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組學+iTRAQ蛋白質組學揭示乾旱條件下木薯的轉錄後調控機理

2021-02-17 omics communication

請點擊上方↑【omics communication】關注我們!我們第一時間了解組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今天為大家分享一篇由中國植物基因研究中心課題組在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發表的題為「Extensive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Revealed by Transcriptomic and Proteomic Integrative Analysis in Cassava under Drought 」的研究成果。通過轉錄組測序技術和iTRAQ標記定量蛋白質組學聯合研究,在木薯葉片和根中分別鑑定出1242/715個差異表達基因(DEGs)和237/307個差異表達蛋白(DEPs)。本研究作為木薯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分析的首次研究,為乾旱脅迫下木薯的轉錄後調控提供了新的方向。

棕色箭頭和藍色箭頭分別代表上調和下調的DEGs/DEPs。

(A)葉片和根系之間的DEGs重疊;

(B)葉片和根系之間的DEPs重疊;

(C)葉片中的DEGs和DEPs重疊;

(D)根中的DEGs和DEPs重疊。

2.mRNA與蛋白質譜的相關性

轉錄組學iTRAQ蛋白質組學數據之間進行相關分析。在6152個定量蛋白中,有5763個被檢測到(FPKM>5)。相關分析顯示,在葉片和根中,所有定量蛋白的表達水平與其對應的mRNAs之間的相關係數較低。然而,在葉片和根系中,DEPs與相應的mRNAs之間的相關性高出約2倍(圖2),表明蛋白質和mRNA在乾旱脅迫中的變化具有一定的生物學相關性。

圖2 | 葉片(A)和根(B)中蛋白質和mRNAs表達的相關性

R1,所有定量蛋白及其對應的mRNAs的相關係數;

R2,DEPs及其對應的mRNAs的相關係數。

3.根中蛋白質組學和轉錄組學的聯合分析

轉錄組蛋白質組水平上,有25個上調基因和6個下調基因在根中的變化趨勢相同(圖2D)。這些上調基因在AA合成代謝、糖異生/乙醛酸循環和非生物脅迫中顯著富集。這些上調基因中有8個(32%)屬於HSPs。4個熱休克蛋白和2個ROS清除基因(APX2和GSTU19)在木薯葉片和根系中普遍上調,表明它們在木薯乾旱反應中的關鍵作用。共有4個AA代謝基因表達上調。此外,與乙醛酸循環(AAE7)、ABA刺激(GLP5)等相關的基因也上調。相反,這些下調的基因在纖維素合成(如CSLA09)和過氧化物酶代謝(如PRXR1)中顯著富集。

乾旱脅迫對葉片和根系的代表性途徑有顯著影響。

上下調節的DEGs/DEPs分別用紅色和藍色表示。

研究採用轉錄組測序iTRAQ蛋白質組學技術。在木薯葉片和根中分別鑑定出1242/715個差異表達基因(DEGs)和237/307個差異表達蛋白(DEPs)。DEGs和DEPs主要在mRNA和蛋白質水平上單獨調控,只有少數在乾旱條件下被普遍調控,說明它們主要參與轉錄後調控。隨後,分析了這些特異或共同調控的DEGs和DEPs的功能,並對熱休克蛋白、次生代謝生物合成和激素生物合成相關基因的轉錄後調控進行了分析。本研究作為木薯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分析的首次研究,為乾旱脅迫下木薯的轉錄後調控提供了新的方向。

DOI:10.1021/acs.jafc.9b00014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omics communication!關注組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相關焦點

  • 項目文章 | 轉錄組學+iTRAQ蛋白質組學揭示乾旱條件下木薯的轉錄後調控機理
    本研究作為木薯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分析的首次研究,為乾旱脅迫下木薯的轉錄後調控提供了新的方向。中文標題:乾旱條件下木薯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聯合分析揭示了廣泛的轉錄後調控機理研究對象:木薯葉片、根發表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影響因子:4.192
  • 轉錄調控與多組學貫穿圖形解析——調控網絡圖
    從最基礎的「5』~3』隨機性曲線」到比較複雜多組學貫穿圖形,每種圖形都含有其獨一無二的意義。因此了解這些圖形中包含的信息以及繪製方法,對於我們解析RNA-seq以及相關的貫穿組學數據顯得尤為重要。在「轉錄調控與多組學貫穿」圖形專題系列,我們將會選擇轉錄組以及多組學貫穿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圖形為素材,與您分享解析這些圖形的繪製方法。
  • 兩篇連發~轉錄組學+蛋白質組學對水生生物中納米塑料毒性機理研究
    前言 繼2020 年 8 月,華東師範大學趙雲龍教授為通訊作者,在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9.038) 發表了利用轉錄組測序(由歐易生物提供技術支持)
  • 表觀轉錄組學: 更好地了解RNA修飾
    對mRNA上化學修飾的研究已經導致了一個新興領域——表觀轉錄組學(epitranscriptomics)的誕生,該研究方向的目的是鑑定存在於轉錄組上的RNA修飾並且研究揭示它們在生物過程中的調控作用。右圖概述了本文中討論的表觀轉錄組學未來可能的研究重點和發展方向。表1  常見信使RNA修飾的生成、含量、分布及潛在生物學功能的研究表觀轉錄組學領域的研究已經揭示了RNA修飾的功能重要性,但還有許多問題仍待解答。
  • 植物所揭示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機制
    植物所揭示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機制 2017-03-15 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這一過程受到內外因素的共同調控,機制非常複雜。對果實成熟調控的有關機制開展研究,對於提高果實品質、優化貯藏保鮮技術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近年來,有關果實成熟的轉錄調控已有較多報導,鑑定到多個重要的轉錄因子,對它們的作用機制也進行了較多研究。然而,人們對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卻知之甚少。
  • iTRAQ —— 蛋白質組學研究的利器
    ),轉錄組學(transcriptomics),蛋白組學(Proteinomics)和代謝組學(Metabolomics)等。基因組學(genomics)告訴我們的只是一部分的信息。並且,目前我們對這部分信息的解讀和認知也還不夠全面和透徹。更何況基因的表達方式錯綜複雜,同樣的一個基因在不同條件、不同時期可能會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關於這些方面的問題,基因組學是無法回答的。所以,科學家們又進一步提出了後基因組計劃,蛋白質組(proteome)研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 蛋白質組學——iTRAQ技術簡述
    隨著高通量、高靈敏度、高解析度生物質譜技術的出現,蛋白質組學技術取得飛速發展,人們不再滿足於對一個細胞或組織的蛋白質進行定性研究,而是著眼於蛋白質量的研究,於是蛋白質組學概念就被提出,並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 蛋白質組學揭示乙醯轉移酶p300底物動態變化
    最近,歐洲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學術期刊Cell上發表體內乙醯化蛋白受醯基轉移酶p300動態調控的結果,結合化學遺傳學(CBP / p300催化功能抑制劑,bromodomain抑制劑)和經典遺傳學(基因敲除)的方法,利用SILAC定量蛋白質組學,揭示了受CBP/p300調控的乙醯化修飾位點的動態變化
  • 【NRM綜述】利用轉錄組學探究海洋原生生物的進化、生態和生理機制
    一項研究比較了在高磷和缺磷條件下青綠藻Micromonas pusilla 生長的轉錄組,發現在缺磷期間,參與磷的獲取、轉運和細胞重新分配的基因被上調。對青綠藻Ostreococcus tauri 的轉錄組學研究表明,在明暗循環中基因表達具有廣泛的節律變化,表明光周期對其具有強大的調控。
  • SWATH-MS定量蛋白質組學
    SWATH-MS定量蛋白質組學揭示了乳糖酸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的多靶點抗菌機制熱烈祝賀瀋陽農業大學康教授及其團隊研究成果榮登J. Agric. Food Chem.SWATH定量蛋白質組學作者利用SWATS-MS技術研究了LBA處理後MRSA細胞的蛋白質組學改變。共定量到1147種蛋白質,其中100為顯著差異蛋白 (|FC|≥1.2, P<0.05)(圖 2A)。圖2B顯示了差異表達蛋白(DEP)的層次聚類熱圖。
  • 轉錄組層面上研究蛋白質-RNA相互作用的技術及方法綜
    兩周前,小編給大家推薦了清華大學張強峰教授在QB期刊上發表的關於轉錄組層面上研究RNA-RNA相互作用的乾濕實驗方法的綜述文章後(點擊這裡進入該篇文章),引起了許多小夥伴的關注。並且也有小夥伴問,RNA在轉錄組層面上的相互作用不僅有RNA-RNA之間的,應該還有蛋白質-RNA之間的相互作用呢!
  • 樟科植物比較轉錄組學研究獲進展
    然而,這一類群的遺傳學與基因組學研究背景十分薄弱,目前僅有鱷梨(Persea americana)、山胡椒(Lindera glauca)和山雞椒(Litsea cubeba)等少數種類的轉錄組學數據公布。
  • 實力乾貨—蛋白質組學(iTRAQ)
    現在有一種很火的蛋白定量技術叫做iTRAQ,相信很多接觸過蛋白組學方面研究的童鞋們都有耳聞,不過可能大多數人對它沒有比較深入的了解,現在小知帶領大家一起來好好了解下這種超厲害的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隨著生物技術的飛速發展,組學這個詞慢慢的被大家所熟知,包括基因學,轉錄組學,蛋白組和代謝組學等。
  • Science Advances:揭示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
    響應外界刺激的基因表達調控在細胞水平決定了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死亡,在器官和生物體水平決定了發育、免疫應答和神經可塑性,其調控異常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及時響應外界刺激的一個策略是形成轉錄工廠,即將應答刺激的多個基因和多個RNA聚合酶拉到一起進行高效、協同的轉錄表達,但是這一過程如何發生和調控尚不清楚。
  • 研究揭示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發生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基因組中的分布特徵和臨床相關性,強調了在癌症生物學研究中考慮影響轉錄後調控的同義突變的重要性。 體細胞同義突變是癌症基因組編碼區中最常見的變異之一。孫中生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同義突變可以通過改變RNA剪接、RNA穩定性和蛋白質翻譯來驅動癌症發生,提示這些「沉默」突變存在未被發現的調控作用。
  • 全轉錄組後期驗證之mRNA篇
    目前公認的最常用也是最好用驗證方法沒有之一,堪稱教科書式的分析流程,和轉錄組學研究已是標配。提取組織或細胞中的總RNA,以其中的mRNA作為模板,採用Oligo(dT)或隨機引物利用逆轉錄酶反轉錄成cDNA。
  • 單細胞轉錄組學揭示肝實質和非實質細胞譜系的早期出現
    單細胞轉錄組學揭示肝實質和非實質細胞譜系的早期出現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57:43 加拿大特裡福克斯實驗室Pamela A. Hoodless團隊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研究揭示葉綠體基因轉錄調控的新機制
    轉錄調控是基因表達過程中的基礎機制。在轉錄過程中,RNA聚合酶會在一些因子的調控下暫時停止轉錄,而在條件具備情況下繼續進行轉錄延伸。這一類精細調控現象被稱為「轉錄暫停」。轉錄暫停已經發現40多年,但是最近才發現植物中也具有轉錄暫停現象。然而,植物中尚未發現轉錄暫停因子,葉綠體中是否存在轉錄暫停現象也不清楚。
  • 基於RNA-seq的銀線草轉錄組分析
    轉錄組測序技術即RNA-seq,是功能基因組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基因組序列未知的前提下,研究特定條件下細胞中所有基因的轉錄本豐度、可變剪接等全局信息,結果準確、分析可靠且重複性較高,有助於從整體水平上揭示生物體生長發育、次生代謝及生理適應的轉錄調控規律[12]。
  • Nature:RNA 修飾研究有助表觀轉錄組學進一步發展
    隨著科研人員逐漸揭開 RNA 修飾的奧秘,幫助我們了解表觀轉錄組學(epitranscriptomics)的工具也變得越來越多了。我們現在之所以這麼關注這種修飾的意義,這麼關注所謂的表觀轉錄組學,是因為發現了與這些修飾有關的酶,並且對這些酶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2010 年,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 Illinois)的化學家 Chuan He 提出,這種化學修飾反應是可逆的,而且對於基因表達調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