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女兒被媽媽追著打:有一位情緒失控的媽媽,簡直是孩子的惡夢

2020-11-09 啞鈴媽媽

文|啞鈴媽媽

情緒可以成就一個人,也會毀掉一個人。

小區樓下傳來孩子一陣哭聲,我開始沒在意,想著孩子哭也是常事,可沒多會,孩子的哭聲一聲比一聲大,還夾雜著媽媽的怒罵聲。

突然孩子跑了出來,後面跟著孩子的媽媽,正拿著掃帚一下又一下打在孩子的身上,那孩子拼命地想躲閃,卻一直沒能掙脫媽媽的手。我上前勸阻,可是這位媽媽卻打孩子打得更狠了,最後這媽媽打到沒力氣,才罷手。

難以想像,孩子從小生活在這樣的母親身邊,未來將會是怎樣。若干年後,她或許會忘記這個經歷,但更多的可能,卻是被一位情緒經常失控、會暴力對待她的母親,所支配的恐懼與童年陰影。

每個童年經常挨打的孩子,人生中都有一個難言的傷痛

有位朋友,性格比較孤僻內斂,她父母離婚,是媽媽撫養長大,但她和媽媽關係很差。

有天她媽媽打來電話,說自己病了,想看看她。她沉默著掛掉電話,轉了一筆錢過去,卻仍舊沒回家。

朋友勸她:「畢竟是你媽媽,總該去看看的。」

她很糾結地說:「我做不到,很小的時候,我爸和她離了婚,她覺得我的出生就是錯誤。雖然養我,但無論什麼事卻都遷怒我,打我。一開始我怕她,後來長大恨她,現在說不出來什麼感覺,但也不想見她。」


多可悲,母女本是最親密的關係,可她們卻還不如陌生人。細想想,在最該被關愛的年紀,她卻只得到媽媽的暴力對待,終其一生,這都將是一個難以磨平的心靈創傷。

就如斯勞特·派克所說:「童年的痛,弱小的我們無法承受,必須扭曲,以保護自己。」

家長經常動手打孩子,就是毀掉他最簡單的辦法!

總有父母不以為意,覺得孩子打了就打了,但卻不知,將孩子越推越遠只是一個開端而已,有許多傷害,都會在沉默中爆發。

1.缺乏安全感,懦弱怕事

在孩子童年階段,父母是一切安全感的來源,而足夠的安全感,則是自信勇敢的來源。常被父母打的孩子,每天擔驚受怕的生活,事事謹小慎微,生怕自己一不下心做錯事就挨打。當他們長大後,這樣的性格已經深入骨髓,影響一生。

2.喜歡撒謊,逃避責任

眾所周知,很多時候之所以撒謊,就是不想承擔某些責任。父母常對孩子動手,出於害怕被打的自保心理,孩子會下意識地撒謊逃避,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

3.延續暴力,影響性格

有人說,孩子就像父母的複製粘貼,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從小挨打的孩子,感受最多的就是父母的暴力,父母用拳頭和自己說話,他也會受此影響,與人溝通交流時總想用暴力解決問題。

其實,錯誤誰都會犯,我們作為父母,難道只能用動手去解決嗎?何況,孩子真的是犯了那麼嚴重的錯誤嗎?

實際上,真正懂教育的父母,絕對不會將這種力量相差懸殊的毆打,作為教育的第一方式。

打出來的孩子嘴上服,疼出來的孩子心裡服,父母到底要怎樣教育?‍

①孩子犯錯時,控制自己的情緒

人在情緒暴躁的時候,很容易做出失控的事情。面對常犯錯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要在暴躁的時候去教育孩子,不然,沒有耐心,怒火很容易被點燃,做出錯誤的事情。

②允許犯錯,用孩子能聽懂的話溝通

對於孩子來說,犯錯誤其實是最正常也是最常見的事情,畢竟只有犯過錯,才知道什麼是正確,才會真的得教訓。所以,父母要允許適當的犯錯,並用孩子能聽懂的話和他們溝通,了解為何會犯錯,以便因地制宜的教育。

③指出錯誤,並做出正面引導

在孩子做錯事情後,父母應該正面地指出孩子錯在哪裡,並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這樣做。之後,也別忘記告訴孩子正確的做法是怎樣,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越來越好。別叫孩子自己去想,如果他們真的懂,也就不會犯錯了。

其實說到底,父母對孩子的打罵,更像是一種情緒上的發洩,除了讓他們懼怕,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所以,真的愛孩子,就一定要控制住自己。

優秀的父母應該用愛去澆灌孩子,就算再生氣,也別隨便高高舉起自己的手臂,別讓自己孩子的童年變成一片灰暗,沒有光彩!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7歲女兒半夜發高燒,嘴裡卻念叨文具盒壞了,媽媽打開後情緒失控
    對於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他們最親近的人,是他們心中的天地英雄。然而,很多家長卻因為自身的性格以及其他原因,無法耐心的面對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哭鬧的時候這些家長更不能平靜。甚至有些家長還會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虐待孩子。7歲女兒半夜發高燒,嘴裡卻念叨文具盒壞了,媽媽打開後情緒失控。
  • 5歲女兒用水「洗」手機,媽媽失控後,再也聽不到孩子叫媽媽了
    5歲女兒用水「洗」手機,媽媽失控後,再也聽不到孩子叫媽媽了小蘭家裡有個5歲的女兒,叫做彤彤,彤彤平時很可愛,周圍的人都很喜歡彤彤。媽媽別打了!後來小蘭也感覺到自己太過了,只能哄著哭鬧的彤彤幾句,然後就領著孩子去睡覺了。可沒想到這一覺睡下去,彤彤再也沒醒過來,小蘭害怕的帶孩子去醫院檢查,最後得知是過於強的外力導致大腦重擊造成損傷。
  • 4歲女兒無意「水洗」手機,媽媽情緒失控,結果讓媽媽悔恨不已
    4歲女兒無意「水洗」手機,媽媽情緒失控,結果讓媽媽悔恨不已你知不知道裡面有很重要的文件?這份文件明天就要有急用,文件沒了這單生意就要垮了!你怎麼這麼淘氣!」蘿蘿不知道自己無意間弄壞了媽媽的手機,更不知道自己弄壞了文件,她大哭著躲避媽媽的巴掌,拼命地對媽媽道歉,說對不起,說她不是故意的。
  • 5歲女孩因吃飯慢被媽媽打成重傷,情緒失控的父母,是孩子的噩夢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家長們如何去解決很大程度上會給孩子帶來影響。如果經常情緒失控的父母,對於孩子來說,無異於是噩夢。婷婷今年五歲了,平時挺乖巧的,但是有一點讓她的媽媽對她很不滿:那就是吃飯的時候婷婷總是慢吞吞的。
  • 「我不買了,媽媽別打了」,6歲女兒跪地求饒,失控家長多可怕?
    有一位媽媽的女兒6歲了,平時女兒也是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可是,當媽媽看到那個娃娃和家裡已有的娃娃大差不差的時候,就告訴女兒這類娃娃不能再買了,因為家裡已經有好幾個了。這其實是家長不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一種表現。雖然家長將自己的氣憤通過毆打孩子來發洩了出來,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情緒失控的家長到底有多可怕是遠遠超出家長的想像的。
  • 4歲女兒「水」洗手機,媽媽情緒失控,一個舉動再聽不見喊媽媽了
    女兒幫助媽媽「水洗手機」,寶媽大打出手,再也聽不到女兒的叫聲小李的女兒4歲半了,平時古靈精怪,而且寶寶很聰明機靈,最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舉止,就連平時媽媽與別人交談的樣子,小李的寶寶也模仿的入木三分,總是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這天小李下班回家之後,同事突然打來了電話,小李急忙的將電話接了起來,寶寶看著小李打電話的樣子模仿了起來。
  • 4歲女兒想把手機"洗"乾淨,媽媽得知後情緒失控,娃再沒醒來
    今天發生的這起悲劇,真的是讓人從打心底裡感到難過。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往往是一些父母在養育路上需要克服的難關,有些父母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所以自己有權利決定該如何教育孩子。所以不難見到有些父母關起門來,一言不合就把孩子打得痛哭流涕,還說是棒棍底下出孝子。
  • 「媽媽別打,我不要娃娃了」5歲女孩跪地大哭,網友:不配為人母
    ,有種被時間追著跑的感覺。養育孩子上又需要事事親力親為,這就很容易引起情緒失控,甚至產生暴力。在商場上發生著這樣的一件事情,引發網友關注,一位寶媽帶著大約5歲左右的女兒從超市出來,母子倆在前行的路上經過一家禮品店,女兒被琳琅滿目的商品所吸引,尤其是被一隻泰迪熊鎖住了目光。
  • 媽媽"失控」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的「一句話」讓媽媽情緒奔潰
    誰知沒過多久,女兒偷偷鑽進自己的被窩,摟住自己,然後很溫暖的和自己說:「媽媽,抱抱。媽媽,你別生氣了」。四月不應該不乖,惹媽媽生氣的。媽媽,我愛你。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父母情緒的控制,因為父母的情緒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巨大的影響。不能控制自己情緒的父母,不僅傷害自己和孩子的感情,還對孩子的性格形成有重要的影響。
  • 4歲女兒幫媽媽「洗」手機,寶媽情緒失控後,孩子卻再也沒有醒來
    文/苗媽媽(本文內容皆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有些家長在小孩犯錯之後,因為無法掌控自身情緒,動不動折磨毆打孩子,這樣的教育方法顯然是錯誤的。李女士的丈夫一直在外地工作,而公公婆婆年紀比較大了,沒辦法幫她帶小孩,所以從孩子小的時候起,都是她一個人在帶。
  • 「我不買了,媽媽別打了」,6歲女兒痛哭求饒,別成為失控的父母
    相信很多家長平時帶孩子去商場的時候都會非常苦惱,因為小孩看到好吃的東西,漂亮的玩具就走不動路了。小周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兒,女兒如今6歲了,小孩平時特別喜歡洋娃娃,看到玩具店裡的洋娃娃總會央求著媽媽給自己買。周末寶媽帶娃去逛街,孩子一直跟在媽媽身後非常乖巧。
  • 「有本事就一直打」,挑事的爸爸和失控媽媽,是孩子的童年噩夢
    文|文兒昨天看到這樣一個視頻,爸爸媽媽因為瑣事吵架,心情很不好。這時候媽媽罵了旁邊的孩子,也不是孩子做錯了什麼,就是看孩子很不順眼。爸爸看見就說:你罵孩子幹嘛?有毛病呀。媽媽說:我罵了怎樣,我還打他呢。話沒說完就提著雞毛撣子打在孩子身上,爸爸不僅不勸,還在那挑事:有本事你還能打死他。
  • 女兒半夜發高燒,嘴裡念叨「鉛筆盒」壞了,媽媽打開後情緒失控
    女兒半夜發高燒,嘴裡念叨「鉛筆盒」,媽媽打開情緒失控莉莉的父母因為性格不合的原因,所以便在她5歲的時候離婚了,離婚之後莉莉跟著媽媽到了另外一個地方生活。本來媽媽為了莉莉不想再婚。但是卻遇到了王先生,兩人情投意合,並且王先生答應一定會照顧好莉莉,所以媽媽便嫁給了他。
  • 5-7歲孩子喜歡打媽媽,這樣管教有效果
    朋友或同事邀請我帶孩子一起玩,我一般是拒絕的。我擔心被他們看到我狼狽的一幕。Elsa其他都好,就是情緒管理能力較弱。如果帶著她出去,經常會發生一言不合她就發脾氣,然後開始追著我打的場景。我也見證過同學5歲兒子發脾氣打媽媽的場景,他扯著媽媽的項鍊不鬆手,快把同學勒的踹不過來氣,那時同學看向我的眼神極度尷尬。
  • 5歲女兒給手機「洗澡」,媽媽失控大喊,女兒再也不喊媽媽了
    孩子總會做一些傻傻的事情,這是由於孩子的年齡造成的,可是家長如果情緒失去控制,也許就會產生難以想像的後果。今天的主人公,一位叫小蘭,女兒叫彤彤。小蘭在家做飯,就把手機給一個人玩的彤彤,正做著菜的小蘭聽到了水聲就去看看。
  • 5歲女兒用水洗手機,媽媽「發飆」後,再也聽不到孩子叫媽媽了
    案例張女士是一位5歲女孩的媽媽。女兒平時乖巧懂事,小小年紀就已經學會了自己洗內衣、襪子等,從來都不需要媽媽過多費心,因為女兒乖巧,明白不能碰危險品,媽媽非常放心自己的女兒獨自在家。而這天,媽媽新買的手機通過快遞的形式寄到了張女士家,當天收快遞的是女兒。平時的快遞張女士都是囑咐女兒拆開,以此滿足孩子的好奇心,這天也同樣。
  • 4歲女娃打翻弟弟奶粉,寶媽生氣打暈女兒,情緒失控的媽媽太可怕
    養育孩子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對父母來說,在體力和腦力上都是一種挑戰,更多時候是情緒的修煉。面對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父母的心理難免崩潰,脾氣一上來,就很難控制住。於是情緒失控變成了常事,雞飛狗跳也變成了家常便飯。
  • 女兒半夜發高燒,嘴裡卻念叨「洗衣機壞了」,媽媽打開後情緒失控
    對於任何一個孩子而言,幸福的家庭能夠讓他們開心快樂的成長,但是不幸的家庭卻會對他們幼小的心靈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每一位父母既然生了孩子,就應該竭盡所能為孩子創造一個有愛的生活環境,這才是為人父母者應該做的事情。
  • 「媽媽別打了,我不買了」6歲女娃坐地求饒:父母失控有多可怕?
    在視頻裡顯示,沒過一會,這名媽媽就對著自己的孩子結結實實的踢了好幾腳,孩子抱著媽媽的腿大叫道:「媽媽別打我了,我不要了,我不買了」。路過的行人看到這一幕都紛紛去勸這名媽媽。原來這位媽媽脾氣也是很好的,也並沒有什麼虐待傾向,孩子也是自己親生的。但是因為當天工作上也受了一些挫折,玩具家裡都有很多相同的,但是孩子仍然哭鬧著要買,她就說了女兒幾句,女兒的哭鬧變得越來越大,她的情緒也漸漸的就失控了,才會造成視頻裡那樣的局面。
  • 「媽媽我不買了,別打了」5歲女兒跪地求饒:恐嚇式父母有多可怕
    別打了」5歲女兒跪地求饒:恐嚇式父母有多可怕小麗是一個長相可愛的小女孩,對於那些毛絨玩具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是當幼兒園裡面的小朋友,都有的時候,她對於毛絨玩具的欲望就更強了。有一天,媽媽帶她逛商場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一款毛絨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