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到紐西蘭後為何要起英文名?更易融入當地社會

2020-12-13 中國僑網

華人到紐西蘭後為何要起英文名?更易融入當地社會

  中國僑網3月2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援引radionz編譯報導,為什麼在紐西蘭的中國人喜歡起英文名?Radio New Zealand華裔記者Jessie Chiang為此撰文並錄製了一段視頻,剖析了其中的原因。

  Chiang在文中稱,小時候,她的媽媽曾是一名中文老師,經常把她拉到課堂上。她記得12歲的時候還要和一群5歲的孩子一起上中文課。當時,她認為學中文沒必要,只有和父母在一起才說中文。

  「我的父母總是對我說,『你的父母來自臺灣,這(漢語)是與生俱來的,不要忘了』。」她在文章中寫道,「但是在紐西蘭,漢語並不流通。」

  直到上大學,Chiang才意識到母語的重要性。當時,她是同學中唯一的臺灣學生。「雖然沒有人讓我覺得這有什麼不好,但我依然覺得自己和同齡人不同。我想知道如果我不是亞裔,我是否會覺得自己更屬於這裡。」她說。

  但是在生活中,她很少會使用自己的漢語名,多數時候用英語名。「最開始是為了方便,但這些年過去了,我逐漸感到使用英文名帶來的壓力。」Chiang說。

  在她看來,華裔使用英文名並不奇怪,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都是為了方便。「也許有一天我會改變主意,要求別人叫我Yih-Tsyr(漢語名),但是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是因為我想要,不是因為我覺得自己需要。」她說。

  作為二代移民,Chiang的漢語說得並不好。「我需要花精力重新學中文。」

  在紐西蘭天維網小編看來,華人給自己取英文名這件事沒必要過度解讀,一是方便自己融入當地職場和社會,方便當地人理解記憶,二是偏好,僅此而已。正如一名網友所說:「在英語國家起英文名字更容易融入當地社會,反過來也一樣,更多的普通中國人會認為『大山』這名字更親和。如果我真的打算融入當地社會,那麼我會考慮取個英文名字,不至於每次他們閱讀我的名字時都在挑戰他們的語文能力。」(Jackie Shan)

【責任編輯:陸春豔】

相關焦點

  • 義大利山谷華人聚集 年輕一代更易融入當地社會
    在經過一段陡峭的山路後,這些粗石會被送到兩個小鎮——巴尼奧洛(Bagnolo Piemonte)和巴爾傑(Barge)——的車間裡。每天都是如此。而這個義大利北部山谷,是全歐洲華人比例最高的地方。  自1990年代初,超過1300名中國人來到這裡安家紮根,佔當地人口比例的10%。在巴爾傑,中文發音的Hu成為了最常見的名字,華人對當地的影響可見一斑。
  • 移民搬家到紐西蘭,如何才能快速融入當地生活?
    新移民搬家到紐西蘭,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如何快速適應這裡的生活,融入當地人的圈子。那麼紐西蘭的衣食住行有哪些特點,本地人的生活都有哪些習慣呢?如何儘可能多地了解當地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信息。今天熙浦國際小編給大家帶了一些生活攻略,教你如何才能快速融入當地生活。
  • 英語不佳難融入當地文化 澳洲華人易淪為病態賭徒
    英語不佳難融入當地文化 澳洲華人易淪為病態賭徒 2014-05-29 13:53:19導致澳洲華人社區賭博問題嚴峻的因素是階級理想和社會孤立,而缺乏適當的文化支持服務加深了問題嚴重性。  研究報告由莫納什大學(Monash University)在本周開展的「理性賭博宣傳周」(Responsible Gambling Awareness Week)活動上公布。
  • 「給中國人起英文名」成了生意?融入外國文化圈,必須起英文名嗎
    英語專業出身的李斌斌就以每次大約30元的價格,在網絡上提供起英文名的服務。生意經幾十塊買名字 成了Tom和Jerry網購平臺上,起英文名的店鋪少說也有幾十家。交易數量最高的,近一個月成交了170多筆。起名價格從十幾元到幾十元不等,售價最高的是168元一次。
  • 田野調查手記|華人後代為何難以完全融入印尼社會
    由於華工需要到外面工作,便把子女交給印尼妻子照顧,並由其負擔早期的教育。但峇峇娘惹到了一定年齡後,華人父親又會把他們送到荷蘭人開辦的學校學習荷蘭語,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或是在華人開辦的私塾接受中華文化薰陶。接受西方教育的許多峇峇娘惹,成為華人與荷蘭殖民者的中間商,即我們俗稱的幫辦。
  • 紐西蘭反華政客彼得斯種族歧視言論引當地社會嚴厲抨擊
    據紐西蘭中華新聞網消息,在即將開始三年一次的紐西蘭大選前夕,一貫作為紐西蘭反華勢力代表的紐西蘭優先黨主席溫斯頓·彼得斯8月10日在當地一次公開講話時發表言論「兩個華人頂不上一個白人(Two Wongs don’t make a White)」,這一明顯辱華的種族歧視言論引起當地社會一片譁然,並受到主流社會及華人社區的嚴厲抨擊。
  • 紐西蘭誕生首家華人天使基金,欲改變華人海外炒地炒房的投資模式
    事實上,在紐西蘭成立創投基金不僅是幫扶年輕創業者的「成人」之舉,更是龔遙濱在異國「達己」的二次創業。他不避諱地說,這不僅讓他對紐西蘭的社會有所貢獻,更令他的個人能力、經驗和資源有所發揮,幫助他克服和適應作為第一代移民在融入異國他鄉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挑戰。
  • 西班牙華文學校設免費外語課 助華人子弟融入當地
    西班牙華文學校設免費外語課 助華人子弟融入當地 2014-11-15 13:44:18  中國文化學校立足長遠,在做好華文教育的基礎上,免費為華人子弟開設加泰隆尼亞語課程,幫助剛到巴塞隆納的華人子弟更快融入當地。  課前,學生們相互交流著自己的學習心得。一位剛從北京移民過來的小姑娘說:「我要學習加泰隆尼亞語,這樣才能跟上學習進程,還能交更多朋友」。
  • 澳洲新冠確診突破1000例,突然想到融入當地主流社會這個熱門話題
    面對這次疫情,看到的澳大利亞華人的一些表現,讓我又想到了移民界最熱門的一個話題——「融入當地主流社會」。 2006年,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家屬也跟著來到澳洲,需要獨自租房居住,當時老華人給出的建議就是要住「鬼佬區」,不要住在華人區,這樣能夠快速過語言關,有助於融入當地主流社會。 現在十幾年過去了,在這個問題上有了切身體會,至少是交出了自己的「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考試試卷,可以說,我幾乎是交了白卷。
  • 美華人冠夫姓各有解讀:融入主流未必非取洋名
    中新網11月15日電 綜合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第一代移民要融入美國社會,許多華人出於美國人不會中文發音、方便人際交往等因素,都選擇給自己取一個洋名。但洋名究竟是否為融入主流社會、增強文化認同的步驟?則見仁見智。究竟取洋名、冠夫姓對新移民融入美國社會、增加文化認同有多少幫助?
  • 紐西蘭頒發2021新年榮譽勳章,她獲獎成為今年的「華人之光」
    (圖片來自Unsplash)  華輿訊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網編譯報導 每年新年和女王生日,紐西蘭政府都會向為紐西蘭作出傑出貢獻的各行各業人士授勳頒獎。2020年最後一天,新年榮譽勳章名單出爐,有154人因服務社區或取得重大成就而獲得認可,其中不乏一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字,如著名創作歌手Dave Dobbyn、知名流行病學家Michael Baker教授等。
  • 紐西蘭華社舉行團聚會 冀更好傳播中華文化
    中國僑網12月22日電 據紐西蘭中華新聞社報導,為慶祝2020年聖誕節,迎接2021年新年到來,當地時間12月19日,由紐西蘭新中絲路文化經貿總會、羅託魯瓦新中經濟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紐西蘭中國書畫院等華人社團聯合舉辦的"紐西蘭華社慶聖誕迎新年團聚年會"在奧克蘭柏悅酒樓舉行。
  • 紐西蘭華人團體在社區種菜 被拍進英文紀錄片
    紐西蘭華人團體在社區種菜 被拍進英文紀錄片
  • 華人起英文名:戶籍管理機關的「噩夢」
    於是,大家起了英文名字互相叫,既入鄉隨俗,又不必有「本山」、「連傑」、「蘭成」之嘆,其實是「中庸之道」的最佳體現。中國人重的是姓,美國人重的是名。我隨手查了查我們公司叫「湯姆」的人。因為名單太長,所以人家只給了我前100個。在這100個裡,除去華人,其他的湯姆,每個人都有精彩的姓,一個重的都沒有!可是,在華人裡,光「湯姆陳」就有仨。
  • 紐西蘭175年華人移民史:「金山阿伯」的滄桑歲月
    那是老移民漂洋過海,在大洋彼岸的金礦上刻苦勞作,因為日常生活與社會人文環境艱辛,沒有條件成婚,等到終於存上些錢財時,已經一大把年紀。他們孑然一身地衣錦還鄉,姑且用些金銀裝飾自己,從頸脖到手指——或許還也有人武裝到牙齒,但異國的風霜深深刻在眼角鬢邊。在家鄉,他們和暌違已久的親戚鄰居們問答微笑,經人介紹也許談下一門親事,但也有人依舊孑然一身地離開。
  • 美華人移民取奇葩英文名鬧笑話
    中新網9月10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在線知識市場Quora上日前有人提問「中國人起過那些在中國以外很少用的奇葩英文名」?引發不少網友的積極討論,同時隨著美國華人新移民的增加,一些華人出產自中國的奇怪英文名在美國也鬧出不少笑話。
  • 揭秘 ¦ 豆瓣分享:英語不好 怎麼才能融入當地社會?
    對於我來說我也有自己的CZ,但我也嘗試不停地跳出自己的CZ,這也是為什麼比周圍很多國際學生更能融入當地生活的原因。對於旅行也是,如果沒有合適的同伴,那就要敢於一個人旅行,一個人到陌生的城市,享受自由的感覺也很好。 美國人聊天的方式的確有比我們更誇張的語氣表情和動作,這是他們表現對你的話題有興趣的方式,當然有時候也有那麼點虛偽。
  • 用微信獲取信息,阻礙華人融入美國社交圈?
    現代社會已然高度媒介化。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我們選擇了什麼樣的媒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自己認識世界的角度。傳媒研究(xjbcmyj)今天推送的文章,講述了微信上的錯誤信息與不實消息如何深刻影響加州第一代美籍華裔融入當地生活的問題。文章略長,但值得一讀。
  • 易果攜手紐西蘭貿發局 開啟天貓進口活鮮「速達通道」
    現場還邀請到紐西蘭著名的生鮮產品供應商Wild Legend、Future Cuisine、KONO、MOANA、Mr APPLE、Zespri、T&G、Oravida、Greenlea、Rockit Apple、Anchor代表,共同見證天貓與易果打造的紐西蘭活鮮「速達通道」正式開啟。
  • 又有華人因此失蹤!至今生死未卜!還有人沒意識到它的危險性
    有一項運動深受華人朋友的喜愛,但同時具有極高的危險性——巖釣。近日,又有一位華人朋友在巖釣時發生了意外。當地時間17日下午1時許,一名華人男子在紐西蘭奧克蘭西海岸Ninepin Rock礁石區巖釣時被大浪衝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