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英語學習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就容易半途而廢;凡事都需要過程,如果不能堅持,就會虎頭蛇尾,事倍而功半,空耗了時日,而效果和質量不明顯。對於學習來說,猶如逆水行舟,時常學習才會有所突破和增進。及時改正補缺,勝過盲目模仿和記憶。很多時候,按老師教的來練習,跟著老師一起聽說讀寫,是相對容易的;有老師的扶持,就像孩子學寫字,學走路,學吃飯一樣,由家長手把手的去操作,孩子只需要順從就可以完成了。
模仿練習過程中,缺乏的是主觀能動性,被動的完成,動作是孩子完成的,而支配動作的思維是家長或老師的。而學的過程就是要下學而上達,通過不斷的實踐,從而有新的體會和感悟,能獲得思維意識上的充實和壯大。學習和實踐過程貫穿起來,就像少兒英語的啟蒙培訓過程,大多是培養孩子動手動腦能力,通過花式多樣的道具和遊戲,讓孩子完成自己的小作品;在學習過程中,展示成果和進步,讓學習成為有意義的成長曆程。
教孩子學習,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孩子參與培訓,參與複習,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讓孩子生活的快樂,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學習,學習的過程也是在實踐,實踐的過程也是在學習。所以讓孩子快樂,其實就是讓孩子學習中充滿快樂,輕鬆的去理解和思考,有效的掌握。讓困難變成進步的質變,學習中跟著老師遇到問題機會不太多,而在獨自複習或家長陪伴中培養學習習慣時候,出現問題就會比較多;在老師指導下,能明確方向,有別人的幫助,孩子心裡踏實,有所依靠。但更要培養孩子獨立思維意識,就像走路,教會孩子走路的過程是短暫的,更長的路,更多的時間是靠孩子自己去走,走向何方,要培養孩子的判斷和選擇思維,也就是能力。所以教孩子學習的東西有很多,輕重緩急,無時無刻不在學習,無時無刻不在實踐。
輕鬆快樂地玩遊戲,和輕鬆愉快地學習,本無兩樣。家長教會了玩遊戲的方法和規則,並將規則和興趣發揮得淋漓盡致,孩子才會沉浸其中,而享受其中的樂趣。而對於學習來說,思維是一樣的,只是方法不同;就像學會了走路,至於走哪條路,是靠孩子去摸索,也要靠家長和老師的引導和培養。英語的學習,並不是重複和機械,而是在快樂的氛圍中,讓孩子願意主動去重複練習;在分享給老師,小朋友,以及家長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有新的收穫。讓孩子學得快樂,就不要讓孩子在迷茫和枯燥中度過。目標明確,方法掌握到位,有要求和規則,才會不迷茫;有興趣,老師教的過程,家長陪伴輔導的過程,都是在引導和培養學習思維。面對同一個英語的知識點,或閱讀,有的孩子能讀得津津有味,繪聲繪色,樂此不疲;有的孩子讀的時候,支支吾吾,心猿意馬。在於學習專注力,老師的培訓,家長的引導並培養良好的習慣。
區別在哪裡,知道了區別和不足,就要彌補和改進,這樣才是真的知道了。家長知道了應該怎麼教和輔導孩子,而不能付諸於行動,就不是真的知道了。知道的過程也是實踐的過程,細化到教孩子的言行舉止中。教孩子少兒英語的表達,表達要培訓和練習,都離不開溝通和交流。而方法和知識的夯實,離不開互動。所以互動和溝通,是學習英語口語方法的關鍵。跟著老師學習的過程,也是教孩子怎麼在具體語境中互動,如何合理有效的溝通。這何嘗不是孩子啟蒙培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呢。英語學習過程,也是在教孩子如何站在快樂的角度,去輕鬆掌握學習方法。表面上是在模仿,課後還是要時常去關注和記憶,孩子每天都有新的收穫,每天都有新的見識,也有能力的提升。用新的能力和思考,就是站在新的視角,去複習和鞏固學過的知識和方法,不僅是在溫習和消化,更是在鍛鍊新的能力和思維。