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胡海巖:社會需要高級藍領,大學別只顧培養研究生

2020-12-16 澎湃新聞

中科院院士胡海巖:社會需要高級藍領,大學別只顧培養研究生

胡海巖/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澎湃新聞記者 康寧 整理

2017-07-19 15:56 來源:澎湃新聞

【編者按

關於大學和教育的問題,始終模模糊糊,百家說法七嘴八舌,哪家之言才可信?

針對這個問題,首都科學講堂7月16日請來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的胡海巖校長,請他講講關於大學的事情。

胡海巖談到大眾教育和精英教育這個話題時說,文憑是否貶值不能一概而論,中國大學自擴招以來人數翻了幾番,一些原來辦學基礎不好的大學,在政府希望提高入學率的情形下,盲目擴招,這樣的文憑容易出現貶值問題。現在新興產業需要高級藍領,有些學校把目標放在讓學生進修研究生方面,從而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使學歷含金量有所下降。

以下是胡海巖講課概要: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胡海巖 資料圖

好學校or 好專業?

問題1:好大學重要還是好專業重要?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幸同時兼顧選擇了好大學和好專業,專業不行大學好或者大學不好但專業不錯是常有的現象。首先大家要明確一個概念,好大學並不意味著好專業。因為有一些大學,面對市場的需求會辦一些新的專業,但因為師資各方面資源並沒有很好的儲備,導致新開的專業並不是很好。比如有一些綜合類大學有基礎,但新辦的專業實際上和整體的辦學定位有差異,所以選學校還是要進行仔細的分析。切忌僅以大學的排名作為參考,專業選擇隨意。選大學和選專業不能混為一談。

問題2:能否僅依靠別人的評價和社會評論選專業?

首先專業與以後就業問題密切相關,這裡需要關注一個時間差的問題。一般說來,經過大學四年的教育才能就業,而在這四年中市場形勢有可能變化很快,就業情況也相應會發生變化,如果僅僅依靠社會的當時熱點,會出現扎堆報專業的情況,而四年之後同一專業的畢業生走向社會,將導致市場需求過於飽和,容易引發就業困難。

問題3:先進理想大學,進校之後再轉專業,可操作性強嗎?

這種情況理論上有可能,但實際操作有些困難。在一次北京理工大學針對大一學生關於是否有意願轉專業的問卷調查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了有意願轉到汽車專業。推而廣之,如果所有的學生在進行了一年的大學教育,在充分了解了學校的優勢學科的情形下,都發生轉換專業的行為時,是沒有可操作性的。其次大學一年級的各學科課程還是有區別的,如果轉換專業,有一些與新專業有關的科目還需要進行補修,所以大學會對轉換專業的學生人數有嚴格的限制。

問題4:如果本科階段不滿意,可否選擇研究生階段跨專業?

這樣是合理的,選本科專業的過程中首先應該考慮適合什麼專業,是否有興趣,如果高考的時候沒有思慮周全,那麼選專業的時候就要選擇一些對研究生轉專業比較容易的專業。但首先希望各位還是能在高中階段對做什麼樣的人,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有所思考。

中國大學pk外國大學

誤區一: 世界排名表表明中國大學實力不足?

排名表的誕生是為了考生服務,很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所謂大學的排行榜能夠提供令人非常信服的結果,只能給我們提供從側面觀察了解大學的角度。值得注意的是,歐美國家推出的排行榜都是為自己國家的教育產業服務,它制定的評價指標,是對英語國家有利的,所以會傾向於將歐美國家的大學排在前面。但總的來說,大學排行榜還是可以提供一個關於大學綜合實力的基本信息。

誤區二: 中國嚴進寬出和西方寬進嚴出

西方大學也有分類,也分三六九等。西方頂級大學實行嚴進嚴出,要考察學生的學術素養和綜合素質。現在,中國大學也有所變化,如果要從頂尖大學畢業也要進行艱苦卓絕的努力,每年約有10%-20%的學生是拿不了學位證書的。

誤區三: 中國重基礎,外國重能力

同樣要看是什麼段位的大學,現在的中國大學也開始從重基礎向重能力轉變,但教育模式跟西方大學教育模式還是有所差異。我國高等教育起步較晚,很多大學採用的仍然是大課教育的模式,學習探索的主動性是後發的,而先發和後發正是能力的體現。所在,在這一方面還是需要時間去慢慢轉變。

4.中西方大學在建立的過程中,風格有沒有不同

這要分綜合類大學還是專業性強的大學。綜合類大學在西方有五六百年歷史,一開始是為了提高貴族和精英階層的素質,追求品位和精英教育。直到上個世紀,美國提出大學服務社會,大學才逐漸從象牙塔中走出來。中國綜合類大學初創於民國時期,這個時候培養的人才比較有指向性,一直以來就有服務社會的理念,發展至今反而比美國更強。關於工程類大學,西方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存在,它有職業教育的特點,中國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發展,這方面與西方教育理念比較相近。

5.大眾教育vs精英教育

大眾教育是否使學歷貶值,這是一種誤區,文憑是否貶值不能一概而論,中國大學自擴招以來人數翻了幾番,一些原來辦學基礎不好的大學,在政府希望提高入學率的情形下,盲目擴招,這樣的文憑容易出現貶值問題。社會對人的需求是多元化的,現在新興產業需要高級藍領,有些學校有能力培養人才,但把自己的目標放在讓學生進修研究生方面,從而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使學歷含金量有所下降。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大學教育,高級藍領,研究生

相關推薦

評論(31)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院士:別太在意「大學排行榜」
    ↑資料圖 來源於網絡「不少大學校長都對『大學排行榜』又愛又恨。」24日,中科院院士胡海巖在雲南大學作題為《系統科學視角下的中國大學發展與改革》的講座時表示,不論是大學內部還是社會公眾,都應該更加理性地看待「大學排行榜」,不要被各種「名次」誤導。
  • 中科院研究生培養:創新教育的「催化效應」
    儘管離開中科院研究生院的讀書生活已20多年,但清華大學教授劉兵對當年這些大師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所開課程依然記憶清晰。而今,依託中科院院士、知名教授等大師雲集的獨特優勢,大師授課、院士授課已成為中科院研究生教育中的常態,僅2006至2007年度的夏季學期就有736名來自中科院各培養單位和國內外的知名專家學者授課,包括47名兩院院士和2名外籍院士。
  • 中科院培養研究生全國最多 科研與教育並舉
    中科院培養研究生全國最多 科研與教育並舉 http://kaoyan.eol.cn      2008-12-03  大 中 小   中國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白春禮院士二日說,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對該院來說
  • 中科院寧波材料所與上海大學、寧波大學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2019...
    為推進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協同創新,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更好地服務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2019年寧波材料所與上海大學、寧波大學擬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歡迎材料、化學、物理、機械、自動化、計算機等專業的同學報考、調劑。
  • 中科院院士:現在研究生和以前中專生沒區別
    隨後,全國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崔向群「發難」:「現在研究生和以前的中專生、大專生也沒有什麼區別了。」  會場內兩位大學校長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繆協興和江南大學副校長金徵宇則表示,大學生整體素質還是提高了的。
  • 大學畢業當藍領調查:「顏色」偏見依舊頑固
    每到此時,大學都忙著「形象」塑造和宣傳——總是老一套,給高中生和他們的家長看一些數字:有多高比例的畢業生出國深造或在國內考上了研究生,又有多高的比例被跨國公司和大型國企錄用……這是公認的畢業生的「好去向」、「好工作」,是大學吸引新生的有說服力的材料。但今年,同濟大學「破例」了。最近,它在校園網站上貼出中科院院士、校長裴鋼致4位年輕校友的一封公開信。
  • 寧波大學首次全職引進中科院院士
    寧波大學首次全職引進中科院院士 2017-12-20 17:15:05 來源: 浙江在線 > 記者 趙磊   浙江在線12月2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趙磊)近日,寧波大學舉行中科院院士趙玉芬聘任儀式暨新藥技術研究院揭牌儀式。
  • 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科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然而,科研無高低,無論基礎自然科學研究還是應用工程研究的每一名院士均是其領域的頂尖人才、集大成者。從院士規模而言,兩家單位並無高低之分。且從行政級別來看,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均是國務院直屬的正部級事業單位。那麼,為什麼感覺中國科學院(中科院)的新聞報導、影響力要完勝中國工程院,且坊間也常說:中國科學院好於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士含金量高於中國工程院?
  • 大學畢業當「藍領」調查 部分高校偏見依舊頑固
    每到此時,大學都忙著「形象」塑造和宣傳——總是老一套,給高中生和他們的家長看一些數字:有多高比例的畢業生出國深造或在國內考上了研究生,又有多高的比例被跨國公司和大型國企錄用……這是公認的畢業生的「好去向」、「好工作」,是大學吸引新生的有說服力的材料。但今年,同濟大學「破例」了。最近,它在校園網站上貼出中科院院士、校長裴鋼致4位年輕校友的一封公開信。
  • 童秉綱院士漫談研究生教育與人生感悟
    9月20日下午,中科院研究生院第四期「院士大講堂」落下帷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物理科學學院童秉綱教授以「漫談研究生教育與人生感悟」為題作主題報告。童秉綱院士從研究生的學位要求和綜合素質培養、科研實踐舉例以及人生感悟等幾個方面闡述了科學研究工作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強調由「知識傳授型」向「獨立研究型」轉變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並對邁入科學殿堂的新生提出了殷切希望。
  • 交通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大學引領社會的創新
    張杰 中國科學院院士,德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共產黨第17屆、18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上海交通大學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探索世界一流大學建設之路,各項改革措施都圍繞著「創新」——不論是人事制度改革還是教育綜合改革,無一不是率先進行。因為,上海交大的發展目標就是成為創新型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張杰是一位物理學家,對於科技創新的重大意義以及創新型大學的建設,有著深刻的認識。
  • 中科院地理所與北京聯合大學共建院士科研工作站—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訊(記者倪思潔)5月16日下午,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和北京聯合大學共建院士科研工作站揭牌儀式在北京聯合大學學院路校區應用文理學院舉行
  • 大學畢業生轉向藍領崗位 大專以上藍領求職者佔比45%
    大學畢業生轉向藍領崗位 大專以上藍領求職者佔比45% 近日,有網站發布的數據顯示,白領崗位需求飽和,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需要到藍領崗位求職。目前,藍領求職者中,45%具有專科以上學歷。  高學歷藍領不看重包食宿  據58同城網站的統計,在該網站發布簡歷尋找藍領工作崗位的用戶中,初中及以下學歷者佔15%,高中19%,中專21%,大專31%,本科13%,碩士及以上1%。
  • 中科院大學:研究生招收破1.7萬,本科生卻不足五百
    中科院大學本科招生每年僅三四百人,部分省份還沒有招生計劃,許多人誤以為這是一個「小而精」的精英化教育的學校,實際上該校以研究生教育為主。官網數據顯示,中科院大學在讀研究生多達5.17萬名,其中博士生佔52%,博士生數量位居全國第一!
  • 中科院副院長、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他們都從陝西這所大學走出!
    這裡是張騫故裡、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中,古往今來人傑地靈,建國後更孕育出了一所人才培養質量卓越的高校——陝西理工大學。自1958年建校辦學,60餘年來,校園裡人才輩出、俊採星馳。從中科院副院長、工程院院士到著名作家、詩人,傑出校友,不勝枚舉。
  • 教育部任命,中科院院士任這所一流大學常務副校長
    教育部任命,中科院院士任這所一流大學常務副校長 2020-11-27 07: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科院武漢研究生公寓樓奠基
    10月18日,中科院武漢研究生公寓樓奠基儀式在武漢研究生教育基地舉行,拉開了武漢分院大規模實施科技創新隊伍建設與發展研究生教育行動計劃的序幕。    在奠基儀式上,中科院武漢分院院長葉朝輝院士講話強調,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的發展,全球範圍內的人才競爭日趨白熱化。人才成為第一戰略資源,是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最主要的資源和推動力。
  • 哪所大學培養的化學院士最多?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為終身榮譽。通常院士的產生是非常嚴格的,首先,這位教授必須是某一領域內的資深專家。然後想要評選院士,還需要資格提名,條件通常是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自然科學二等獎以上;最後還需要經過大概三輪評選才能成為院士。因此一個學校培養院士數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水平。
  • 張軍任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胡海巖不再擔任
    12月26日上午,北京理工大學召開教師幹部大會,宣布中共中央、國務院任免決定:張軍同志任北京理工大學校長,胡海巖同志不再擔任北京理工大學校長。  張軍,1965年生,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  1987年、1990年、2001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後獲得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
  • 中科院第四所大學來了!研究生招生已經開始!明年上半年正式入學
    展臺負責人士向記者透露稱,雖然學生正式入學是在明年,但目前,一些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已經開始在中科院深理工開展。中科院深理工展位 由中科院攜手深圳市,共同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的科教基礎,整合中國科學院粵港澳大灣區的科研力量,建設中科院深圳理工學院,這是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後,中科院在國內設立的第四所大學。它選址光明科學城,總建築面積達56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