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紐約!美國這波大城市撤離潮將改變大選政治版圖

2020-12-11 新京報網


▲國際丨紐約州長隔空喊川普抗疫:以身作則戴口罩。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美國有句話說「趨勢總是始於紐約」。


據全美公共廣播電臺、《國會山報》等美國媒體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不確定性等影響,大批紐約人正從紐約市搬走。


目前,已有16000人搬到了屬於大紐約區的康乃狄克州。據估計,25萬紐約居民將永久搬離紐約市,另有200萬人可能永久搬離紐約州。


紐約的搬家趨勢在其他一些州也出現了。


數據顯示,超過40%的城市居民在網絡上瀏覽過房產信息,是鄉村居民的兩倍。超過四分之一的搜索來自西雅圖、舊金山、華盛頓DC等地。他們在尋找人口較少地區的住房。


這波遷移潮,給美國郊區縣的房地產市場帶來了畸形繁榮。紐約州阿爾斯特縣近期的房屋籤約量就增長了兩倍。


眾所周知,從大城市搬離,是美國長期都存在的現象。這波新出現的遷移潮,真的是受疫情逼迫的結果嗎?


疫情迫使紐約人加速搬離


僅僅在9年前,美國許多研究者還認為,美國將出現「城市的十年」。當時,美國許多大城市都出現了遷移人口增加的趨勢。


然而「城市的十年」並沒有出現。近幾年,美國城市人口的增長已經放緩。紐約州的「大蘋果」紐約市是少有的例外。


2011年以來,紐約市人口穩定保持在820萬人以上。


截至2019年7月,紐約市人口為870萬人,較2018年同期增長了1.05%。比2018年還增加了10萬人。


這和許多人想像得不一樣。紐約州一直都是美國人口的淨輸出州。根據美國截至2019年7月的最新人口普查數據,紐約州居民為1945萬人,比上一年減少千分之四。連續4年人口淨輸出。


什麼原因呢?因為,紐約市人口的淨流入,對衝了紐約州、特別是相對貧困的紐約州北部的人口流失。


當然,這裡沒計算紐約市和紐約州的出生率差異,但基本上可以認定,出生率差異不大。


但紐約市的人口淨增長趨勢今年改變了。媒體統計,3月疫情暴發以來,紐約市有1萬多人申請更改住址。


《紐約時報》援引一家搬家公司的數據稱,僅3月15日至4月28日,從紐約市搬到康乃狄克的生意增長了73%,搬到新澤西的增長了48%,搬到長島的增長了48%。


這表明,當前紐約人搬離市區的原因和長期趨勢不一樣,顯然,疫情是主因。實際上,布魯金斯學會今年4月份就曾發布一份研究報告稱,疫情確實導致大城市居民在加速向郊區遷移。



▲國際丨和川普不一樣 拜登承諾不再舉辦線下競選集會。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川普稅法和移民立場也起了作用


除了疫情的原因,還有另外兩個原因不能忽視。


一是川普政府的移民立場,打壓了外來人口的輸入。


紐約市乃至紐約州向來是磁鐵一樣吸引新來者的地方,特別是外國移民。


2016年川普上臺初期,全美一年有上百萬移民。這些移民中的許多人會選擇到紐約州、紐約市紮根。


但到2018年-2019年,外國移民減少到了不到60萬人,與2016年相比少了近一半。


2019年,外國移民搬到紐約州的人數創下了近年的最低紀錄。疫情更進一步凍結了人口遷入,所以紐約只能呈現零遷入、淨遷出的統計結果。


二是2018年實行的「川普稅法」迫使大城市人口遷移。


「川普稅法」把個人和家庭申報的地方稅收減免上限限定在1萬美元,包括房地產稅、遺產稅等,目的是避免重複徵稅,刺激房地產業。


然而,「川普稅法」上限定得過低,這對房地產稅高、個人所得稅高的加州、紐約州、新澤西州不利。


所以,搜索數據顯示西雅圖、舊金山、華盛頓DC等地居民在大量搜索尋找人口較少地區的住房,與「川普稅法」不無關聯。有意思的是,這些高稅收地區基本都是民主黨佔優的藍州。


遷移浪潮將改變政治地圖


美國當下的這波遷移潮流,除了讓郊區縣的房地產市場突然火爆之外,還會產生政治性的影響,在大選年這是最需要注意的。


人口遷移,也是投票人口的遷移。由於大量藍州、藍市人口流出進入其他州縣市,有可能改變原來的紅藍分明的政治地圖。


有能力遷移重新買房子的多是收入不錯的人群,他們整體偏民主黨的「藍」,遷走後就稀釋了藍;而原先的「戰場州」、搖擺州,由於藍色選民的遷入,同樣有可能稀釋掉原先的共和黨的「紅」。


這種改變,在佛羅裡達、德克薩斯這樣的南方州會比較明顯。


佛州、得州是人口淨流入州,也是大選的戰場州,現在,又是美國疫情的重災區。這幾項因素加到一起,很可能改變原來的政治傾向。


事實上6月的多數民調已經顯示,2016年大選時讓川普獲得較大優勢的南方幾個「戰場州」,現在拜登已經追趕了上來。


而從更長遠看,假如疫情遲遲不能緩解,美國遷移浪潮持續擴大,各州的國會席位也得重新分配。


不過這是後話了。現在的情形是,搬離大城市浪潮,實際上是美國人對川普政府抗疫的一次用腳投票。那麼,用腳投票是否預示了11月美國大選用手投的票呢?不遠的將來就會給出答案。


□徐立凡(專欄作家)


編輯:狄宣亞   校對:危卓


相關焦點

  • 美國今日大選 全美警戒防暴亂
    今天是美國大選投票日。通常情況下,投票日當天即可以確定誰當選總統。但因為新冠疫情原因,今年的美國大選結果或會延遲出爐。 多名政治家預測,在大選夜前後,一場史無前例的暴亂騷動將會在美國發生。
  • 邢雲超:美國大選是美民主政治負資產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創造了選舉史上多項第一,開了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國際社會目睹花費最高、參與最多、賭盤最大、搏擊最兇悍、甚至民調和預測專家最尷尬的大選過程;大選給美國乃至全球培育更複雜、更矛盾和更難預測的國家及地區關係萌芽。
  • 美國疫情持續惡化,超百萬兒童感染,30萬人上演「紐約大逃離」
    當前全美幾乎所有州都在經歷秋冬新冠感染「激增潮」。為應對「激增潮」以及美國即將到來的「假日季」帶來的病毒傳播風險,一些州上周末宣布了新的防控措施。華盛頓州未來4周將關閉餐廳、酒吧堂食服務及健身房、電影院、博物館等設施;密西根州未來3周將暫停大學和高中線下授課以及餐廳、酒吧堂食服務;新墨西哥州16日起實施連續兩周的「居家令」。
  • 首都圈淪陷,國旗被燒,30多萬人逃離紐約,美國亂了
    國家外部的事件很難讓一個國家走向全面的混亂,而一個國家內部的矛盾卻很容易讓一個國家辛苦建立起來的秩序瞬間土崩瓦解,很顯然這說的就是現在的美國,因為美國大選、新冠疫情、社會矛盾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美國的騷亂也在逐漸的升級,甚至於作為美國首都的華盛頓也「淪陷」了,超過30萬的美國人也選擇離開了紐約
  • 富人「逃離」美國為哪般?
    兩周前,美國媒體披露,身家190億美元的谷歌前執行長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已獲得賽普勒斯公民身份。然而,這條消息當時被大選新聞所湮沒,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彭博社24日跟進報導稱,美國富人通過投資移民的方式獲得其他國家身份已經出現爆發增長。那麼,這些富人為什麼要「逃離」美國?
  • 徹底亂了,美國二次內戰或將打響?焚燒國旗,30萬人連夜逃離紐約
    美國歷史曾發生過一次大規模的戰爭,被稱之為南北戰爭,規模之大,時間之久,給美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今天的美國是否會重演歷史的悲劇,現還不好下結論,但有種種跡象表明,內戰已迫在眉睫。今日之美國已經進入了一種亂局之中,暴亂不斷發生,衝突不止,神聖的美國國旗被焚燒,首都華盛頓被憤怒所淹沒。紐約在混亂之中,有大約30萬人選擇逃離。有人要問,是不是內戰已經來臨。在選舉問題上,川普拒不接受大選結果,指責拜登大選舞弊,種族矛盾進一步激化。美國的社會秩序目前已遭到了巨大的破壞。
  • 2012美國華裔遇政治繁忙年 總統大選牽動華人心
    李瑞生劉醇逸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剛剛過去的2011年對美國華人參政來說不是一個好的年份,很多州市的華裔政界要員在這一年都成為箭靶,有的甚至中箭落馬,令人扼腕嘆息,也讓華人參政的士氣大傷
  • 紐約與新澤西,美國大城市的衰落與重生
    紐約的郊區化是在特定的經濟發展階段發生的,那時候人們對服務業的需求還沒有那麼大,認為不一定要住在市中心。而且美國汽車普及,哪怕住得遠一點,在市中心上班也是現實的。她的很多朋友與她一樣,在紐約學習工作,在新澤西居住。「我認識的大多數美國人不住在紐約中心,並不是因為住不起,而是成家立業之後周邊郊區的生活環境質量更好,更有利於帶孩子。紐約城區的居住環境太擁擠陳舊,在第五大道這樣的地方買個townhouse(聯排別墅)的錢,在郊區可以買到更大、更新的宅子。」易帆說。這些美國朋友的選擇,折射出的是紐約日益凸顯的「大城市病」。
  • 華裔對美國大選的選擇
    共和黨選情趨於明朗,羅姆尼宣布退選後,麥凱恩一馬當先,將哈克比遠遠地拋在後面,將成為共和黨的候選人。民主黨選情撲朔迷離,初選開局歐巴馬拔得頭籌;「超級星期二」希拉蕊大勝,壓過歐巴馬;「準超級星期六」歐巴馬連續拿下緬因州等5個州,與希拉蕊所得席位只差20幾席,二人競爭勝負難分。  美國華人對此次大選的熱情是空前的。
  • 美國務院猛擊希拉蕊「電郵門」 川普顛覆美大選政治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美國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很可能將率先獲得黨內提名!據美聯社26日報導,通過對共和黨黨內代表調查統計發現,當天川普在黨內的代表支持數事實上已經達到1238票,已經超過該黨對共和黨總統提名的1237張支持票門檻。《芝加哥論壇報》評論說,這意味著他完成了一個不可能的「崛起」,顛覆了政治版圖,秋季的大選必將是一場激戰。
  • 北美觀察丨富人「逃離」美國為哪般?
    兩周前,美國媒體披露,身家190億美元的谷歌前執行長埃裡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已獲得賽普勒斯公民身份。然而,這條消息當時被大選新聞所湮沒,並未引起太多的關注。彭博社24日跟進報導稱,美國富人通過投資移民的方式獲得其他國家身份已經出現爆發增長。那麼,這些富人為什麼要「逃離」美國?
  • 紐約啟動美國大選提前投票 2020美國大選結果公布時間是何時?
    美國大選投票日是11月3日,但多地已經開始提前投票當地時間10月24日,紐約州蘇福克縣一處投票站,選民排隊為2020美國總統大選提前投票。,紐約州2020美國大選提前投票當日啟動。
  • 美國已經無人能救?首都圈淪陷問題層出不窮,30萬人緊急逃離紐約
    2020年以來,作為當今世界唯一「超級大國」的美國,日子並不好過,甚至可以說是裡子、面子都丟了個乾淨。當前美國疫情形勢持續惡化,大選風波未平,再加上此前反種族主義抗議浪潮給美國社會帶來的分裂創傷,難怪美專家曾悲呼「這次美國無人能救」。
  • 2016:社交媒體如何改變美國大選
    2008年的民主黨預選期間,當伊利諾州參議員貝拉克·歐巴馬在社交網站Facebook和Twitter上拉選票、並將其作為一條重要的獲得小額政治捐款的渠道時,他的對手希拉蕊·柯林頓還在將競選資金集中在傳統電視廣告上。對了,她還註冊了一個MySpace帳號,遺憾的是,毫無經驗的她在主頁上將自己加為了「Top Friend」(頂級好友)。
  • 中國人提前撤離加澳等國,數千位美國富人遷移,美國存在龐氏騙局
    ,紐約,佛羅裡達,德克薩斯和華盛頓等地區。據ZeroHedge在二周前援引伊利諾伊大學的一項新民意測驗顯示,目前有高達61%的伊利諾州富人考慮逃離該州,高稅收和新冠狀病毒是首要原因,事實上,在過去五年中,該州一直是美國多個城市中連續失去人口的最多的州之一,共減少了158200名居民,比如,近段時間以來,超過6410名富人逃離了伊利諾州,也有一些人開始撤離城市前往農村,我們注意到
  • 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僅次於紐約的美國第二大城市
    洛杉磯作為美國西海岸最熱門的旅遊城市之一,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景點眾多。終年溫和少雨的天氣更適宜人們戶外出行。城中極具殖民主義風格的古城與小東京、中國城等特色區域相隔幾步之遙。匯聚頂尖流行文化的好萊塢區讓人們盡情享受時尚之都的魅力風採。熱辣的西海岸海灘成為了人們親水的好地方。豐富的主題樂園帶領人們逃離繁雜的現實世界。
  • 追隨Google腳步,臉書也將在美國大選後暫時封鎖政治廣告
    繼於9月宣布於美國大選前一周不接受政治廣告的臉書,本周再度決定,在11月3日的大選之後也將暫時拒絕政治廣告,以減少被濫用及造成混淆的機會。並未在選前阻擋政治廣告的Google,因推測今年的計票將需要比往年更長的時間,為了避免候選人擅自宣布當選或造成局勢動蕩,率先宣布將在大選後暫時封鎖政治廣告,而臉書也因類似的理由比照辦理。
  • 美國政治體制下的美國大選
    「要了解大選前,我們必須先要了解美國政治體制」;川普和拜登分別來自共和黨和民主黨,這兩個黨究竟什麼關係?兩個黨分別把持的參議院和眾議院就「美國第二輪的疫情救助法案」究竟該怎麼推出?規模放多大?在哪些方面投入?一直在爭吵不休(大選前出臺已經無望);這些對金融市場來講是非常大困擾,大家不太明白究竟他們在吵什麼?為什麼會出現兩黨爭吵?黨派鬥爭、兩院鬥爭、總統鬥爭究竟會對美國、會對世界帶來什麼影響?
  • 這場面,以為美國還在大選…
    這場面,以為美國還在大選… 2020-12-06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看2016美國大選:學英文術語
    :學英文術語 2016美國總統選舉的初選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各種政治術語也在媒體上泛濫成災。如果你關注美國大選,就會發現下面這12個用語在各種報導中出現的頻率很高.「flip-flop」是「平底人字拖」,但「flip flopper」這個詞卻與拖鞋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指「騎牆派,反覆無常者,改變立場的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