校哈佛大學的教授,這樣的成就是多少人想都不敢想的。
田曉菲
田曉菲,1971年出生於我國東北,父母的工作都和文字有關。田曉菲4歲時,父母因為工作原因,帶著她到了天津。由於父母的影響,田曉菲很早就開始接觸文學,7歲就在報紙上面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詩。隨後幾年,一共出版了5本詩集,完成了同齡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田曉菲初中就讀於天津13中學,據後來本人描述,她喜歡那裡的一切,即使過去多年,仍舊記得那裡的一點一滴。因為出版過很多詩歌,北大注意到了這個很有天賦的小姑娘,直接錄取了正在讀初中的田曉菲。就這樣,13歲的田曉菲從初中直接進入到北大,專業是英美文學。
北大
田曉菲16歲的時候,趕上了北大成立校園的90周年,她作為一名大三的學生,寫下了《十三歲的際遇》這首詩。這首詩中,田曉菲用優美的文字表現了自己對北大複雜的情感,後來這篇文章被收錄進了課本中,成為中學生必讀的文章,是田曉菲的代表作之一。31年前,田曉菲從北大畢業,沒有選擇留在國內,而是到美國繼續提升自己。
田曉菲
通過兩年的學習,田曉菲獲得了碩士學位。優秀的人固然要一直優秀下去,田曉菲繼續留在美國,到哈佛攻讀文學博士。博士學位的獲取是艱難且漫長的,田曉菲在此期間碰見了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侶,就是自己的老師。但由於學業,二人始終保持嚴格的師生關係。
22年前,田曉菲博士畢業,開始工作。剛開始在科爾蓋特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兩所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職位,20年前,受邀到哈佛擔任講師,開啟了在哈佛的教學之路。14年前,田曉菲榮升為哈佛正式教授,當時她才35歲,令不少人刮目相看。
田曉菲
宇文所安,是美國的一位有名的漢學學家,在哈佛教書,是唐詩研究領域的一名專家,出版過多本研究著作。宇文所安曾是田曉菲在哈佛讀博士時的老師。
宇文所安
田曉菲畢業後,宇文所安立刻行動,為自己的愛情奮鬥。一日,宇文所安約田曉菲到山上遊玩,在回家路上向她求婚。田曉菲雖然很感動,但還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畢竟二人年齡相差25歲,國家地域有很大區別。隨後宇文所安發揮特長,用詩歌深深打動了她,最後田曉菲接受了這次求婚。
田曉菲和宇文所安
21年前二人舉辦了浪漫的婚禮,當時田曉菲28歲,而宇文所安已經53歲。婚後二人互相幫助對方在文學領域進一步發展,幸福地生活著。二人相差25歲的跨國戀,因為兩個人的志同道合,顯得更加珍貴,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