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揭示番茄紫色果實形成的分子機理—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與華南農業大學開展合作研究,揭示了番茄紫色果實形成的分子遺傳基礎以及果實表皮中花青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調控網絡
-
植物所揭示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機制
植物所揭示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機制 2017-03-15 植物研究所 【字體:大這一過程受到內外因素的共同調控,機制非常複雜。對果實成熟調控的有關機制開展研究,對於提高果實品質、優化貯藏保鮮技術具有很大的指導意義。近年來,有關果實成熟的轉錄調控已有較多報導,鑑定到多個重要的轉錄因子,對它們的作用機制也進行了較多研究。然而,人們對果實成熟的轉錄後調控卻知之甚少。
-
Hortic Res |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蕉遺傳改良課題組揭示SBE2.3調控香蕉果實澱粉品質形成的分子機制
有效調控澱粉代謝是提高軟、香、甜、糯等果實品質的關鍵。澱粉分支酶(Starch Branching Enzyme, SBE)是參與澱粉合成的關鍵酶,其編碼基因為多基因家族,在香蕉果實發育與成熟過程中對澱粉合成的調控機制尚不清楚。
-
南京農業大學揭示梨果實石細胞形成的表觀調控分子機制(圖)
在眾多影響果實品質的因素中,石細胞是梨果實中特有的性狀,也是影響果實食用口感和加工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費者對梨果實石細胞的感知,就是吃到嘴裡有沙粒樣的口感,當石細胞含量多時就會感覺果實肉質粗糙。因此,對石細胞形成機制的深入解析,能為改良梨果實品質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更有助於提升梨果的經濟價值和市場競爭力。
-
研究揭示共生信號組分CERBERUS調控根瘤菌侵染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謝芳團隊以CERBERUS is critical for stabilization of VAPYRIN during rhizobial infection in Lotus japonicu為題在國際學術期刊New Phytologist發表研究論文
-
科學網—揭示細菌調控複合體感受木糖的分子機制
中科院上海植生生態所
-
研究揭示類胡蘿蔔素調控玉米硬質胚乳形成機制
by infuencing amyloplast envelope integrity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從自然群體中克隆到控制玉米硬/粉質胚乳形成的主效QTL——Ven1(Vitreous endosperm 1),發現該基因的等位變異能夠調控玉米胚乳中類胡蘿蔔素極性和非極性組分的含量。非極性胡蘿蔔素的增加延遲澱粉體膜的降解,阻礙蛋白體和澱粉粒的互作,從而影響硬質胚乳形成。玉米籽粒硬/粉質胚乳是一對重要的農藝性狀,影響玉米的收穫、儲藏、運輸和食品加工。
-
J EXP BOT | 華中農大葉志彪教授領銜的番茄團隊在番茄莖稈發育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莖是影響植物發育的關鍵因素,它連接並支撐植物體的各個器官,運輸水分和養分供應作物生長發育及產量品質形成。番茄莖稈的粗度不僅有利於增產,還有利提高機械抗性,適應免搭架的輕簡栽培。目前對番茄等重要園藝作物莖稈發育調控的研究十分有限。
-
生命科學學院鐘上威實驗室揭示植物機械碰觸「記憶」形成的分子機制
鐘上威實驗室長期致力於研究植物對土壤環境的適應性,重點關注植物幼苗出土調控的分子機理。為了研究土壤覆蓋所帶來的機械壓力對植物幼苗出土的調控作用,鐘上威實驗室設計了一個頂蓋接觸實驗方法,讓植物幼苗在向上生長中自然觸碰到培養皿頂蓋,來模擬出土幼苗遇到的土壤覆蓋層的機械阻力。利用該系統,他們深入研究了機械碰觸對幼苗生長發育多層面的調控作用。
-
華中農業大學番茄團隊在光合作用及光呼吸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該研究克隆了番茄黃葉基因YL,揭示了分子伴侶蛋白SlCPN60α1調控番茄葉片光合作用及光呼吸作用的分子機理,為植物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 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光呼吸是光合作用一個損耗能量的副反應,消耗氧氣,並生成二氧化碳。
-
研究揭示光合作用卡爾文循環的催化及調控機制
此外,葉綠體中另一個蛋白CP12也受TRX調控,並能在氧化狀態下與PRK、GAPDH相互作用形成GAPDH/CP12/PRK複合物。複合物形成後,兩個酶的活性均進一步受到抑制。,揭示了光合作用卡爾文循環(暗反應)中PRK的催化反應機制,並為卡爾文循環受光照/黑暗調控的機理提供了結構基礎。
-
研究揭示調控油棕合成次生代謝物吸引象鼻蟲授粉行為的分子機制
作為一個群體,象鼻蟲因與油棕開花緊密相關而為人所知,它們作為傳粉者的歷史可追溯到距今1350萬-1800萬年前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時代,被認為是最古老的傳粉昆蟲之一,但其與油棕花之間的特異識別和調控機制,卻知之甚少。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葉健課題組聯合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美國等多個實驗室的科研人員合作研究,揭示了調控油棕合成次生代謝物吸引象鼻蟲授粉行為的分子機制。
-
研究揭示鈣通道蛋白調控水稻對低溫響應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萬建民院士團隊系統闡釋了鈣通道蛋白OsCNGC9調控水稻對低溫響應和耐受的分子機制。
-
研究揭示miR165/6調控擬南芥花葯結構的分子機制
的研究論文。許多基因參與對花葯發育的調控,它們之間相互協調、相互制約,形成了一個複雜而有序的基因網絡調控花葯形成、小孢子囊發育、花粉形成、花粉開裂等生物學過程。在諸多參與花葯發育的基因中,SPOROCYTELESS/NOZZLE(SPL/NZZ)是調控小孢子囊早期發育的中樞因子,參與孢原細胞的早期增殖和分化過程;WUSCHEL(WUS)被報導調控花葯開裂和隔膜細胞發育的基因。
-
科學家揭示細菌雙組分調控複合體感受木糖的分子機制
在之前的研究中,姜衛紅研究組發現在梭菌細胞內膜上存在一類保守的雙組分蛋白複合體XylFII-LytS,用於感受環境中的木糖並調控其利用。這是木糖代謝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其分子機制卻知之甚少。這種構象改變進而誘導兩個XylFII-LytSN二聚體形成異源四聚體,成為有利於信號傳導的分子構架。因此推斷,結合兩分子木糖的XylFII-LytS異源四聚體是其活性形式,木糖信號經由這一四聚體中的兩分子組氨酸激酶LytS傳導到膜內,通過激活應答調控蛋白啟動木糖ABC轉運蛋白XylFGH的表達來改善木糖的利用。
-
研究解析普通小麥亞基因組非對稱調控機制
wheat epigenetic regulatory elements reveals subgenome-divergence in the regulation of development and stress responses的文章,揭示普通小麥亞基因組非對稱調控的分子機制,並同期發表編輯評論文章。
-
山農郝玉金團隊揭示溫度和蔗糖調控蘋果花氰苷和果實色澤的信號途徑
accumulation by sumoylating MdMYB1 under low-temperature conditions in apple"和"MdSnRK1.1 interacts with MdJAZ18 to regulate sucrose-induced anthocyanin and proanthocyanidin accumulation in apple",論文揭示了溫度和蔗糖信號調控蘋果花氰苷積累和果實色澤形成的分子機制
-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該文主要研究了細菌ECF σ因子的結構、ECF σ因子特異性識別啟動子DNA序列,以及ECFσ因子起始轉錄的分子機制,重點探討了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的結構與功能。 細菌基因轉錄首先需要DNA-directedRNA polymerase (RNAP)與轉錄起始σ因子形成RNA聚合酶全酶,隨後RNAP全酶識別啟動子DNA,打開雙鏈DNA形成轉錄泡,起始RNA合成。細菌的基因表達主要由轉錄起始σ因子調控。其中看家σ因子負責細菌基本生命活動的基因表達。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揭示類胡蘿蔔素調控玉米硬質胚乳形成新機制
envelope integrity」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首次從自然群體中克隆到控制玉米硬/粉質胚乳形成的主效QTL,Ven1(Vitreous endosperm 1),發現該基因的等位變異能夠調控玉米胚乳中類胡蘿蔔素極性和非極性組分的含量。非極性胡蘿蔔素的增加延遲了澱粉體膜的降解,進而阻礙了蛋白體和澱粉粒的互作,從而影響硬質胚乳形成。
-
華中農大番茄紅素生物合成代謝研究獲突破
本報訊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華中農業大學葉志彪團隊近期攻關完成的一項關於番茄紅素生物合成代謝的研究成果獲得突破。該成果已在知名學術期刊《NEW PHYTOLOGIST》上發表。 該研究揭示了番茄滯綠蛋白(SGR)通過負調控八氫番茄紅素合成酶(PSY)蛋白的活性來影響番茄果實類胡蘿蔔素的積累,初步闡明了SGR蛋白在番茄果實色澤形成和營養物質積累過程中的作用機制及分子機理。這是目前國際上發現的可調控植物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途徑中關鍵酶基因PSY活性的第二個轉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