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擔二擔移交金門 戰地最前線將變身旅遊勝地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曾經是臺灣戰地最前線的大擔(上圖)和二擔島,6月30日正式從臺軍方移交給金門縣政府,規劃開放觀光。預計明年7月,就會對島內民眾開放。

  只留數十兵力駐守

  臺灣行政部門當天宣布,為促進金門觀光,大、二擔島正式從軍方移交,除留駐必要兵力外,金門縣政府將自7月1日起正式接管大、二擔島。

  大擔島位於金門縣烈嶼鄉(小金門)西南方,是面積0.79平方公裡的花崗巖島,距離金門約10.2公裡。與大陸廈門島白石炮臺相距約4.4公裡。二擔島北距大擔島約300米,面積僅0.28平方公裡。

  臺灣陸軍司令部25日表示,大二擔位金門西側,是金門防衛作戰的戰鬥前哨,具軍事價值,依防衛需求,兩島留駐必要兵力。配合地方政府及兼顧作戰防務需求,除檢討現役超量裝備回運外,將汰廢的地區防衛武器M36驅逐炮車、M42防炮車等,移交納入歷史陳展。

  據了解,大擔島將留駐約60名輕裝步兵,隱身在島上高處據點,平日組成待命班,執行二線守島工作。大、二擔島岸際、海域執法月底正式交接給登島的海巡、金門縣警局執行。

  島上文化資源多

  大、二擔島素有「前線中的前線」之稱,一般人不準登島。島上無居民僅有駐軍,一般人都不太清楚,島上景色秀美,廟宇眾多。

  大擔島上許多大小寺廟,原是兩岸炮戰期間,部隊長為「安撫軍心」而下令所屬自力興建;曾於大擔島上服役的孫志遠對媒體表示,那段「單打雙不打」的日子裡,島上官兵除挖坑道,就是興建寺廟。

  根據民俗學者的統計,小小的大擔島上共有176座廟宇。其中最有名的是大擔島制高點上的「大擔寺」,裡面供奉觀世音菩薩。此外,島上還有北安寺、寶靈寺等。

  大擔島上還有許多古石碑。據介紹,早年間寺廟香火旺盛,許多文人騷客常常登島飲酒作賦,墨寶留崗巖石上就成了碑刻。如今,不少古碑已經損毀,現存的都是重要遺產。島內文化部門建議,將島上現存的清代碑碣群指定為古蹟。

  大擔島上還有個「神泉」。傳說鄭成功也曾登島一遊,並把寶劍插在地上,地下立即湧出泉水。神奇的是,若是百姓前來,泉水會流出來,如果壞人登島,水就乾涸,於是人們認為神泉可以「明善惡」。

  見證滄海桑田

  暢銷書《我們臺灣這些年》的作者廖信忠日前推出新作,其中記述了一位臺灣青年,為愛情去大擔島服兵役,因為他的網戀女友是廈門大學學生,而大擔離廈門很近。「在大擔島連講電話,『中華電信』都會自動跳成中國移動,都變漫遊了」,「在大擔島拿個高倍數望遠鏡,我都能清楚看到白城(指廈門白城)沙灘上的泳裝美女了,你就知道離大陸多近!」

  在這名士兵的回憶中,「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上面又下了一條電話命令,就是臨海據點見到大陸旅遊船,不可以朝他們丟石頭,要『友善回應』。所以呢,每次有大陸的觀光船接近,我們都要揮揮手表示友善。」

  從向對岸扔炮彈,到向大陸輪船揮手致意,再到變身旅遊勝地,大擔和二擔島的角色演變,折射出兩岸關係幾十年的歷史變化。閔 喆

相關焦點

  • 金門縣政府昨接管神秘的大、二擔島 將開放觀光
    東南網7月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張燕娟)昨日,金門縣政府正式從臺軍方接管大擔島與二擔島,金門「立委」楊應雄告訴導報記者,最快明年臺灣遊客就可以踏上這兩個從未對外開放的神秘小島觀光。  大、二擔島,有「前線中的前線」之稱,一般人不準登島。楊應雄說,不要說外地人,99%的金門人都沒機會踏足。
  • 被臺軍視為「精神象徵」的金門大擔島開放 將陸客拒之門外
    而金門縣政府也急欲藉此發展觀光,向臺當局「行政院」提出開放大擔島觀光。報導稱,這項開放政策數年前由臺灣《聯合晚報》率先披露,政策傳出後一度曾引發臺防務部門的反彈。因為金門縣政府一度曾要求大膽島原守軍應繼續留駐,成為島上戰地特色與觀光資源;但防務部門則反對讓官兵成為觀光對象,索性應「行政院」要求,揚言自大擔、二擔島全面撤軍。
  • 英報關注臺軍馬祖列島要塞:或變身旅遊勝地
    報導稱,儘管馬祖等島嶼仍然在臺灣防務方面扮演關鍵角色,但臺灣已經在逐漸減少在這些地區的駐軍,將一度封閉的區域向遊客開放。現在,遊客對這些島嶼的經濟格外重要。  在臺灣的「離島」中,馬祖島吸引遊客的計劃最為宏偉。
  • 金門岸邊上的坦克,依然遺留著戰火紛飛年代的印記
    還好有臺灣遊輪產業發展協會,敢於首創這條旅遊線路,讓像我這樣的頭一次來臺灣的遊客一次遊歷六個離島,將每個島嶼的精彩「一網打盡」。對於大陸遊客來說,七八天的環島遊明顯已經不能滿足對寶島臺灣的期望值,真得有這樣深入的產品把臺灣的美景呈現給大家,這個距離大陸最近沒有語言障礙的旅遊目的地,它誘惑力一定會遠超泰國、日本這樣的地方。
  • 遊臺灣:在金門,體驗戰地風情
    「固若金湯,雄鎮海門」,古時金門因固守福建東南海疆而得名。這個與廈門近到肉眼可見對方建築的小島,作為國共最後的交戰陣地而聞名。從金門戰役到金門炮戰,從實彈到宣傳彈,隆隆炮響持續了20年。  記者不久前踏上昔日戰地時,軍事據點已多被開發成觀光之地,金廈炮戰中幾十萬發鋼製炮彈被打造成菜刀。每發炮彈外殼可製成約60把,現有原料還能用好多年。
  • 金門大擔島法師超渡國共陣亡將士 系68年來首次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7金門兩岸和平消災祈福超薦大法會23日在小金門及大擔島分設法壇,超渡1949年後歷次兩岸戰役犧牲將士。這是小金門及大擔島68年來首次舉行的超渡祈福大法會。據香港中評社8月24日報導,1950年7月26日,解放軍近700人進攻大、二擔島,先在北山南端海灘登陸,進而佔領了北山高地;接著又在南山海灘登陸,佔領了南山高地一部分,與臺軍在大擔島爆發戰爭,但由於缺乏渡海作戰經驗,也沒有現代化艦艇,僅靠幾十艘機帆船作為運輸主力,後續部隊受到潮汐限制,無法適時增援,導致失敗,300多位官兵壯烈犧牲。
  • 金門戰役失敗後,葉飛將軍在大二擔島攻島作戰中,再次遭遇慘敗
    此役解放軍攻島部隊被俘252人,犧牲300餘人,不願被俘跳海失蹤150餘人……這場殘酷的戰鬥發生在1950年7月26日:大膽島、二膽島原名大擔島、二擔島,此戰後蔣經國將「擔」改為「膽」。該島地處福建小金門西側,大小金門與青嶼、浯嶼之間,和廈門隔海相望,是金門島西側的天然屏障。
  • 金門簡介
    金門,舊名浯洲,又名仙洲,是臺灣與大陸之間文化、貿易、移民的中繼站;自民國三十八年臺海對峙之後,金門頓為臺澎的屏障,並以秀致的風光美景獲得『海上公園』的美譽。如今,金門已經退去昔日煙硝烽火的戰地戎裝,成為觀光勝地,同時也是臺灣第一座人文及戰役紀念公園的所在地。
  • [兩岸情懷]金門攬勝(2002—02)
    金門位於福建省東南的廈門灣口,共有大金門、小金門以及大擔、二擔等10多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約178平方公裡,其中大、小金門佔總面積的85%。金門和廈門之間相距6公裡。退潮時,金門馬山連營區距廈門角嶼島只有1800米,可謂近在咫尺。
  • 福建—金門的三個NO.1 旅遊投資供水居榜首
    對於許多福建人來說,金門無疑是臺灣22個縣市中最為熟悉的一個。上個世紀的「八二三炮戰」催生了金門獨一無二的戰地風光,也讓金門成了海峽間繞不開的一處旅遊勝地。1949年後,兩岸對峙,金門扮演了幾十年的戰地角色,至1992年軍事管制解除後,方邁入發展觀光產業的新時代。  金門前縣長李沃士已經記不清自己來了福建多少次,他最喜歡用「肉眼就可以看見」來形容福建與金門的距離。
  • 解鎖金門旅遊新「技能」 大陸遊客到金門多一好去處
    說起金門旅遊,很多人都會想起購物、金門高粱,金門擁有吸引陸客的亞洲最大免稅店,但是,金門旅遊的魅力不僅僅在於購物。如今,在金門也可以在戰時的營地裡,體驗驚險刺激的生存遊戲。戰地特色是金門特有的旅遊資源,近日,金門縣觀光處在西洪營區規舉辦「雅典娜行動」生存遊戲,讓遊客在遊戲的同時,深度了解金門的發展歷史,進一步吸引陸客,推動金門旅遊。戰地文化成亮點今後生存遊戲將成為金門旅遊的又一金字招牌。
  • 金門:一個富含文化和遠離城市喧囂的旅遊勝地
    閩南網訊(閩南網記者 黃紫燕)生活水平的提高,讓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旅遊行業,一直以來,我國旅遊業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近日,很多朋友都流行到金門遊玩,那麼金門有什麼地方這麼吸引大家,跟著閩南網記者一起來看看。  門島的形狀猶如一個啞鈴,兩頭寬,中間窄。
  • 金門「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標語掉漆了 大陸人愛看才刷新?
    金門大擔島上已掉漆的標語 臺灣「聯合新聞網」19日報導了該傳聞細節:金門位於金門島西南方的大擔島、二擔島,距廈門僅4.4公裡,是臺軍防衛前線,常年被視為軍事禁區「國防部」爭取開放大、二擔島觀光。 縣政府在2014年6月30日正式接管大二擔島後,著手規劃大擔島軟、硬體設施整建,做為開放觀光的準備。大擔島原定2015年7月開放觀光,但其後因故一再延期。 金門縣政府觀光處今天表示,2015年度已辦理大擔島基礎設施修繕工程,辦理生明廳、候船室修繕供遊客使用、修繕彈藥庫房等設施為警察、岸巡及縣府行政人員辦公處所。
  • 江啟臣重返金門「戰地」:國民黨不懼戰,用最大努力去守護和平
    2016年,馬英九曾在金門和平紀念園區揭開「和平臺海、繁榮永續」紀念碑。在這個昔為殺戮戰場、今為觀光勝地的金門,見證兩岸由戰轉和的歷史進程。江啟臣到訪金門的日子,也即將迎來「汪辜會談」27周年的日子,第一次「汪辜會談」1993年4月27日到29日,由汪道涵與辜振甫在新加坡會談。為了紀念會談,馬英九在卸職前三周,特別選擇在金門和平紀念園區樹立這塊和平紀念碑。
  • 「來廈門·遊金門」亮相重慶、成都打造廈金兩門旅遊盛會
    這座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海島上,閩南聚落、僑鄉文化、戰地遺蹟、自然生態等風光無限,人民安居樂業,因此金門也被評為全臺灣最幸福的城市。 本次推介會上創新推介形式,採用一篇章、一主題、一推介、一互動的方式,由金門旅遊推廣大使夏何向重慶、成都旅行商及媒體們獻上「金門‧尋城趣」、「金門‧島之韻」、「金門‧閩臺緣」三大旅遊新主張。
  • 「來廈門·遊金門」亮相重慶 廈門坐船半小時到臺灣金門
    這座擁有1,600多年歷史的海島上,閩南聚落、僑鄉文化、戰地遺蹟、自然生態等風光無限,人民安居樂業,因此金門也被評為全臺灣最幸福的城市。本次推介會上創新推介形式,採用一篇章、一主題、一推介、一互動的方式,由金門旅遊推廣大使夏何向重慶旅行商及媒體們獻上「金門‧尋城趣」、「金門‧島之韻」、「金門‧閩臺緣」三大旅遊新主張。
  • 廣東話百科:擔挑(「擔挑」是什麼?)
    廣東話百科:擔挑  點樣讀:  擔挑(daam tiu)  乜意思:  「擔挑」是指扁擔。新華社記者 胡晨歡 攝  點造句:  我屋企有一個擔挑。(我家裡有一個扁擔。)  而家越嚟越少人用擔挑。(現在越來越少人用扁擔。)  話你知:  在粵語中,「擔挑」是扁擔的意思。此外,粵語中的「擔凳」是搬凳子的意思。
  • 「來廈門·遊金門」亮相汕頭,打造閩臺兩地旅遊盛會
    汕頭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二級調研員黃雯出席推介會並致歡迎辭,並對汕頭市文化旅遊發展情況作了介紹。 推介會上,金門旅遊推廣大使們、金門各行業廠商代表向汕頭旅行商及媒體們獻上「印象·金門」、「發現·金門」、「探尋·金門」三大旅遊新主張。
  • 離廈門僅六公裡駐軍兩三萬 臺灣布重兵守金門(圖)
    用炮彈殼製成的「金門菜刀」享譽中外  環球時報張撥塵8月28日報導,金門位於福建省東南廈門灣口,共有大金門、小金門以及大擔、二擔等10多個大小島嶼,總面積約178平方公裡,其中大、小金門佔總面積的85%。金門與廈門之間僅相距6公裡。退潮時,金門馬山連營區距廈門角嶼島只有1800米,可謂近在咫尺。
  • 兩岸過去的最前線到今日的和平之門:金門與廈門
    但隨著兩岸接觸、交流、互動至今,昔日的戰地金門和廈門,現在已經走向了和解、互利、多贏的局面,六月的初夏裡,我再次重返金門和廈門,只是因為熱愛這塊土地,重走金廈兩門,不管是從金門望廈門,還是從廈門望金門,當年的緊張已經不再有,現今擁有的就只有每日繁忙的小三通航線,兩岸同胞在金廈水域上繁忙的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