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前有這3種的動作,是缺乏安全感的信號,寶媽別不在意

2020-08-02 媽知道

十月懷胎一朝分晚,每個媽媽都對自己的孩子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對於父母來說,能夠陪著孩子,看著他一點點的健康長大,就是最大的欣慰。

但育兒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即使父母儘可能地照顧到了孩子的方方面面,也還是會有遺漏的地方,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健康這一塊,父母只能靠平時的觀察和孩子的變化來猜測。

事實上,孩子的睡覺就能反應很多問題,特別是孩子睡前的行為,就能反應出他的心理狀態,寶媽掌握這幾個信號,可最大程度上的及時安撫孩子。

孩子睡前有這3種的動作,是缺乏安全感的信號,寶媽別不在意

孩子睡前有這些動作,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信號:

1. 喜歡含著手指頭睡覺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時,吸吮需求很大,就喜歡往嘴裡塞東西咬著,在在孩子二歲之前都很正常。但如果孩子在二三歲時還有含手指的跡象,那就說明孩子缺乏安全感了。

孩子睡覺的環境都是比較安靜舒適的,很能讓人放鬆精神和情緒,表達出內心深度的真正想法。若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還喜歡含著手指頭,就說明孩子本身心理處於極度緊張和不安的狀態,他們在尋找不到外界的東西緩解這種情緒時,只能含著手指。

孩子睡前有這3種的動作,是缺乏安全感的信號,寶媽別不在意

2. 喜歡抱著東西睡覺

缺乏安全的孩子,都是無法給自身安全感的,只能從外界的其他東西來獲取,睡覺時抱著玩偶或者被子等物品睡覺,仿佛就有人在旁邊陪著自己,孩子潛意識也不感覺到孤單了。

這種方法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其實是情感轉移的依賴感和安全感缺乏的直接表現,玩偶和被子等軟弱的身體仿佛媽媽的懷抱,讓他們感覺到那種熟悉感。

孩子睡前有這3種的動作,是缺乏安全感的信號,寶媽別不在意

3. 喜歡摸著人的身體

聽過這樣一個啼笑皆非的故事:一個剛上幼兒園的小女孩子在幼兒園第一天睡覺時,非吵著要摸肚子。幼兒園老師覺得這個行為很奇怪,問小女孩:「為什麼一定要摸著老師的肚子才肯睡覺呢?」孩子說:「我在家裡就摸著媽媽或奶奶的肚子睡覺的啊。」

這種情況顯然就是嚴重缺乏安全感的表現,孩子之所以要摸著身邊人的肚子睡覺,是因為孩子對身體的親密接觸更能感覺到安全,讓孩子不會覺得孤獨和陌生。

孩子睡前有這3種的動作,是缺乏安全感的信號,寶媽別不在意

不管是哪一種表現,都說明了孩子的內心世界並非表現上的那麼平穩,媽媽一定要格外注意,糾正孩子的這些行為,給孩子建立的安全感。

那麼,如何給孩子建立安全感?

1. 媽媽對孩子身體撫摸

相比吸吮和餵食,撫養人親密的身體撫摸對孩子形成安全感更有利於,所以媽媽在養育孩子嬰幼兒時期,要經常撫摸孩子的身體,保持與孩子肌膚的接觸。

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從媽媽的撫摸中體會到在胎兒時期的熟悉味道和感覺,自然而然地就會擺脫不安感和陌生感。

另外,媽媽接觸孩子的肌膚時,要用慈愛溫和的態度看著孩子,孩子從媽媽的眼神中自然就體會到了滿滿的愛意,內心就會感到愉悅和輕鬆,在這樣溫暖的環境下,孩子也就容易建立起安全感。

孩子睡前有這3種的動作,是缺乏安全感的信號,寶媽別不在意

2. 不要頻繁更換撫養人

孩子出生後對他身邊的撫養人會慢慢地產生依賴感,這種感覺會讓他們覺得放鬆和愉悅,撫養人突然消失或者頻繁的更換都會破壞掉他之前建議的安全感,會讓孩子再次感受到陌生。同時,還會讓孩子有一種拋棄和不安定的恐懼感,這對孩子的安全感建立很不利。

撫養人固定,有利於建立孩子的熟悉感和信任感後,從而培養安全感。

孩子睡前有這3種的動作,是缺乏安全感的信號,寶媽別不在意

3. 平時和孩子玩一些「躲貓貓」的遊戲

玩這種遊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明白,即使媽媽有時不在眼前,她也會在下一刻出現的。這樣的遊戲有利於讓孩子明白離開只是短暫的,消失不代表著以後就見不到了,給孩子建立充分的安全感。

父母要記住,如果有時要長時間離開孩子的身邊,一定要給孩子打招呼,不要突然地消失不見,這樣的突然消失對孩子來說很恐懼的,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睡前有這3種的動作,是缺乏安全感的信號,寶媽別不在意

4. 保持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

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孩子的心理也很敏感,父母之前不和諧的關係會讓家庭環境緊張又壓抑,孩子在感受到這種氣氛後,以為自己會被拋棄,就會產生緊張、恐慌和害怕的情緒,從而很難建議安全感。

父母建議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有利於孩子的身心放鬆,孩子自然也就容易建立安全感了。

孩子睡前有這3種的動作,是缺乏安全感的信號,寶媽別不在意

孩子3歲之前是建立安全感的最佳時期,父母可以抓住這個時期,培養孩子的安全感,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

此外,父母要對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信號敏感,這樣才能及時化解他們的痛苦不安,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呵護。

相關焦點

  • 為啥寶寶睡前總會「哭鬧」?不是不困,而是向我們傳達這3種信號
    ①不斷打哈欠,就是不肯睡②抱著就會停止哭鬧,放下就會立刻哭鬧③希望寶媽安撫,或者必須抱著走動④打噴嚏除了上述這些,孩子睡前哭鬧,可能跟我們在傳達這些信號2)身體不適孩子睡前哭鬧,也可能是在向我們傳遞自己身體不太舒服的信號,畢竟對於小寶寶來說,無法準確表達出自己的問題,只能通過哭鬧來表達。
  • 孩子身體若有這3個信號,可能是被「過度餵養」了,寶媽別不在意
    孩子身體若有這3個信號,可能是被"過度餵養"了,寶媽別不在意導語從寶寶出生以後,寶寶的身體健康程度就牽動著父母的心,尤其是一些新手父母,因為知道自己缺少育兒經驗,所以生怕寶寶受到傷害。而且這些父母總是擔心寶寶吃不飽,因此就會不停的給寶寶餵奶喝,其實,寶寶哭鬧並不一定就是飢餓所引起,也有可能是身體不舒服所導致。
  • 3歲大的寶寶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安全感極度缺乏,寶媽可要警惕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有孩子後,媽媽們都會很關注孩子的健康問題。身體健康是其一,心理健康就是其二。而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很多寶媽也是從寶寶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注意,她們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讓寶寶有足夠的安全感。畢竟充足的安全感對寶寶的身心健康可都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 孩子睡前有這三個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幹預
    童年時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階段,安全感充足的孩子,更易養成自信、樂觀、熱情等性格,生活幸福指數比較高;相反,如果孩子在童年沒有獲得充足的安全感,那他就更易養成自卑、敏感、不信任他人的性格,幸福指數比較低。那家長要如何看出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呢?其實從孩子睡前的一些小細節就能觀察出來。入如果你家孩子睡前有這些小動作,那就說明他內心缺乏安全感,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了!
  • 有這4條就是寶寶缺乏安全感了,如何培養寶寶安全感呢?
    其實,這不是寶寶膽小,而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那麼,寶寶缺乏安全感還有哪些信號呢?1.這樣的寶寶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2. 愛發脾氣有的寶寶經常就發脾氣,摔東西,不管是在家、外面還是幼兒園。愛發脾氣的根本原因是內心沒有安全感,對外界始終有一種戒備心理,通過發脾氣來維護自己的安全。3.
  • 有這4條就是寶寶缺乏安全感了,如何培養寶寶安全感呢?
    其實,這不是寶寶膽小,而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表現。那麼,寶寶缺乏安全感還有哪些信號呢?1.愛發脾氣的根本原因是內心沒有安全感,對外界始終有一種戒備心理,通過發脾氣來維護自己的安全。3. 怕生有的寶寶出門後,看到陌生人就會躲,也不敢和其他人打招呼,如果這時父母不在身邊,就會條件反射開始哭,開始發脾氣,這也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 孩子如果在睡前有這三個小動作,家長要制止,別讓孩子缺乏安全感
    文/曉梅媽媽聊育兒寶寶在童年時期是很需要媽媽的陪伴與呵護的,小的時候寶寶的心靈會比較脆弱,在一些事情上會極度缺乏安全感,但是寶寶如果缺乏安全感的時候,會怎麼表達出來呢?其實父母只需要多關注寶寶的日常行為,與玩伴之間的交流相處,還有對一些事情的反應就會看得出來,寶寶在童年的時候如果內心比較積極開朗,陽光向上就會有個快樂的童年,相反,如果缺乏安全感的寶寶,就會在心裏面不願意與別人溝通,慢慢就會比較自卑和自閉。
  • 孩子臨睡前有這幾種習慣,過了14歲就很難再長高,父母別不在意
    導讀:孩子臨睡前有這幾種習慣,過了14歲就很難再長高,父母別不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臨睡前有這幾種習慣,過了14歲就很難再長高,父母別不在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幸運的人一生都會被童年治癒,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童年時期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
  •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寶寶睡覺出現這3個動作,家長要注意了,是極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34;,童年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童年時期也是培養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時期。寶寶在睡覺的時候出現以下3個動作家長就要注意了:1、喜歡蜷縮著身子睡覺,這其實就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 孩子睡前有這3個小動作代表什麼呢?家長要早知道,及時幹預
    文/泡沫媽媽談育兒孩童時期的娃,在成長過程中是有很多「小動作」的,這樣的小動作有什麼獨特的含義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孩子睡前的3個小動作到底代表什麼!每個孩子在睡覺前,都有自己的小習慣,小動作。但是這些動作代表孩子的什麼反應,家長就很少知道了。
  • 孩子睡前這些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彌補
    導讀:孩子睡前這些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彌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睡前這些小動作,說明他缺乏安全感了,家長要及時彌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心理專家:偏愛這種顏色的孩子,多半缺乏安全感,父母要重視了
    同理,爸媽們也可以通過留心日常生活中孩子一些小習慣,注意孩子的一些動向,就能大致明白孩子內心所想。孩子偏愛這種顏色,多半缺乏安全感,心理學家直言,父母別不在意汪女士和丈夫離婚後,因為女兒還小,就判給了汪女士撫養。熬過了前幾年,汪女士如今薪資足夠母女二人活得輕鬆,但女兒自從上初中後,問題卻層出不窮,令汪女士非常頭痛。
  • 孩子缺乏安全感,特別依賴父母,家長不妨用這3種方法解決
    最開始的時候媽媽並沒有特別在意但是,有一次趙蕊和媽媽沒有辦法在家裡睡覺的時候,卻因為沒有抱著布娃娃大喊大叫。這讓媽媽感覺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其實,這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當孩子表現的特別依賴父母,這說明他們害怕新環境,缺乏安全感。
  • 小孩子有這幾種表現,說明安全感極度缺乏,家長可要警惕了
    其實在孩子身上也是這樣的,家長朋友們有沒有發現自己家的孩子在外人面前往往表現的都是特別的禮貌以及乖巧,但是一回到家就會性情大變。如此的「反差」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呢?家長又應該如何去改變這個習慣?今天小益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方法。寶寶為什麼會有這種症狀,最主要的還是因為他們自身缺乏安全感。
  • 寶寶愛哭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寶媽巧用3招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寶寶都是喜歡哭的,但是總有一些寶寶淚腺似乎更加發達,比平常的孩子更加多愁善感,更喜歡哭。孩子會哭是正常現象,但是喜歡哭也有可能是一種安全感缺乏的表現。成年人的世界,似乎總會有各種各樣缺乏安全感的崩潰點來臨。
  • 若孩子有這6種行為表現,說明他可能缺乏安全感,父母應引起重視
    所以在孩子的精神教育上,要多花點心思,留心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家長連滿足孩子的安全感都做不到,那麼這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導致性格發育不健全,降低幸福感。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安全感是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基石,能幫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這與父母的教養方式關係密切。
  • 孩子缺乏安全感怎麼辦?父母做好這3點,給孩子建立安全感
    大家有沒有發現,自家孩子慢慢長大之後,常常會描述到自己對於外界事物的感受。在這之中,安全感就是他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或許爸爸媽媽無法理解這種感情,但確實他又在人生活之中無形存在。一些兒童教育專家也表示:安全感對於孩子本身的成長較為關鍵。如果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注意安全感的培養,會對他們產生極大的影響。
  • 孩子安全感不足其實是有信號可尋的,培養孩子安全感這樣做最合適
    接下來 給大家整理了兒童安全感不足的信號,方便父母清楚的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安全感需求。並對症下藥。安全感不足信號一:1歲以上的寶貝依然有吃手的行為。孩子哭鬧唧唧,肯定有原因。當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也許哭鬧是重新獲取安全感的一種手段。正確的做法就是此時孩子需要你的時候,學會接納他,給予他足夠的重視。如果此時,孩子獲取的是批評是嘮嘮叨叨的道理,孩子會崩潰,他們需要的不是批評、道理,而是你的關注和愛。有的家長會說,那孩子就是故意矯情,你再哄著他,他就沒完了。犯錯誤了就應該讓他知道錯在哪?這樣才有記性。
  • 孩子睡前總盤指定小毛毯,是缺乏安全感?不,他們思維細膩更獨立
    你家孩子在睡前有什麼必備的「儀式感」和「小怪癖」嗎?≠缺乏安全感孩子對柔軟物品的依戀現象,常常被誤認為是不健康的,代表著母親的失職,孩子安全感的缺乏。這樣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嗎?一點也不。誰都不依戀、誰都無法信任,迴避與人接觸和互動的「乖孩子」,和那些依戀柔軟物品的孩子相比,往往更缺乏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