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山谷華人聚集 年輕一代更易融入當地社會

2020-12-13 中國僑網

  中國僑網2月12日電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午間,這裡的霧尤其濃,濃到幾乎看不到山腰。山腰下,傳來中國工人用鑿子捶打石板的聲音。採石場的場主則在周邊溜達,以確保工人們在處理這些珍貴的原材料時足夠小心。

  幾米以外的地方,總是停著一輛卡車,等著拉粗石。在經過一段陡峭的山路後,這些粗石會被送到兩個小鎮——巴尼奧洛(Bagnolo Piemonte)和巴爾傑(Barge)——的車間裡。每天都是如此。而這個義大利北部山谷,是全歐洲華人比例最高的地方。

  自1990年代初,超過1300名中國人來到這裡安家紮根,佔當地人口比例的10%。在巴爾傑,中文發音的Hu成為了最常見的名字,華人對當地的影響可見一斑。

  這些中國人的到來,可以被描述為一個社會試驗:20年的遷徙、移民,無意中給義大利以及其他國家的社會融合政策提供了試驗場。

  傳奇人物

  吸引他們到來的是這種叫作Luserna的石巖。這種具有不同色調的葉片巖土體,在當地被稱作「灰金」,是這裡的經濟支柱。每年,有大約15噸的Luserna石巖,通過85個散落在山間的採石場被開採出來。

  運營者表示,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以及與之相關的建築業疲軟,讓該行業受到重創。而如果不是一個中國人的出現,該行業的麻煩恐怕還會更大。他就是Deng Lunqiao(音譯鄧倫橋),一個當地的傳奇人物。1994年,來自中國浙江的石匠鄧倫橋因為在米蘭看到了一塊石板,而來到了巴爾傑。

  在一段時間裡,當地工廠都試圖找更多人手,但該地區人力資源實在有限。而鄧倫橋成為了第一批在山谷中定居的中國人中的一員,他們開始在當地石材行業工作。伴隨著他們的到來,當地的石材切割企業意識到可以提高生產力,這吸引了更多中國工人來到這裡。當地石材廠的經理裡帕雷斯(Luca Liporace)說,「這是一群很努力的工人,他們很願意學,學得也很快」。

華人石匠們既在採石場也在粗石加工車間裡工作(圖片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很多中國石匠都更願意自己做買賣。如今,很多都開了自己的車間,從義大利採石場那裡買粗石,在切割和拋光處理後再賣回給這些義大利的採石場。

  和平共處

  石材工業的發展、大量中國人遷徙帶來的人口變化,給當地帶來了社會變革。在這個安靜、偏遠的義大利山谷,這種轉變要比大城市羅馬、米蘭明顯的多。

  儘管這裡很少發生種族主義事件,但是中國社區和當地民眾似乎和平地生活在平行社會裡,很難實現真正的融合。而實現融合的突破口,在孩子們身上。

  在過去這些年裡,當地舉辦了不少可以讓義大利以及華人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課後活動、夏令營、劇目排演。

  這些項目算是比較成功,特別是對於那些在義大利出生的華人小孩來說,相比較那些後搬到這裡的,他們沒有什麼語言障礙,也不會體會到文化衝擊。 「然而即便是這些孩子,也沒有100%的融入這裡的社會。他們還是更傾向於留在自己的文化圈裡」,在當地工作了10年的語言、文化協調員卡爾德拉(Sara Caldera)說。

  年輕一代

  考慮到當地中小學裡有20%學生是華裔——這遠高於義大利的平均水平,融合問題尤其緊迫。

  巴尼奧洛和巴爾傑的學校逐步實施了一些針對華人學生的服務,例如安排文化調解員,特別開設義大利語班。不過社會工作者認為,還急需更多的資金與人力資源。

很多華人還是更傾向於留在自己的文化圈裡(圖片來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儘管資金和人力不足,還是有很多華裔年青人成功地融入了義大利社會,離開了山城,前往其他地區工作學習。

  黃在同(音)就是其中之一,他6歲從中國來到巴尼奧洛,在這裡長大,如今在都靈上大學。他說,在職業方面,年輕一代沒有興趣跟隨父輩的腳步。「他們(年輕一代)想要開店,當企業家」,他說,「鑿石頭的老一代將成為最後一批幹這種活的中國人。」

  就像他們之前的義大利人一樣,這似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代際轉移,可能會逐漸讓華人遠離石材切割行業。「他們受過良好教育,因此不想再做這類工作」,石材廠經理裡帕雷斯表示。「十年後再來,這些人都不會再幹這個了。」

相關焦點

  • 華人到紐西蘭後為何要起英文名?更易融入當地社會
    華人到紐西蘭後為何要起英文名?更易融入當地社會
  • 義大利「中國城」普拉託:華人如何實現治安逆襲?
    面對當地華人祈願融入義大利社會的心意,當地媒體也提到說,「這可謂是至今人們所見到的最大的轉折。」  16日,義大利某溫州鹿城區華人協會在普拉託Macrolotto組織了一場提倡「和平文明共處」的行動,協會號召旅意華人共同抗議發生在華人團體內外的各類犯罪現象。在普拉託Pam超市前,到處可見隊伍的旗幟上寫著「我愛普拉託」、「和平萬歲」、「抗議犯罪行為」等標語。
  • 英語不佳難融入當地文化 澳洲華人易淪為病態賭徒
    英語不佳難融入當地文化 澳洲華人易淪為病態賭徒 2014-05-29 13:53:19導致澳洲華人社區賭博問題嚴峻的因素是階級理想和社會孤立,而缺乏適當的文化支持服務加深了問題嚴重性。  研究報告由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在本周開展的「理性賭博宣傳周」(Responsible Gambling Awareness Week)活動上公布。
  • 春節年貨上架洛杉磯華人超市 年輕一代更愛網購
    春節年貨上架洛杉磯華人超市 年輕一代更愛網購
  • 義大利華人酒吧協會舉辦首屆華人品酒師培訓班
    中新網9月11日電 據義大利僑網報導,近日,義大利華人酒吧協會與義大利品酒師協會聯合舉辦的首屆華人品酒師培訓班在義大利北部布雷西亞王朝大酒店舉行。義大利品酒師協會主席Vito Intini為培訓班授課,義大利華人高級品酒師王璐擔任助教及同聲傳譯。
  • 西班牙華文學校設免費外語課 助華人子弟融入當地
    西班牙華文學校設免費外語課 助華人子弟融入當地 2014-11-15 13:44:18作者:責任編輯:王詩堯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據西班牙《歐華報》報導,每周二和周四下午5點半,總會看到一些中國小朋友聚集在巴塞隆納
  • 田野調查手記|華人後代為何難以完全融入印尼社會
    華人具有吃苦耐勞精神,而且善於理財,因此逃出大難的華人逐漸在與當地印尼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富裕起來。華人並沒有忘記早期與印尼人同甘共苦的生活經歷,他們努力回饋當地社會,建設學校和醫院,成立慈善基金會,為印尼人提供醫療救治,幫助貧困的印尼小孩上學。他們的企業聘用了大量印尼人,並善待他們,既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也得到印尼人的讚賞。
  • 義大利華人翻譯需承擔社會責任
    義大利華人翻譯需承擔社會責任   中新網3月23日電 義大利歐聯通訊社
  • 疫情後「謝謝」成義大利流行語,新一代華僑的命運變遷
    近年來,義大利人對中國越來越感興趣,尤其疫情期間,中國救援隊的幫助也讓不少義大利人感受到對華的親近。不過,我們在網絡上還是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比如義大利在野黨為了爭取選民,製造一些負面新聞,引起當地華人群體的恐慌。一些新聞通過華人群體傳到國內,不了解的人就會信以為真,從而引發兩國之間的新緊張。
  • 義大利佛羅倫斯大火,62家華人工廠被焚毀,不能排除有人故意縱火
    據義大利媒體報導,6月18日義大利佛羅倫斯的一處工業區發生火災,有62家華人工廠在大火中被焚毀,當地媒體初步估計每家工廠的損失都在10萬歐元以上,雖然部分中國商戶遭受了重大財產損失,所幸並無中國公民傷亡。
  • 澳洲新冠確診突破1000例,突然想到融入當地主流社會這個熱門話題
    面對這次疫情,看到的澳大利亞華人的一些表現,讓我又想到了移民界最熱門的一個話題——「融入當地主流社會」。 2006年,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家屬也跟著來到澳洲,需要獨自租房居住,當時老華人給出的建議就是要住「鬼佬區」,不要住在華人區,這樣能夠快速過語言關,有助於融入當地主流社會。 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在這個問題上有了切身體會,至少是交出了自己的「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考試試卷,可以說,我幾乎是交了白卷。
  • 義大利普拉託華人向當地醫院兒科捐贈超聲波儀器
    中國僑網8月1日電 據義大利《華人街》報導,義大利普拉託Santo Stefano醫院兒科有了一部新的高科技超聲波儀器,儀器由一家華人公司提供。Mondo Risparmio公司董事長蔣一赫解釋道:「我和我的合作夥伴對此感到非常高興,我和部分員工一起出席了該機器的交付活動,這起捐贈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舉措來感謝義大利,尤其是感謝所有醫院工作人員做出的工作,特別是在疫情艱難時期。
  • 後疫情社區·融合|義大利普拉託的華人,能否「跳出」中國城
    根據普拉託市政府2019年的數據,當地有24906名華人,加上持旅遊籤證逾期滯留的「黑工」,當地華人約有五至六萬,佔當地常住人口的近四分之一。其中,來自浙江溫州,特別是瑞安及文成地區的佔了近六成,普拉託也被戲稱為「溫州城」。共處一城,華人與義大利人有著微妙關係。
  • 揭秘 ¦ 豆瓣分享:英語不好 怎麼才能融入當地社會?
    對於我來說我也有自己的CZ,但我也嘗試不停地跳出自己的CZ,這也是為什麼比周圍很多國際學生更能融入當地生活的原因。對於旅行也是,如果沒有合適的同伴,那就要敢於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到陌生的城市,享受自由的感覺也很好。 美國人聊天的方式的確有比我們更誇張的語氣表情和動作,這是他們表現對你的話題有興趣的方式,當然有時候也有那麼點虛偽。
  • 調查發現:年輕一代新加坡華人對華族文化感興趣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1月28日電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日前,由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展開的一項調查發現,年輕一代的新加坡華人普遍對華族文化感興趣。有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認為,身為華人,接觸傳統華族文化和慶祝節日是自然的事情,他們也會為此感到自豪。為更好地接觸年齡18歲至35歲的年輕人,吸引他們參加中心活動,華族文化中心日前對超過800名新加坡華人展開網絡調查,了解他們喜歡通過什麼活動,認識自己的文化。
  • 義大利艾米利亞華人企業協會隆重舉辦成立慶典暨春節聯歡晚會 趙正勤榮任首屆會長
    他說,本著團結互助、資源共享、合作共贏的共同理念,一批在艾米利亞大區的華人企業家於2017年9月12日註冊成立了義大利艾米利亞華人企業協會,協會成員的企業涵蓋社會各個領域,理事會成員結構合理,老中青搭配,協會充滿著朝氣與活力。協會註冊後,協會成員積極參與了國內外的多項活動。
  • 浙江官員赴義大利佛羅倫斯調研僑情 慰問華僑華人
    政法委副書記、省公安廳廳長劉力偉為團長的中意友好交流代表團一行人6人在使館政治處一秘劉長春和義大利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劉光華的陪同下,專程從羅馬趕往佛羅倫斯拜會中國駐佛羅倫斯總領周韻琦總領事,並前往華人社區調研華社情況,慰問當地華人華僑。
  • 義大利華人聽到這句話 內心暖化了
    義大利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之際,面對回國問題做出了不同選擇的兩位在意華人道出了同樣的心聲。隨著國外疫情擴散,滯留海外的華僑華人成了備受關注的群體。這兩位華人近日向海外網分享了親歷義大利疫情後的心情。▲黃勤海在義大利街頭(供圖/黃勤海)「華人聚集區成了最安全的地方」「疫情剛暴發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武漢很嚴重,誰也沒想到義大利會變成現在這樣。」黃勤海發出這樣的感慨。他是歐洲青年企業家協會會長,也是一名在義大利打拼20餘年的華人。
  • 臺媒看海外華人就業:老一輩靠「三把刀」新移民當「三師」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臺媒稱,海外移民經常要面對許多困難,在當地就業求生存就是其中最嚴酷的一項挑戰。根據紐西蘭商業、創新和就業部最新發表的一項《定居紐西蘭:移民經歷感想》調查顯示,有超過一半的中國大陸移民在當地面臨就業困難的處境,這份調查一時之間成為海外華人圈關注的焦點,也成為中國大陸移民在海外處境的一個縮影。
  • 義大利普華寺撞鐘祈福迎新年 當地多名政要出席
    中新網2月22日電 據歐聯通訊社報導,中國戊戌狗年初一子夜,義大利華僑華人佛教總會、義大利普華寺與中國同步隆重舉行了撞鐘迎新年活動。普華寺僧侶、華僑華人和當地民眾共同敲響新年的吉祥鐘聲,辭舊迎新,祈福國泰民安,喜迎中國農曆狗年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