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揭示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機制

2020-12-17 中國科學院

植物所揭示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機制

2017-03-15 植物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成熟是果實發育的重要階段,伴隨著顏色、香氣及硬度等一系列變化。這一過程受到內外因素的共同調控,機制非常複雜。對果實成熟調控的有關機制開展研究,對於提高果實品質、優化貯藏保鮮技術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近年來,有關果實成熟的轉錄調控已有較多報導,鑑定到多個重要的轉錄因子,對它們的作用機制也進行了較多研究。然而,人們對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卻知之甚少。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組對液泡加工酶(VPEvacuolar processing enzyme,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SlVPE3在番茄果實成熟中的功能進行了研究。通過RNAi技術沉默SlVPE3後,研究人員發現番茄果實成熟期明顯推遲,且果實對病原菌更敏感,說明SlVPE3在果實成熟和抗病反應中發揮雙重作用。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顯示,SlVPE3影響果實中314個蛋白質的豐度,包括多個參與果實成熟和抗病反應的蛋白質。為進一步鑑定SlVPE3的作用底物,研究人員對SlVPE3的互作蛋白進行了分析,證實蛋白酶抑制子KTI4SlVPE3發生相互作用。SlVPE3能夠直接加工KTI4,而KTI4沉默後果實抗病性顯著降低,顯示SlVPE3可能通過激活KTI4的方式調節果實抗病性。這一成果為解析果實成熟和抗病反應的轉錄後調控機制提供了依據。

  該成果於37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田世平研究組的畢業博士生王威浩和在讀博士生蔡江華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員秦國政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資助。

  文章連結

 

  番茄液泡加工酶SlVPE3調控果實成熟及抗病性。(a) SlVPE3基因沉默對果實成熟和抗病性的影響;(b) SlVPE3KTI4蛋白發生相互作用;(c) SlVPE3KTI4共定位於液泡。

  成熟是果實發育的重要階段,伴隨著顏色、香氣及硬度等一系列變化。這一過程受到內外因素的共同調控,機制非常複雜。對果實成熟調控的有關機制開展研究,對於提高果實品質、優化貯藏保鮮技術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近年來,有關果實成熟的轉錄調控已有較多報導,鑑定到多個重要的轉錄因子,對它們的作用機制也進行了較多研究。然而,人們對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卻知之甚少。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組對液泡加工酶(VPE,vacuolar processing enzyme,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編碼基因SlVPE3在番茄果實成熟中的功能進行了研究。通過RNAi技術沉默SlVPE3後,研究人員發現番茄果實成熟期明顯推遲,且果實對病原菌更敏感,說明SlVPE3在果實成熟和抗病反應中發揮雙重作用。定量蛋白質組學研究顯示,SlVPE3影響果實中314個蛋白質的豐度,包括多個參與果實成熟和抗病反應的蛋白質。為進一步鑑定SlVPE3的作用底物,研究人員對SlVPE3的互作蛋白進行了分析,證實蛋白酶抑制子KTI4與SlVPE3發生相互作用。SlVPE3能夠直接加工KTI4,而KTI4沉默後果實抗病性顯著降低,顯示SlVPE3可能通過激活KTI4的方式調節果實抗病性。這一成果為解析果實成熟和抗病反應的轉錄後調控機制提供了依據。
  該成果於3月7日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田世平研究組的畢業博士生王威浩和在讀博士生蔡江華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研究員秦國政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的資助。
  文章連結
 
  番茄液泡加工酶SlVPE3調控果實成熟及抗病性。(a) SlVPE3基因沉默對果實成熟和抗病性的影響;(b) SlVPE3與KTI4蛋白發生相互作用;(c) SlVPE3與KTI4共定位於液泡。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上海生科院揭示基因轉錄延伸調控的乙烯信號轉導機制
    RNA的轉錄輸出包含了多個複雜過程,協同多個RNA結合蛋白的參與,RNA成熟剪切,最終通過轉錄/輸出複合體THO/TREX以及輸出複合體TREX-2的協同作用將成熟RNA運送至細胞質進行蛋白質轉譯合成。先前的研究揭示植物THO/TREX複合體參與了siRNA前體TAS1與TAS2的輸出,該複合體是否參與了植物的RNA轉錄過程則沒有相關報導。
  • Hortic Res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蕉遺傳改良課題組揭示SBE2.3調控香蕉果實澱粉品質形成的分子機制
    有效調控澱粉代謝是提高軟、香、甜、糯等果實品質的關鍵。澱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 SBE)是參與澱粉合成的關鍵酶,其編碼基因為多基因家族,在香蕉果實發育與成熟過程中對澱粉合成的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 研究揭示葉綠體基因轉錄調控的新機制
    轉錄調控是基因表達過程中的基礎機制。在轉錄過程中,RNA聚合酶會在一些因子的調控下暫時停止轉錄,而在條件具備情況下繼續進行轉錄延伸。這一類精細調控現象被稱為「轉錄暫停」。轉錄暫停已經發現40多年,但是最近才發現植物中也具有轉錄暫停現象。然而,植物中尚未發現轉錄暫停因子,葉綠體中是否存在轉錄暫停現象也不清楚。
  • 中科院植物所解析果實成熟作用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秦國政團隊和研究員田世平團隊初步明確了DNA甲基化與RNA甲基化之間存在內在關聯性
  • 研究揭示天然反義轉錄本調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熱性機制
    近期,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何玉科研究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 of MIR398 genes
  • 研究揭示調控番茄果實硬度形成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崔霞課題組克隆了番茄中果實硬度關鍵調控基因FIS1,並揭示了該基因在番茄果實硬度形成中的功能,解析了赤黴素通路介導的番茄果實硬度的調控機制,為改良果實硬度提供了新的位點和策略。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等揭示H3K27me3識別與轉錄抑制調控的新機制
    研究發現了一個新的組蛋白H3K27me3閱讀器,並揭示了該閱讀器抑制轉錄的一種新的分子機制:通過抑制Pol II末端磷酸化抑制轉錄的起始。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飾(H3K27me3)是一類重要的轉錄抑制性翻譯後修飾(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PTM),在生物進程的各個方面發揮作用。
  • Hortic Res | 轉錄組+代謝組助力西瓜果實糖、有機酸基因調控網絡研究
    這種方法以前曾被用於發現負責果實酸度、口感,杏和蘋果黃烷醇生物合成,化合物芳香性質的共表達基因。然而,目前還沒有用該方法來解釋西瓜果實有機酸和糖調控的基因網絡和分子調控機制。本研究利用RNA測序數據揭示了甜西瓜和酸西瓜授粉後10、18、26和34天糖和有機酸的調控網絡和機制。分別對SwtW(甜西瓜)和SrW(酸西瓜)在10、18、26和34天測量TSS(可溶性固形物)。
  • DNA甲基化調控m6A甲基化影響番茄果實成熟 | m6A專題
    但是,關於m6A調控機制的仍然有許多領域存在空白(綜述-植物m6A甲基化酶功能進化及調控機制 | m6A專題)。目前m6A修飾在園藝作物的生理過程中的特徵和功能,例如肉質果實的成熟還未曾有過報導。 果實成熟期無論是5mC還是m6A都出現整體下降,而Cnr突變體(比野生型WT具有更高DNA甲基化水平)在果實成熟時表現出更高的DNA 5mC修飾水平。作者推測DNA 5mC和RNA m6A修飾之間可能存在關聯,並且mRNA m6A可能以DNA甲基化的方式參與調控番茄果實的成熟。2. m6A測序揭示番茄mRNA上RNA甲基化修飾規律
  • 遺傳發育所生長素調控植物向光性分子機制研究獲進展
    植物向光性是經典的植物生物學問題。以前的研究表明藍光信號和生長素都是植物向光性反應所必需的,但是關於藍光信號如何整合到生長素途徑的分子機制還不清楚。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傳友研究組發現,光信號途徑中的轉錄因子PIF4和PIF5是植物向光性反應的重要負調控因子。同時,PIF4和PIF5對生長素信號轉導也起著負向調控作用。
  • 遺傳發育所揭示植物長距離信號傳導和碳-氮平衡調控新機制
    遺傳發育所揭示植物長距離信號傳導和碳-氮平衡調控新機制 2016-02-14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然而,人們對於植物如何實現地上部與根系之間協調的分子調控機制還不是十分清楚。
  • Science Advances:揭示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
    響應外界刺激的基因表達調控在細胞水平決定了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死亡,在器官和生物體水平決定了發育、免疫應答和神經可塑性,其調控異常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及時響應外界刺激的一個策略是形成轉錄工廠,即將應答刺激的多個基因和多個RNA聚合酶拉到一起進行高效、協同的轉錄表達,但是這一過程如何發生和調控尚不清楚。
  • 山農郝玉金團隊揭示溫度和蔗糖調控蘋果花氰苷和果實色澤的信號途徑
    accumulation by sumoylating MdMYB1 under low-temperature conditions in apple"和"MdSnRK1.1 interacts with MdJAZ18 to regulate sucrose-induced anthocyanin and proanthocyanidin accumulation in apple",論文揭示了溫度和蔗糖信號調控蘋果花氰苷積累和果實色澤形成的分子機制
  • 基因轉錄調控:共激活因子的多樣性及調控機制
    Roeder教授首先發現了真核生物RNA聚合酶I、II、III,從而開創了真核生物轉錄調控領域。隨後Roeder實驗室採用生物化學方法建立了體外轉錄系統,並利用該系統分離和鑑定了眾多關鍵轉錄調控因子,其中包括第一個真核轉錄因子TFIIIA、中介體複合物(mediator)以及多種通用轉錄因子(GTFs),並且揭示了染色質結構(包括組蛋白修飾)在表觀遺傳水平對基因轉錄的影響。
  • 專家破解果實衰老腐敗的秘密
    對此,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組通過二十年的不懈研究,終於破解了果實成熟的節點基因RIN的作用機制,闡明了RIN通過直接控制果實芳香物質代謝及泛素/蛋白酶體途徑調控果實成熟,為認識RIN調控果實成熟與品質的分子網絡提供了新證據。這對於揭示果實成熟調控網絡,研製新型果實貯藏保鮮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在2016年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評選中,該項目榮獲二等獎。
  • 研究揭示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發生中的作用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影響轉錄後調控的體細胞同義突變在癌症基因組中的分布特徵和臨床相關性,強調了在癌症生物學研究中考慮影響轉錄後調控的同義突變的重要性。 體細胞同義突變是癌症基因組編碼區中最常見的變異之一。孫中生研究團隊最近發現,同義突變可以通過改變RNA剪接、RNA穩定性和蛋白質翻譯來驅動癌症發生,提示這些「沉默」突變存在未被發現的調控作用。
  • 「擬南芥轉錄因子基因BP在調控植物種子萌發中的應用」獲發明專利
    擬南芥作為一種草本植物廣泛分布於歐亞大陸和非洲西北部。在我國的內蒙、新疆、陝西、甘肅、西藏、山東、江蘇、安徽、湖北、四川、雲南等省區均有生長。擬南芥植株較小(一個8cm見方的培養缽可種植4-10株)、生長周期短(從發芽到開花約4-6周)、結實多(每株植物可產生數千粒種子)。擬南芥的形態特徵分明(圖1),蓮座葉著生在植株基部,呈倒卵形或匙形;莖生葉無柄,呈批針形或線形。
  • 項目文章 | 轉錄組學+iTRAQ蛋白質組學揭示乾旱條件下木薯的轉錄後調控機理
    本研究作為木薯轉錄組學和蛋白質組學分析的首次研究,為乾旱脅迫下木薯的轉錄後調控提供了新的方向。中文標題:乾旱條件下木薯的轉錄組和蛋白質組聯合分析揭示了廣泛的轉錄後調控機理研究對象:木薯葉片、根發表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影響因子:4.192
  • 果實成熟過程的奧秘值得探索
    近日,從北京農學院園藝系獲悉,該系教授沈元月在「非呼吸躍變型果實成熟調控分子基礎研究」取得突破,發現並成功鑑定了脫落酸受體蛋白基因,證實該受體作為正調控因子參與草莓果實的成熟調控。   據了解,根據果實成熟的呼吸生理特點,果實可以分為呼吸躍變型果實和非呼吸躍變型果實,前者如蘋果、香蕉、芒果和番茄等在果實成熟過程中產生呼吸和乙烯高峰,而後者如葡萄、柑橘和草莓等在果實成熟過程中則不產生呼吸和乙烯高峰。   以乙烯受體及其信號轉導分子機制為基礎,呼吸躍變型果實成熟調控的細胞信號轉導的分子機理早已闡明。
  •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該文主要研究了細菌ECF σ因子的結構、ECF σ因子特異性識別啟動子DNA序列,以及ECFσ因子起始轉錄的分子機制,重點探討了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的結構與功能。  細菌基因轉錄首先需要DNA-directedRNA polymerase (RNAP)與轉錄起始σ因子形成RNA聚合酶全酶,隨後RNAP全酶識別啟動子DNA,打開雙鏈DNA形成轉錄泡,起始RNA合成。細菌的基因表達主要由轉錄起始σ因子調控。其中看家σ因子負責細菌基本生命活動的基因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