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的圖層混合模式 27種不同效果 一次性解決讓你不再迷糊(上)

2020-12-12 好色之圖1

大家好,我是好色之圖,從本內容,要去盡我所知的、一次性的、為大家講解PS軟體中的"圖層混合模式"。

大家知道,我不喜歡那些看著就頭疼的官方語言來說明問題,在這裡,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用我自己的理解,來與大家分享。對錯與否,請大家選擇性吸收。

由於內容比較多,所以這一節會很長,小夥伴們搬起小板凳,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請大家耐心觀看。相信或多或少總會有點用處。"圖層混合模式",這個名稱雖然有些陌生,但是我發個圖片,你一定就會覺得:"哦,原來是它啊!"

當我們用PS軟體打開一張圖片時(RAW格式除外),在"圖層"面板上,會有一個文字顯示為"正常"的下拉菜單,此時菜單是灰色的,不可選擇狀態:

當我們按照慣例,使用CTRL+J複製一個圖層後,這個菜單就被激活,"正常"的字樣處於高亮狀態,滑鼠點擊,就會彈出菜單中的內容:

這個菜單中的所有內容,就是我們要聊的"圖層混合模式"。為啥先要開篇囉嗦這幾句呢,其實只為了告訴小夥伴們一個信息點:圖層混合模式在單獨一個背景圖層的情況下不生效,無法選擇,只能在兩個以上的圖層時,才可以選擇。一定要記住這一點,當你的圖層混合模式無法設置的時候,就要看看,如果你只有一個圖層,那就需要複製或添加一個圖層出來了。

圖層混合模式是PS中非常強大、非常實用,也比較高級的工具,往往對照片會產生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以前寫過的很多實例教程中,我們都使用過圖層混合模式,比如常見的"正片疊底"、"疊加"、"柔光"等等,但是很多小夥伴只聽過這些名稱,或者是跟著教程稀裡糊塗的使用過這些混合模式,卻不知道這些混合模式的原理是什麼,為什麼不同的圖層混合模式,會對攝影照片產生不同的影響,就這些問題,我們較為深入的去聊一下。

圖層混合模式的算法挺複雜的,不容易理解,它的原理是用Photoshop的程序算法,提取一個圖層中的像素,與其他圖層的像素混合,以得到全新的效果。聽起來比較頭大吧,那我就用大白話來理解,其實就是選定的圖層與它下方圖層的一個色彩疊加過程,我們先把這個名詞梳理清楚,再去深入研究。

圖層混合模式一共有27種之多,所以必須先說明一下,這些混合模式中,有很多效果都非常相近,看起來區別並不大,但是由於計算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結果也是略有區別的。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效果特點。我儘量去說明他們的特性和不同之處。雖然數量多了點,但是不必擔心,這些混合模式是有著分組的,只要把這些分組的特性記住,就容易操作了。先來看張圖片:

從圖片上可以看出,菜單頂部有一個組。裡面包含"正常"和"溶解",我們可以稱之為"正常組"沒啥可說的,"正常"就是啥改變都不做,"溶解"我從來就沒用過,也不知道怎麼用,在筆刷中倒是常用,所以這個組略過不說。

其他25種混合模式被分為五組,之所以這樣的分組,是因為每一組都會產生相似的效果,下面我們就來依次的看一下:

從第二個組開始,在第二組裡面,有五種混合模式,分別是"變暗"、"正片疊底"、"顏色加深"、"線性加深"、"深色",這個組,可以稱之為"變暗組",因為這一組的最終結果,都會比原圖更暗一些。咱們來逐個看一下這五種模式的效果。

變暗模式

我製作一張亮度卡,有黑色、白色和中性灰,並且從深到淺以10%的數值遞減。現在我把亮度卡放在圖層最上方,以便後面說明問題:

首先是"變暗",將亮度卡的圖層混合模式修改為變暗,現在看看照片變化:

變暗不會將兩個圖層完全混合,它只會去比較當前圖層的像素和下方圖層的像素,然後顯示兩者中更暗的像素。既然是如此,那麼從圖中就可以看到,白色已經完全看不到了,而黑色則完全顯示出來。從黑色到白色的過度,也會因為亮度不同,而顯示不同的透明度。因為黑色是兩個圖層之中,最暗的顏色。這就是"變暗"模式的計算方式。如果你沒看懂,也別著急,最後我們還要單獨總結每個組的特性,先穩住情緒,慢慢看下去。再給大家找個更易懂的例子,比如你想把兩個圖層中的內容放在一起,又不想摳圖,這時候,混合模式就能派上用場:

現在要把飛鳥圖層融入到背景的天空裡去,就來使用"變暗"的混合模式,別著急動手,先回想一下,"變暗"的特性是什麼?只保留圖片中最暗的地方,對不對?素材中,飛鳥是剪影形態,無疑是最暗的部分,那就用"變暗"來試試吧:

圖片中最亮的地方,也就是白色區域,被隱去了,不再顯示,剩下的就是黑色的鳥群,和中性色的天空。這效果也不行啊,太明顯了,沒事沒事,因為修圖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咱們還有後手。白色不是被隱藏嘛,黑色不是被留下嘛,那就用色階(CTRL+L),把圖片亮度提高,這樣亮的地方就會被隱去,而鳥群是黑色,受到影響不大,自然就保留下來了,試試看:

隨著加強色階的高光與中間調,飛鳥素材中的背景幾乎被隱去了,同時飛鳥剪影也因為大幅提高亮度而變成藍色,沒關係,使用"色相飽和度"(CTRL+U)工具,降低一下藍色和青色的飽和度就行了:

現在飛鳥顏色正常了,僅剩下一點殘留的天空,使用橡皮擦工具(E),調整大小和透明度,隨便擦幾下,溶圖作業就完成了:

這就是"變暗"模式一種很典型的用法。素材圖片明暗反差越大,亮部就會被隱去的越多,暗部則被保留的越多,上述實例中,鳥群在兩個圖層中相對更暗一些,所以被保留下來,而鳥群素材背景的天空比風光片的天空暗,也被保留,沒有被完全去除,所以才會使用色階等工具進一步處理。如果你使用的是一張白色背景的素材,那麼只通過"變暗"一個步驟,就可以完全處理好。

"變暗"混合模式只保留更暗的像素,就是把相對最暗的區域保留下來,請大家一定要牢記這個特點。

別看我演示起來挺麻煩,做教程必須寫的詳細一點,實際操作就兩三步,十秒之內搞定的事情。

好了,進行下一個混合模式的介紹:

正片疊底

這也是Photoshop中最常用的混合模式之一,先說說"正片疊底"原理:基色+混合色=更暗的結果色。不好理解?沒事,大白話翻譯一下:我們已經知道,圖層混合模式是在兩個以上的圖層時才會起作用,對吧,那麼在PS軟體中,在背景圖片(基色)的上方,放置一個新的素材圖層(混合色),在對上方圖層使用正片疊底模式後,兩個圖層相加所得到的顏色,都是比較暗的顏色(結果色)。看圖:

下方藍色圖層是基色,上方紅色圖層是混合色,對紅色圖層做正片疊底,得到的深紫色就是結果色,結果色比上面兩個圖層的顏色都暗。這就是"正片疊底"的原理了。

如果你的背景圖層是黑色,也就是基色為黑色,上面圖層為任意顏色,也就是混合色為任意顏色,無論你怎么正片疊底,得到的結果也一定是黑色。

也就是說,任何顏色的圖像,與黑色以正片疊底的模式進行混合時,得到的結果永遠是黑色。因為基色是黑色,加任何混合色,得到的只能是更暗的結果色,還有比黑色更暗的顏色嗎?沒有了,所以得到的結果,只能是黑色。這段挺繞的,我盡力去說明白,大家能理解嗎?那麼考考大家,把剛才舉例的基色和混合色顛倒過來,當基色為白色,混合色為黑色時,會得到什麼結果色?答案仍然是黑色,因為正片疊底的原理就是得出一個更暗的結果色,沒有比黑色更暗的顏色了。

黑色無法替代,而白色則正相反,它會被任何顏色所替代。因為它的暗度為0%,根本就不顯示,所以直接會顯示出下方圖層上的內容。這個我們一會兒做個實例來說明。

經過上述文字介紹,我們知道了,在攝影照片中,正片疊底的混合模式會使照片變得更暗。它是依據是當前圖層的暗度來進行計算,注意哦,是暗度。我們還是看一下先前做好的亮度卡:

前面說過,亮度卡中有黑白灰,亮度卡上方是從暗到亮以10%遞減,到了白色就是0%的暗度了。因為0%的暗度根本不會讓圖層變暗,所以正片疊底中的白色是完全看不到的,也就是不起作用。除了不起作用的白色,其他區域都變得暗了,這就是上面介紹的基色+混合色=更暗的結果色。

現在我們來研究一下,"正片疊底"的特性可以怎麼加以利用。

我隨便找了兩張素材,一張橫向線條的背景圖,一張墨跡的素材,現在要將兩張圖片溶合在一起,墨跡素材摳圖的話就要了命了,所以選擇正片疊底模式,看看效果:

直接就融為一體了,因為在"正片疊底"混合模式下,白色不起任何作用,直接被隱藏,露出下方圖層中的內容。以後但凡遇到白背景的素材,你不想摳圖,就這麼做。

是不是和前面講的"變暗"很像?確實如此,同一組中的混合模式,因為計算方法的差異,效果都很接近卻又不同,這個大家自己慢慢比較。

正片疊底還可以為圖像進行著色,比如這張人像照片:

新建一個圖層,填充上任意你喜歡的顏色,然後將新圖層的混合模式設置為"正片疊底",看看效果吧:

甚至你還可以這樣玩:

大家舉一反三,比如設計版式、封面,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

在這裡引用官方術語,介紹一下"變暗"與"正片疊底"的區別:

變暗: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並選擇基色或混合色中較暗的顏色作為結果色。將替換比混合色亮的像素,而比混合色暗的像素保持不變。

正片疊底:查看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並將基色與混合色進行正片疊底。結果色總是較暗的顏色。任何顏色與黑色正片疊底產生黑色。任何顏色與白色正片疊底保持不變。當您用黑色或白色以外的顏色繪畫時,繪畫工具繪製的連續描邊產生逐漸變暗的顏色。這與使用多個標記筆在圖像上繪圖的效果相似。

簡單的說:變暗不生成新的顏色,而正片疊底則會生成新的顏色。

接下來,是這一組裡的「顏色加深」、「線性加深」和「深色」。從字面上就能看出,幾個混合模式的結果,全都是加深,那麼我們結合前面的內容,重新看一下這個分組:

紅框標記處,就是第二個分組,我們去從字面上理解,大概都是各種變暗,加深。總之就是對深顏色起作用,或者說是只針對黑色起作用,那麼,這個組,就可以整體總結為「變暗組」,它的特性就是「去掉亮部,暗部混合」,請大家一定要記住這一組的特點,以後很多時候會用上。

這個圖,我只截取了第二個分組,就是讓大家看到後面總結的特性。接下來從「顏色加深」開始。「顏色加深」也會使圖像變暗,但是會比「正片疊底」模式的飽和度更高。

在我們PS軟體的工具欄中,有個「加深工具」:

「加深工具」的原理與圖層混合模式中的「顏色加深」是一回事。它是一個對圖片整體增加飽和度的過程,我們都知道,正常的攝影照片的顏色組成,是由RGB複合通道、紅、綠、藍通道,一共四個通道共同組成。

顏色加深

「顏色加深」模式的作用,是在保留了白色的情況下,通過軟體計算每個通道中的顏色信息,以增加對比度的方式,使背景圖層變暗,再與上方圖層混合。顏色加深也是有公式的,我不想寫,相信大家也不想看。請大家記住一點,「顏色加深」在調整攝影照片時,應用率並不高,只適合處理曝光較亮的照片,而且還要搭配著圖層的不透明度使用。當強行處理曝光不足的照片時,就會出現色階斷層的現象。除了白色,「顏色加深」把每一種顏色或者說暗度,都增加了對比度,就是它的特點了。

一張曝光正常,且高調的照片,是這樣的:

當你複製圖層後,對上方圖層使用「顏色加深」的混合模式後,你會看到照片的變化:

除了白色,其他所有的顏色都被增加了對比度,那麼就印證了前面的說法,這是一個為圖層增加對比度的混合模式,雖然不常用,但也不是不能用,當你想為當前圖層增加對比度的時候,可以選擇這個混合模式,經過混合,得到的結果是比較誇張的,沒事兒,我們還可以調整圖層的不透明度,經過適當調整,再看看結果:

不透明度設置的低一點,同樣能做到適當增加對比度的效果,而且沒有什麼負面現象,這不是也挺好的嗎?你可以使用「亮度/對比度」工具來進行調節,但是這個工具是針對圖像整體進行調節,對於白色,增加對比度,就會使白色曝光過度,而使用「顏色加深」則不會,因為它對白色不起作用。

「顏色加深」還有一個奇妙的用法,我們大多數時候拍色的風光片,審美層次高一點的時候,會追求光影效果,使用顏色加深的圖層混合模式,可以很輕易的做到自己手動添加陰影的效果,而且還可以為陰影填上色彩,我們還是看圖說話:

一張下午海邊的照片,我們若是想手動烘託黃昏的氛圍,就該讓礁石和沙灘的顏色更加暖一些,確定了方向就好辦了,新建一個空白圖層,將圖層混合模式設置為「顏色加深」,使用畫筆工具,將畫筆不透明度設置為10%,再把前景色設置一個暖一點的顏色,橙色紅色都隨你,然後就在背景上塗抹吧:

看一下對比,是不是更深更暖的顏色舒服一些呢?這就是「顏色加深」混合模式的另一種用法了。好了, 總結一下,此種混合模式就是為圖層種除了白色以外的所有顏色增加飽和度,記住這個就行了。

「線性加深」和「顏色加深」混合模式非常接近,會根據不透明度和填充改變。你可以調整試試,找到最好的效果。我們不必過多贅述,大家只需要明白,它們同樣屬於變暗模式,不同的是它們的計算方法。不同的算法,會得到不同數值的變暗結果。

「深色」的效果與「變暗」很像,二者的混合結果基本是差不多的。雖然結果很像,但也不完全一樣,因為前面我們說過「變暗」的混合模式,會在紅綠藍三個通道裡分別進行對比,然後產生更暗的結果。而「深色」混合模式則會在紅綠藍三個通道的混合結果中進行對比,然後產生更暗的效果。選擇當前圖層和下方圖層中更暗的像素。

我們打開先前的亮度卡,在圖片中觀察一下。這是變暗混合模式:

再看看深色混合模式:

可以看出二者的結果稍有不同,最黑的部分基本上是一樣的,最亮的白色同樣也是被過濾掉,變成完全透明。只有中間部分存在不同之處。這就是我們前面說過的那樣,因為兩者對比像素的方法不同,所以得到的結果也略有區別。總體來說,差別不大,大家都可以嘗試使用。

那麼介紹完了五種變暗模式,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個變暗組,整個組的特點,就是變暗,去掉圖層中的亮部,將暗部混合。這個道理我們經過上述實例也都一一印證過了。

變暗組裡面所包含的「變暗」、「正片疊底」、「顏色加深」、「線性加深」、「深色」,這五種混合模式,不管名字如何花哨,其結果都是讓你的照片變得更暗。在這些混合模式下,白色將會變得完全透明,這就是整個變暗組的特性。

接下來的組裡,也有五種圖層混合模式:「變亮」、「濾色」、「顏色減淡」、「線性減淡」和「淺色」。這個組,就叫做「減淡組」。

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毫無疑問,這一組的所有的混合結果,都是使圖片變亮,與第一組中學到的五種模式正好相反,黑色在這一組中,完全不可見,是透明的。現在我們就來逐一看看這些混合模式的特點和原理吧。

小貼士:經過「變暗組」的介紹,我們已經知道混合模式是需要兩個以上的圖層,位於下方的圖層,叫做「基色」,放在上方並且做出混合模式的圖層,叫做「混合色」,二者相加得出的顏色,叫做「結果色」。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會非常方便你理解後面的各種混合模式算法。

變亮模式

變亮,它與「變暗」完全相反,就像我們語文課中學到的反義詞。

找一張素材看一下:

這是一張曝光完全正常的風光片,現在我們把上一節中用到的亮度卡放在圖片中,並將它的圖層混合模式設置為「變亮」,再看看效果:

與「變暗」正好相反,變亮是對當前圖層和下方圖層的RGB通道中的顏色亮度值進行比較,比當前圖層暗的內容被替換,比當前圖層亮的內容不變。計算後的結果是黑色完全透明,看不到了,而白色則沒有任何變化,完全保留。而黑色到白色的過度,則以不同的透明度來顯示。

以前說過,圖層混合模式很多情況下要配合著當前圖層的不透明度來使用。當我們降低這個亮度卡圖層的不透明度,再看看效果:

圖片上中性色的位置,剛才是偏灰的,現在已經被提亮了,也就是整張照片的中性灰都變亮了,這只是用法之一。

變亮還有另一種玩法,很多朋友喜歡夜晚出去,使用腳架拍攝慢門,比如馬路上的光軌:

在同一個位置,可能會拍攝很多張,由於路上車輛的多少不受控制,拍攝的光軌也會有多有少,這個時候,就需要把很多張圖片使用堆棧技術疊在一起。其實「變亮」也可以做到,請看演示:

我這裡有同一位置拍攝的三張圖片,每張圖片車燈的軌跡都不多,於是我把上面兩個圖層的混合模式都改為「變亮」,再看看效果:

圖像中其他位置都沒有改變,暗部被過濾掉,不顯示,而亮部則經過通道計算,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現在的效果。變亮模式,只會顯示更亮的像素。喜歡拍攝星軌的朋友,也可以試試這個方法。

濾色模式

濾色與「變暗組」中的正片疊底功能相反,也就是說,它可以讓你的照片更亮。它的計算方法是把圖像的基色與混合色的顏色加起來,得出一個比前面兩種顏色都淺的第三種顏色。就是「基色(下方圖層)+混合色(當前圖層)=更淺的結果色」。

簡單點,還是看圖片說話吧:

一張照片,如果你覺得曝光不夠,又不想動什麼曲線、色階一類的工具,那就複製一個圖層,將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濾色」,照片就被提亮了:

如果覺得亮度過大,那就調整一下圖層的不透明度,也就解決了。

「濾色」中完全看不到黑色,對吧?那我們換種玩法,我找了一張黑色背景的煙霧素材,放在剛才的雪山圖片中:

現在將煙霧素材的圖層混合模式設置為「濾色」,看看會發生什麼:

黑色被完全過濾掉,只留下了白色的煙霧。小夥伴們舉一反三,以後再遇到黑色背景圖片的情況下,你如果想摳圖或者溶圖,不如試試這種混合模式。

同樣,如果你想去掉某個圖層種的黑色,還可以這樣玩:

這一次我在雪山素材上方,放置了一個水墨素材,白色背景,黑色墨跡,如果使用了「濾色模式」,大家試想一下,會發生什麼?是不是黑色被過濾,留下了白色的背景?那結果就是這樣的:

你得到了一個很炫酷的邊框!使用CTRL+T自由變換,調整一下大小和角度,還是很好看的。大家練習的時候多做嘗試吧,一定要學會反向思維,去逆向推理,而不要老老實實的、按部就班的跟著教程走。

顏色減淡模式

同樣,顏色減淡與顏色加深完全相反,我們看圖說話:

我將亮度卡圖層混合模式設置為顏色減淡,可以看到,隨著亮度卡的亮度不同,下層圖片種高光區域會產生不同的過曝效果。使用這種模式時,會加亮圖層的顏色值,加上的顏色越暗,效果越細膩。與顏色加深剛好相反,通過降低對比度,加亮底層顏色來反映混合色彩。與黑色混合沒有任何效果,同樣也是因為這個混合模式下,是看不到黑色的。

你可以看到,整張顏色的飽和度略有降低,對比度也降低了,這就是使用「顏色減淡」所得到的結果。你可以改變圖層的不透明度,來得到不同的效果。

在所有的混合模式中,有幾個是受不透明度所影響的,所以當你得出一個並不理想的混合模式時,別放棄,嘗試改變一下不透明度。

線性減淡模式

線性減淡與顏色減淡基本差不多,但是亮一點的像素會變得更亮,而對比度和飽和度會略有下降,當然,這裡同樣不包括黑色,因為黑色不起作用。

它的計算公式是:結果色=基色+混合色,其中基色與混合色的數值大於255(白色),軟體就會默認最大值為255。同樣,經過圖層不透明度的設置,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效果。

淺色模式

減淡組中的最後一個混合模式,是「淺色」,與變暗組中的深色正好相反。其實它的計算方法與「變亮」差不多,之前我們也說過,PS軟體的混合模式,有很多算法是非常類似的,得到的效果也很接近,就看你喜歡用哪個了。

淺色是通過計算混合色與基色所有通道的數值總和,哪個數值大就選為結果色。因此結果色只能在混合色與基色中選擇,不會產生第三種顏色。

逐個介紹完了「減淡組」中的五種混合模式,我們來聊一下這個組的特性。去掉暗部,亮部混合,這是減淡的特點,也是這一組的特點。

大家回想一下前面的幾種實例演示,對於暗部,或者說是黑色,幾乎是沒有任何作用,直接過濾掉,顯示出下層的內容。而除了黑色之外的各種亮度,由於算法的不同,所得出的效果也不太一樣。這些就希望小夥伴們多做練習去體會了。

再囉嗦一次:混合模式是需要兩個以上的圖層,位於下方的圖層,叫做「基色」,放在上方並且做出混合模式的圖層,叫做「混合色」,二者相加得出的顏色,叫做「結果色」。一定要記住這個,否則很難明白這個混合模式是如何混合的。

寫完了才發現,由於字數和照片張數限制,太長的文章無法發表,我必須分兩章來發表,請大家繼續看下面章節!

相關焦點

  • Ps的27種圖層混合模式,有點上頭
    總述分享一些圖層混合模式的拙見,適合小白學習的基礎知識。不要死記硬背,工具都是熟能生巧的過程。網上每種模式也都有公式,想搞「學術研究」的可以去搜索看看!圖層模式是ps裡面最常用最難理解的功能之一。27總模式的分類正常組比較簡單的一組,該組圖層混合模式的混合效果主要受混合層透明度的影響
  • PS圖層的27種混合模式
    今天和大家分享「PS圖層的27種混合模式」PS的圖層板塊除了可以把各圖層的素材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副新的畫面,還可以調整圖層與圖層之間的混合模式,從而得到具有創意性的效果。混合模式列表如下可以看到上圖中有六大塊一共27種可選混合模式,第一板塊是正常和溶解,第二板塊從變暗到深色主要是給圖像做加深效果的,第三板塊從變亮到淺色主要是做提亮效果的,從第二板塊與第三板塊中各項的名稱就可以知道它們是兩種相反的效果模式。第四從疊加到實色混合是做對比效果的,第五板塊差值到劃分效果接近負片效果,第六板塊就是顏色模式中的LSB模式混合。
  • 27種Photoshop圖層混合模式,你學會了幾種?
    今日分享:主題:圖層混合模式是幹嘛的?圖層混合模式是咋用的?2.認識一些常見效果,是如何通過圖層混合模式實現的3.駕馭在不同圖層的合成過程中,如何選擇適當的混合模式達到預期效果。1.圖層混合模式是什麼?
  • 如何用PS快速創建逆光唯美效果!調整圖層與圖層混合模式應用
    由於調整圖層有一個圖層蒙版,你可以簡單地從左邊的工具欄中選擇畫筆工具,然後在圖像中重要的對象上刷,這樣它們就表現出來了。我們給汽車和人物刷了,這樣他們就可以恢復原來的顏色,但是圖像的其餘部分保持了褪色的效果。在下一步中,你應該選擇圖層面板中的所有圖層。
  • PS圖層模式
    ps最強大的功能之一,不僅用於廣泛使用的Photoshop中,也應用於AfterEffect、llustrator 、 Dreamweaver、 Fireworks等軟體,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將對象顏色與底層對象進行顏色混合。
  • 圖層混合模式知識點整理
    圖層混合模式按照其用途可以分為6組,共27種,每組混合模式可以產生相似的效果或有著相近的用途。組合模式組:需要降低圖層的不透明度才能產生作用。本組包含下列2種模式:正常:默認的混合模式,圖層的不透明度為100%時完全遮蓋下面的圖像,降低不透明度可 以使其與下面的圖層混合。溶解:設置為該模式並降低圖層的不透明度時,可以使半透明區域上的像素離散,產生點狀 顆粒。
  • Photoshop圖層混合模式該如何正確使用,3分鐘帶你走出誤區
    很多初學ps的網友最開始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疑惑,不知道怎麼去設置混合模式。今天就來學習一下什麼是混合模式以及混合模式的應用。混合模式決定了像素的混合方式,可用於合成圖像、製作選區和創建圖層樣式。混合模式跟上一節講到的中性色圖層一樣,都是非破壞性編輯工具,不會對圖像本身造成任何損壞。
  • PS通道中如何使用圖層混合模式?
    在通道裡面如何使用圖層混合模式呢?為了彌補ps功能的不足,所以軟體就增加了計算這個命令,下面來看看操作吧。1.首先我們導入圖片之後進入通道選項。4.然後進入計算對話框,可以找到混合模式的選項。5.點擊下拉菜單,就出現了正常圖層混合模式的所有選項。
  • 快速在PS中教你合成創意效果!圖層混合模式綜合應用
    你可以看到我是如何使用正常模式和疊加模式的結果在此圖層上添加蒙版,並使用柔軟的黑色畫筆去除硬邊並將其與臉部混合第27步為頭髮光層創建一個組,並將組的模式更改為正常100%。使用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稍微改變顏色
  • PS圖層基礎知識介紹
    例如我們給圖層上了一個描邊,此時我們調節填充選項時描邊效果依然還清晰地展示在圖層上,而如果我們調節不透明度選項,那麼這個描邊樣式的透明度也會跟著改變。 分組  在使用ps分層時分組是最基本需要知道的內容。分組對於設計本身確實沒有做出很大的貢獻,但是其重要性卻是非常明顯的。分組有助於組織圖層,除了正確命名圖層,分組也能很好地對圖層進行分門別類,從而提高工作流程。
  • ps大神透露圖層混合模式和圖層樣式使用大全,花錢都學不到的乾貨
    混合模式和圖層樣式Ps的混合模式總共有27個,使用前提是兩個及以上圖層才能進行混合正常模式:需要通過調整圖層的不透明度才能發生變化變暗混合組:可以使得圖像變暗,將:50%的灰色完全消失,上圖變透明,高於50%的灰的像素會使得底圖變亮,低於50%灰的像素會使底圖變暗(對比混合組包括:疊加、柔光、強光、亮光、線性光、點光、實色混合)差值混合組:相同的區域顯示為黑色,不同的區域顯示為灰度層次或彩色,當圖層中包含的白色,白色區域會使底層圖像反相,而黑色不會對底層圖像產生影響。
  • PS化繁為簡的摳圖技巧,巧用圖層混合模式,凌亂髮絲也能精細摳選!
    既然需要用到PS圖層混合模式摳圖,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相關知識。打開圖層面板,點擊下面截圖所示的「正常」旁邊的下拉按鈕。打開可以看到PS裡面所有的圖層混合模式,一共有6組,共27種。每一組混合模式都可以產生相似的效果或有著相近的用途。
  • PS怎麼合併圖層,PS合併圖層後怎麼分開?PS合併圖層快捷鍵
    在使用ps的過程中,圖層太多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麻煩,比如說不停地命名新圖層都要花費時間,這時候適當的合併一些圖層會讓ps所佔的內存減少,移動這些圖層位置的時候也可以更方便,今天小編來介紹下如何使用PS合併圖層。
  • 猜你不知道,PS複製圖層居然有5種方法!
    ps複製圖層快捷鍵是什麼?我在用Photoshop製作動畫或者3d圖的時候,複製圖層這個功能是肯定會用到的。那麼,ps複製圖層快捷鍵ctrl加什麼呢?今天熱鍵小編就給大家科普一下。
  • PS小技巧/圖層樣式
    我們先把這個案例做出來,對比參數變化所達到不同的效果,邊做邊了解圖層樣式。開始之前先分析一下這個按鈕的結構,總共分為5層,從裡到外依次命名橢圓1~橢圓5。【注意點1】: 混合模式此處不多介紹,詳細教程戳→帶你認識混合模式【注意點2】:使用圖層樣式時,記得把圖層面板上方的不透明度和填充參數設置好哦~不透明度:控制整個圖層效果不透明度
  • PS圖層樣式小技巧!
    我們先把這個案例做出來,對比參數變化所達到不同的效果,邊做邊了解圖層樣式。開始之前先分析一下這個按鈕的結構,總共分為5層,從裡到外依次命名橢圓1~橢圓5。【注意點1】: 混合模式此處不多介紹,詳細教程戳→帶你認識混合模式【注意點2】:使用圖層樣式時,記得把圖層面板上方的不透明度和填充參數設置好哦~不透明度:控制整個圖層效果不透明度
  • 【Photoshop摳圖教程】ps軟體完美摳黑色背景素材(知識點:圖層模式)
    >
  • 用ps圖層樣式混合選項快速摳出人像髮絲,簡單好用
    圖層樣式中的混合選項也能進行摳圖,這種方法很快,只需要在選項中把混合顏色帶的高光或暗部滑塊移動一下(也可以按住Alt鍵拆分一下,再稍微移動就可以摳出所需要的部分)先看下最終效果圖:1、在ps中打開自己需要處理的素材,養成好習慣,直接先複製個圖層再說
  • 關於photoshop圖層的詳細講解
    圖層面板不僅包括圖層,同時也提供了許多其他功能。我們可以使用「混合模式」修改圖層的層疊方式,改變圖層的「不透明度」,創建一個圖層蒙版、圖層樣式或調整圖層等。大多是ps使用者都統一分層是ps軟體的關鍵特性之一——良好的分層有助於設計更完美地展示和修改。
  • PS通道磨皮計算時如何調整混合模式的程度?
    用ps通道磨皮的時候,需要通過計算圖層混合模式來增強明暗對比,但是如何調整混合的程度呢?一起來看看吧。1.通道磨皮的話,先導入圖片進入通道,複製通道之後執行高反差保留命令。3.選擇混合模式——線性光可以看到人物的明暗變化變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